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分数除法易错题 全国通用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题(答案解析)(2)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题(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甲数比乙数多3,乙数缩小到它的为0.7,甲数扩大10倍后是()A. 70B. 100C. 130D. 1502.某超市12月2日的营业额是4800元,比12月1日营业额的还多1200元。
12月1日营业额是()。
A. 9200元B. 6800元C. 10000元D. 6000元3.一段铁丝长12米,第一次截去全长的,第二次截去米,最后剩下()米。
A. 0B. 11C.D.4.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如“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求每小时走几千米?”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如图)探究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探究的过程是2÷ ==2× =3(km),方框中的“2× ”表示的意思是()A. 小明小时走的千米数B. 小明小时走的千米数C. 小明1小时走的千米数5.30km比()少。
A. 25kmB. 35kmC. 36kmD. 37.5km 6.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1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列式正确的是()A. ÷B. ×C. ÷7.甲数是240,______,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240÷(1-)”,那么横线上的信息是()。
A. 甲数比乙数少B. 乙数比甲数少C. 甲数比乙数多8.与12÷ 相等的式子是()。
A. 12÷5×4B. 12×0.8C. 12÷4÷5D. 12×5÷49.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A. B. C.10.工程队要挖一条长24千米的水渠,甲队单独挖完需要8天,乙队单独挖完要12天,如果两队合作,挖完这条水渠一共要()A. 10天B. 天C. 天D. 天11.算式 × 与 ÷ 相比较,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意义相同B. 结果相同C. 意义与结果都相同D. 意义与结果都不同12.小华体重的与小红体重的相等,那么()。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批汽车.第一次售出库存的,第二次售出剩下的,结果还剩下全部库存的()A. B. C. D. 没有库存了2.一根长6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余下的,还剩下全长的()A. B. C. D.3.把一根5m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度是这根绳子总长度的()。
A. B. 1m C. m D. 14.李大叔步行上班,小时走了千米,那么平均一小时走()A. 千米B. 千米C. 千米D. 千米5.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50千米,还有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干米?下列列式正确的是()A. 150×B. 150÷C. 150×(1- )D. 150÷(1- )6.根据线段图所示关系,求喜欢滑冰学生人数的正确列式是()A. 140×(1﹣)B. 140×(1+ )C. 140÷(1﹣)D. 140÷(1+ )7.与7÷ 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 7÷5×2B. 7÷2×5C. 7×0.4D. 7÷2÷58.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A. B. C.9.吃了一包糖的后,剩下的是吃了的()。
A. B. C. 3倍 D. 2倍10.有千克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千克的()。
A. B. C.11.一袋白菜,吃了刚好是 21千克。
这袋白菜原来有()千克。
A. 30B. 49C.12.下面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 B. C.二、填空题13.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乙队每天修30米,如果两队合修,6天完成全长的。
这条路全长________米。
14.一辆摩托车行30千米需耗油升,平均每升汽油可行________千米,每千米需耗油________升。
15.252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是90。
六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分数除法易错题 全国通用

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通关(易错题)例1:停车场里有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汽车的,大汽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A、 B、 C、不会变形:小汽车比大汽车少,大汽车比小汽车多?A、 B、 C、 D、举例:你胖了,你是不是在跟去年的体重在比,所以去年的体重就是单位1。
单位“1”就是“的”的前“是、占、比、等于、相当于”的后面。
练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1)男生是份,女生是份。
(2)男生比女生少。
A、 B、(3)女生比男生多。
A、 B、举例:比如说我体重的十分之一跟你体重的十分之一相比较,虽然表面上都是十分之一但是我是不是就是比你重。
比如我比你重100斤,反过来你就比我轻100斤。
100斤是一个量不管我比你重还是你比我轻都是100斤。
对于一个普通的分数来说,我跟你比都是十分之一一减就是0,这种计算就是错误的。
因为单位1在变分数所代表的具体数量也在变化,所以我们每一次填具体的分数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找单位一,千万不能随便的一多一少。
带了单位的数加减就可以,比多比少就要找准单位一。
例2: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第二天运的是这批货物的,还剩90吨没有运。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90吨1--=“1”分析:这批货物的是90吨!这批货物×=90吨单位“1”×分率 = 具体量?= 90÷单位“1” =具体量÷分率(未知)= 600(吨)练习2: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第二天运×=(分解)90吨没有运。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1○290吨1--=“1”具体量÷分率=单位“1”90 ÷ = 90×=150(吨)例3:某小学低年级原有少先队员是非少先队员的,后来又有39名同学加入少先对组织。
这样,少先队员的人数是非少先队员的。
低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单位“1”不同转化单位“1”不变:总数少先○1原来:总数:1+3=4份非少先非少先少先少先是总数的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A. 1B. 4C.D.2.小凡的邮票张数是小雨的,如果小雨给小凡45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就同样多了,小雨原来有()张.A. 120B. 360C. 180D.3.一批汽车.第一次售出库存的,第二次售出剩下的,结果还剩下全部库存的()A. B. C. D. 没有库存了4.有两筐苹果,共重42千克,从第一筐中拿出千克放入第二筐,则两筐苹果同样重,原来第一筐有苹果多少千克?下面列式中正确的是()。
A. 42÷2+B. (42+ )+2C. 42÷2+ ×25.若a是非零自然数,则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A. a×B. a÷C. a+D. a-6.在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如“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求每小时走几千米?”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如图)探究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探究的过程是2÷ ==2× =3(km),方框中的“2× ”表示的意思是()A. 小明小时走的千米数B. 小明小时走的千米数C. 小明1小时走的千米数7.六(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的列式是()。
A. (25-20)÷20B. (25-20)÷25C. 25÷208.马山粮库要往外地调运一批粮食,第一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第二次运走了这批粮食的,还剩下42t。
这批粮食一共有()t。
A. 50B. 64C. 1209.水结成冰后,体积要增加,1.08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 1.08÷(1- )B. 1.08÷(1+ )C. 1.08×(1+ )D. 1.08×(1-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的倒数是B. 一桶油用去千克,还剩下C.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11.中心小学五年级有学生200人,是四年级学生人数的,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学生人数多,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正确的是()A. 200× ×(1+ )B. 20÷ ×C. 200÷ × +180D. 200÷ ×(1+ )12.一个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那么这个分数一定是()。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题(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A. 1B. 4C.D.2.一批汽车.第一次售出库存的,第二次售出剩下的,结果还剩下全部库存的()A. B. C. D. 没有库存了3.甲数比乙数多3,乙数缩小到它的为0.7,甲数扩大10倍后是()A. 70B. 100C. 130D. 1504.李大叔步行上班,小时走了千米,那么平均一小时走()A. 千米B. 千米C. 千米D. 千米5.一个数(0除外)除以,这个数就()。
A. 增加6倍B. 扩大6倍C. 缩小到原数的6.30km比()少。
A. 25kmB. 35kmC. 36kmD. 37.5km7.与12÷ 相等的式子是()。
A. 12÷5×4B. 12×0.8C. 12÷4÷5D. 12×5÷4 8.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这个数。
A. 等于B. 小于C. 大于9.一个数的是35 ,求这个数的算式是。
()A. ×35B. 35÷C. ÷35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的倒数是B. 一桶油用去千克,还剩下C.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11.算式 × 与 ÷ 相比较,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意义相同B. 结果相同C. 意义与结果都相同D. 意义与结果都不同12.一个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那么这个分数一定是()。
A. 假分数B. 真分数C. 带分数二、填空题13.美术小组有18人,比航模小组的人数少,则航模小组有________人。
14.一只昆虫小时爬行千米,它每小时爬行________千米.15.3个小队的同学从果园里共采摘吨的梨,平均每个小队采摘 ________吨.16.一桶油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千克,这桶油一共有________千克.17.km的是________km,________t的是12t, m是5m的________。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

【解析】【解答】20÷ =30(米)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根电话线原来的长度看作单位“1”,要求单位“1”,根据用去 的米数÷用去的占总长的分率=这根电话线原来的总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三、解答题
21. 解:400÷ =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560 千米。 【解析】【分析】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这辆汽车已经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全程 的几分之几,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解析:【解析】【解答】解: =8×2 =16(km) 故答案为:16。 【分析】用去时的速度乘时间求出路程,用路程除以返回的时间即可求出返回的速度。
19.14;320【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每人分到这些糖的 14 每个小朋友分到 35÷4=320(千克)故答案为:14;320【分析】把总重量看作 单位 1 根据分数的意义判断每人分到这些糖的几分之几
6.D
解析: D
【解析】【解答】解:30÷(1- )=37.5,所以 30km 比 37.5km 少 。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百分之几,那么另一个量=这个量÷(1-百分之几)。
7.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根据数量关系列式为:
。
故答案为:A。
【分析】用形式的路程除以汽油的升数即可求出 1 升汽油可以行的路程。
A. 意义相同
B. 结果相同
C. 意义与结果都相同
不同
D. 意义与结果都
12.有 千克糖,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1 千克的( )。
A.
B.
C.
二、填空题
13.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 12 天完成,乙队每天修 30 米,如果两队合修,6 天完成全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专题(拔高卷)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高频易错拔高卷特训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第三单元分数除法高频易错拔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89kg的12是kg;m的1314是12m。
2.(2分)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18,徒弟单独完成需要16小时,师徒合作小时完成。
3.(2分)为了迎接假期购物高峰,超市要分装25千克糖果,若每袋装15千克,可以装袋;若每袋装15,可以装袋。
4.(2分)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这一天某地的黑夜时间是白昼的35,这一天该地的白昼有小时,黑夜有小时。
5.(2分)一根长方体钢管,已经用了它的13,如果再用20厘米,那么用了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同样长。
这根钢管原来有厘米。
6.(2分)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六(1)班交了60件作品,比六(2)班少交了27。
六年级(1)班与(2)班一共交了件作品。
7.(2分)我国民间常用生姜、红糖和水煎制姜汤以驱除寒气防止感冒。
某社区服务店买来2千克生姜。
如果每天煎制14千克,可以煎天;如果每天用去这批生姜的14,那么可以煎天。
8.(2分)果园里有荔枝树和杨桃树共300棵,荔枝树的棵数是杨桃树的23。
果园里有荔枝树棵,杨桃树棵。
9.(2分)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物流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种智能物流自动分拣系统116小时可以分拣920万件货物。
照这样计算,该系统分拣80万件货物需要小时。
10.(2分)某汽车厂生产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10千米约耗电32千瓦⋅时,这种汽车耗电1千瓦⋅时大约能行驶千米;明明爸爸去离家35千米远的公司上班,开这种新能源车约耗电千瓦⋅时。
二.判断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11.(2分)一台拖拉机35时耕地13顷,照这样计算,这台拖拉机一小时耕59公顷。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检测(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个围棋兴趣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后来又有2个男生、1个女生加入.现在男生占全小组人数的()A. B. C. D.2.一批汽车.第一次售出库存的,第二次售出剩下的,结果还剩下全部库存的()A. B. C. D. 没有库存了3.一根长6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余下的,还剩下全长的()A. B. C. D.4.一个数(0除外)除以,这个数就()。
A. 增加6倍B. 扩大6倍C. 缩小到原数的5.一包饼干吃了后,剩下的是吃了的()。
A. B. C. D.6.六(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的列式是()。
A. (25-20)÷20B. (25-20)÷25C. 25÷207.甲数是240,______,乙数是多少?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240÷(1-)”,那么横线上的信息是()。
A. 甲数比乙数少B. 乙数比甲数少C. 甲数比乙数多8.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这个数。
A. 等于B. 小于C. 大于9.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A. B. C.10.下面各情境中的问题,不能用算式解决的是()①一共能截多少段?②这个桶最多能装多少千克油?③甲有12元钱,买笔花去全部的,买笔花了多少无?④某人小时骑行了12km.照这样,他每小时骑行多少千米?A. ①B. ②C. ③D. ④11.香菇鸡套餐是20元的,土鸡汤米线的是20元,香菇鸡套餐与土鸡汤米线相比,()。
A. 香菇鸡套餐贵B. 土鸡汤米线贵C. 价钱一样D. 无法确定12.下面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 B. C.二、填空题13.=________.14.一堆煤重5吨,如果每天用去,那么________天可以用完;如果每天用去吨,那么________天可以用完。
15.一只昆虫小时爬行千米,它每小时爬行________千米.16.一桶油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千克,这桶油一共有________千克.17.加工一批零件,张师傅单独加工5天能完成,王师傅单独加工8天能完成,如果两位师傅合作加工,________天能够完成.18.一批货物用小卡车运6次能运完,用大卡车运3次就能运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通关(易错题) 例1:停车场里有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汽车的4
3,大汽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
()? A 、43 B 、3
4 C 、不会 变形:小汽车比大汽车少4
1,大汽车比小汽车多()()? A 、41 B 、34 C 、43 D 、31
举例:你胖了,你是不是在跟去年的体重在比,所以去年的体重就是单位1。
单位“1”就是“的”的前“是、占、比、等于、相当于”的后面。
练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1)男生是 份,女生是 份。
(2)男生比女生少 。
A 、41 B 、5
1 (3)女生比男生多 。
A 、41 B 、5
1 举例:比如说我体重的十分之一跟你体重的十分之一相比较,虽然表面上都是十分之一但是我是不是就是比你重。
比如我比你重100斤,反过来你就比我轻100斤。
100斤是一个量不管我比你重还是你比我轻都是100斤。
对于一个普通
的分数来说,我跟你比都是十分之一一减就是0,这种计算就是错误的。
因为单位1在变分数所代表的具体数量也在变化,所以我们每一次填具体的分数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找单位一,千万不能随便的一多一少。
带了单位的数加减就可以,比多比少就要找准单位一。
例2: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4
1,第二天运的是这批货物的5
3,还剩90吨没有运。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90吨 41 53 1-41-53=203
“1” 分析:这批货物的203是90吨!
这批货物×20
3=90吨 单位“1”×分率 = 具体量
= 90÷20
3 单位“1” =具体量÷分率
(未知)= 600(吨)
练习2: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4
1,第二天运 41
×53=20
3(分解)
90吨没有运。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1 ○2 90吨
41 203 1-41-203=53 “1”
具体量÷分率=单位“1”
90 ÷ 53 = 90×3
5=150(吨) 例3:某小学低年级原有少先队员是非少先队员的3
1,后来又有39名同学加入少先对组织。
这样,少先队员的人数是非少先队员的8
7。
低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单位“1”不同
转化单位“1” 不变:总数
少先 ○1原来: 总数:1+3=4份
非少先 非少先 少先 少先是总数的41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
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少先
○2现在:总数:8+7=15份
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非少先 少先是总数的15
7 39÷( 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