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间相互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2、无机物: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等;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2、无机物: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⑷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 2O 2)五、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 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第二节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10-27kg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121(kg)(kg)⨯=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 元素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转化规律

检查答案
完成解题后,要仔细检查答案 ,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拓展延伸:跨学科综合应用
物理化学综合应用
将物理和化学知识相结合,解决 涉及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的问题。
例如,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
生物化学综合应用
将生物和化学知识相结合,解决涉 及生物体内物质转化和代谢的问题。 例如,分析生物体内糖、脂肪和蛋 白质的代谢过程。
典型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1 2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指示剂颜 色变化等现象,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和产物。
碳酸钠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产物。
3
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 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分析置换反应的实质 和产物。
05 能量变化在物质转化过程 中影响
能量变化原理及类型概述
能量守恒定律
01
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转化类型
02
包括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转化。
能量转化与物质状态变化
03
物质状态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熔化、凝固、
汽化、液化等。
吸热和放热过程对物质转化影响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吸热过程
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可能导致物质状 态变化或化学反应发生。例如,冰融化成水 吸收热量。
放热过程
物质释放热量,内能减少,同样可能导致物质状态 变化或化学反应发生。例如,水凝固成冰释放热量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转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一、基础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化学键:原子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形成化学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共享电子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等信息。
2.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加和反应、分解反应等。
每种反应类型有独特的特征和示例。
3. 化学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是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
三、酸碱中和与盐1. 酸碱性: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和变红蓝纸等特征,碱性物质具有碱味、能中和酸等特征。
酸碱指数(pH)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2.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方程式可以用于描述酸碱反应。
3. 盐及其应用:盐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食盐、肥料、化肥等。
四、有机化合物1. 有机物与无机物:有机物是碳原子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除碳原子外的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2. 烃及其分类:烃是由碳和氢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等不同类别。
3.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结构部分称为功能团,如羟基、羧基、胺基等。
五、化学能量1.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班级姓名小组专题复习之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复习目标〗: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
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
再如: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 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
(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6条规律)四条横线相联系(5条规律)六条交叉成网络(6条规律)17条规律要牢记(横、纵各有1条重复6+5+6=17)规律: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班级姓名小组分解反应以上规律的应用:①可知某物质性质②某物质制法(箭尾)(箭头指向)③各类物质间相互关系从上述规律中可以总结出制盐的十种方法,包括:(2)~(16)【典型例题】[例1] 现有石灰石、水、碳酸钠,怎样制取烧碱(不能引入其他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中考必备知识点(1)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考必备知识点2.1 空气的成分一、课堂笔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反应原理: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 (O 2) (P 2O 5)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③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4)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误差分析:①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往往小于1/5,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完全反应;b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减小;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过少。
2.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3.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作用 (1)氮气特性用途①化学性质很稳定,低温、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保护气(①充入灯泡,延长钨丝使用寿命;②充入包装袋或粮仓内,延长食物保质期) ②在高温、高能量的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氮气来合成氨,制取氮肥、硝酸、合成染料、制造炸药等(2)稀有气体特性用途①很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作保护气。
①填充灯泡;②焊接保护气。
②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广泛用于电光源。
①用于制作霓虹灯;②用于激光技术。
③氦气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探空气球。
4.混合物和纯净物(1)概念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5.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去保持。
例如: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试玩游戏的网站
[单选]哲学上的第二个伟大时期几乎完全受()支配着的。A、基督教会B、东正教会C、天主教会 [名词解释]二里头文化 [单选]哪项不是早产原因()A.子宫畸形B.宫颈内口松弛C.胎儿生长受限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前置胎盘 [单选]A企业购建一条新的生产线,该生产线预计可以使用5年,估计每年年末的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假设年利率为12%,则该生产线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为()万元。[已8]A.14.19B.90.12C.92D.100 [单选]设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夹角为i,则极轨道的夹角为()A.i=0°B.i=90°CC.0° [问答题,简答题]按照相关规定,核电厂应该设置哪几道安全屏障? [单选]毛坯房的高度一般为()A、3.2~3.8米B、3.8~4.3米C、4.0~4.3米D、4.3~5.0 [填空题]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预防为()防治()的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单选]心室颤动时,首次直流电除颤用()A.100JB.150JC.200JD.300JE.360J或以上 [单选,A1型题]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B.强调双向防护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D.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E.脱去手套后可以 [单选,A1型题]3个月内的小儿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是()A.拒食,吐奶,面色发青灰B.嗜睡,凝视,尖叫C.惊厥D.脑膜刺激征阳性E.以上都不是 [单选]()未成年人凭学生证、户口簿或者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明可做为乘机的有效证件。A.十二周岁以下B.十八周岁以下C.十六周岁以下D.二十周岁以下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建议中,未涉及()。A.积极参加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B.对实验室收入和支出应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C.检验结果必须准确、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迅速送到医师手中D.实验室有责任就检验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解释和参考意见E.应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可引起局部水肿的是()。A.黏液性水肿B.丝虫病C.重度烧伤D.肾病综合征E.肝硬化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均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E.K层电子半径最小 [单选]AATCC15-2009耐汗渍色牢度测试试样的组合重锤重约()A.4.0kgB.4.5kgC.5.0kgD.5.5kg [单选]石膏的条痕色是()A.红色B.金黄色C.绿黑色D.白色E.橙黄色 [单选]健康城市是指()。A.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B.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C.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D.成为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人类社会发展整体E.以上都是 [单选]()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力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地填满模板的性能。A.泌水性B.粘聚性C.保水性D.流动性 [单选]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下哪项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A.二尖瓣瓣叶有增生粘连B.左房、左室扩大C.瓣膜上可探测到赘生物D.二尖瓣有反流E.主动脉根部扩张 [单选]关于会计的职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B.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C.预算、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是会计的核算职能D.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单选]下列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脓肿B.肝囊肿C.肝血管瘤D.原发性肝癌E.肝炎肝硬化 [问答题,简答题]原油泵的开泵操作? [单选,A1型题]偏盲型视野缺损最常见于()。A.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水肿B.Graves病浸润性突眼C.嗜铬细胞瘤阵发高血压眼底出血D.颞叶内侧肿瘤E.垂体瘤卒中 [多选]某施工单位在某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因自身原因导致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该施工单位承担责任的方式应包括()。A.停业整顿B.赔偿损失C.返还财产D.修理E.吊销资质证书 [填空题]电缆采用直埋敷设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单选,B型题]下腹部手术的备皮范围为()A.白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B.白剑突至大腿上1/3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C.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包括外阴D.自乳头连线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E.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单选]不是Apgar评分范畴的体征是().A.体温B.喉反射C.心率D.呼吸E.肌张力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溃疡型肠结核X线钡影呈()A.肠管狭窄B.肠管收缩畸形C.肠管充盈缺损D.跳跃现象E.黏膜皱襞紊乱 [名词解释]剖面闭合 [问答题,简答题]压缩机突然断电如何处理? [问答题,简答题]纯化器出口露点偏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单选]以下标准按照“要求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B.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企业内控标准C.国家标准、企业内控标准、行业标准D.企业内控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单选]多头巷道掘进时,爆破母线应(),以免误接爆破母线。A.固定使用B.一线多用C.随挂随用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能减缓红细胞沉降率的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B.胆固醇C.α-球蛋白D.清蛋白E.甘油三酯 [多选]为了保护建筑物或构筑物免受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危害,普遍采用的避雷措施是(),它由敷设在建筑物上的接地导体和接地引下线组成。A.避雷针B.避雷带C.避雷器D.避雷网 [单选]下列哪项没有参与促进乳腺发育及泌乳功能?()A.皮质醇B.雌激素C.甲状旁腺素D.胎盘生乳素E.胰岛素 [多选]正确的危机管理政策包括()。A、正视危机的存在,查明危机的隐患B、制订危机对策,完善危机管理C、尊重公众权益,承担社会责任D、力求快速反应,努力转危为机 [单选]下列关于内文版式设计的表述,错误的是()。A."上下居中"是指在一定高度的版心部位内图文要排在高低适中的地方B."另面"表示某一部分图文要从新的一个页面开始排,这个新的页面必须是单码面C.页码按照标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显性的明码和隐性的暗码D.期刊排版转页时,下转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干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