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总结-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设计

《物质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读法,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理解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能从化学式中获取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用语的简洁美和规范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含义和常见元素符号的记忆。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概念。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化学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提问学生如何用简单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物质的组成。

2、元素符号讲解元素的概念,举例说明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介绍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表示的意义,如“H”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

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的记忆比赛,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3、化学式引入化学式的概念,讲解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以水(H₂O)为例,讲解化学式的意义,包括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物质的类别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进行交流和总结。

4、化合价讲解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介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氢通常显+1 价,氧通常显-2 价等。

通过化合价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书写化学式,知道化学式的含义,并能进行命名。

(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物质,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2)其次,让学生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学会命名,熟练掌握化学用语。

(3)从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式的理解,对物质组成的认识。

这些质量关系为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②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

教法分析:化学式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多次,难点是化合价的引出。

建议:淡化化合价的概念,重点应在指导学生记忆常见化合价上。

化学式的读写,直接影响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不少学生由于化学式读写没有真正过关,导致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出现死记符号的现象。

所以,一定要在读写上多花一点功夫,让学生养成习惯。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要让学生知道运算原理和运算方法。

重点:1、记忆常见化合价2、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3、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难点:化合价的引出、化学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化合价由学生自己书写已经认识的化学式。

【设问】指出大家已经对一些物质有了认识,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讨论】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就不同,但是为什么有的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有数字,有的没有?【讲述】不同的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化学式,化学式中的这些不同是怎么来的?P78页图3-24。

从17世纪以来,科学家就不断地对物质的组成进行研究,从最初的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对物质组成作出推测,到今天用现代仪器测定物质的组成,人们对物质组成奥秘有了一个较深的认识: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反映。

阅读P78——P79,完成下表:【阅读】p79联想与启示:通过上述练习,在头脑中建立了关系:物质化学式【提问】化学式的含义是什么?【练习】1、H2除了表示氢气外,还可以表示: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分子;③两个氢元素;④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⑤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⑥两个氢原子。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2. 让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能够用它们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正确书写,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式表示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示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式表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分子、原子、离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要的知识点回顾,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邀请化学专业人士或化学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式表示方法和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四讲 物质组成的表示 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注意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不能臆造。

离子的数目;(3)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粒子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4)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5)元素符号(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3个二氧化碳分子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氣原子-2+4注意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变,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能变。

(1)22K Hg Zn Si He Ne Ar H O ⎧⎪⎪⎨⎪⎪⎩金属单质: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如、、等固态非金属单质: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如C 、等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等气体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等说明稀有气体和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固态非金属单质,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化学式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③化合物里元素排列顺序的规定;④表示原子个数的“小数字”的书写部位。

注意①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每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②化学式中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比一般是最简整数比。

③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④化学式中原子团的个数≥2时,原子团必须加“( )”,表示原子团个数的数字应标在“( )”的右下方;个数为1时,原子团不加“( )”,“1”省略不写。

5.化学式的读法(1)单质化学式的读法一般除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气态单质在元素名称后加“气”字外,其余直接读元素名称。

如:2O 读作氧气,2I 读作碘等。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

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组第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组成的表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

是在学生学习了元素,了解了部分物质化学式的基础上展开的。

同时,本节课也为学习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表示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化学式的概念;掌握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求规律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科学的精神。

依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重点化学式的意义,难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其次,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上: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的化学符号,为化学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习能力上: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自我分析问题、归纳反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1-探究展示、感悟提升”及“自学、展示、点拨、练习、小结”的三环五步式导学案课堂模式。

采用问题引出、小组交流、讲解点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本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逐步深入、获得新知;点拨探究、扩展新知;课堂练习、迁移新知。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堂开始之前,提问学生写出几个元素符号,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元素组成的物质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表示方法。

这样设计既复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逐步深入、获得新知。

一、化学式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等化学式,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式的特点,归纳得出化学式的概念,用元素符合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

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 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忽略电子的质量)。 计算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则表示为A(O)=16。 符号表示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及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
包括样品处理、反应条件控制、数据收集等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
0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注意避免与有毒有害
物质直接接触,确保实验安全。
精确称量
02
对待测物质进行精确称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控制反应条件
03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时间、pH值
拓展延伸: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等概念引入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 原子,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但中子数不 同。了解同位素的 概念、性质及应用, 如碳-12和碳-14等。
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 氧气和臭氧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差异及应用。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解题技巧总结,提高解题效率
准确理解题意 灵活运用知识 注重细节处理 善于总结归纳 在解题前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根据题目类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如化学式计算、 物质推断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处理,如单位换算、有效数字保留等,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在解题后要善于总结归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与化合物总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定义 先计算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总质量,再用该质量除以化合物的总质量, 乘以100%即可得到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方法 计算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结果要乘以100%以 得到百分比形式的质量分数。 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上册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案沪科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案沪科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知识准备]1.认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性质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

3.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的名称、类别。

[课堂过程][问题研究]2.人们通过实验证明,无论从何地用何种方法得的水成分均一样,为什么?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质的化学式如:铁(Fe)、铜(Cu)、铝(Al)、锌(Zn)、汞(Hg)、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碘(I2) 请从中归纳:(1)金属单质化学式的特点和书写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书写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中的“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化学式:二氧化碳(CO2)、水(H2O)、三氧化二铁(Fe2O3)、氯化钙(CaCl2)、氯化钠(NaCl)从中可得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规律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交流]1.根据学习的简单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命名下列物质:He______ W______ Cl2______ SO2______ CO______ N2O5______Na2O______ Fe3O4______ H2SO4______ H2S______ Ca(OH)2______FeCl3______ FeSO4______ Fe2(SO4)3______ Na2CO3______ (NH4)2SO4______2.你知道化学式“CaCO3”表示哪些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化学式CaCO3可进行哪些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1.农民朋友们都知道,在常用的氮肥中,无论是含氮量(俗称肥份)还是被植物吸收的效率均属尿素[(NH2)2CO]最佳,请以碳铵与尿素两种氮肥为例,通过实验比较它的肥效和稳定性(提示,可用两盆相同的花卉,在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分别施入等质量的两种化肥,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A.O、Si、At、F、Fe、Si、Al、O、Al、FeD.O、Al、Si、Fe2.去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吸烟有害健康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内缺氧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3.据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组成的表示》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为学习本节课做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已经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能力和归纳能力已初步形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化合价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理解其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意义。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学生能够根据化合价规则正确书写和读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进行简单计算: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如计算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了解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和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守恒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对化学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含义和写法仍较为模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写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巩固练习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知识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总结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

一般说来,有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

凡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去表示。

有的单质由分子构成,如氢气、氮气、氧气、氯气,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原子,称为双原子分子,它们的化学式:先写出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2”。

例如氢气:H2。

元素在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时,所含的原子或离子个数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个数比就体现了元素的性质——化合价。

会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书写化学式
即可。

记忆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采用口诀:
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钙镁钡锌氧
三价铝,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这必须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才能成为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价只有在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当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时,其化合价一定为零。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练书写化学式,后面要学的化学方程式就无从写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一般来说,书写化学式的正确顺序是:正价前,负价后;金属左,非金右,氧化物中氧在后。

①原子团的个数是1时,1省略不写,不需要加括号;如果原子团的个数是2或3时,原子团加括号,在括号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②+2价的铁称亚铁。

③绝不能根据化合价随意乱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