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
西方文学名著论文《老人与海》人物评析

西方文学名著论文《老人与海》人物评析《老人与海》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评析摘要:《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应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
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
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现。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物形象一、外貌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其外形的描写,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通过外形描写体现人物内心。
《老人与海》中,故事一开始就描述了老人的外形,小说中描写道:“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船上打鱼的老头儿”,“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从外形上看,他是一位在海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渔人,独自一人生活着,身上伤痕累累,让人联想到他多年的海上打渔生活。
作者在描述他的外形的时候,从没有忘记从字里行间体现他的性格,体现他坚毅的性格。
从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从不服输的性格,甚至他身上的伤疤,也都代表着他奋斗的历史,“那些伤疤就像没有了鱼的旱海里的腐朽物那样陈旧古老。
”当然,外形的描写是为后面更深入细致的描写做铺垫,但是我们认为,外形也是其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人公的特征。
解读《老人与海》

解读《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简练的文字、深刻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探讨而著称,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人与海》进行解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性格特点。
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形象,他勇敢、坚韧、智慧和充满爱心。
在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桑提亚哥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对生活的无奈。
这种复杂多面的性格使得桑提亚哥成为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
这部小说以一场捕鱼比赛为背景,讲述了桑提亚哥与大马林鱼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桑提亚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捕获了大马林鱼。
然而,在将大马林鱼带回港口的过程中,他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最终,虽然桑提亚哥成功地将大马林鱼带回家,但却在途中失去了它。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和无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在与大马林鱼的搏斗中,桑提亚哥展现出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
然而,最终他还是败给了自然规律,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类在自然面前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此外,这部小说还通过对桑提亚哥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智慧和爱心。
这些品质使得我们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也能够战胜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最后,我们来谈谈《老人与海》的文学价值。
这部小说以其简练的文字、深刻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探讨而著称,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海明威独特的文学风格,还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老人与海》中老人的人物形象:老人即桑提亚哥老渔夫,其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自信、坚强、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英雄”形象。
下面带来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
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
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
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
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
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
仿佛他已一无所有。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
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
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
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
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
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
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
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
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
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
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
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
老人与海人物短评

老人与海人物短评《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短评。
在《老人与海》中,主要的人物有老渔夫圣地亚哥和他的小伙伴小男孩曼努埃尔。
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身体虽已衰老,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海洋的热爱与激情。
他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展示了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他虽然多次遭遇空手归来的失败,但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捕获大鱼。
他的坚持和毅力给人以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而小男孩曼努埃尔则是老渔夫的忠实朋友和助手。
他与老渔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常常帮助老渔夫修理渔具,给他提供渔具和粮食等支持。
曼努埃尔对老渔夫的尊敬和关心体现了他对老渔夫的敬意和友情。
他是老渔夫在孤独和困难中的精神支持,也是老渔夫在海洋中的坚强后盾。
除了主要的人物之外,《老人与海》中还出现了一些次要人物,如海豚、鸟类和鲨鱼等。
海豚是老渔夫在海洋中遇到的友善的生物,它们给予老渔夫一些鼓励和希望,象征着友谊和希望的力量。
而鸟类则给予老渔夫指引和提示,它们在老渔夫捕鱼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鲨鱼则是老渔夫在捕鱼过程中的主要对手,它们象征着困难和挑战,是老渔夫需要克服的难题。
通过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通过这些人物塑造了一群具有不同特点和形象的角色,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精神面貌。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让读者对其中的故事和情节产生了共鸣和感情上的共鸣。
他们的经历和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明白了坚持、勇敢和友情的重要性。
通过对《老人与海》人物的短评,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在小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特点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色彩和张力。
他们的形象和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的无穷。
在这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世界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的人物性格特点,欢迎阅读。
1、圣地亚哥,乐观、自信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一生虽然厄运重重,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而是乐观自信。
在面对其他捕鱼人的嘲笑、在连续84天以来捕鱼一无所获、在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消沉颓废,没有放弃追求,他保持这种自信与希望。
在第85天继续出海,他相信好运会到来,甚至去订了张末尾是85的彩票。
“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的清新了。
”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结果,甚至想有台收音机。
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所剩无几时,他也没有沮丧。
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无论是在无奈的生命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生死存亡搏击中,圣地亚哥没有半点的气馁、消极,“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老人显示出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对对手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
圣地亚哥是位乐观自信的硬汉子。
2、马诺林,勇气、忍耐、执着。
马诺林这个角色勇气、忍耐、执着。
虽然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他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
从结构上看,马诺林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马诺林又去安慰他、陪伴他。
从社会关系上看,小孩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
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
简析《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简析《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形象马逸超 河北大学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中篇小说。
这部小说围绕一位老渔夫捕获大鱼,但最终大鱼却被鲨鱼吃掉,老人无果而归的故事,着力展现老人身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老人生活贫苦,但并不自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命运带给老人种种磨难,但他接受命运,积极迎接挑战。
本文试对老人的抗争精神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抗争精神;命运;硬汉精神作者简介:马逸超(1996.1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35-01引言:《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虽已年迈,体力大大衰退,很长时间内都不曾捕到鱼,但他从未绝望。
他在同行的讽刺挖苦中,开始了又一次出海。
然而这次历经艰险的出海,却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回报。
老人肯接受命运,但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他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硬汉精神。
一、永恒的自信老人圣地亚哥年轻时是一名捕鱼好手,备受人尊敬和羡慕。
但当他年老体衰之后,却再难征服大海,再难依靠从前的捕鱼事业获得荣光。
面对同行的挖苦嘲讽,日益窘迫的生活境况,老人终于再次出海。
他依靠的是他对命运的自信。
那条大马林鱼出现时,老人明知不是他的对手,但依然选择与它斗争到底,。
他用了所有能够当武器的东西,对付这条罕见的大鱼,老人与大马林鱼经历了很长一番殊死搏斗后,最终还是杀死了大马林鱼。
老人胜利了,但这却是老人接受挑战的开始。
在遇到鲨鱼后 老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自己捕到的食物,与鲨鱼又是一番恶斗。
无论遇到什么,老人都敢斗,敢抗争,因为他是自信的。
他曾经获得捕鱼冠军的时候,他自信,因为他也确实有能力;年老与孤独衰老为伴,外加邻里同行挖苦,他却仍然自信,他也必须自信,因为他必须为了尊严而战。
即使面对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悬殊力量对比的情况时,老人也不会不做任何抗争就放弃,无论结果如何。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
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
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
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
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
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
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
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题。
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
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
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
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
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的人物性格特点,欢迎阅读。
1、圣地亚哥,乐观、自信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一生虽然厄运重重,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而是乐观自信。
在面对其他捕鱼人的嘲笑、在连续84天以来捕鱼一无所获、在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消沉颓废,没有放弃追求,他保持这种自信与希望。
在第85天继续出海,他相信好运会到来,甚至去订了张末尾是85的彩票。
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的清新了。
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结果,甚至想有台收音机。
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所剩无几时,他也没有沮丧。
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无论是在无奈的生命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生死存亡搏击中,圣地亚哥没有半点的气馁、消极,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老人显示出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对对手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
圣地亚哥是位乐观自信的硬汉子。
2、马诺林,勇气、忍耐、执着。
马诺林这个角色勇气、忍耐、执着。
虽然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他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
从结构上看,马诺林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马诺林又去安慰他、陪伴他。
从社会关系上看,小孩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
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
老人丧妻无子,生活全凭马诺林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着名的作品。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
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
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
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
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
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
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
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题。
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
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
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
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
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
因此,大海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
在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人和大海的关系来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
实际上,大海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符号,以大海为象征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
海明威赋予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它随时会使身处其中的人面临厄运,人们对此无法预测,也无法把握。
在海明威的眼中,现代世界也是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
所以,如果把大海和世界相类比,这个世界和人是对立的,人无法把握人世间的暴力。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特点,正是在暗示世界的荒诞和无法把握,揭示暴力世界的难以认识和把握的特征。
第二,作品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精英的象征。
“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象征着具有漫长历史的“人类”。
首先,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自身的象征,他的饱经沧桑的经历,正是人类漫长发展历程的艺术浓缩。
这样的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中以大海为对象,以大海为目的,在大海中生存,力图战胜大海,驾驭大海,却屡受大海随意地捉弄。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如今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人类虽阅历丰富,却仍然会被随时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所捉弄。
然而,老人又不是一般人类的泛泛象征,他更象征着现代社会人类中的精英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作为一个老渔夫,作品描写桑提亚哥饱经沧桑,仍然总是面临失败的厄运,但仍然选择行动。
老人坚持出海表现了海明威对人类本质特性的理解。
人类在自身角色长期无法实现的条件下,人应选择行动,还是选择放弃,这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大问题。
人的本质是追求自由,但现实却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总是和人的自由需求相悖的。
老人面对如此凶险的大海,失败的可能性永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但老人选择了行动。
老人认为,尽管自己可能还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绝不能放弃。
因为老人深知:人类生存的需要决定人自身的需要永远不能满足,而价值就在于人的行动。
人类不会以一次性的胜利,获得永远的满足。
人类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灾难,同样,人类也还会有更多的希望。
面对这种境遇,要么逃避,要么行动。
但是逃避不是办法,“老人”选择了行动。
第三,老人和大海之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也是作家眼中“人与世界关系”的象征。
一方面,老人离不开大海,老人以打鱼为生,大海就是他生存与活动的家园。
无论大海多凶险,他都不可能不去打鱼,因为不出海,他便失去自己“渔民”的身份(角色),就不可能生活下去。
但另一方面,“大海”是个不以老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大海”的凶暴和无常,常常与老人的意愿相违背。
这决定着人在面临自然的时候,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人不依赖自然不能生存,但人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去战胜自然。
假如人类不从自然的依赖中挣脱出来,又将永远一事无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人与大海的关系,就是互相依存与相互矛盾斗争的关系,他既要依赖于大海,又要战胜大海。
今天人类对物的依赖也是如此。
一方面人类要想活得富裕幸福,人类不能不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人又必须反对拜物主义,反对人被异化,为物所役。
在海明威写作《老人与海》的时代,他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意蕴。
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老人已经84天没有打到鱼了却还要出海;为什么明知鲨鱼会吃掉他的猎物却仍然不放弃;为什么回去之后还要反复梦见狮子,还想进行新一轮的战斗;为什么明知失败却仍然不放弃——在海明威看来,这是人类的定命,就是受到这个规定制约的不得不为之的定命!从以上所分析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上看,海明威就为《老人与海》的写作,定下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基调。
由处境到境遇:老人角色的悲剧底蕴为什么说老人桑提亚哥所处的悲剧是现代社会西方人的写照这里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老人所处的困境已经不是传统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另外一个方面是人类的身份能否实现的问题。
在海明威看来,老人(亦即有着漫长历史的人类)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人类处在自身角色不能实现的两难境遇。
自古以来,人类其实一直面临着“To be or not to be”两难选择。
如前所言,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选择过程。
一方面,远古的人类要依赖自然而生存,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地要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试图战胜自然。
这是因为,假如他们不依赖自然,那么,他们就根本无法生活下去。
如果他们一味地依赖着自然,不去认识它和改造它,那么,人类就永远不会脱离动物界。
这是典型的人和处境的关系。
人的活动,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从而决定着人和环境的冲突与矛盾。
但20世纪的西方人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环境的矛盾转化成为人的精神之中的冲突。
如果说,20世纪之前的人类看待人的活动,是把它看成是人是处境的产物的话,那么,20世纪人类再看待人自身时,便把人看成了是境遇的产物——所谓“境遇”,就是人类精神的两难困境。
从精神困境的角度来看,老人出海是失败,不出海也是失败;打不到鱼是失败,虽然能够打到大鱼但不能拿回来也是失败!再进一步说,老人梦见狮子和不梦见狮子,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想成为狮子而永远不能成为狮子,这就是老人的精神现实,也是莎士比亚的“To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活着还是不活着)的现代表现形式!老人其实是非常清醒地知道这个困境的。
在他所谓勇敢搏斗的行为中,甚至在他“人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的所谓豪言壮语中,我们所看到的也不过是无所不在的孤独和失败感。
从对小说的细读中可以看到:老人在最后觉得没有办法再与鲨鱼搏斗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猎物以后,小说写道:“现在他在轻松地开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什么事都已经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
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去拣面包皮似的。
老人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都不睬。
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的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他了。
”当他看到海滨居住区的灯光后,小说写道:“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
然后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
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
床呢,床是我的朋友。
正是床啊,他想。
床真要变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想。
我绝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容易。
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
‘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
‘是我走的太远了。
’”老人长睡第一次醒来之后,他第一句话是:“它们把我给打败了,曼诺林,”他说。
“他们真的打败了我。
”“它没有打败你。
那条鱼没有打败你。
”“是的。
真的没有。
可是后来鲨鱼打败了我。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理解老人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话,会发现,这是现代人精神两难境地的真实写照。
当一个人的肉体已经被消灭之后,精神又怎能存在呢——渴望精神不败,但肉体的失败已经决定着精神不败的不可能实现——这就是造成老人精神上两难的原因。
不仅如此,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桑提亚哥的角色身份是“渔民”。
可是,小说给我们提供却是一个角色难以实现的悲剧:老人是渔民,他的主要角色价值就是打鱼,假如他一直不下海,那么,他就不是渔民。
这个角色就决定着他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出海。
同样,作为渔民,他下海还有一个命定的规定,就是他必须要打到鱼。
假如他下了海,但是打不到鱼,那么,他也不是渔民。
所以,小说才重点强调他是84天都没有打到鱼,“他背运了”,“那面补了些面粉袋的船帆,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还有一点,就是他假如打到了鱼,还要有能力把打到的猎物(马林鱼)拿回来。
不能设想,一个猎人打到猎物又把它丢掉。
如果老人把辛辛苦苦打到的鱼丢掉了,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老人也没有能够实现“渔民”身份与内涵的统一。
这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桑提亚哥就面临着一个角色难以被认同的困境:不管他是否行动和如何行动,他的“渔夫”身份都不能实现。
他不行动,当然不是渔夫;而行动了却没有结果,那也决定着他不是渔夫。
行动还是不行动,在这里真正成了一个问题——行动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导致了老人的打鱼只不过是个活动的惯性而已。
换言之,老人的角色是一个渔夫,他的职业是其能够合理存在的标志。
任何角色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这种生活方式得以实现,角色才可以得到确证。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身的身份与实质的同一,追求着自己价值的实现。
所谓自己价值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己完美地保证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所要求的内涵的实现。
老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自己的身份要得到确证,角色要得以实现,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