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朗读、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4、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1)不为苟得也 ( ) (2)为宫室之美为之(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一箪食,一豆羹 ( )()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故不为苟得也()⑶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⑷故患有所不避也()⑸贤者能勿丧耳()⑹蹴尔而与之()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翻译:(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翻译:(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翻译:(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翻译:4、小组检查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学习重点】对语句及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知识链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自主学习】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积累文中生字,听清句读。
一箪.食一豆羹.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不为.(wéi)苟得也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③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主要词语。
如使由是是故蹴与加穷乏得我本心已苟得兼甚患①为: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②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感激)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为宫室之.美(助词的)④而: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万钟于.我何加焉(比)【合作探究】3、分组讨论,弄通文章大意,积累下列主要文句的翻译。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了解文常;2.通读全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分析文章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4.背诵默写。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和相关思考题,学习环节主要有:1.了解孟子、《孟子》、写作背景等文常。
2.听朗诵录音,通读全文,正音正字,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点。
3.分析第一段的论证过程,了解运用的论证方法。
4.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背诵默写第一段。
【作业设计】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故患有所不辟.也()何不为.也( ) 贤者能勿丧.耳()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二者不可得兼..也:..:故不为苟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所恶有甚于.死者:3.填空。
(1)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的民本思想。
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参考答案】1.(wéi)(wù)(bì)(wéi)(sàng)2.二者不可得兼..也:苟且偷生..:同时得到故不为苟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心所恶有甚于.死者:比3.(1)“亚圣”“民贵君轻”“性善论”《论语》《大学》《中庸》(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

9 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通假字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一词多义①为:故不为苟得也(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重点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4.本文先以设喻,得出这一中心论点。
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5.第一步推理是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
6.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接着孟子还以为例,从正面论证。
最后以的论证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反面加以证明。
三、问题探究,深入理解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参考答案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2.(1)①“乡”同“向”,先前、从前。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完美版)

精品精编资料下载珍藏打印2020年春季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学案教师寄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学目标1、掌握与孟子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学习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难点)3、正确评价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从而加强自身的道德培养。
(重点)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来关注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寻找一下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作业设计方案》

《鱼我所欲也-《孟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这句话的含义;2. 掌握《孟子》中关于人性本善的思想;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2. 《孟子》中的人性本善思想;3. 《孟子》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鱼我所欲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2. 理解《孟子》中的人性本善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孟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孟子》中的思想;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孟子》原文,体会作者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孟子》的相关片段或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2. 进修内容讲解:讲解《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和人性本善思想;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孟子》中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迪;4. 教室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孟子》的理解;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2. 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孟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考试评判:设计考试题目,考查学生对《孟子》的整体把握水平。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献,拓展对《孟子》的理解;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钻研,提升学生的钻研能力;3. 鼓励学生运用《孟子》中的思想去解读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教学资源准备:1. 《孟子》原文及相关钻研文献;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 教室练习题目及作业安置。
以上是本次《鱼我所欲也/《孟子》》作业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孟子》中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五篇】.篇一篇二一、检查学生读课文二、整体感知 1.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
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人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儿郎g,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
六斛(hu2)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与:通“钦”,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
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4,介词。
第二个“为”,wei2,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三、内容结构分析第一段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句话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对概念。
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掌。
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new)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内涵,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2、积累文言词语;欣赏《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4、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今人仍不无启迪。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2、《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性善说: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
•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鱼我所欲也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为宫室之美问今.是何世B.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是亦不可以已.乎骨已.尽矣 D.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崔氏二小生.C.是亦不可以已.乎转转不已.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下列句中“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既出,得.其船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在班会活动中,老师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环节,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
(1)孔子——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其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思想的保守方面是“________”。
孟子——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继承人,《孟子》一书的思想主体是伦理政治学说,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学说,即“民贵君轻”。
(2)写出《论语》中的四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传说故事:孔子:____________,孟子:____________。
二、阅读(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5)然则..何时而乐耶(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中的“本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9.【甲】文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文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衣.以文绣( ) (2)齐赵陪位于.前(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惊而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以人君礼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2.C 3.D 4.BC5.(1)仁礼性善仁政(2)示例:韦编三绝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杀身成仁(3)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4)示例:孔子:周游列国(或:韦编三绝) 孟子:孟母三迁(或:断机杼)6.(1)益处(2)同“德”,感恩、感激(3)同“向”,先前、从前(4)停止(5)如此……那么(6)如果没有7.(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着给他,乞丐因受轻视而不愿意接受。
(2)(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8.人的羞恶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 对比9.略。
10.(1)穿(2)在11.(1)楚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2)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
12.①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②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③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参考译文】优孟,是以前的楚国的乐工,(他)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
楚庄王的时候,(楚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衣服,把它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
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
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
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
”优孟听说了这件事,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
楚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凭借楚国的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安葬)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
”楚庄王问:“怎么安葬呢?”(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它)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它的后面,为(它)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把万户的城邦封赐(给它守墓)。
(这样,)诸侯国听说这种情况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楚庄王说:“(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该怎么办才行?”优孟说:“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
”于是楚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
学法指导:怎样学好语文☆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
作文要积累: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 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7、语文的基本功是背出来的,背得越多,你作文的自由度就越大。
8、勤于动笔。
摘抄、读书笔记,每天200字的作文,都是练习写作的方式。
摘抄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要抄自己真心喜欢的;背诵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与自己有共鸣的句子。
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必须不讲条件的背,课外一切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背。
9、从生活中学语文。
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去读语文。
从建筑中学,从餐桌上学,从你家里的摆设中学,从活在民间口头语中去学。
10、重视教材。
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
11、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必须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2、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
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
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
1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