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新课堂 说明方法及作用(共12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PPT课件

第11段和第12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月夜行 船的感受的?
是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 从视觉方面,写了碧绿的豆麦田地,水中朦胧的月 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从嗅觉 方面写了豆麦和水草的清香;从触觉上,感到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从听觉上,写了婉转悠 扬的歌吹。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戏台的?
写去看社戏 第二部分 的全过程。 4-30
写看戏后的 第三部分 余波和“我” 31-40状元成才路 对社戏的怀 念。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 波折和转机。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 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 社戏。 状元成才路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 深夜归航偷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 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 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 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 “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 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状元成时才路 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 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状元成才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 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 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表现了“我”看不到 社戏的沮丧心情。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 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 而且表同情。
渲染:再次渲染“我”沮 丧的心情:“不钓虾,东西状元成才路也 少吃”“只有我不状元开成才路 口”,为 争取机会做铺垫。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课件

RED
第一组的两个句子,都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 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太阳到底是 什么样子的。 a句用了大家熟知的大火球作 比,清楚明了。而b句则用‚原子反应堆‛ 这一并非人人皆知的事物作比,使问题反而 更加复杂化了。所以b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不恰当的。第二组a句的说明比较笼统、抽 象,可以说是‚说而不明‛,而b句则用了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简洁明确。
RED
请以我的——为题,选择身边熟悉的东西, 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RED
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我很喜欢它。 我的文具盒是蓝色的外壳,长方体形状的, 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高约2厘米。打 开文具盒,里面分了层,每层还有漂亮的图 案。最上面的一层是卡通米奇,米奇在青青 的草地上打篮球,米奇的旁边还写有几句英 语。第二层和第一层的图案一样。第三层是 空白的。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打开 我的文具盒看卡通米奇的图画。我的心情就 会轻松而愉快。 我对我的文具盒每层都做了合理的安排。第 一层放铅笔、橡皮,第二层放直尺,第三层 放笔芯。这样,我的文具就可以尽情地伸展 四肢,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了。
RED
例如 ——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 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 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 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 者把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进行比较,形象 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 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
RED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 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分析: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说明了“统筹方法 是什么”这个问题,揭示出统筹方法的本质 特征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使读者对统筹方法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说明文阅读指导 (共26张PPT)

……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整合
5.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文中事物的名称或事物的特点是说明 对象,事理说明文文中具体的事理是说明对象。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物候现象)。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 • • • •
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 生的生物。它比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生物比作 “活的仪器”,同时将之和真实的仪器相比, 生动而突出地说明物候观测的复杂和准确性。 归纳答题思路: ①说明方法+②说明对象的特征+③效果(真实, 生动或有说服力等等) 提醒: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讲清 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灵活答题,不要张冠李戴。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二)品语言 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 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红色的 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不能;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 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 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 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整合
• • • 3.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补充:逻辑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 体(由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 次、由简单到复杂等。 《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是按 (逻辑) 顺序说明事理的。 4.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下定义、引用、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三)逻辑性 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顺序 能否调换? • 不能调换。因为这4个因素应是按照由主 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的,这符合逻辑顺序。 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第四个是时间因 素,这样排列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讲《说明文读写》PPT课件

5
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梦回繁华》 《核舟记》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恐龙无处不有》 《时间的脚印》
6
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 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
7
说明文顺序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改文:
语言准确
我有一个美丽的小闹钟,它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
物。
列数字
打比方
它高约80厘米,重约600克。形状像个房子,烟囱、窗户、栏
杆等全都有。颜色鲜艳,白色的屋顶似乎覆盖着厚厚的雪,衬着绿
色的烟囱格外亮眼,黄色的墙面两侧还各有一个小窗户,看起来非
常精致,盘面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凸透镜一样的圆形塑料,可以清楚
子的中间是钟面,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紧扣特征内容定
以看时间,里面 有三根长短不同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的针。
结构选择总分总
说明方法?语言生动? 26
病文:
小闹钟很美丽。
它的形状像个房子, 有烟囱,栏杆,窗户等, 它的颜色也非常鲜艳, 屋顶是白色的,烟囱是 绿色的,栏杆也是绿色 的。房子的中间是钟面, 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它的容量近四百升,基本成为了我们的食品仓库,打开柜门,里面水果、蔬菜、鸡、鸭 鱼、肉一应俱全。同时,由于采用了智能温控技术,格外环保节能,深受我们全家人喜爱。
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 《梦回繁华》 《核舟记》
事理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恐龙无处不有》 《时间的脚印》
6
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 人获得知识。
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
7
说明文顺序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改文:
语言准确
我有一个美丽的小闹钟,它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
物。
列数字
打比方
它高约80厘米,重约600克。形状像个房子,烟囱、窗户、栏
杆等全都有。颜色鲜艳,白色的屋顶似乎覆盖着厚厚的雪,衬着绿
色的烟囱格外亮眼,黄色的墙面两侧还各有一个小窗户,看起来非
常精致,盘面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凸透镜一样的圆形塑料,可以清楚
子的中间是钟面,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紧扣特征内容定
以看时间,里面 有三根长短不同
我很爱我的小闹钟。
的针。
结构选择总分总
说明方法?语言生动? 26
病文:
小闹钟很美丽。
它的形状像个房子, 有烟囱,栏杆,窗户等, 它的颜色也非常鲜艳, 屋顶是白色的,烟囱是 绿色的,栏杆也是绿色 的。房子的中间是钟面, 里面有分针、时针、秒 针。
它的容量近四百升,基本成为了我们的食品仓库,打开柜门,里面水果、蔬菜、鸡、鸭 鱼、肉一应俱全。同时,由于采用了智能温控技术,格外环保节能,深受我们全家人喜爱。
《说明方法及作用》PPT课件.ppt

这一段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 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无锡中考题)
列数字(用“25厘米”“18厘米”,科学准确地写 出森林翼龙体形娇小的特点,使说明内容更具体。)
作比较(把森林翼龙的翼展和燕子、麻雀作比较, 突出了森林翼龙体形的娇小。)
打比方(把翼龙比喻成“婴幼儿”,生动形象地说 明德国发现的翼龙化石更小。)
注意:对“说明方法作用”的
辨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作具 体分析,切忌只是术语的堆积, 导致空、泛,不具体。
二、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命题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 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 语,为什么?
要求理解的词语一般有两种情况: 1、 起限制作用 2 、 起修饰作用
2 作比较:将OO和XX比较,突出说明了XX ……的特点。
3 打比方: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说明了A……的特点。
4.摹状貌:描摹了XX的形状外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A……的特点
5 列数字:列举了……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X X……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6下定义:准确科学的阐述了XX的本质特点。 7作诠释:科学的解说了XX……的特征。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 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 “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 说明火炬传性。
b、分析词能否去掉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
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不能删掉 2.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 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 3.如果删掉,则表示池沼的水全都引用 活水 4.与文意不符。 5.为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所以不能删。
列数字(用“25厘米”“18厘米”,科学准确地写 出森林翼龙体形娇小的特点,使说明内容更具体。)
作比较(把森林翼龙的翼展和燕子、麻雀作比较, 突出了森林翼龙体形的娇小。)
打比方(把翼龙比喻成“婴幼儿”,生动形象地说 明德国发现的翼龙化石更小。)
注意:对“说明方法作用”的
辨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作具 体分析,切忌只是术语的堆积, 导致空、泛,不具体。
二、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命题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 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 语,为什么?
要求理解的词语一般有两种情况: 1、 起限制作用 2 、 起修饰作用
2 作比较:将OO和XX比较,突出说明了XX ……的特点。
3 打比方: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说明了A……的特点。
4.摹状貌:描摹了XX的形状外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A……的特点
5 列数字:列举了……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X X……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6下定义:准确科学的阐述了XX的本质特点。 7作诠释:科学的解说了XX……的特征。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 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 “可能”的表达作用。
作用:“可能”表揣测语气, 说明火炬传性。
b、分析词能否去掉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
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不能删掉 2.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 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 3.如果删掉,则表示池沼的水全都引用 活水 4.与文意不符。 5.为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 密性,所以不能删。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新课堂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②~⑤段:介绍威兰斯湖的考察意义及进程。(列数字、举例子、作比
较)] ⑥2007年,新的研究计划启动了。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之下约八百米处,长
12千米、宽8千米、深1.5米的威兰斯湖成为了研究目标。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威兰斯湖里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如果有生命,它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 因为冰层隔断了阳光,也中止了光合作用——那正是地球上大多数生态系统的
涉足的领域。探索冰川下的湖泊,有助于回答许多重大问题,比如全球变暖
是否会加速南极冰川的消融。对威兰斯湖取样,还有望为太阳系其他星球是 否存在生命活动的问题提供线索。
③威兰斯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
们都把南极冰原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当时还有科学家建议将核废料永久储存 在这些冰川之中。
【典范文本】
南极万年冰川下存在的生命 斯拉韦克·图拉兹克
①南极冰川原是地球上未经人类探索的疆域之一。在这片看似平坦的雪原之
下,堆积着近800米厚的坚冰,而在这厚厚的冰层下,隐匿着一个人类从未见 过的神秘湖泊——威兰斯冰下湖。
[第①段:引出考察对象——威兰斯冰下湖,
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威兰斯湖已经有几十万年不见天日了,科学家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 冰层底下的景象。对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说,探索这片低调的湖泊是研究 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地球上的陆地,有10%还封锁在冰川下,是人类从未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之下约八百米处,长12千米、宽8千米、深1.5米的 威兰斯湖成为了研究目标。( 列数字 )
(2)研究人员还需要花些时间,才能为南极冰川下的生命绘出一幅完整的
画卷。( ) 打比方 (3)克里斯纳说:“经过培育的微生物能供大家研究50年。”(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和答题技巧ppt课件

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1.概括本文(段)内容..,2. 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是..,3.说明这个对 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结构上:照应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的说明。(引起 下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①概括文章内容(揭示说明内容);点明说 明对象;交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②运用了……(具体分析其作用);形 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 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 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 符号)设置悬念。
•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
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明句段的作用
开头句段的作用
题型: ①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② 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③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④第一段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⑤ 文章开篇介绍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①内容上:1.概括本文(段)内容..,2. 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是..,3.说明这个对 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结构上:照应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的说明。(引起 下文)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①概括文章内容(揭示说明内容);点明说 明对象;交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②运用了……(具体分析其作用);形 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 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 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 符号)设置悬念。
•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
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明句段的作用
开头句段的作用
题型: ①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② 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③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④第一段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⑤ 文章开篇介绍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 说明的顺序 名师教学PPT课件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 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 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 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 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 (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 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 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一般在 介绍较抽象的事物或事理时大致都采用这种 方法。 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
•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 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 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特点到用途
⑦从现象到本质;⑧从一般到个别。
•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 说明对象的特点
(1)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间顺序 容易表示清楚。
(2)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 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3)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 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回顾
结总 构
总体特征:务 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 画。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分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的飞跃。
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广泛。它不仅有翻盖手机所有的功能,还可以拍照、
录视频等,更厉害的是,你的手不需要再按着一个个按键,一切命令都在屏
幕上触屏操作。当你的手指从屏上划过时,手机里的芯片能感应到手上微弱
的生物电流,执行你的命令。简单地说,这就相当于手机屏幕上布满了隐形
的按键。
智能手机还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在手机的“应用市场”中下载自己喜欢
的软件,这就好像你在超市里自由自在地购物,需要哪个就挑哪个。这样,
每个手机都能满足大家个性化的要求,比如:如果你想要听歌,你可以下载
(空间顺序) (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 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 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一般在 介绍较抽象的事物或事理时大致都采用这种 方法。 逻辑顺序的表现形式:
•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 ③从整体到部分;④从概括到具体; 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特点到用途
⑦从现象到本质;⑧从一般到个别。
•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 说明对象的特点
(1)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间顺序 容易表示清楚。
(2)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 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3)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 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回顾
结总 构
总体特征:务 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 画。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分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的飞跃。
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广泛。它不仅有翻盖手机所有的功能,还可以拍照、
录视频等,更厉害的是,你的手不需要再按着一个个按键,一切命令都在屏
幕上触屏操作。当你的手指从屏上划过时,手机里的芯片能感应到手上微弱
的生物电流,执行你的命令。简单地说,这就相当于手机屏幕上布满了隐形
的按键。
智能手机还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在手机的“应用市场”中下载自己喜欢
的软件,这就好像你在超市里自由自在地购物,需要哪个就挑哪个。这样,
每个手机都能满足大家个性化的要求,比如:如果你想要听歌,你可以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9
11
4.文中多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你找出一处,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事实上,湖水比研究站附近海湾里的海水还要温暖,而那里生活着大量的 南极犬牙鱼和海豹。”把冰川下的湖水的温度与研究站附近海水的温度进行 比较,说明冰川下湖水的温度适合生命的存在。
12
2020-10-29
9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之下约八百米处,长12千米、宽8千米、深1.5米的 威兰斯湖成为了研究目标。( 列数)字 (2)研究人员还需要花些时间,才能为南极冰川下的生命绘出一幅完整的 画卷。( 打比) 方 (3)克里斯纳说:“经过培育的微生物能供大家研究50年。”( 引资)料
2020-10-29
10
2.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举了“沃斯托克湖”的例子,用准确数字一目了 然地说明了南极洲发现的冰下湖泊的储水量之大。
3.威兰斯湖里的生命是如何获得能量的?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 明这一点? 通过分解湖水中矿物颗粒获得能量的。打比方。
2020-10-29
7
⑨第一份蜂蜜色的湖水样本中发现了矿物颗粒。这些颗粒经过冰川的碾压, 有的比红细胞还小。而细菌可以通过分解这些矿物来获取能量,这好比将 麦子碾成面粉,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一样。 ⑩随后,研究人员在湖水样品中加入了测试生命的染料,通过显微镜,可 以明显地看到细胞对染料发生反应。据估算,在每立方厘米的湖水里,存 活着约10万个细胞——这是人类首次在冰川下的湖泊中发现生命。
2020-10-29
2
【典范文本】 南极万年冰川下存在的生命 斯拉韦克·图拉兹克 ①南极冰川原是地球上未经人类探索的疆域之一。在这片看似平坦的雪原之 下,堆积着近800米厚的坚冰,而在这厚厚的冰层下,隐匿着一个人类从未见 过的神秘湖泊——威兰斯冰下湖。 [第①段:引出考察对象——威兰斯冰下湖, 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
⑦钻透冰层、获得湖水样本,成为了首要目标。经过数年的筹备以及三 十多位科学家和工程人员的努力,2013年1月,研究人员得到了一瓶蜂 蜜色的威兰斯湖湖水。 ⑧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冰川下方的湖泊环境并不恶劣,甚至十分适 合生存。湖水的温度为零下0.5℃——上方的冰层施加压力,湖水的冰 点比正常值低了几度,因此湖水得以保持液态。事实上,湖水比研究站 附近海湾里的海水还要温暖,而那里生活着大量的南极犬牙鱼和海豹。 此外,威兰斯湖中还含有氧气,那是上方的冰层融化时随气泡释放到湖 水中去的。有了这些氧气,蠕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就有了生存的可能。
说明的顺序
2020-10-29
1
第一部分 典范文本精读 【常见题型】 1.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种说明方法的句子。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4.选段主要采用了×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5.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段为例具体分析。
⑥2007年,新的研究计划启动了。南极洲西部的冰面之下约八百米处,长 12千米、宽8千米、深1.5米的威兰斯湖成为了研究目标。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 是,威兰斯湖里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如果有生命,它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 因为冰层隔断了阳光,也中止了光合作用——那正是地球上大多数生态系统的 能量来源。
2020-10-29
③威兰斯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 们都把南极冰原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当时还有科学家建议将核废料永久储存 在这些冰川之中。
2020-10-29
4
④但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种叫作“探冰雷达”的新技术,科学 家能够看穿厚厚的冰层。他们发现,冰层下面埋藏着山脉和湖泊。
2020-10-29
8
[第⑥~⑩段:威兰斯湖新的研究计划及成果。不但发现了湖里的生命 体,而且还发现了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⑪研究人员还需要花些时间,才能为南极冰川下的生命绘出一幅完整的 画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克里斯纳正在用DNA测 序技术,统计威兰斯湖中的数百种微生物。克里斯纳说:“经过培育的 微生物能供大家研究50年。” [第⑪段:总结全文,引人遐想,前景美好。(打比方、列数字)]
⑤如今,南极洲发现的冰下湖泊已经超过二百个。它们都是由地球内部渗 出的热量造成的,地热自下而上,融化冰川底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约 二十年前,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沃斯托克湖”储水量高达5300立方公里, 与世界面积第五大的密歇根湖相当。
2020-10-29
5
[第②~⑤段:介绍威兰斯湖的考察意义及进程。(列数字、举例子、作比 较)]
2020-10-29
3
②威兰斯湖已经有几十万年不见天日了,科学家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 冰层底下的景象。对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说,探索这片低调的湖泊是研究 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地球上的陆地,有10%还封锁在冰川下,是人类从未 涉足的领域。探索冰川下的湖泊,有助于回答许多重大问题,比如全球变暖 是否会加速南极冰川的消融。对威兰斯湖取样,还有望为太阳系其他星球是 否存在生命活动的问题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