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整理
第四单元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
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诲人不倦huìrén bù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biè扭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14.驿路梨花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恍huǎng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15.最苦与最乐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
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

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陋室铭》《爱莲说》课堂笔记一、《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1. 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2.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 (二)重点字词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 这里运用类比手法,以山、水引出陋室。
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中心句,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主人品德高尚。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环境描写,写出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以景色之雅衬托陋室不陋。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交往之人的高雅,从交往角度写陋室不陋。
6.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生活情趣高雅,从生活角度写陋室不陋。
7.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否定句,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进一步强调陋室不陋。
# (三)重难点1. 主题思想-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 重点理解作者借陋室表达的精神追求,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容易理解偏差。
(用红笔标注)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陋室是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是志。
- 类比:开头以山、水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 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如何从描写陋室的各个方面得出作者的志向,是难点。
(用蓝笔标注)# (四)补充点1. 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对他创作此文的影响。
他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这在文中有所体现。
2. 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典故,以古代名贤自比,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过关(一)重点字词1、名:。
2、灵:。
3、斯:。
4、陋室:。
5、惟:。
6、德馨:。
7、馨: 。
8、上:。
8、入:。
9、青:。
10、鸿儒:。
11、白丁:。
12、调:。
13、素:。
14、金经:。
15、丝竹:。
16、之:。
17、乱:。
18、案牍:。
19、劳形:;形。
20、之:。
21: 铭:。
(二)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孔子云:何陋之有?。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2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呢?。
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写作手法:;目的:。
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1、2、。
3、4、。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爱莲说》知识点过关(一)课文字词详解1、说:。
2、草木:。
3、可爱:。
4、者:。
5、蕃:。
6、独:。
7、自:。
8、甚:。
9、予:。
10、独:。
11、之:。
12、染:。
13、濯:。
14、清涟:。
15、妖:。
16、通:。
17、直:。
18、蔓:。
19、枝:。
20、远:。
21、益:。
22、亭亭:。
23、植:。
24、亵玩:。
亵:。
25、谓:。
26、隐逸者:。
27君子:。
28、噫:。
29、鲜:。
30、闻:。
31、同:。
32、宜:。
33、众:。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一、文学常识积累:1、《陋室铭》作者,字,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爱莲说》作者,代著名的哲学家,世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xiè()玩(二)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三)词类活用:不蔓不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7、《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8、《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三、内容及写法理解:《陋室铭》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考点总结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主旨:《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内容: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开头四句运用类比的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人品德高尚的?答:从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脱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以自然环境的清幽来表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交往人物的博学来表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答: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上”和“入”二字,以动写静,生动传神,写出了陋室周围生机盎然;表现陋室环境的清幽。
4、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类比手法,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同样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5、《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享受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教师版)《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梳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一)《陋室铭》1.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重点字音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5.重点字词(1)陋室:(2)在:(3)名:(4)灵(líng):(5)斯是陋室(lòu shì):(5)惟吾德馨(xīn):(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鸿儒(hóng rú):(8)调(tiáo)素琴:(9)丝竹:(10)乱耳:(11)案牍(dú):(12)劳形:(13)南阳:(14)诸葛亮扬雄:(15)孔子云:(16)何陋之有:(17)谈笑有鸿儒:(二)《爱莲说》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整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赞赏
10.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钱钟书的书斋
12.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课笔记整理:1.作者生平、“铭”问题知识; 2.词语解释:名、灵、斯、惟、馨、上、入、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之、乱、案牍、劳、形、之。
3.全文翻译(核对下列句子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粗俗浅薄的人。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
4.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
5.词类活用:名、灵、上、乱、劳
6.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
7.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扣住“陋室不陋”反向立意,开篇、结尾都运用类比的手法,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主宾高洁儒雅的风度、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8.文章重点问题:(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用起兴、类比的写法,引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的作用。
(3)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并找出相对应的原文。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人物:儒雅贤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结合作者对“陋室”的描写,谈谈文章是如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的环境、主宾高洁儒雅的风度、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前者表达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后者是虚写,从反面来写对世俗之音的厌弃。
这几句一实一虚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6)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答出“类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
(7)《陋室铭》结尾引述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陋室不陋,点明主题,同时照应开头,含蓄无穷,发人深省。
1.周敦颐、“说”文体知识
2.重点字词:之、可、者、甚、蕃、予、之、而、染、濯、清涟、妖、蔓、枝、远、益、亭亭、植、远、亵.玩、焉、谓、隐逸、鲜、宜。
3.全文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一词多义远、之
5.主旨归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莲花的描述和赞美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6.课文重点问题:(1)开头在写莲之前,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照应前面的“蕃”;并以此作衬托,突出自己“独爱莲”,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庄重、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芳香);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端庄)。
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赋予莲花高洁、庄重、质朴、正直、芳香的美好品格。
(3)菊花代表隐士,牡丹代表富贵者,莲花代表君子,这三类人的人生态度各是什么?
隐士:隐居避世;富贵者:追名逐利;君子:洁身自好。
(4)第二段在表达方式和修辞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对比的修辞,突出强调了君子洁身自好的品质,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隐士、富贵者、君子三类人的评价,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表达了自己对君子洁身自好品格的赞美,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5)文中三次写到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三次衬托的作用各是什么?
第一次衬托:突出作者“独爱莲”的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体现莲花的品格高于其他花;
第三次衬托:借以感慨世上没有像自己一样喜爱莲花的人。
(6)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花。
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总结:《陋室铭》《爱莲说》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托物言志;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安贫乐道的情怀;
《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