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女性疾病的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女性疾病的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一种治疗女性疾病的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材料: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龙眼肉、蜂蜜。
制作流程:
1. 将使用量的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煮沸,将火调小,煮约1小时。
2. 将煎好的药渣过滤掉,倒出药液并加入适量的蜂蜜,再次加热,不断搅拌,直至药液变成粘稠状态。
3. 在药液冷却到可揉捏的温度时,取适量药液,用手揉成大小均匀的丸子,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
注意事项:
1. 制作蜜丸的药材要选择优质的,以保证疗效。
2. 制作过程要注意火候和搅拌力度,以免药液糊化或不匀。
3. 储存时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霉变。
4. 服用蜜丸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确定用量和用法。
总之,中药蜜丸是一种在传统中药治疗中广泛应用的制剂,对于女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需要在合法的中医机构指导下进行使用。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一中药汤剂的剂量要先换成丸剂剂量,一般的换算方法是:一付汤剂(一日量)做成丸药可以服用十日。
原因是汤剂时,经过加热要破坏一部分。
但要注意的是,在换算前,最好请教一下身边的中医,问问处方中,有没有要特殊处理或加减量的药物,以求得安全和最好的疗效。
二做丸药工序1 粉碎:把从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首先要经过粉碎成细末,这过程并不十分简单,主要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①粉碎工具:粉碎机市面或淘宝网有售(见照片),适于家庭使用的是,一次容量为4两的,价格在360元左右。
一般豆浆机,榨汁机不行,因为转速不够,功率太小不会粉碎很细。
80目筛一个(相当于能过面粉的筛孔即可)。
②湿度:随空气情况,中药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有时含量多些时,中药不易被粉碎,较好的办法是经过初步打碎情况下(可以用粉碎机少打一会儿),再把药放到高压锅内(因为高压锅底厚相对热的传导慢些,中药不易焦糊),注意小火开始加热,并不时用手在其中翻动,以使加热均匀。
当手觉得烫时,断火,仍要不停翻动药物。
直到觉得温度明显下降,再重新开小火,不断这样反复,直到药物干燥。
建议不要用薄底锅或微波炉。
③黏度:有些中药有一定黏度,如熟地,天冬,麦冬,枸杞等,但凡发软的几乎都是有一定黏度。
解决办法是先从大块变小块,按上述加热法加热,放凉后入粉碎机,加些已经粉碎好并过筛的细药粉同时粉碎,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黏度并能尽快粉碎。
2 炼蜜:选择上好蜂蜜(市面有售的本人只对天津安氏蜂业有限公司产品有信任)。
①量比:药粉重:蜂蜜重=1:0.7-1 .想做较硬如黄豆大小丸,用1:0.7,想做较软大丸(6-9克)用1:1 。
②炼蜜:把蜂蜜放小锅内小火加热至沸,开始为小而密集小泡,随加热变成大泡就可以了。
药业专业要达到炼蜜为珠的程度,就是把蜂蜜熬到取一滴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成珠状(圆型不扁)。
3 药蜜混合:趁热把蜂蜜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粉中,用筷子不停搅动,因为蜜的浓度很大,不会很快就和药粉亲和在一起,要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如一分硬币大小时,可以小心轻力度用手团和(小心烫手),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团到软硬一致。
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导言中药蜜丸作为传统中医制剂的一种,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民间传统药用历史。
它以中药制剂与蜜糖相结合,具有方便服用、疗效显著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制剂的特点和应用。
一、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1. 选材与准备中药蜜丸的制备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药材。
在选择药材时,应考虑其品质、功效和配伍禁忌等因素。
要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药典标准,以确保最终制得的蜜丸质量可靠。
2. 研究与调剂将选好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研磨,以获得均匀的粉末。
在药材粉末中适量添加蜜糖,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此步骤是中药蜜丸制备的关键步骤,需要掌握好药材与蜜糖的比例,以确保最终制得的蜜丸具有良好的药效。
3. 造丸与晒干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和蜜糖,在压制机或手工造丸器上制成小球状的丸剂。
将制成的蜜丸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直到蜜丸表面干燥。
4. 包装与保存将制好的蜜丸放入密封容器中,并标注药名、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延长蜜丸的保质期。
二、注意事项1. 药材选择在制备中药蜜丸时,选择高质量、符合药典标准的药材非常重要。
药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蜜丸的质量和药效。
在购买药材时,需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并严格按照药典标准进行检验。
2. 药材处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研磨与筛选,以获得均匀的细粉。
要注意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以保证药材的纯净度和质量。
3. 蜜糖选择蜜丸的疗效与所使用的蜜糖类型和质量有很大关系。
在选择蜜糖时,应考虑其纯度、甜度和特殊功效等因素。
市面上常见的有蜂蜜、枫糖浆等,可根据具体药材的疗效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蜜糖。
4. 制丸技术制丸技术是制备中药蜜丸的关键环节,对于蜜丸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制丸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丸剂大小、均匀度和造丸的力度等技术要领,以制得质量良好的蜜丸。
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

中药蜜丸的制备方法
1、将组方的药物干燥后打粉。
2、一般以药粉的重量按1∶1.5左右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200-1500g蜂蜜。
(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见上节蜂蜜的炼制)。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配以老密、中蜜、嫩蜜。
(如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
如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
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一般大多用中蜜。
)
5、调药。
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成园周快速搅动(就像平时做饺子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
6、搓条、和丸。
(用清洁消毒的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
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几大坨,每大坨再分为几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在菜板上分切为小节,每节在揉搓一丸,大概每丸约10g左右即可。
7、包装。
先备好食品保鲜膜(或食品袋),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
每和一丸就用薄膜或袋包裹一丸。
蜜丸剂制法

蜜丸剂制法
蜜丸剂是将药物和蜂蜜混合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较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其制法如下:
1.选择优质蜂蜜和药材,根据处方要求将药材研成细末。
2.将细末倒入碗中,加入少量蜂蜜,搅拌均匀。
逐渐加入足够的蜂蜜进行混合,搅拌均匀至药材完全吸收。
3.将混合好的蜜丸药材分别捏成大小适中的蜜丸,整齐排列在盘子或药盒中。
4.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后即可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蜜丸剂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同时,对于一些不适于研成细末的药材,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制法。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是一种传统滋补食品,由中药材炮制而成,具有疗效明显、
便于服用富含营养等等优点。
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更为显著,深
受人们喜爱。
1.材料准备:中药材的准备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一般用到的有茯苓、芩柯、枳实、熟地、蒺藜、黄柏、栀子、人参、桑椹、豆仁、生地、枸杞、桂枝等,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其他药材。
同时,也需要准备
蜜糖或芝麻糊等调合料。
2.制法:将所有配料放入研磨机,研磨至均匀至无碎料,把碎料蜜汁拌成均匀的物料,然后用挤压机挤压出中药蜜丸,放入烤炉烘焙,烘焙
至全熟。
3.包装:最后的中药蜜丸应该分入合适的罐子中并密封,可以放入冰箱保存,一般保质期为3个月,可以随时吃,但也应避免长期存放。
制作中药蜜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各种药材配比之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慎制作,容易影响健康,因此在制作中药蜜丸时应加强注意。
此外,口感和口感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需要特别留意,以确保质量。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中药蜜丸是一种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蜂蜜制成的固体球状剂型,具有口感可口、易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蜜丸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1.中药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药材。
2.器具:研磨机、筛网、搅拌器、秤盘、天平、锅铲、滤网、火炉等。
3.辅助材料:蜂蜜、淀粉、植物油等。
步骤一:研磨药材首先,将所选中药材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
可以使用研磨机将其粉碎,也可以用研钵、研杵等工具慢慢研磨成粉末。
研磨时避免过度研磨,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步骤二:筛选药材将研磨后的药材粉末通过筛网过筛,去除较大的颗粒,确保药材粉末的细度均匀。
步骤三:加入辅助材料在筛选好的药材粉末中加入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的使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常用的辅助材料有淀粉、植物油等。
淀粉可增加药丸的稳定性和粘合性,而植物油可提高药材粉末的粘附力。
根据药材粉末的量和需要达到的药丸数量,适量加入辅助材料,将其充分混合,使药材粉末与辅助材料均匀融合。
步骤四:加入蜂蜜将混合好的药材粉末加入蜂蜜中,适量搅拌均匀。
在加入蜂蜜时,应保持搅拌的力度适中,以免过度搅拌导致药材粉末过于湿润或出现成块现象。
步骤五:调制成团将搅拌好的药材蜜糊按照所需药丸大小分割成小球状,再使用手或工具将其调制成团。
调制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既要使药材蜜糊紧凑,又要避免过度压实而导致团块过于硬实。
步骤六:晾晒或烘干将调制好的药材团晾晒或烘干,直至表面干燥。
晾晒或烘干的时间根据药材的湿度和环境温度而定,一般需要几天至数周的时间。
步骤七:包装保存药材团晾晒或烘干后,即可进行包装保存。
可将其放入干燥、阴凉的容器中,以防潮湿或受潮变质。
1.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2.药材的研磨和筛选要均匀细致,以确保药材粉末的质量。
3.辅助材料的选择要考虑药丸的稳定性和粘合性。
4.加入蜂蜜时要适量、均匀搅拌。
5.药材团的调制要掌握合适的力度,避免团块过于硬实。
6.晾晒或烘干的时间需要根据药材的湿度和环境温度来决定,以确保药材团的干燥程度。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中药蜜丸是一种将中药炮制糊剂加入蜂蜜制成的药丸剂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材、炮制、配合、形成药丸、烘干。
首先是选材。
在制作中药蜜丸时需要选择优质的药材。
一般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根据临床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
药材的选取要符合药典中对它们的要求,确保其中含有符合药用标准的有效成分。
选好药材后,进行炮制。
炮制是将原始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增加药效或减轻毒性。
首先,药材需要洗净,去除杂质和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然后药材需要进行炙烤、炒制、蒸煮等一系列炮制工序。
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接下来是配合。
配合是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比。
根据药材的功效、性味和炮制后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组方。
配合的目的是使各种药材之间互相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配合好的药材中,加入适量的蜂蜜。
蜂蜜是中药蜜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天然的蜜香和糖分,能够增加药丸的口感和稳定性。
加入蜂蜜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糅合,使药材均匀地分散在蜂蜜中。
形成药丸的过程是将药材和蜂蜜混合物制成固态药丸。
传统方法中,使用圆形或椭圆形的药丸制模。
将混合好的药材和蜂蜜糊剂,用力揉搓成团,然后将其放入制模中,用力塞实。
再通过手工或机器的助力,使药丸脱模,成为一个个固态的药丸。
最后是烘干。
制作好的药丸需要经过一定的干燥过程,以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保存性和稳定性。
传统方法中,一般使用室温自然干燥的方法,也可利用炒锅加热的方法。
烘干时间需要根据药丸的大小和材质进行适当调整,一般需持续数日至数十日。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制作中药蜜丸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特点,但其制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更加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制作方法,如利用制丸机进行生产,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中药蜜丸。
总之,中药蜜丸是一种传统的药丸剂型,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炮制、配合、形成药丸和烘干这几个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一中药汤剂的剂量要先换成丸剂剂量,一般的换算方法是:一付汤剂(一日量)做成丸药可以服用十日。
原因是汤剂时,经过加热要破坏一部分。
但要注意的是,在换算前,最好请教一下身边的中医,问问处方中,有没有要特殊处理或加减量的药物,以求得安全和最好的疗效。
二做丸药工序1 粉碎:把从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首先要经过粉碎成细末,这过程并不十分简单,主要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①粉碎工具:粉碎机市面或淘宝网有售(见照片),适于家庭使用的是,一次容量为4两的,价格在360元左右。
一般豆浆机,榨汁机不行,因为转速不够,功率太小不会粉碎很细。
80目筛一个(相当于能过面粉的筛孔即可)。
②湿度:随空气情况,中药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有时含量多些时,中药不易被粉碎,较好的办法是经过初步打碎情况下(可以用粉碎机少打一会儿),再把药放到高压锅内(因为高压锅底厚相对热的传导慢些,中药不易焦糊),注意小火开始加热,并不时用手在其中翻动,以使加热均匀。
当手觉得烫时,断火,仍要不停翻动药物。
直到觉得温度明显下降,再重新开小火,不断这样反复,直到药物干燥。
建议不要用薄底锅或微波炉。
③黏度:有些中药有一定黏度,如熟地,天冬,麦冬,枸杞等,但凡发软的几乎都是有一定黏度。
解决办法是先从大块变小块,按上述加热法加热,放凉后入粉碎机,加些已经粉碎好并过筛的细药粉同时粉碎,这样可以明显减少黏度并能尽快粉碎。
2 炼蜜:选择上好蜂蜜(市面有售的本人只对天津安氏蜂业有限公司产品有信任)。
①量比:药粉重:蜂蜜重=1:0.7-1 .想做较硬如黄豆大小丸,用1:0.7,想做较软大丸(6-9克)用1:1 。
②炼蜜:把蜂蜜放小锅内小火加热至沸,开始为小而密集小泡,随加热变成大泡就可以了。
药业专业要达到炼蜜为珠的程度,就是把蜂蜜熬到取一滴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成珠状(圆型不扁)。
3 药蜜混合:趁热把蜂蜜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药粉中,用筷子不停搅动,因为蜜的浓度很大,不会很快就和药粉亲和在一起,要不停搅动,等大块团块变小如一分硬币大小时,可以小心轻力度用手团和(小心烫手),把所有药粉和在一起,并团到软硬一致。
4 分丸:趁热尽快分丸①分成大丸:按当初处方中买回的是多少天的剂量分,例如买来是一个月的,把总药团先分成2等份,每份是半个月的,再各等分,每份就是一星期的了,再等分,每份就是4天的,再往下分到一天量时,一周本来应该是7天,却分成了8天,这样使操作方便快速。
直到分成每日每次的量。
这个过程要尽量快,要趁热,凉了就费劲了。
②做小丸:为服用方便可继续做小丸(黄豆大小),因为设计小丸的用蜜量少,这时的大丸较硬,要如下步骤才好操作。
中医所说的炼蜜为丸,具体是如何炼的呢?详细炼的过程是怎样的?蜜丸是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可塑性的固体药剂。
蜜丸在中成药中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由于蜂蜜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味甜能矫味;并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作用。
这些均符合祖国医学“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除众病、和百药”的论述。
蜂蜜还含有大量的还原糖,能防止药材有效成分的氧化变质;蜂蜜炼制后粘合力强,与药粉混合后丸块表面不易硬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制成的丸粒圆整、光洁、滋润,含水量少,崩解缓慢,作用持久,所以是一种良好的粘合剂。
一般丸重0.5g以上的称大蜜丸,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蜜丸常用于治疗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病。
古人所述"丸者缓也",即主要指蜜丸剂的效力,是说丸剂在体内溶化缓慢,但药效持续作用时间较长。
蜜丸制作工艺简捷,就是将配方中的群药研成粉末,与炼蜜混合均匀,手工搓揉或用蜜丸机制成圆球形的丸剂。
过去多用人工推磨、推碾,粉碎药末,用准子一丸一丸的搓药制作,练就了娴熟的技艺,可以单手搓出药丸呈枣核状,中间凸,两头尖,粒粒不差分毫,别具一格。
蜂蜜是蜜丸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粘合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药效,与主药相辅相成,增进疗效。
蜂蜜稠厚而富有营养,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能,可增强药物的补益效力,并减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
尤其适宜制作补益类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催乳丸、益肺清化膏、养阴清肺丸、参附强心丸、生血丸等。
由于蜜丸质软可塑,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也可用水化开饮服。
因此又适宜制成小儿中成药。
如小儿至宝丸、小儿解热丸、清降丸、小儿明目丸、肥儿丸等。
含有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贵重细料或容易挥发的药物,也常制成蜜丸剂,这是因为蜂蜜有利于粘附药物,保存药性,避免药物有效成分的散失或损坏,保持中药固有的气味特征。
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西羚丹、牛黄清心丸、十香返生丸、苏合丸、大活络丸。
但由于蜜丸用蜂蜜量较大,制备技术不当,又易吸潮,发霉变质,故有的品种改作水蜜丸或其它剂型。
炼蜜是以火炼蜜,将蜂蜜倒入锅中,沸腾后用文火。
炼蜜的程度,有个术语:“滴水成珠”。
就是说,炼好的蜜,滴入冷水中,就成了“珠”了。
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蜂蜜中多余的水份去掉一些。
你可以观察锅里的蜂蜜,沸腾后,它不是要冒泡吗?先是大泡,后是小泡,如果是均匀的小泡了,就快可以了。
用筷子蘸一滴蜂蜜滴到盛冷水的碗里,滴水成珠了,就ok了。
蜂蜜的量与药粉的量视季节0.8~1.2/1不等,一般天气冷一些,用量就多一些。
蜜丸的做法:1、将配方的药物干燥后磨粉。
制丸前装入消毒盆。
2、以药粉的重量按1∶1.5的比例备好蜂蜜,如1000g药粉,备1500g蜂蜜。
药料中糖质、胶质、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即可。
3、熬炼蜂蜜,先用武火,熬沸后改为文火缓熬。
4、按丸药药料的成分,分别熬为老密、中蜜、嫩蜜。
即药料以草根、树皮为主,纤维多不易粘结的用老蜜(但绝对不是“滴水成珠”,那样己超过了老蜜的粘结度,制成的丸药干硬难服)。
药料中以含糖或含胶质或含淀粉较多容易粘结的用嫩蜜。
药料成分适中的用中蜜,制蜜丸大多用中蜜。
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断,习称“看火色”,5、调药。
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盆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成园周搅动,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以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但又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
如开初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
调好后,用消毒的双手在盆中和为一团。
6、搓条、和丸。
(用消毒刀具、菜板)和丸时可用少许芝麻油点于掌心以使久药光亮。
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
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按菜板上已刻的刻度分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
7、包装。
先备好无毒塑料薄膜(过去用皮纸或蜂腊),每张大约10X10cm大小。
每和一丸就用薄膜包裹一丸,不必另作“阴干”。
和完后再用消毒器具装存备用。
1、蜂蜜用量:一般药粉与炼蜜的比例是10:3,炼蜜与水的比例为1:3。
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变蜜水浓度与用蜜量。
2、制作步骤:(1)起模:•使药粉粘合成为0.5—1mm大小的丸,并在基础上层层增大而成丸。
起模应该选择粘性适中的药粉,粘性过大,容易粘结,粘性过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药物细粉加蜜起模 •湿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药粉量是总量的2—5%(2)成型:将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药粉中,摇动泛制成丸。
(即将小模放入大量药粉中,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药量均匀,经常分档,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调成稀糊泛入。
 226;芳香性、刺激性的药粉可以泛入中层(3)盖面:•指将已经加大、合格、筛选均匀的丸剂,选用适当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剂的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常用方法 •干粉盖面 •清水盖面 •清浆盖面(一)蜂蜜的选择蜂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蜜丸的质量,使制成的蜜丸柔软,贮存期不变质。
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茂,蜂蜜由于蜜源不同,其外观形态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
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少,而南方产的蜂蜜含水分较多;其相对密度也不一样。
过去根据蜜源花种、蜜液的外观形态、气味、浓度等指标将蜂蜜划分成四等级(详见有关文献),较为复杂。
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及生产实践,用于制备蜜丸的蜂蜜应选用半透明、还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25℃时相对密度为1.349以一,还原糖不少于64.0%,用碘试液检验无淀粉、糊精,有香气,味纯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洁而无杂质。
(二)蜂蜜的炼制蜂蜜的炼制系指蜂蜜加热熬炼的操作。
得到的制品称炼蜜。
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
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
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
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
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炼蜜程度除由制丸药材性质而定外,与药粉含水量、制丸季节气温变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季用稍嫩蜜,夏季用稍老的蜜。
1.干燥、粉碎:先把各药全部重新干燥一下。
入在中药粉碎机里一一粉碎,再把过筛筛选一遍。
放粗的重新再粉碎一次。
最后只留下一点干姜甘草的一些粗纤维。
2.熬蜜,拌药粉。
冷锅下蜜,纹火加热,边加热边不停用铲翻抄,不使粘锅,初入锅,蜜厚,蜜热后变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发黄,起泡。
然后把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点,以防过分粘稠作防粘准备用粉。
)下药粉后,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这时温度较高。
以防烫伤。
就像做包子一样,不停翻炒挤压。
成面团后,可试着用手去挤面团,挤匀不准,如果觉得手特别粘,就用备用的药粉撒上一点,继续挤压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