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S

2、在H 2、H 2O 、H 2SO 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

A .2个氢原子

B .一个氢分子

C .二个氢元素

D .氢元素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 2

C.63∶4

D.3∶ 8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D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分子和原子

6、血红蛋白是个大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元素为0. 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原子个数约为( )

A .5

B .4

C .3

D .2

7、某牌子的天然矿泉水的成分有:钠46. 31mg/l ,钙35. 11mg/l ,碘0. 05mg/l 等,问多少瓶350ml 矿泉水?含有0.243g 的钠( )

A .10瓶

B .9瓶

C .20瓶

D .15瓶

8、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A.(40+16+1)?2

B.40+(16+1) ?2

C.40+16+1?2

D.40 (16+1) ?2

9、我国推广食用的碘盐为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 3),

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59. 3%

B .69. 8%

C .64. 1%

D .68. 5%

10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

A .H

B .N 2

C .CO 2

D .2H 2O

11、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纯净空气

C .冰水混合物

D .干冰与冰的混合物

12、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 35H 51COOH ,则该物质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6、下列四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A.NH 4Cl

B.CO(NH 2)2

C.NH 4HCO 3

D.(NH 4)2SO 4

17、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分子式为H 2O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由1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D 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标有圆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NH 3 KNO 3

B .CO 2 Na 2CO 3

C .H 2SO 4 SO 3

D . H 2SO 3 Na 2SO 3

21、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

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蛋白质水解的作用。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其水解产物中有一种分子式为C 3H 7O 2NS 的氨基酸,该氨基酸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含有 个原子。

23、二氧化碳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11g 二氧化碳中含有_______g 碳元素, _______ g 二氧化碳里含有6g 碳元素.

24、某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5,若R 与O 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R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5、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______(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某学校初三年级学生小明和父亲一起去镇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如下:

肥料 尿素

硝酸铵 碳酸氢铵 氯化铵 化学式

CO(NH 2)2 NH 4NO 3 NH 4HCO 3 NH 4Cl

价格

(元/吨) 1200 900 350 450 小明的父亲只带200元钱,想买含氮量多的化肥,小明应用所学的知识为父亲选购了一种含氮量最多的肥料。你认为他买了哪种肥料?

27、(1)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烧焦肉类中还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3,4-苯并芘,其化学式为C 20H 12.求该物质126g 中含碳元素多少克?

(2)其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杂质不含氮)。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CO(NH 2)2] 的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一等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厂所生产的尿素能否按一等品出售?

28、焚烧生活垃圾场会产生二恶英,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C%—44. 72%,H%—1. 24%,O%—9. 94%,Cl—44. 1%,已知该物质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试确定该物质化学式。

初中化学 物质的构成

第九讲多彩的世界 【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链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放学回到家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我们可以闻到花香;同理,炒菜时油分子也会弥漫到家中的每个角落,所以会闻到饭菜的香味.你还能想到哪些现象与分子的运动有关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你能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教材知识诠释 (一)物质的构成 盛在烧杯中的水浑然一体,但我们可以将它倒在多个容器中,也可以用喷雾器将它喷成水雾,这说明物质是由一些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不见”了,但水变甜了.其实是糖的微粒均匀分布到水的微粒中间了.我们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形成的糖水仍然是甜的,即保持它原来的性质.我们把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很小,如一滴水中含有30亿个水分子,现在我们可以和电子显微镜看以它. (三)分子间有间隙 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间隙 (1)器材:玻璃管、清水、染色酒精、滴管 (2)步骤:①管内用滴管向玻璃管内滴入半管清水;②再用滴管滴入半管酒精,将管口堵住,反复颠倒几次,观察混合液上表面的位置. (3)现象:混合液上的表面位置下降. (4)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探究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1)器材: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清水、墨水. (2)步骤:①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口对口连接,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②记录观察到的现象;③分析看到的现象,说明气体分子是在永 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④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⑤分析以上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结论: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扩散现象:分子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扩散现象。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 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为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 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 (2)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注: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 2O和D 2 O混合后仍未纯净物。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1)金属单质:如Fe、Al、Cu等 (2)非金属单质:如Cl 2、O 2 、S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不同角度可见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机化合物和物质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5)酸、碱、盐、氧化物 ①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酸:HClO 4H 2 SO 4 HCl HNO 3 等 常见的弱酸:H 2SO 3 H 3 PO 4 HF H 2 CO 3 CH 3 COOH等 ②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强碱:NaOH KOH Ba(OH) 2Ca(OH) 2 等 常见弱碱:NH 3·H 2 O Al(OH) 3 Fe(OH) 3 等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部分认识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 教学过程 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食醋除水垢 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大理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 2),呼出的是~(CO 2 ), 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 2 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张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张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规律,说白了就是张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 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 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 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 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 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 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 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

第 5 讲-常见的化学物质 模块 1 空气与氧气 一、空气中的组成 1.空气中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按照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从大到小分别为氮气(78%)、 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注意】 ①以上的数据所指均为体积分数; ②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可能发生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相对稳定。 2.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 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②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2)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 ①医疗保健(供给呼气,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医疗抢救); ②国防工业(现代火箭助燃剂、超音速飞机中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液氧炸弹); ③冶金工业(在冶钢过程中,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 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 ④氦气可作冷却剂; 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构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 2、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四)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成

2019年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 成 一)分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性质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电性一个原子得失

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种类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存在游离态(在单质中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要点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收二氧化氮 B、从粗盐制精盐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 D、二氧化碳溶于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 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 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词)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自毛泽东诗词) 4、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牛奶变酸 C、铜器生锈 D、木柴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 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 D、钢铁生锈 6、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 D、臭氧与氧气完全相同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凉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M、火山爆发 N、酸雨形成 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 Q、海水晒盐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 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 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

一、知识概述 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 2、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3、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 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5、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它是对物质组成情况的真实反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 物质名称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化学式 铁Fe 聚集Fe 氧化铝Al、O 2∶3 Al2O3 二氧化碳C、O 1∶2 CO2 五氧化二磷P、O 2∶5 P2O5 氯化镁Mg2+、Cl-1∶2 MgCl2 碳酸钙Ca2+、CO32- 1∶1 CaCO3 由上表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也不同,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注意: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一种纯净物都有一个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混合物没有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是该物质的分子式,如“CO2”既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又是二氧化碳的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它能表示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意义,具体见下表。 化学式的意义以H2O为例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 的1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元素的 原子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 和2个氢原子 (二)化学式的书写 1、化合价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总是一定的。通过实验可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因为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所以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是一个确定的简单整数比,其中的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是原子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之分。 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例题精解 例一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茅台酒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分子构成不同 C.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海水中溶解的盐,使其凝固点降低 D.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例二。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例三.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CaO C.NaOH D.H2SO4 例四.“益达”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分子式为C5H12O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木糖醇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12∶5 B.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C.木糖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D.木糖醇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物质 随堂演练 1、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O B.O2C.O2-D.KClO3 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3.关于氯气(Cl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B.每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 C.液态氯中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D .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 .三鹿集团生产的毒奶粉,造成全国几十万幼儿患病和多名死亡。所谓毒奶粉就是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为(NH 2CN)3)这种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不平够的是 A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物 B .三聚氰胺分子中,碳、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 : 2 : 2 C .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 D .添加三聚氰胺能增加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5.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氧分子——O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 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l 个O 4分子中含2 个O 2分子 C.02和0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 D.02和O 4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6. 金属钛(Ti )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四氯化钛(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则四氯化钛属于( ) A 金属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在混合物 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食物烧烤与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发现:露天烧烤的肉类中含有苯并芘(化学式:C 20H 12)等强致癌物危害人体健康。苯并芘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能力提升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水银(Hg ) 2.关于Na 2O 、MnO 2、O 2、H 2O 2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B 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 、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 、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 、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 2O ——1个水分子 B.Na +1 ——1个钠离子 C.3Fe 3+ ——3个铁原子 D.2H ——2个氢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课题1、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Ne、Ar)由原子构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由离子构成。NaCl由Na+和Cl-构成。CuSO4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SO42-)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 A烧杯运动到 B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氯化钠(NaCl)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含有一种分子分子,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 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这个化学反应: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在加热氧化汞(HgO)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 课题2、原子的结构 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 1.元素 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 2. 分子、原子 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 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 其中:核电荷数= = 整个原子电性 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 物质原子 (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 3.原子团

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 4.离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 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5.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 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12 5.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 8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50 B.86 C.136 D.222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 8.下列物质中直接由离子组成的是() A 石墨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硫酸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

最新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末;汽油、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往石灰 石中加盐酸有气体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同时 蜡烛燃烧化学变化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讲解及配套练习2

1 .填写下列各元素或根的化合价 Na Mg Al K Cu O H OH CO 3 NO 3 SO 4 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 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 边,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写在元素符号的 。 3.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 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显 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 价。 4.在各种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 5.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MgO NaCl Al 2O 3 KOH 6.标出下列各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KI .O 3 H 2C .O 3 C a (C .l O )2 AgN . O 3 6.已知下列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与氧结合成氧化物的化学式: Fe +3 N +5 Na +1 C +4 7.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Cu CaS KCl CaCO 3 NaOH AgNO 3 交流与反思: 通过课本的学习,你能总结出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规律吗?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例1.已知在硫酸铁中,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试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 讨论:你认为含原子团的化合物应如何书写它们的化学式? 思路分析:原子团是多种原子构成的,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就象一个原子一样,因而我们把它们当作一个原子去处理。书写方法如下: (1)FeSO 4→(2)Fe +3SO4-2→Fe +32(SO4-2 )3 →Fe 2(SO 4)3 课时10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2)

规律总结:当化学式中原子团的个数不是一时,原子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而当原子团的个数是一时,则原子团不要加小括号,如硫酸钠的化学式是Na2SO4 1.新型净水剂铁酸钠的化学式是Na2FeO4,则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是() A.+2 B.+3 C.0 D.+6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钠(NaO)B.氢氧化镁(MgOH) C.氯化锌(ZnCl2)D.碳酸钾(KCO3)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A.Al2O3B.Fe2O3C.Fe3O4D.SiO2 4.3个氧分子的符号是() A.O3B.3O C.3O2D.2O3 5.市场上出售的消毒水中含有一种叫次氯酸钠的物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A.NaClO3 B.NaClO2 C.NaClO D.NaClO4 6.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该物质的化学式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填写下表: 8.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2个二氧化硫分子m个汞原子 硫酸根,2个正三价的铁离子 9.微型化录音、录像机的高性能磁带中含有的磁性材料之一是化合物C O Fe2O4,其中钴(C O)和铁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可能是+2价或+3价,试确定化合物中钴的化合价是,铁的化合价是。 10.加碘盐中加了一种叫碘酸钾的物质,其化学式是KIO3,已知一种碘的氧化物可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为+3、+5两种化合价,你认为该碘酸碘的化学式为 如果写成氧化物,可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