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选举制度差异中探寻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之路

合集下载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一、选举制度的概念当今对选举制度的通行定义为: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二、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逐步完善( 一)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完善。

西方国家现代选举制度是西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后,资产阶级经过与封建王权进行长期抗争后的胜利成果。

西方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权在民”思想对西方资产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确立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根据“主权在民”的思想,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让人民选举代表机构,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

( 二) 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完善在中国,选举制度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一个近代“舶来品”,发展至今也不过 100 年左右的历史,并曲折发展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49 年 12 月2 日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程序、投票方式等作了规定。

1953 年,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并在 1979 年、1986年、1995 年对选举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使之切实符合中国民主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比中国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西方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但选举制度总的趋势是进步的: 统治阶级由不实行选举制度到普选制; 由间接选举制到直接选举; 从强制投票到自由投票等; 同时选举制度逐步通过法律法规变得规范,规定了选民条件、选民的登记条件、被选举人的提名条件、选举程序等。

三、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比较( 一)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中国对于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较为宽松,只与国籍、年龄和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有关,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从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重要议题,可以借鉴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来进行研究。

在中西方选举制度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首先,借鉴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可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提高。

例如,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电子登记和在线投票系统,有效避免了假票和选民舞弊问题。

在中国,可以通过提升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如公开候选人资格审查、选民登记和票数统计等环节的公开,以确保选举的公正性。

此外,加强选举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候选人和选民的培训和教育,也是提高选举制度公正性的关键措施。

其次,西方选举制度中注重政党竞争的模式,可以提供中国选举制度的参考。

在西方国家,政党是选举的主体,选举结果直接影响政府组成。

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更注重个人的选拔,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可以考虑在中国选举制度中引入政党竞争的机制,以加强政府的稳定性和责任性。

这可以通过增加政党的参选资格、加强政党组织建设和候选人培训等方式来推进。

另外,西方选举制度的特点是突出选民的自治性。

选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选择合适的候选人或政党。

相比之下,中国选举制度中的特点是党委领导下的民主选举。

因此,可以考虑在中国选举制度中加强选民的自治性,例如尊重选民的个人选择和意愿,鼓励选民积极参与选举,提高选民对选举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最后,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可以借鉴西方选举制度中的优点,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完善中国选举制度。

必须强调的是,选举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同时,中国的选举制度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以实现选举制度的科学和可行。

总的来说,通过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对比研究,可以为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借鉴。

这需要关注选举制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政党竞争的机制、选民自治性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进和完善。

美国选举制度对中国的启发_通过美国总统选举看我国的选举制度

美国选举制度对中国的启发_通过美国总统选举看我国的选举制度

2008.08(下)LegalSystemAndSociety美国选举制度对中国的启发——通过美国总统选举看我国的选举制度宋涛摘要选举是一个国家民主宪政制度的组成部分,与民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本文指出如果没有选举制度,就不可能有大规模,深层次的民主政治;离开民主的选举也不可能有效进行。

关键词民主选举选举制度中图分类号:D97-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8-232-012000年11月7日美国进行总统大选。

大选次日,佛罗里达州宣布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州长获得2909135张选票,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副总统获得了2907351张选票。

由于选票之差小于所投票总数的0.5%,根据州法规定进行了再次自动计票,结果表明布什仍然获胜。

戈尔利用佛州规定的异议程序,要求在倾向民主党的选区进行手工计票。

在迈阿密—戴德选区的检查团因故于11月23日停止手工计票后,戈尔竞选委员会起诉,要求计票继续进行。

在佛州最高法院拒绝发布这一命令后,戈尔表示将按照州法的争议程序来挑战这一选区的选举结果。

11月21日,佛州最高法院在合并诉讼的意见中把公正日期延迟到11月26日,命令重新计票过程继续进行,并判决在此期间的手工计票结果必须被包括在最后的公正数字当中。

布什将这一判决进一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佛州最高法院以6:1再次肯定了原先判决的这一期限。

最终由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终止计票,布什以几百张选民票的微弱优势赢得佛州关键的25张选举人票得以当选。

年份2000总统候选人乔治・W ・布什阿尔伯特・戈尔政党共和党民主党选举人票271266选民票5045614150996039一、选举制度的基本理论(一)选举制度的概念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选举制度的内容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的确定,选举的组织和机构,选举的程序与方法,选举的经费,选举人与当选人的关系,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等。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路径选择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路径选择
关 系 的视 角 转 变 闭 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选 举 制 度 。
的。 而且这种二重选举制 , 表现 了政治选择的慎重性 。 现
代西方直接选举制的推行意味着大众政治文化从社会心
理上获得了主导权 。 在中国 , 随着经济与社会 的发展 , 平 等观念 的世俗化和民主意识的普及 ,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 展 , 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的提高 , 公 直接选举的社会基础 日 益牢固化 。 17 从 99年开始 , 我国选举法将直接选举的范
选 民直接 选举 候 选 人 。 国总 统选 举 虽 然是 采 用 间接 选 美 举 方 式 , 这 种 间 接 选 举 是 以选 民 的 直 接 选 举 为 根 基 但
走更加 民主的全民参与选举 的道路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同时 , 应强调与其他人类文明融合 , 借鉴世界上其 他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 政治文明本身具有继承性 、 同 共 性和可 比性的特征。 人类文明的视角已展现为从线性的、 排他性的发展观 向系统的、 兼容的全球视角和多元文 明
象 比比 皆是 。 选举 实践 中 , 在 由他 人 替 代进 行 投 票 , 已不 再是 直 接 选举 , 直接 选 举 不 能 真 正 落 实到 实 处 , 以应 所 严格 规范 限 制甚 至 取 消委 托 投 票 的现 象 , 以实 现 直接 选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显著不同上。 但是我国 选举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我国选举制度还
21 0 0年 3 月
保 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AODI NG UNl VERSI TY
Ma 2 1 L. 0 0
第 2 卷第 2期 3
Vo 2 . L 3 N02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

Dalianmaritime university Array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学院:轮机工程学院班级:船舶电子电气2015-2班姓名:颜子翔学号:2220151744--2016.06.10[ 摘要] 中美选举制度无论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规定上, 还是在选举机构、选举经费来源、选举过程以及选举规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文章通过对两种选举制度的比较, 发现其差异, 并从实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分离, 加强对选举的组织与宣传力度, 注重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 扩大直选范围。

提高选举技术含量,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角度出发, 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中美; 选举制度; 差异在中国,选举只是一个新的词汇 , 还有着许多问题。

俗话说 , “他山之石 , 可以攻玉。

”因此 , 每当我们遇到困境和挫折 , 就需要向经验较为丰富的国家“取经”。

民主作为一种普适价值理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是实现民主的具体制度设计完全可以不同,也必须不同。

不同水平的经济基础、历史传统等因素所构造成基本国情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

当然 , 美国的选举制度虽然历史悠久 , 却也未见得完美。

我们要在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基础上 , 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性 , 努力为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探索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下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的异同之处。

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

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

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

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

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

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选举制度是民主国家政治生活之根本,缺乏民主选举,政治生活也就毫无意义。

选举是基本政治生活的保障,也是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对比,着重探讨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无论其社会制度还是意识形态,都必须依据其国情而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形式以及内容上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所确立的许多民主原则为更加完备的选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标签:选举制度;政治制度;制度差异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民主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政治权利的存在,人们不愿意自己权利的行使受到阻挠,因而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民主制度的国家。

在不同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国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家之间的选举制度存在著明显差异,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选举制度的差异尤为明显。

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在选举制度上不可能完全趋于一致。

尤其是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存在于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渗透到了政治领域。

所以,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对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因素——选举制度的发展做出调查,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本国在选举制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建立一套更完善的选举制度,更进一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落到实处。

一、英国英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封建斗争,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即君主立宪的原则。

君主的权力依宪法受到制约,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宪法对国家制度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根据三个基本原则:议会主权原则,即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立法不受限制;法治原则,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和公民同样受到法律制约;惯例原则,即宪法惯例与宪法法案具有同等的宪法效力。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学生姓名:李全学号:0911240126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级:政行0901班指导教师:刘慧娟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18 日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选举特点和原则、选举经费的来源、选举过程的监督、选举制度的目的和选举的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其优缺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关键词:中西方选举制度差异改革完善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中西方选举制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以及当前西方选举制度的优点及我国选举制度的不足,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一、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概述起源(一)中国选举制度的概述及发展中国古代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

但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大致来说,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实在四岳会议的基础上产生的禅让制;春秋以前,出于世官和选举;汉代推行察举和征辟;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隋唐迄于清代所采用科举制度并逐步完善,以此来选拔人才,巩固统治。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事变之亟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加上他自有的弊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益变的不合时宜,并成为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障碍,所以于1905年宣布废除。

科举制度虽早已随封建统治的结束而不复存在,但是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和人才的理念依旧被使用着。

而西方的近现代政治制度的传入,其中选举制度也随之传入,并被近现代所接纳并结合我国传统科举选拔制度,从而形成中国现代选举制度。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及其启示2023-11-09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选举制度及其特点•西方选举制度及其特点•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中西选举制度差异的启示与借鉴•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其选举制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系的优缺点,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对于国家治理和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探讨其产生原因、影响和启示。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

收集关于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其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启示。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中国选举制度及其特点中国选举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这是中国选举制度的起源。

古代科举制度自清朝末期以来,中国的选举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

近现代选举制度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选举制度的主要特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即人民选举出代表,代表再选举出上一级代表。

差额选举中国的选举制度实行差额选举,即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这样可以增加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优势中国的选举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同时,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有利于选民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足中国的选举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代表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一些选民可能存在投票意愿不高等问题。

此外,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投票率可能存在差异。

中国选举制度的优势与不足03西方选举制度及其特点西方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封建选举到现代选举西方选举制度经历了从封建选举到现代选举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是每次选举时成立的临时性选举组织 ,成立后要忙于诸如选民的登
记等事务性的工作 ,对选举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不够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的国家来说 ,给选举的顺利进行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选民还不明白自己在选举中的权利和义务 ,以致近年 来选举违法事件屡有发生 。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 利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选举中更应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以强化人们的 参选意识和选举人的权利义务意识 ,提高选举的质量 。因此 ,有必要在
并扩大直选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 ,借鉴美国选举技术的有益经
验 ,运用现代化的设备 ,融科学于政治当中 ,改进选举过程中的技 术性环节 ,提高选举的质量和效率 ,也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有
效途径。
5.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选举规则
中美不同的选举规则都在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的 出 现 。美国 的选 举人 团制 度 , 由 于“胜者通吃 ”的规则 ,使 得所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并不一定当选 。里根的当选据统 计就仅仅获得了 30%左右的选票 。从这一点上说 ,美国并 非由多数人统治 ,而是少数人治 ,而目前 ,我国选举中也暴 露出了类似的问题 。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一轮绝对多数制 , 一般只要获得选民或全体代表过半数票即可当选 。只有在 第一轮投票中出现当选者不足法定人数或出现两个以上的 同等票数难决高下时 ,才进行第二轮投票 。并且按规定直 接选举的第二轮投票只要是得票多者即当选 。这使得有时 会出现少数人的意志形成决定性的结果的状况 。因此 ,如 何完善选举规则 ,如何保证选举结果能最广泛地代表多数人 的意志 ,以及在选举中如何保护少数人的选择权利和利益 ,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物中总会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潜力 , 我们不应该“望洋兴叹 ”,只有在借鉴他人有益经验的基础 上 ,踏踏实实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民主选举制度 ,才能真正的将民主的选举植根在中国大地 上 ,植根在人民的心中 。
一样 ,候选人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吸引并换取选民的选票,这不仅有益于
调动选民的热情 ,也很好的宣传了政客们的政治见解 ,在积极竞争的选 举氛围中 ,选举才能向着更为民主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所缺乏的 ,因 此 ,在我们民主选举的过程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扩大差额的比例 ,给予候 选人以更多表现自己的竞选机会 ,将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 完善 。
美国选举经费来源
美国选举经费来源
美国的选举费来源则较为广泛 。在 20 世纪 70年代以 前 ,美国的选举经费来源于大财团、大富翁的捐助和政党的 支持 。 1970 年后 ,国会通过多项立法 ,对竞选的捐款数额 作了限制 。现在 ,美国候选人竞选经费主要来源于 :候选人 本人及其家族 、政党资助 、政府补助 、政治行动委员会捐 助 、公民个人捐款 。此外 ,选举经费还可以通过捐助音乐 会 、筹款聚餐会 、发表电视讲话等多种途径获得 。美国选 举经费的来源强调的是自治原则 ,个人竞选中自筹经费是最 为强调的 ,相对而言政党的筹措 、政府的捐助处于次要的地 位。 返回
4. 扩大直选范围 ,提高选举技术含量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 ,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只能采取直接选 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举人民代表 。但是 ,间接选举的 层次过多 ,也的确暴露出了许多弊端 ,尤其是当前我国选民普遍 的厌选情绪就说明了问题 。如果要选民意志在更大程度上发挥 作用 ,不断缩小选民个体选择与社会选择的差距 ,就要逐步推行
美国的间接选举
(一)候选人提名
一般上,在总统选举年的6月,各政党
由各州选派代表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在
会议上提名总统候选人。
(2)竞选阶段
总统选举程序的第二阶段是由获得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国范 围内进行竞选。这种全国性的竞选是总统选举过程中关键性的环节, 一般在总统选举年的9至11月进行。 竞选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选民介绍本党的政治主张及候选人自己 的施政纲领,向选民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尽可能争取最多的选民 支持。 正式的总统竞选,是在9月第一个星期一以后才正式开始。竞选的 形式包括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接见选民,以及与竞选对手进行公 开的辩论等等。
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
绝或限制。
美国两党核心选民分布
★民主党的核心选民主要由黑人 (Africa-American)、犹太人(Jew)、拉美裔 美国人(Latin America-American)、工会会 员(member of labor union)、天主教徒 (Catholic)、自由派知识分子(liberal intellectuals)等构成。 ★共和党的核心选民主要由“圣经带” Bible Belt (美国南部、中部和中西部福 音基督教派比较流行的地区)白人(white men)、企业家(entrepreneurs)、保守派知 识分子(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s)等构成。
总统选举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由总统选举人在总统候选人之 间投票正式选出总统。当各州选出其总统选举人之后,这些人便组成选 举团,并且在选举年的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 各州首府所在地分别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由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总是配对参加竞选,所以这两个职位的 选举也就是在各政党之间进行选举。加上以上所述的原因,正式选举的 结果实际上在总统选举人被选举出来之后便已经确定,因此,选举人的 投票基本上就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最后,各州总统选举的投票结果将在选举之后的第二年的1月6日下 午1时,由参议院议长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布。当选总统和副总统 的就职时间是同年1月20日中午。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的任期是四年,只能连任一届
中美选举过程的差异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候选人的提出
根据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秘书长、委员的人选,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 央军委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 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由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 、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 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的 人选,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 Nhomakorabea总结
借鉴美国经验以完善中国选举制度
1. 实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分离
公民行使选举权的目的和结果是从其他人中选择自己意志
的代表 ,行使被选举权的目的和结果是其当选为别人意志的代
表 。被选举权比选举权应有更高的资格要求 。作为代表候选人 事实上就是在行使被选举权 ,而行使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丰富的社
会知识和社会经验 ,以及社会生活能力 。美国通过提高候选人
的年龄要求来解决这一问题 。否则 ,候选人的政治素质 、能力 素质 、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等方面就可能在其当选后不能胜任 其职责 。我国也可以通过提高行使被选举权的年龄资格要求 , 实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分离 。
2. 加强对选举的组织与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常设的选举组织 ,虽然每次换届选举都成立了 临时性的选举组织和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组织活动 ,但往往深入不够 。
中央和地方省一级设立专职选举组织 ,以加强对选举的领导和宣传教育
工作 。
3. 注重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
中国历史上长期专制统治的色彩 ,在当前民主选举的实践中也不无影 响 。竞争是民主的保障 ,但我国选举中的竞争性因素则过少 。就选举 经费一块来说 ,就反映出了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选举经费采用“公 费 ”原则 ,即由政府和国库承担 ,自行筹集经费的现象还没有得到认可 。 受资金提供的数额限制 ,候选人在竞选中其竞选手段 、竞选规则等都 要受到限制 。媒体、网络等往往不能为竞选服务 ,从而导致了更多的 选民对候选人的情况不甚了解的状况 。而在美国 ,自治的精神孕育了 更为自由 、平等 、充满竞争的选举机制 。就像是市场上的“交易 ”
(2)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 人,按选区或者选举 单位提名产生。
(3)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国家干部
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由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 举或者表决。按照有关规定,对选举票上的候选人,代表可以表示赞成, 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表示反对的,可以另选他人,表示弃权 的,不能另选他人。对表决票上的人选,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 对,也可以表示弃权,但不能另提人眩选举或者决定的人选,获得的赞成 票超过全体代表的半数,始得当选或者通过。在差额选举中,如果获得过 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的,以得票多的当选。
中国选民资格
在我国,公民只要符合以下 三个条件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是年满18周岁, ★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中国选民分布
中国选民依据中国人口分布情况来看,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美 国 选 民
核心选民——忠诚党员(两党的政治基础)
非核心选民有着一定的流动性。
不同时代每个政党的选民构成不同,核心选民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如内战后南方白人一直是民主党的核心选民,但民权运动之后,南方白
得自由的黑人男性);
★妇女的投票权1920 the 19th Amendment规定:合众 国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
★选民的年龄限制1971 the 26th Amendment降低 了年龄限制,将投票权扩大到年轻人, 规定:年满十 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 因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人因为不满于民主党的民权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共和党,20世纪90年代更
是倾向于共和党。
美国选民资格
★最初,有投票权的人只限 于有产者、白人男性、自 由人(包括在独立战争中获 ★1870 the 15th Amendment规定:合众国的公民 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 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这一条从 法律意义上使黑人公民也有投票权。但实际上 直到1965民权运动,黑人才最终获得投票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