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三初中物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物理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

1和ρ

2

的关系,正确的是()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2.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3.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A.液面下降

B.液面上升

C.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4.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

水面,则()

A.液面上升

B.液面下降

C.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D.试管外壁上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的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个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

②四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③在b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体积不变

④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下降

⑤空心球的材料密度可能等于水的密度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⑤D.①②

6.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先后按甲、乙两种方式使物体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

计).设甲、乙两图中物体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

和p

则()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

7.(多选)如图(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B.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C.当A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D.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容器中水面不变

8.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当冰块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则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上升

B.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锥形瓶,瓶内漂浮着一块冰,冰融化过程中( )

A .瓶内水面上升

B .水对瓶底的压强减少

C .桌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D .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二、填空题

1.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选填“上

升”、“不变,,或“下降,,)。

2.如图,放有铁块的杯子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把铁块用细线悬挂在杯底,杯子和铁块受到的浮力将 ,水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把细线断了,水面将 。

3.容器内水中放有长方体木块A ,木块上方压有密度为4g/cm 3的金属块B ,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 ,如图甲所示;用细绳将该金属块系在木块的下方,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 ,如图乙所示;将细绳剪断后,如

图丙所示,则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cm 。

4.小阳想测出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他在家中利用刻度尺、口大底小的塑料碗、大烧杯和适量的水进行实验,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漂浮,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1。将鹅卵石放在塑料碗中,装有鹅卵石的塑料碗仍在水中漂浮,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2,将塑料碗中的鹅卵石放入水盆中,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3,求ρ石= 。

5.【14年湖北鄂州】底面积为32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密度为0.6g/cm 3的木块A 漂浮在液面上,密度为4g/cm 3、体积为100cm 3的矿石B ,沉在容器底部,所受浮力为0.8N ,如图甲所示;将B 从液体中取出后放在A 上,静止时A 恰好全部浸入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则甲、乙两种状态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

了 Pa。(g取10N/kg)

6.【13年北京】将圆柱体B竖立在圆柱形容器A的水平底面上,圆柱体B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为。向容器A内缓慢注水,记录注入水的质量m和所对应的水对容器A底面的压强p,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圆柱体B的体积为2800cm3,则等于 Pa。(g取10N/kg)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物块,放盛有水的水槽内,待物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

6cm.

求:(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2)取出物块,把一冰块放入水中,冰块也漂浮在水面上,待冰块全部熔化后,水面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三个底面积均为500cm2的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适当的水,在圆柱形的乙容器中放入一个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1dm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现用力F将木块刚好压没于水中静止,水未溢出。求:

(1)静止时所施加的压力F的大小;

(2)乙容器中木块被压没后和没有放入木块时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3)若也将木块压没于甲、丙两容器中(木块未触底、水未溢出),静止时判断三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的大小关系。

3.如图所示,不计外壁厚度且足够高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150cm2.现将一边长为0.1m、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块放在容器底部,当缓慢持续地向容器中注入400cm3的水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零.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3)再次向容器中缓慢注水,当容器中水的深度达到12cm时停止注水,第二次注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4.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M。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加

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M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入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的水面平行。当加入的水等于3kg时,物体M刚好漂浮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如图乙所示(已知ρ

=1.0×10kg/m3)。求:

(1)圆柱体M刚好漂浮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

(2)圆柱体M的密度ρ;

(3)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

5.【14年内蒙古包头】高为20cm的柱形容器内盛有9cm深的水,如图甲所示.现将一密度为1.5×103kg/m3,高为15cm的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4倍,且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接触但不密合如图乙所示,取g=10N/kg.

(1)甲图中,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乙图中,物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6.【15年天津】底面积为S

0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

的液体,横截面积为S

1

的圆柱形木块由一段非弹

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且部分浸入液体中,此时细线刚好伸直,如图19所示,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T,现往容器中再缓慢注入密度为ρ

的液体,直到细线刚好被拉断为止,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2)导出细线未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与注入液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

(3)求出细线刚好被拉断时于细线拉断后容器中液面恢复稳定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

全国初三初中物理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

1和ρ

2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浮力增大,ρ1=ρ2

B .浮力减小,ρ1=ρ2

C .浮力不变,ρ1>ρ2

D .浮力不变,ρ1<ρ2

【答案】C

【解析】∵轮船漂浮,∴,

∴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 ,所以浮力不变; 即:,

设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轮船排开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的体积为V 1、V 2, ∵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 ∴海水的密度:. 故选C .

2.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 .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 .小瓷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

D .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答案】D

【解析】小瓷碗自身的重力不变,沉入水底是由于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A 、C 错;小瓷碗漂浮时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B 错;小瓷碗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容器中的水面下降,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减小,D 正确。

3.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

则 ( )

A .液面下降

B .液面上升

C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 .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答案】C

【解析】以试管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球在试管内,试管漂浮:F 浮1=G 球沉底,试管漂浮: F 浮2+F 支=G

∵总重G 不变, F 浮1=F 浮2+F 支 ∴ F 浮1>F 浮2 根据F 浮=ρ水gV 排 ∴ V 排1>V 排2 液面下降 试管V 排变小,h 变小,根据p =ρgh ,p 变小 同理:

当小球取出放入水中漂浮或悬浮 F 浮1=F 浮2,V 排1=V 排2 液面不变

4.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

水面,则( )

A .液面上升

B .液面下降

C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D .试管外壁上A 点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答案】C

【解析】整体分析法:把小铁块和塑料试管看做整体,图中情况与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水面对比可知,都漂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等于其所受重力,重力不变,浮力大小也不变化,排开液体体积大小也不变,所以,液面不变化;A 液面上升,错误,不符合题意;B 液面下降,错误,不符合题意;C 因液面不变化,由p=ρgh 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C 正确,符合题意;D 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总体积不变,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A 点所处深度变大,由p=ρgh , 试管A 点受到水的压强变大,D 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 的容器内只有水,b 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 容器内漂浮着

一块冰块,d 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个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

②四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③在b 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体积不变 ④c 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下降 ⑤空心球的材料密度可能等于水的密度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⑤

D .①②

【答案】D

【解析】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底面积相同,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①②正确。选D 。b 容器倒入酒精后,液体的密度减小,木块会下沉一些,③错;冰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④错;空心球的材料大于水的密度,因为是空心的,因此悬浮在水中⑤错。

6.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先后按甲、乙两种方式使物体A 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计).设甲、乙两图中物体A 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

则( )

A .F 甲<F 乙 p 甲=p 乙.

B .F 甲>F 乙 p 甲>p 乙

C .F 甲=F 乙 p 甲<p 乙.

D .F 甲=F 乙 p 甲=p 乙

【答案】D

【解析】把A 和容器看作一个整体,即A 和容器的总重力不变,由图可知,甲、乙中物体都是漂浮在水面上,所

以甲、乙两图中物体A 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A 和小玻璃杯的总重力,故F 甲=F 乙; 因为两中情况下浮力相等,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又可得,F 浮=ρ水gV 排; ∵F 甲=F 乙, ∴V 排甲=V 排乙;

因此甲乙两图中,液面的高度是相同的,由p=ρgh 可知,当ρ一定时,若h 相等,则P 相等;即 p 甲=p 乙. 故选D .

7.(多选)如图(a ),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 ,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 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 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A 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B .当A 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C .当A 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D .当A 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 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 ),容器中水面不变

【答案】BD

【解析】A 在木块上面,A 和木块漂浮,则 F 浮=G 水+G A V 排=

A 从木块上拿下后,若A

=水

,则A 和木块均漂浮在水面,A 和木块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

V A 排+V 木排=

比较②和①,②=①

∴ A 选项中,容器中水面不变,而不是上升.

当A =水时,A 拿下放入水中,A 悬浮在水中,容器中水面也是不变

B 选项,当A >水时,A 放入水中,A 沉底,木块和A 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木排+V 木排=

比较③和①,∵ A >水,∴ ③式<①式. 液面下降

D 选项中,A 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 和木块均漂浮,F 浮=G A +G 水不变,V 排不变,前后两次注解面无变化. 液面下降.

D 选项中,A 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 和木块均漂浮,木不变,V 排不变,前后两次液面无变化.

8.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当冰块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则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答案】A 【解析】

∵冰熔化前,F

浮+F

=G

∴F

浮=ρ

V

g<G

,①

冰化水后,G

冰=G

即:ρ

冰V

g=ρ

V

g,②

由①②可得:

ρ

水V

g<ρ

V

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

∴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锥形瓶,瓶内漂浮着一块冰,冰融化过程中()

A.瓶内水面上升

B.水对瓶底的压强减少

C.桌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D.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答案】D

【解析】冰漂浮于水面上,要想判断冰熔化之后,水面是否变化,则需要比较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大小。若二者体积相等,则水面不变;若增大,则水面上升;若减小,则水面下降。因为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又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由两式可得:,所以,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故冰化水后水位不变。故选D。

二、填空题

1.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答案】变大不变

【解析】当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时,碗的重力增大,所以浮力会变大;浮力的增加量等于盆中所减少的水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水面将不会变化。

2.如图,放有铁块的杯子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把铁块用细线悬挂在杯底,杯子和铁块受到的浮力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把细线断了,水面将。

【答案】不变.不变.下降

【解析】把铁块和杯子看做一个整体,根据漂浮状态下,由于铁块和杯子的重力和始终不变,所以杯子和铁块受到总浮力不变;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杯子和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因为总F

浮一直保持不变,所以V

也不变,因此前后

水面的高度h是不变的,又因为,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把细线断了,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将沉入水底,而对杯子来说,仍然能够漂浮,浮力等于重,所以总的浮力减小,根据,V

将减小,所以水面会下降。

3.容器内水中放有长方体木块A ,木块上方压有密度为4g/cm 3的金属块B ,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 ,如图甲所示;用细绳将该金属块系在木块的下方,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 ,如图乙所示;将细绳剪断后,如

图丙所示,则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cm 。

【答案】6

【解析】设长方体木块A 的底面积为S ,高为h , h 1="2cm," h 2=3cm ,图丙中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 3,金属块B 的体积为V B .由甲、乙两图可知,A 和B 作为一个整体都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相同,即,由此得出V B =S(h 2 h 1);金属块B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与重力之比等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之比,即,得出

;由图甲物体漂浮可

知,F 浮=G A +G B ,即得出:

再由图丙知长方体木块A 漂浮在水面上,F A =G A ,即

整理得:h 3=4h 2 3h 1="4×3cm" 3×2cm=6cm.

4.小阳想测出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他在家中利用刻度尺、口大底小的塑料碗、大烧杯和适量的水进行实验,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漂浮,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1。将鹅卵石放在塑料碗中,装有鹅卵石的塑料碗仍在水中漂浮,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2,将塑料碗中的鹅卵石放入水盆中,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盆内水的深度为h 3,求ρ石= 。

【答案】

【解析】设水盆的底面积为S ,

鹅卵石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h 2 h 1)S ,

鹅卵石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m=ρ水V=ρ水(h 2 h 1)S , 鹅卵石的质量m 石=m=ρ水V=ρ水(h 2 h 1)S , 鹅卵石的体积V 石=(h 3 h 1)S , 鹅卵石的密度

5.【14年湖北鄂州】底面积为32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密度为0.6g/cm 3的木块A 漂浮在液面上,密度为4g/cm 3、体积为100cm 3的矿石B ,沉在容器底部,所受浮力为0.8N ,如图甲所示;将B 从液体中取出后放在A 上,静止时A 恰好全部浸入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则甲、乙两种状态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

了 Pa 。(g 取10N/kg )

【答案】100

【解析】甲图中,木块A 漂浮在液面上,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 浮A =G A ; 矿石B ,沉在容器底部,所受浮力为F

浮B

=0.8N 。此时

乙图中,A 和B 作为一个整体漂浮在液面上,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 浮=G A +G B ,则甲、乙两种状态下,浮力之差ΔF 浮=G B F 浮B =m B g F 浮B ,因为m B =ρV=4g/cm 3×100cm 3=400g=0.4kg ,所以ΔF 浮=G B F 浮B =m B g F 浮

B ="0.4kg×

10N/kg" 0.8N=3.2N ,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差ΔV 排 =ΔF 浮/ρ液g=3.2N/0.8×103kg/m 3×10N/kg=4.0×10 4m 3,液面上升的高度Δh=ΔV 排/S=4.0×10 4m 3/3.2×10 2m 2=0.0125m,

增大的压强Δp=ρgΔh=0.8×103kg/m 3×10N/kg×0.0125m=100Pa 。

6.【13年北京】将圆柱体B 竖立在圆柱形容器A 的水平底面上,圆柱体B 对容器A 底面的压强为。向容器A 内

缓慢注水,记录注入水的质量m 和所对应的水对容器A 底面的压强p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圆柱体B 的体积为2800cm 3,则等于 Pa 。(g 取10N/kg )

【答案】

【解析】水的压强公式,我们可以从列表中找到水的深度分别为

0.04m,0.08m,0.12m,0.16m,0.20m,0.24m,初始每加入1Kg 水水位升高0.4m ,后来每加入1.6Kg 水位才上升0.04m ,说明开始B 沉底且水没有淹没,增加的水1Kg=,后来B 浮起来或者被淹没。所以有增加的水1.6Kg=,算出A 的底面积0.04

。B 的底面积0.015

,根据B

的体积2800

,可计算出B 的高度=

,根据数据分析,当水深0.16m 时B 已经浮起

来后者淹没,因此可判断后来B 浮起来了。因此浮力等于重力,当压强2000Pa 时,

,计算出

,因此

.所以B

对A 的压强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物块,放盛有水的水槽内,待物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

6cm .

求:(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2)取出物块,把一冰块放入水中,冰块也漂浮在水面上,待冰块全部熔化后,水面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理由.

【答案】(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6N ;(2)冰块全部熔化后,水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

【解析】(1)当物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6cm 小于边长10cm ,故物块漂浮在水面,而物体受的浮力等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由题意知,ρ=1×103kg/m 3,h=6cm=0.06m ,g=10N/kg ,则下表面受的压强

p=ρgh=1×103kg/m 3×10N/kg×0.06m=600Pa ,物体底面积S=10cm×10cm=0.01m 2,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 浮=F=pS=600Pa×0.01m 2=6N ;

(2)∵冰漂浮于水面上,∴F 浮=ρ水gV 排=G 冰①

又∵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 水=ρ水gV 水=G 冰②

由①②可得:ρ水gV 排=ρ水gV 水,解得V 排=V 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 ∴冰块全部熔化后,水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三个底面积均为500cm 2的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适当的水,在圆柱形的乙容器中放入一个密度为0.6×103kg/m 3,体积为1dm 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现用力F 将木块刚好压没于水中静止,水未

溢出。求:

(1)静止时所施加的压力F 的大小;

(2)乙容器中木块被压没后和没有放入木块时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3)若也将木块压没于甲、丙两容器中(木块未触底、水未溢出),静止时判断三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的大小关系。

【答案】(1)4N ;(2)200Pa ;(3)甲最小,丙最大

【解析】(1)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1×10 3m 3=10N ,物体的重为G 物=ρ物gV 物=0.6×103kg/m 3×10N/kg×1×10 3m 3=6N ,所以施加的压力F 的大小为F=F 浮G 物="10N" 6N=4N ;(2)压力的变化量为F 1=10N ,所以压强的变化量为P 1=10N/5×10 2m 2=200Pa ;(3)甲水面上升的高度最小,压强变化最小,丙水面上升的高度最大,所以压强变化最大。

3.如图所示,不计外壁厚度且足够高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150cm2.现将一边长为0.1m、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块放在容器底部,当缓慢持续地向容器中注入400cm3的水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零.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3)再次向容器中缓慢注水,当容器中水的深度达到12cm时停止注水,第二次注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8×102Pa;(2)8N;(3)0.6kg

【解析】(1)正方体物块的底面积为:S

1

="10cm×10cm=100" cm2,容器中水的深度是:h=V/S=400cm3/

(150cm2 100cm2)=8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p=ρ

gh=1.0×103kg/m3×10N/kg×0.08m=8×102Pa;

(2)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是V

排=S

1

h=100cm2×8cm=800cm3,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

F

浮=ρ

V

g=1.0×103kg/m3×10N/kg×8×10﹣4m3=8N;

(3)再次注入水的体积是V

水=S

(h

1

﹣h)=150cm2×(12cm﹣8cm)=600cm3,由ρ=m/V可得:再次注入水的

质量m=ρ

水V

=1.0×103kg/m3×600×10﹣6m3="0.6" kg。

4.一个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均匀实心圆柱体M。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加入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无水溢出,M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

的水面平行。当加入的水等于3kg时,物体M刚好漂浮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如图乙所示(已知ρ

=1.0×10kg/m3)。求:

(1)圆柱体M刚好漂浮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

(2)圆柱体M的密度ρ;

(3)圆柱形容器的内底面积S。

【答案】(1)6cm (2)0.6×103 kg/m3(3)0.1m2

【解析】(1)当加入的水m

水=3kg时,p

=0.6×103Pa,

由p=ρgh可得,水的深度

(2)由于物体M刚好漂浮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4cm,则物体M的高度H=h+h

=6cm+4cm=10cm;

由漂浮条件可知:F

浮=G,即:ρ

V

g=ρ

V

g,则ρ

Sh

g=ρ

SHg,

所以;

(3)由于加入的水等于7kg与3kg时压强分别为1.0×103Pa、0.6×103Pa,

得:∴

5.【14年内蒙古包头】高为20cm的柱形容器内盛有9cm深的水,如图甲所示.现将一密度为1.5×103kg/m3,高为15cm的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4倍,且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接触但不密合如图乙所示,取g=10N/kg.

(1)甲图中,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乙图中,物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1)900Pa (2)1050Pa

【解析】(1)甲图中,h 1=9cm=0.09m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p=ρgh 1=1.0×103kg/m 3×10N/kg×0.09m=900Pa 。 (2)乙图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4倍,若物块底面积为S ,则容器底面积为4S , 水的体积为V 水=4Sh 1,物块受到的重力G=ρ物Sh 物g

排开水的体积:V 排=S 物h 水=Sh 水,物块受到的浮力:G 物=ρ物V 物g=ρ物S 物h 物g=ρ物Sh 物g , 物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G 物﹣F 浮=ρ物Sh 物g ﹣ρ水Sh 水g , 物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

p=ρ物h 物g ﹣ρ水h 水g=1.5×103kg/m 3×0.15m×10N/kg ﹣1.0×103kg/m 3×0.12m×10N/kg =1050Pa .

6.【15年天津】底面积为S 0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0的液体,横截面积为S 1的圆柱形木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且部分浸入液体中,此时细线刚好伸直,如图19所示,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T ,现往容器中再缓慢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直到细线刚好被拉断为止,请解答下列问题:

(1)画出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2)导出细线未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 与注入液体质量m 之间的关系式;

(3)求出细线刚好被拉断时于细线拉断后容器中液面恢复稳定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变化量。

【答案】(1)

(2)F=

(3)△p=

【解析】(1)细线刚好伸直时,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浮力两个力。

(2)注入液体的质量为m 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 F=△F 浮=ρ0g △hS 1 m=ρ0△h(S 0 S 1) F=

(3)当细线刚好被拉断时,F 浮=G+T 液面恢复稳定后F 浮’=G ρ0g (V 排V 排’)=T ρ0g △h’S 0=T △p=

全国初三初中物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三初中物理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 1和ρ 2 的关系,正确的是()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2.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瓷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3.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下沉入水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A.液面下降 B.液面上升 C.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4.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小铁块,浮在水面上.现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仍浮在 水面,则() A.液面上升

B.液面下降 C.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D.试管外壁上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的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四个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 ②四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③在b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体积不变 ④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下降 ⑤空心球的材料密度可能等于水的密度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⑤D.①② 6.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先后按甲、乙两种方式使物体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 计).设甲、乙两图中物体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 甲 和p 乙 , 则()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 7.(多选)如图(a),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 B.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C.当A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 D.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b),容器中水面不变 8.如图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当冰块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则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A.上升 B.下降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十四章测评(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十四章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2 kg 的煤完全燃烧比1 kg 的煤完全燃烧热值大 C.1 kg 煤燃烧放出3×105 J 的热量,则煤的热值为3×105 J/kg 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的质量无关,不同的物质热值一般不同 2.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B.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或压缩冲程 C.柴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提高它的效率 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 3.右图为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这是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这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这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区别煤的优劣的科学办法是检测其( ) A.比热容 B.密度 C.热值 D.温度 5.由q=Q m 的关系,在讨论一种燃料的热值时,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成反比 C.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与燃料质量成反比 D.热值与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及燃料质量无关,是由燃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6.A 、B 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时能放出热量之比Q A ∶Q B =5∶3,它们的热值之比q A ∶q B =2∶3,则两种燃料的质量之比m A ∶m B 是( ) A.10∶9 B.9∶10 C.5∶2 D.2∶5 7.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 B.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C.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D.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 8.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摩擦生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9.自由运动的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逐渐消失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期末测评(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期末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我们应尽量减少下列哪种能源的使用() A.水能 B.石油 C.风能 D.太阳能 2.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相关知识错误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利用电磁波来通信 B.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它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在地球周围均匀配置2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将信息传到远方 3.下列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电阻并联的是() 4.实验中绘出了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U-I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有关此小灯泡功率P与U2或P与I2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甲 乙 5.电磁铁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产品中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 6.下列实验装置与探究内容不相符的是()

7.能源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酸雨、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B.提高能量转化利用中的效率是解决节能问题的重点之一 C.超导材料不能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D.铜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 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9.下列有关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A.图甲演示的是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B.图乙演示的现象与扬声器原理相同 C.甲、乙两图演示的现象说明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 D.图乙中,导体ab只要运动就能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10.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第十九章测评(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十九章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 C.人体两端有电压 D.通过人体中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2.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的是() (1)电路中增加大功率的用电器; (2)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3)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破损。 A.(1)(2) B.(2)(3) C.(1)(3) D.(2)(4)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人是导体,因此不论人接触到家庭电路的哪条线上都会触电身亡 B.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跟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无关 C.任何大小的电压加在人体上都会造成触电 D.家庭电路、动力电路一旦碰到就可能有危险 4.有关试电笔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氖管发光时试电笔接触的是零线 B.使用时手可以接触试电笔的任何部位 C.试电笔不能用来辨别电池的正负极 D.试电笔与手接触的部分都是绝缘体 5.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座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其中连接错误并影响其他用电器工作的是() A.白炽灯A及其控制开关 B.白炽灯B及其控制开关 C.插座C D.插座D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灯L不亮,且保险丝没有熔断。某同学用试电笔测试灯头的两根电线C、D处,发现这两处都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再用试电笔测试火线A处和零线B处时,氖管在测火线A处时能发光,在测零线B处时不发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灯L短路 C.电线AC段某处断路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核能(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第2节核能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制的 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仍具有放射性,一般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C.核反应堆可将核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D.我国已建成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也存在某些不安定因素,加强国防建设有必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原子弹是利用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B.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氢弹是利用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C.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嘉兴的秦山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聚变获得的能量来发电的 D.核电非常清洁,没有污染 4.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A.核能→化学能→内能→电能 B.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5.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 D.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裂变和聚变 6.(2020·河北中考)核能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核电站中的汽轮机属于(选填“发电机”“电动机”或“热机”)。 ★7.目前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使原子核裂变,二是使原子核。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 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如果煤的热值为3×107 J/kg,那么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至少为J。 探究创新 ★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