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

谢谢
4.Johansson分型 根据骨折位置及假体稳定性分为3型
Ⅰ型:骨折线接近假体末端,假体柄仍 然在髓腔内。 Ⅱ型:骨折线从股骨干近端部分延伸至 假体远端以远,假体柄从远端髓腔脱出。 Ⅲ型:骨折线完全位于假体柄末端远端。
5.Cooke改良的Bethea分型 根据骨折位置、粉碎程度、假体及骨折稳定性分为4型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评价分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的影像学评价Engh改良 的Gruen分区 A.髋臼侧Delee分区 B.股骨侧Gruen分区
1.髋臼侧Delee分区 髋臼侧Ⅰ~Ⅲ区:以髋臼旋转中心为中点,
分别做骨盆的水平线和垂线,两条线以内的 区域为髋臼Ⅱ区,外侧的区域为髋臼Ⅰ区, 内侧的区域为髋臼Ⅲ区(图A)。
2.AAOS分型 根据骨丢失的位置及程度分为6型
Ⅰ型:节段性骨丢失。 ⅡA型:空腔性骨丢失。 ⅡB型:膨胀性空腔性骨丢失。 Ⅲ型:节段性骨丢失与空腔性骨丢失同时存在。
Ⅳ型:股骨对线不良。 Ⅴ型:股骨硬化。 Ⅵ型:股骨骨折位置及粉碎程度分为3型。
Ⅰ型:骨折位于假体末端。 Ⅱ型:骨折围绕假体呈螺旋状。 Ⅲ型:骨折围绕假体呈粉碎状。
Ⅰ型:假体柄周围粉碎骨折,假体柄松 动,骨折不稳定。 Ⅱ型:假体柄周围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骨折稳定。 Ⅲ型:假体柄尖端横行骨折,骨折不稳 定,假体无松动。 Ⅳ型:骨折线完全位于假体远端。
6.Tower-Beals分型 根据骨折位置、骨折及假体稳定性分为4型
Ⅰ型:骨折累及股骨近端,常伴有大转子或小转子撕脱骨折。 Ⅱ型:骨折累及股骨干但未达假体尖端,假体常可保持骨折稳定。 ⅢA型:骨折累及假体柄尖端,但未向近侧延伸,少于25%的骨-假体界面被破坏。 ⅢB型:骨折累及假体柄尖端并向近侧延伸,大于25%的骨-假体界面被破坏。 ⅢC型:长柄假体尖端的股骨髁上骨折。 Ⅳ型:假体远侧远离假体尖端的股骨髁上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Duncan和Masri提出的Vancouve分型[1],根据骨折的部位、对骨骼 自身的质量和假体的稳定性分为A、B、C三型。A型骨折是大小转子的 撕脱骨折(AG型大转子撕脱骨折和AL型小转子撕脱骨折)。B型骨折 骨折 位于 假体 柄周围或下方。B型骨折又分为3 个亚 型:B1型骨折 骨折 位于 假体 柄周围或下方(假体 稳定);B 2 型骨折 骨折 位于 假体 柄周围 或下方(假体 松动、股骨上端完 好);B3型骨折 骨折位于 假体 柄周围或 下方(假体松动、股骨上端缺损)。C型骨折是假体柄以远的骨折。 4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MODERN NURSING 现代护理
CHINA HEALTH INDUSTRY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黄炳哲 于 涛 高 彬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长春 130033
[摘要] 随着人工关节的不断改进和接受人工关节的病人逐渐增多,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如感染、假体松动、 下沉、骨质疏松、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在临床上较难处理 之一。假体周围骨折可能发生在术中或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难度较大,特别是股骨假体、股骨骨缺损 及骨折的处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中及术后的重点及难点,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能合理的处理股骨假 体、股骨骨缺损及骨折的问题,决定了手术的成败。本文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方案做一综述,以期对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骨折;骨缺损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2)10(a)-0049-02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有很多种分型方 法,其中Va n c o u ve 分 型 方 法已经 成 为国际上 股 骨 假 体 周围骨 折 分 型 的首选方法,作者认为这种分类对指导治疗和评 估预后是最有帮助 的。Vancouver分类体现了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 ①骨折部 位;② 植 入假 体的稳定性;③ 股 骨上端 条 件。这 些因素应与治疗 选 择 相结合。 3 Vancouve分型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

Vancouver 分型B1型 假体未松动,未更换假体
Vancouver 分型B1型 术中骨折,假体未松动,石膏固定2个月
Vancouver 分型B2型 考虑行假体翻修术
Vancouver 分型B2型 拟行假体翻修术
Vancouver 分型B2型 术后X线
Vancouver 分型C型 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考虑翻修
病例2 53岁男性 术后3个月骨痂明显生成
病例3 64岁 女性 温哥华B2型骨折
病例3 64岁 女性 行翻修+钢缆+钢板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病例4 76岁 男性 温哥华B2型骨折
病例4 76岁 男性 行翻修+钢缆+钢板系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总结 随着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加,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

A 型:转子部骨折
B 型:假体柄远端周围骨折
C 型:假体柄远端骨折
Vancouver 分型(温哥华分型)图
Vancouver 分型AL型
一般出现在手术中,髋关节假体选择过大, 植入股骨柄时至小转子劈裂
解决办法:假体无松动行钢丝捆绑,如假 体松动需直接翻修
Vancouver 分型AG型 假体稳定,单纯行大转子钢丝捆绑
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
假体周围骨折发病率
美国梅奥诊所髋关节置换术登记在册的 数据显示,共 30329 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 换术,有 1249 例患者最终出现了股骨假 体周围的骨折。发病率约等于4.12%。
假体周围骨折发病率
(1)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目前股骨假体 翻修第三常见的因素,约占所有假体翻修 病例的 9.5%。
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并使用环形钢缆 在股骨假体柄周围进行捆绑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进展

发症 , 但 却 是最 严 重 的并 发 症 之 一 , 随着 老 年 人 群 接 受T HA治 疗 的增 加 , P F F的 发 生 率 正 逐 年增 高 。其 在 临床上 的处理 颇 为棘手 , 需要 引起 医务 工作 者 的重 视 。为给 P F F的 临床诊 治提供 帮 助 , 现 就其研 究进 展

6 8・ ( 总6 2 8 )
中 医正 骨 2 0 1 3年 8月第 2 5卷 第 8期
股 骨假 体 周 围骨折 的治疗 进 展
张 占丰 , 王 丹
( 浙 江省湖 州市第一人 民 医院 , 浙 江 湖 州 3 1 3 0 0 0 )
摘 要 对股 骨假 体周围骨折 的治疗研 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 分析 了其发病率及风险 因素 , 讨论 了其分型 , 介 绍 了非手术治疗、 内固
等相 继提 出各 自的 分 型方 式 , 包 括 较 为 复杂 的 A A O S
万例 初次 全髋 置换 术进行 分 析 , 发 现股 骨 假体 周 围 骨 折 的发生 率为 1 . 1 % , 其 发 生 率 已超 过脱 位 和 感 染 , 成 为继松 动之后 翻 修 的第 2大病 因 , 而 翻修术 后 其发 生率 达到 4 . 1 % 。不 同 假 体 类 型 发 生 骨 折 的 时 间 不 同 ,骨折 部 位 也 有 所 差 异 。使 用 生 物 型假 体 术 后 半 年 内容 易 发 生假 体 周 围 骨折 ,这 可 能 与扩 髓 引起
局部 骨皮 质应 力 集 中有 关 。 同时 其 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 为一 个 独 立
分型 : I 型, 骨 折位 于转 子 问线 的近端 ; l I 型, 垂 直劈 裂, 但不 超过小 转 子下缘 ;m型 , 骨 折 延伸 至 小转 子 下缘 以下 ,但 不 超 过 假 体 柄 的 中下 1 / 3交 界 处 ;1 V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分析

压 接骨板 内固定 、 自体 髂 骨混合 植 骨 , 高假 体柄 固定 的强 提 度及股 骨侧皮质 骨骨 量 。术后 静 滴广 谱抗 生素5~ 7 d预 防 感染 , 抬高患肢 , 丁 ” 穿“ 字鞋 , 鼓励 患者尽早进 行肌 肉收缩 和
体与骨之 间显著 的模 量差 , 由于置换 后股 骨近端 应力最 高 区
折延迟愈 合及不愈 合 、 部感 染等 , 深静 脉 血栓 等并 发症 局 无
发生 。骨折均 愈合 , 患肢无 疼痛 、 萎缩 , 能恢复 正常 。患 肌 功 者术后卧床时 间 3~6个 月 , 均 4个 月 。按 H rs评分 标 平 ar i 准 , 8例 , 6例 , 良率 8 . % 。 优 良 优 75
3 讨 论
复杂 , 原髓腔 内存在金 属假体 , 常合并 有假 体松 动 、 量丢 失 骨
等问题 , 使这类骨折 的处理更为 困难 。20 0 2年 1 一 0 0年 月 21 1 月笔者所在 医院共治疗全髋关节 置换术术 后股 骨假体周 围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口 老 龄 化 , 年 股 骨 颈 骨 折 患 者 逐 人 老
域 出现在假体末 端 区域 , 之假 体 和骨 之 间显 著 的模 量 差 , 加 因此临床上 7 % ~9 % 的术 后骨 折 出 现在 假 体末 端 水 平。 0 0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骨折 的分 型有 十几 种 , 大部分 以骨 折位置
及 其 与 假 体 的 对 应 关 系 为 依 据 。 如 Mao分 型 、 A S分 型 、 y A O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1 6例 , 9例 , 7例 ; 龄 5 男 女 年 6~7 8
岁, 平均 6 , 5岁 均有跌倒或扭 伤史 。临床及 骨折 后影像 学检 查显示 , 假体均未 松动 。实施 髋 关节 置换 术 的原 发 病 : 骨性 关节炎 3例 , 股骨头无菌性 坏死 5例 , 鲜股 骨颈 骨折 6例 , 新

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B型骨折的治疗

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B型骨折的治疗

疗 [ J ] . 中国矫 形外科杂志 , 2 0 0 4 , 1 2 ( 6 ) : 4 2 2 — 4 2 4 . ( 收稿 : 2 0 1 2 — 1 0 — 1 1 编辑 : 张倩 )
经 皮 椎 体 成 形 术 单 侧 入 路 穿 刺 路 径方 法 的 选 择及 疗 效
王 珏 刘杨 青 原涟 靖 张 雷
I n s t r C o u r s e L e c t ,1 9 9 5, 4 4:3 05 - 3 1 3.
[ 4 ] 高熊 鑫 , 黄彰 , 江华. 人工全髋关 节置换术 中股骨假体周 围骨 折 影 响 因素及 相 关 分析 [ J ] . 实 用 医学 杂 志 , 2 0 1 2 , 2 8 ( 9 ) :
1 6个 月 。 术后腰 背部疼痛 明显缓解或 消失。无一例发 生严 重并发症 . 术 前术后 V A S评 分 及 O D I 值 差 异 有
显著性 ( P<0 . 0 5 ) 。结论 : 对 于所有具有椎体 成形术手 术指征 的椎体 骨折 或肿瘤 , 依据不 同的椎 体类 型 , 只要 选择 合适 的穿刺路径方 法 , 均 可安全有效地通 过一侧进行椎 体成形 术 , 避 免盲 目穿刺 , 大大减 少手术 时间、 手 术 费 用及 放 射 损 伤 。 并 获 得 良好 疗 效 。 关键 词 椎体 成形术 ; 单侧入路 穿刺路径 方法 : 椎 体骨折 : 不同类型的椎体
实用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7期 钢 丝 环 扎 固定
[ 2 ] 庞贵根 , 张涛 . 全髋 关节 置换术 后股骨 假体周 围骨 折的分 类
和治疗 进展
9 9 7 .
我们在处理 2 例B 3骨折术 中. 先 行股骨骨折 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 固定 , 此时股骨近端髓腔部分 狭窄( 图3 ) , 此狭 窄会在扩髓 时扩 大 , 安装假 体时 股骨柄与骨髓腔之间 、 股骨骨皮质与记忆合金股骨 环抱 器 之 间 因为 狭 窄 的扩 大 会结 合 的更 加 稳 固 , 这 可能是我们选用 的假体柄远端虽然未 能超过骨折 面( 图6 ) , 但 假 体 稳 定 好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骨缺 损 的 处 理 上 ,对 B 2 、 B 3型 两 组 病 例 未 使 用 深 低 温 的 同 种异体骨板 ,只是在骨缺损处充分填 充 同种异体 骨, 对 患者的随访 。 无 论 是 假 体 的 稳 定 性 还 是 骨 折 断端愈合情况均取得较好 的临床效果 。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论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论文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不同骨折病情分型,a1型患者采用钢丝环扎固定法;b1型患者采用异体皮质骨板配合钢丝环扎或钢板钢缆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法;b2型患者采用长柄假体翻修,异体皮质骨板配合钢丝环扎,或钢板钢鉴固定加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法;b3型采用长柄假体翻修配合异体皮质骨板,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钢丝固定法结合,同时髓腔内松质骨粒植骨法。

结果:患者股骨假体固定较为可靠,骨折断端处对位对线良好,无断端骨折吸收,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局部感染问题;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患者得分73~91分,平均得分(85.2±1.2)分,骨折愈合时间为1~4个月,平均时长(3±0.3)个月。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由多种因素诱发,在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可针对不同病情的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重点对骨折问题的预防,以促进骨折尽早愈合,假体稳定,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骨折;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40-02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头常伴发假体周围骨折,其发生率在01.%~2.1%不等。

我院结合文献,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60.1±2.1)岁;患者中左髋骨折9例,右髋骨折12例,假体周围骨折全产发生于全髋置换手术中。

专题教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专题教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

专题教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胡懿郃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概述•膝翻修:1.26% [1]•PPF:2.8% ~6.3% [2]•十年后:673% —348万![3][1] Labek G, Thaler M. et al.Revision rates afte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CUMULATIVE RESULTS FROMWORLDWIDE JOINT REGISTER DATASETS. J Bone Joint Surg Br. 2011;93B(3): 293-297.[2] Berry D. Epidemiology: hip and knee.Orthop Clin North Am. 1999;30(6):183-190.[3] Kurtz S, Ong K, Lau E, et al.Projections of primary and revision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UnitedStates from 2005 to 2030.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7;89(4):780.共性•分型理念•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植物选择特点•假体的存在•患者一般情况、骨质较差•固定与翻修并存危险因素•创伤:轻微创伤为主•应力异常:局部骨溶解、僵直、力线不良、翻修术后•骨量减少:老龄、骨质疏松、类风关、激素•神经系统疾患:癫痫、帕金森症、重症肌无力、脑瘫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一期翻修•一期ORIF及翻修•分期ORIF及翻修期望目标•关节无痛 , 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90 °•步态恢复正常①短缩<2cm②内/外翻<5°③屈/伸畸形<10°常用分型分型依据:解剖位置、有无位移、假体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lusions
Vancouver Classification Helpful in Treatment Decisions Indirect Reduction If Plate Used
Cables and Onlay Grafts Helpful
Think LONG on Plates and Nails Always Think of the Next Operation
Removal
Type B2 and B3 Fractures
Loose Implant Bone Loss
Revision Arthroplasty
Bone graft
Case Example
Initial Cerclage Reduction
Plate Apan
Intraoperative Fracture Risk Factors
Cementless Implant Revision Surgery
Decreased Bone Strength
Osteoporosis Ra
Deformity Surrounding Implant
Type B1 Implant Is Stable Type B2 Implant Is Loose Satisfactory Bone Type B3 Implant Is Loose Inadequate Bone Stock
Treatment
Type A - Trochanteric Region
More Revisions
Incidence Increasing
Between 1987 – 2003
Incidence 0.14%
Between 2004 – 2007
Incidence 0.78%
?????????
Earlier Mobilization Smaller Incisions Proximally Coated Stems
Thank You
Type determined by location
Type A Trochanteric region Type B About tip of stem Type C Distal to tip of stem
Type B (At Tip) Sub Classification
?????????
Berry et. al. 2007
“…it is becoming a little bit of a mini epidemic.” D. Berry, MD
Intraoperative Fracture
Cemented Hip Stem < 1% incidence of fracture Cementless Hip Stem 3% - 20% incidence of fracture Revision arthroplasty 6.3% with cemented stem 17.6% with cementless stem
Individualized
Critical Factors
Stability Of The Prosthesis
Location Of The Fracture Relative To Prosthesis
Quality Of Bone Patient Age Medical Condition Baseline Status
Usually Stable Protected WB ORIF
Cables Plate
Plate + Cables
Vancouver Type C Treatment
ORIF
Avoid Stress Riser Between
Implants Overlap Fixation Device With Implant Maintain > 2 ½ Cortical Diameters Between Devices
Treatment Vancouver Type B Fractures Most Difficult
Type B1
Stable Implant No Bone Loss
ORIF Vs Revision??? +/- Cortical Onlay Strut Grafting???? Consider Difficulty of Stable Implant
Intraoperative Fracture Treatment
Fracture Proximal To Lesser Trochanter
Cables Collared Implant
Perforations
Longer Stem-bypass Perforation By 2 1/2 Canal Diameters +/- Supplemental Bone Grafting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Risk Factors
Decreased bone strength Perforations
Loose stem
Osteolysis
Stress risers
Screw holes
Treatment Goals
United Fracture
Anatomic Alignment
Stable Prosthesis
Early Mobilization
Return To Previous
Function
Treatment
Many Option / Permutations Non-operative Revision Arthroplasty And / Or ORIF And / Or Strut Grafting No Clear Consensus Each Case Must Be
Vancouver Classification (Fractures About THA Stems)
Considerations
Location Of The Fracture Implant Stability Bone Quality
Vancouver Classification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Increasing Numbers
More Arthroplasties
More Internal Fixation
Osteoporotic Fractures
More Independent Elder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