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供大家参考。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篇1]厄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出现的最具有个性的作家。
海明威经历曲折,他曾参加过一战和二战,使他身心受创,对世界前途感到失望,对人类命运持悲观态度。
战争的浩劫和现实的苦闷使他把对人生的感慨赋予笔端。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够匹敌的,他独特的文体风格和作品中塑造的众多硬汉形象为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
该小说曾获1952年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也成为文学史和电影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
小说中的桑提亚哥敢于同恶劣的环境和多舛的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人的坚毅、不屈与抗争。
一、桑提亚哥,一个悲剧式的硬汉形象。
一开始,他处于不利地位,被认为是“倒了血霉”,然而他得非凡勇气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他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
当鲨鱼来袭时,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
他的双手被割破,流着血;他得视线模糊,头晕目眩。
他独自一人,没有人来帮助他。
他的勇气和力量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但最终他赢了。
他承受了一切灾难,展示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作者试图以此启示人们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命运之中,人应该勇敢地面对一切痛苦和磨难,并同一切痛苦和磨难进行斗争,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世界就像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充满了惊涛骇浪和暗礁险滩,它是凶狠、野蛮和深不可测的。
就像桑提亚哥这样一位老人,当他拼命与大海、与大马林鱼、与鲨鱼搏斗之后,最终带回的只不过是一个空的鱼骨架。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一、本文概述《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以其简洁有力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
这部小说主要围绕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展开,他独自在海上与大鱼搏斗,最终虽然只带着鱼骨回到了岸边,但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本文旨在探讨《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对主人公桑地亚哥以及其他角色的深入剖析,揭示海明威所追求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以其独特的笔触,将桑地亚哥塑造成为了一个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形象。
他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渔夫,更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勇士。
桑地亚哥在海上与大鱼的搏斗,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较量,更是人与命运、人与自我之间的较量。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海明威传达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坚韧和勇气。
除了主人公桑地亚哥之外,小说中还有其他角色的存在,他们或是与桑地亚哥有着紧密的联系,或是作为旁观者见证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些角色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明威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明威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启示和勇气。
二、《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主人公——圣地亚哥。
这位老年古巴渔夫,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深邃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圣地亚哥的形象,首先体现在他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上。
面对巨大的马林鱼和接踵而至的鲨鱼,他从未放弃过斗争,即使在困难重重、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他的左手抽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但他依然紧紧地拉着钓线,与大鱼展开了长达两天两夜的激烈搏斗。
老人与海人物分析

充满爱心
• 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圣地亚哥在清晨喊醒小男孩 的时候,“他轻轻握住孩子的一只脚,然后便一直握着 直到孩子醒来”
• 这就是老人的细腻而又温情的一面,说明老人是一个富 有爱心且仁慈的人。
坚强
• 桑提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然不 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 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 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 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死大鱼,把 它拴在船边。
坚强
这段话描写了老人在 没有外人的帮助下,经 历重重困难,赤手空拳 的将大马林鱼拿下,这 体现了老人不屈不挠, 倔强而又坚强的性格特 点。
自尊
• 老人抓到鱼后,有许多鲨鱼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鲨鱼不断地袭 击那条大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同鲨鱼战斗,用浆打、戳、刺, 累得筋疲力尽,鲨鱼还是把这条大鱼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最终, 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作者笔下,他却是 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 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 行英勇抗争的勇士。他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 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 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尽可以被毁灭, 但却不能被打败”,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这正好体现该句的内 涵—自尊。后来这句话成了美国文学界“硬汉子”形象的精神标 志。
老人打渔归来
圣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看
具体形象分析:善良
• 圣地亚哥虽然也想到“海洋仁慈又十分美丽”,但是, 他所强调的是“海洋就是能够如此的残忍,又是来得这 样的突然”,那些弱小的鸟儿只能发也“微弱而凄惨的 叫声”。
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老人与海》中老人的人物形象:老人即桑提亚哥老渔夫,其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自信、坚强、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英雄”形象。
下面带来老人与海老人的形象分析。
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
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
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
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
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
仿佛他已一无所有。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
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
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
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
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
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
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
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
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
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
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
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01
孤独和自尊
圣地亚哥是一个孤独的老人,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 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不愿 意接受别人的施舍,坚持自 己独自出海捕鱼。在与马林 鱼的斗争中,他展现了自己 的孤独和自尊,这也是硬汉 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 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 信念和勇气,不轻易放弃。即使 失败了,我们也应该从中学习经 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准 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 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 强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总之,《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不朽的硬汉形象。他的故事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去做。让我们铭记这种硬汉精神,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创造一 个更美好的未来!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汉形象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还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此外,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还体 现在他对失败的态度上。尽管他 没有捕捉到马林鱼,但他并没有 感到沮丧和失望。相反,他认为 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 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的态度证明 了硬汉不仅仅是胜利者,更是在 失败中保持坚定信念的人
总的来说,《老人与海》中的圣 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 他的行为、语言和内心世界都展 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 硬汉形象。他的自信、骄傲和坚 定信念都让人感到敬佩。他的故 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 和勇气,即使面对着最艰难的挑 战,也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 这也是海明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信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取 得成功
老人与海人物短评

老人与海人物短评《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短评。
在《老人与海》中,主要的人物有老渔夫圣地亚哥和他的小伙伴小男孩曼努埃尔。
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身体虽已衰老,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海洋的热爱与激情。
他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敢于迎接挑战,展示了顽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他虽然多次遭遇空手归来的失败,但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捕获大鱼。
他的坚持和毅力给人以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而小男孩曼努埃尔则是老渔夫的忠实朋友和助手。
他与老渔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常常帮助老渔夫修理渔具,给他提供渔具和粮食等支持。
曼努埃尔对老渔夫的尊敬和关心体现了他对老渔夫的敬意和友情。
他是老渔夫在孤独和困难中的精神支持,也是老渔夫在海洋中的坚强后盾。
除了主要的人物之外,《老人与海》中还出现了一些次要人物,如海豚、鸟类和鲨鱼等。
海豚是老渔夫在海洋中遇到的友善的生物,它们给予老渔夫一些鼓励和希望,象征着友谊和希望的力量。
而鸟类则给予老渔夫指引和提示,它们在老渔夫捕鱼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鲨鱼则是老渔夫在捕鱼过程中的主要对手,它们象征着困难和挑战,是老渔夫需要克服的难题。
通过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通过这些人物塑造了一群具有不同特点和形象的角色,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精神面貌。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让读者对其中的故事和情节产生了共鸣和感情上的共鸣。
他们的经历和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明白了坚持、勇敢和友情的重要性。
通过对《老人与海》人物的短评,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在小说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特点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色彩和张力。
他们的形象和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的无穷。
在这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世界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激励自己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简析《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形象

简析《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形象《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老人与海》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圣地亚哥,一个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的老人。
有很强的进取心,绝不失去希望和自信。
《老人与海》的作者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于《老人与海》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的人物性格特点,欢迎阅读。
1、圣地亚哥,乐观、自信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一生虽然厄运重重,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而是乐观自信。
在面对其他捕鱼人的嘲笑、在连续84天以来捕鱼一无所获、在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消沉颓废,没有放弃追求,他保持这种自信与希望。
在第85天继续出海,他相信好运会到来,甚至去订了张末尾是85的彩票。
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来没有消失过,现在又像微风初起的时候那样的清新了。
在海上,他仍然关心喜欢的棒球比赛结果,甚至想有台收音机。
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所剩无几时,他也没有沮丧。
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丢了四十磅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无论是在无奈的生命环境下还是在激烈的生死存亡搏击中,圣地亚哥没有半点的气馁、消极,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老人显示出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对对手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
圣地亚哥是位乐观自信的硬汉子。
2、马诺林,勇气、忍耐、执着。
马诺林这个角色勇气、忍耐、执着。
虽然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他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
从结构上看,马诺林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马诺林又去安慰他、陪伴他。
从社会关系上看,小孩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
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
老人丧妻无子,生活全凭马诺林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
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
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
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
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
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
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
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题。
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
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
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
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
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
因此,大海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
在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人和大海的关系来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
实际上,大海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符号,以大海为象征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
海明威赋予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它随时会使身处其中的人面临厄运,人们对此无法预测,也无法把握。
在海明威的眼中,现代世界也是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
所以,如果把大海和世界相类比,这个世界和人是对立的,人无法把握人世间的暴力。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特点,正是在暗示世界的荒诞和无法把握,揭示暴力世界的难以认识和把握的特征。
第二,作品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精英的象征。
“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象征着具有漫长历史的“人类”。
首先,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自身的象征,他的饱经沧桑的经历,正是人类漫长发展历程的艺术浓缩。
这样的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中以大海为对象,以大海为目的,在大海中生存,力图战胜大海,驾驭大海,却屡受大海随意地捉弄。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如今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人类虽阅历丰富,却仍然会被随时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所捉弄。
然而,老人又不是一般人类的泛泛象征,他更象征着现代社会人类中的精英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作为一个老渔夫,作品描写桑提亚哥饱经沧桑,仍然总是面临失败的厄运,但仍然选择行动。
老人坚持出海表现了海明威对人类本质特性的理解。
人类在自身角色长期无法实现的条件下,人应选择行动,还是选择放弃,这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大问题。
人的本质是追求自由,但现实却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总是和人的自由需求相悖的。
老人面对如此凶险的大海,失败的可能性永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但老人选择了行动。
老人认为,尽管自己可能还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绝不能放弃。
因为老人深知:人类生存的需要决定人自身的需要永远不能满足,而价值就在于人的行动。
人类不会以一次性的胜利,获得永远的满足。
人类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灾难,同样,人类也还会有更多的希望。
面对这种境遇,要么逃避,要么行动。
但是逃避不是办法,“老人”选择了行动。
第三,老人和大海之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也是作家眼中“人与世界关系”的象征。
一方面,老人离不开大海,老人以打鱼为生,大海就是他生存与活动的家园。
无论大海多凶险,他都不可能不去打鱼,因为不出海,他便失去自己“渔民”的身份(角色),就不可能生活下去。
但另一方面,“大海”是个不以老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大海”的凶暴和无常,常常与老人的意愿相违背。
这决定着人在面临自然的时候,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人不依赖自然不能生存,但人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去战胜自然。
假如人类不从自然的依赖中挣脱出来,又将永远一事无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人与大海的关系,就是互相依存与相互矛盾斗争的关系,他既要依赖于大海,又要战胜大海。
今天人类对物的依赖也是如此。
一方面人类要想活得富裕幸福,人类不能不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人又必须反对拜物主义,反对人被异化,为物所役。
在海明威写作《老人与海》的时代,他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意蕴。
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老人已经84天没有打到鱼了却还要出海;为什么明知鲨鱼会吃掉他的猎物却仍然不放弃;为什么回去之后还要反复梦见狮子,还想进行新一轮的战斗;为什么明知失败却仍然不放弃?——在海明威看来,这是人类的定命,就是受到这个规定制约的不得不为之的定命!从以上所分析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上看,海明威就为《老人与海》的写作,定下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基调。
由处境到境遇:老人角色的悲剧底蕴为什么说老人桑提亚哥所处的悲剧是现代社会西方人的写照?这里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老人所处的困境已经不是传统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另外一个方面是人类的身份能否实现的问题。
在海明威看来,老人(亦即有着漫长历史的人类)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人类处在自身角色不能实现的两难境遇。
自古以来,人类其实一直面临着“To be or not to be”两难选择。
如前所言,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选择过程。
一方面,远古的人类要依赖自然而生存,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地要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试图战胜自然。
这是因为,假如他们不依赖自然,那么,他们就根本无法生活下去。
如果他们一味地依赖着自然,不去认识它和改造它,那么,人类就永远不会脱离动物界。
这是典型的人和处境的关系。
人的活动,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从而决定着人和环境的冲突与矛盾。
但20世纪的西方人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环境的矛盾转化成为人的精神之中的冲突。
如果说,20世纪之前的人类看待人的活动,是把它看成是人是处境的产物的话,那么,20世纪人类再看待人自身时,便把人看成了是境遇的产物——所谓“境遇”,就是人类精神的两难困境。
从精神困境的角度来看,老人出海是失败,不出海也是失败;打不到鱼是失败,虽然能够打到大鱼但不能拿回来也是失败!再进一步说,老人梦见狮子和不梦见狮子,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想成为狮子而永远不能成为狮子,这就是老人的精神现实,也是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活着还是不活着)的现代表现形式!老人其实是非常清醒地知道这个困境的。
在他所谓勇敢搏斗的行为中,甚至在他“人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的所谓豪言壮语中,我们所看到的也不过是无所不在的孤独和失败感。
从对小说的细读中可以看到:老人在最后觉得没有办法再与鲨鱼搏斗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猎物以后,小说写道:“现在他在轻松地开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
什么事都已经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
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去拣面包皮似的。
老人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都不睬。
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的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他了。
”当他看到海滨居住区的灯光后,小说写道:“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
然后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
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
床呢,床是我的朋友。
正是床啊,他想。
床真要变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想。
我绝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容易。
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
‘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
‘是我走的太远了。
’”老人长睡第一次醒来之后,他第一句话是:“它们把我给打败了,曼诺林,”他说。
“他们真的打败了我。
”“它没有打败你。
那条鱼没有打败你。
”“是的。
真的没有。
可是后来鲨鱼打败了我。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理解老人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话,会发现,这是现代人精神两难境地的真实写照。
当一个人的肉体已经被消灭之后,精神又怎能存在呢?——渴望精神不败,但肉体的失败已经决定着精神不败的不可能实现——这就是造成老人精神上两难的原因。
不仅如此,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桑提亚哥的角色身份是“渔民”。
可是,小说给我们提供却是一个角色难以实现的悲剧:老人是渔民,他的主要角色价值就是打鱼,假如他一直不下海,那么,他就不是渔民。
这个角色就决定着他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出海。
同样,作为渔民,他下海还有一个命定的规定,就是他必须要打到鱼。
假如他下了海,但是打不到鱼,那么,他也不是渔民。
所以,小说才重点强调他是84天都没有打到鱼,“他背运了”,“那面补了些面粉袋的船帆,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
还有一点,就是他假如打到了鱼,还要有能力把打到的猎物(马林鱼)拿回来。
不能设想,一个猎人打到猎物又把它丢掉。
如果老人把辛辛苦苦打到的鱼丢掉了,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老人也没有能够实现“渔民”身份与内涵的统一。
这样,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桑提亚哥就面临着一个角色难以被认同的困境:不管他是否行动和如何行动,他的“渔夫”身份都不能实现。
他不行动,当然不是渔夫;而行动了却没有结果,那也决定着他不是渔夫。
行动还是不行动,在这里真正成了一个问题——行动的无意义和无价值导致了老人的打鱼只不过是个活动的惯性而已。
换言之,老人的角色是一个渔夫,他的职业是其能够合理存在的标志。
任何角色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这种生活方式得以实现,角色才可以得到确证。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身的身份与实质的同一,追求着自己价值的实现。
所谓自己价值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己完美地保证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所要求的内涵的实现。
老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自己的身份要得到确证,角色要得以实现,是非常困难的。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千方百计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满足自身的身份的要求,或角色实现。
失败后他依然梦见狮子,这并不说明他仍然有战斗的勇气,只能说,他仍然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能实现而耿耿于怀——这正是现代人的处境和感受,因此说,老人是一个现代悲剧角色,打鱼的屡屡失败,正是现代人自身身份和角色无法实现的象征性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