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一)
第一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点。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创造性的自主设计。
教学过程:1、看一看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案组成的?经过了哪些变化?补评:2、涂一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涂?涂出来会是什么样子?3、展示交流4、书中第2题方法同上5、做一做先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再让学生说说设计方案。
最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物品中和标志的设计。
6、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练习课课时第9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3、通过独立思考与全作交流等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掌握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d÷2、r=C÷d÷2。
2.面积呢?[板书:S=πr2=π(d÷2)2=π(C÷d÷2)2]3.揭示课题。
二.展开1.教学补充例【1】,投影出示先请学生分析题意,并问:已知什么?要用哪个面积公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解答。
最后小结。
2.尝试试一试。
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三.巩固练习补评:四.总结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d,怎样求S,已知C,怎样求S。
五.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练习一(1)课时第10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认识(一)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 段叫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
o
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
o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r
d
•
o
r
d=r+r
d=2r
d r= 2
·
O
·
O
等圆的半径相等, 直径也相等。
C
d
O
r
B
A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通过动手画图可知,圆 规两脚间放入距离为半径。当两脚之间的距离越 小时,画的圆就越小;当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时 ,画的圆就越大。 •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通过动手画图可知,用圆规 画圆时,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个点,它所 在的点是圆心,当圆心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圆的 位置也发生变化。
(1)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圆形的井盖边缘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无论井 盖怎样旋转,井盖也不会掉到井中.而方形的一边 要比其对角线短,一旦井盖翻转就有可能落入井 内.
(2)人们在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呢? 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当人围成圆形时,火堆就是圆心, 那么每个人与火堆的距离都相等,可以让每个人都看 得清楚.
d标 2.画一个半径是1.5cm的圆,并用字母O, ,
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
r
3.填表。 半径 2dm 4dm 2.5m 0.6cm 1.2cm 1.8dm 3.6dm
4.16m 8.32m
直径
5m
合作做一做,想一想
车轮为什是圆的? • 圆车轮的优点:圆形车轮车轴的中心点到 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的半 径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运动是平稳 的。 • 非圆形车轮的不足:正方形、椭圆形边上 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完全相等,这样的 车轮滚动起来不平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圆的直径、弧、扇形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能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教学难点:圆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概念。
3.实践: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特征和性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的特征和性质。
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知识点小结

在食指绕拇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拇指所按的点不变,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不变。
用图钉、线和笔画圆时,图钉要固定好,线要拉直。
用圆规画圆,针尖所在的位置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1.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 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同圆(或等圆)中的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
25. 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6.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汽车车轮、自行车的车轮、球、齿轮、方向盘、圆规、井盖、钟表、水杯、环岛……二、圆的认识(二)1. 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
正方形有4条、长方形有2条、等边三角形有3条、等腰三角形有1条、等腰梯形有1条和圆有无数条。
3. 利用圆的对称性确定圆心的方法。
方法一把圆形纸片按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方法二把圆形纸片沿不同的方向任意折出两条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对称轴),两条直径(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4.圆与内接或外接正多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
三、欣赏与设计综合运用旋转、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设计图案。
四、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的意义。
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也可以理解为将圆滚动一圈的长度。
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2.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
在圆形硬纸板的边缘上点一点A,使点A对准直尺的0刻度,然后使圆形硬纸板在直尺上向右滚动一周,点A所指的新刻度就是这个圆形硬纸板的周长。
方法二用绕线法测量圆的周长。
在圆形硬纸板的边缘上点一点A,使点A对准线的一个点,然后用线从点A开始绕圆形硬纸板一周,做好标记,再拉直并测量绕圆形硬纸板一周的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圆形硬纸板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对称性,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这些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进一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如对称性和周长、面积的计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圆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对称性,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等。
2.课件: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对称性。
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硬币的半径和直径,加深对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每组给出一种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出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圆的认识(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审定。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
教学主题:圆的认识(一)课时:共7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杨增辉/郑州市惠济区铁炉寨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圆的本质特征是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为更好地渗透圆的本质特征,便遵循“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动手操作—解释生活现象”的线索,通过套圈、画圆、讨论和感受来分层次感受圆的本质特征。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的基础上,第一节内容通过“套圈”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式更公平,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安排“画圆”活动,在学生探索如何画圆及亲自动手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目的是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的关系,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圆的本质特征的又一次体会。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生在第一学段和生活中直观地认识了圆,对本节课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组织对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探讨,以及半径和圆心作用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顺利达到对圆的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一)

圓的特徵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
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站的?在幹什麼?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麼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麼?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第1課時圓的認識(一)(1)
課題
圓的認識(一)(1)
教
學
目
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像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
材
分
析
重點
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3、為了使遊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後,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麼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徵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徵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教
學
後
記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 再画几个填圆心的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圆3. 通过画圆反思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同而半径相同的圆。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圆的位置,实际上是改变圆心的位置;变化圆的大小,实际上是变化圆的半径,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后,能够灵活运用。
环节五:巩固练习(指向目标1、2、3) 一、细心填写: 1、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2、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 );所有的直径长度都( )。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4、( )决定圆的大小;( )决定圆的位置。
5、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 )厘米。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在学生展示汇报时,有困难的地方及时指导。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过程中巩固圆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1.P3 1、2、3题完成在数学书上,第1题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判断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后反思】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直径(d )无数条 圆心(O )决定圆的位置半径(r )无数条 半径(r )决定圆的大小学习内容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圆,知道并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学生拥有用圆规画圆的作图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
3.学生的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随堂记录学习过程环节一:问题情景导入2.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收获
(1)今天我学习了圆的知识。我知
道用O表示( 圆心),用r表示
( 半径),用d表示( 直)径。直 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d=2r或)r =。d2
(2)我还学会了画圆。画
圆时圆规两脚分开的距离是
( 半径),针尖一脚固定的
Hale Waihona Puke 直径 d一点是( 圆)心。
谢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三角形
圆
圆 的认识
你找到圆了吗?
认识半径
o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 o
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每条都相等。
认识直径
直径 d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o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r
•o
d r
d=r+r
d=2r
r=
d 2
用 圆 规 画 圆
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一、定长(半径) 二、定点(圆心) 三、一只脚旋转一周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厘米
012345
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判断。
序号
题目
1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对错
2 同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 同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