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实验六 叶的结构、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修改版)

一.实验目的1.学会徒手制作简易植物标本切片2.通过植物叶片形态观察了解植物叶脉、叶形、叶缘和叶裂的种类。
3.通过对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和对比,解释生境对植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将采集的植物分成阳生和阴生,水生和旱生、碳3和碳4、单子叶和双子叶共4组进行对比,通过叶形,叶片大小,上下叶表面气孔数目等生理特征来解释不同生境对植物的叶片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在校园内采集一定数量植物叶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拍摄,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制作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总结。
四.实验结果(一)形态观察1.叶形图1-1戟形叶图1-2 卵形叶图1-3批针形叶图1-4心形叶2.叶缘图1-5齿缘图1-6波状缘图1-7全缘3.叶裂图1-8掌状浅叶裂图1-9掌状深叶裂4.叶脉图1-10弧形脉图1-11网状脉图1-12平行脉(二)解剖结构观察比较1.阳生与阴生(1)阳生图2-1阳松10X (2)阴生图2-2 滴水观音40X 2.水生与旱生(1)旱生图2-3鸢尾草10X图2-4 鱼尾葵10X (2)水生图2-5 芦苇叶正面10X图2-6 睡莲上表面10X图2-7 睡莲下表面10X图2-8 睡莲气孔40X 3.C3植物与C4植物(1)C3植物图2-9 蜘蛛兰10X (2)C4植物图2-10 红背桂40X5.单子叶和双子叶(1)单子叶植物图2-11 芦苇10X(2)双子叶植物图2-12 蚕豆40X五.实验结论1.叶片是植物直接承受阳光的器官,所以它内部结构的分化受光的影响也较大。
根据本人对阳松观察,发现与阴生植物(滴水观音)相比阳生植物的叶肉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气孔比较小,而且十分密集。
从外形上观察,与阴生植物相比,阳生植物的叶子普遍较小,质地较厚,颜色也比一般阴生植物的叶片深。
2.对于旱生植物而言,上下两面均形成气孔,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此特点适应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既保证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又保证了蒸腾作用的进行,并且水分不会过多散失。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研究性实验三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

湿生植物叶 为中生植物叶和水生植物叶的过渡类型。 以阴湿生植物(秋海棠类)叶为代表,一般叶片较薄而 柔软,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都不发达,复表皮特化为贮 水组织,蒸腾能力弱。
水生植物叶 结构特点与旱生植物叶相反。如沉水植 物眼子菜叶的表皮细胞壁薄而无角质化,无表皮毛,也 无气孔,但具叶绿体,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均可 由表皮细胞进行。一般叶肉组织层次少,不发达,但胞 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以弥补环境中空气之不 足。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双子叶植物叶(异面叶)、单子叶植物叶 (禾本科)和裸子植物(松针叶)的解剖结构;
2. 重点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二、器材和试剂
1. 以夹竹桃、松树、小麦、橡皮树、睡莲等叶的新鲜 材料和永久装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各种植物叶子的 形态,用放大镜或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叶片的表面 (拍照或画简图记录)。
究.生命科学研究,2003, 7(3): 244~248 5. ......
作业
1. 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性实验论文,论文格式 参照《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植物根据其与水分的生态关系,可划分为旱生植物、 中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4个生态类型,相应的也 有4种生态类型的叶。
旱生植物叶 一般都具有防止蒸腾和保持水分的明显 特征。如芦荟和景天的叶,向肉质化发展,富含贮水组 织,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而松和夹竹桃叶等则向着减少 蒸腾的方向发展:缩小叶面积、增厚角质膜和表皮细胞 壁、密被茸毛、栅栏组织多层且排列紧密,海绵组织不 发达、气孔下陷等特点十分明显。
花薯 豆
葵 桃 树 莲米麦稻树
叶形、大小 厚度、质地 气孔数目/视 野(×倍数) 表皮附属物 叶肉细胞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其它突出特征 生长环境
实验六 叶的形态与结构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叶的外部形态 观察新鲜植物鹅掌楸、野蔷薇、无患子、青灰叶 下珠、柚、银杏、龙爪槐等的叶的形态, 了解完全叶-不完全叶、单叶-复叶、 平行脉-弧形 脉等形态特点。
2.双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材料:棉花、海桐 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3.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材料:水稻(C3)、玉米(C4) 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松叶的结构
图3-162 松叶部分横切面 1.表皮 ; 2.下皮层 ; 3.气孔; 4.转输组织; 5.韧皮部; 6.木质部; 7.内皮层; 8.上皮 细胞; 9.树脂道
传输组织:松柏类针叶中, 包围维管束的特殊组织,由 管胞或薄壁细胞构成,在叶 肉组织与维管束之间起物质 交换作用。
4.不同生态环境下生 长的植物叶结构 特点 (1)旱生植物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下表皮来自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 韧皮部
分泌腔
棉叶片的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水稻叶表皮 A. 上表皮, B. 下表皮 1.栓细胞 ; 2.硅细胞 ; 3.刺毛 ; 4.泡状细胞 ; 5.副卫细胞 ; 6.保卫细胞; 7.长细胞
维管束鞘
3.裸子植物(松)叶的结构 表皮、下皮层、叶肉、内皮层、维管组 织(维管束、传输组织)
二实验内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观察新鲜植物鹅掌楸野蔷薇无患子青灰叶下珠柚银杏龙爪槐等的叶的形态了解完全叶不完全叶单叶复叶平行脉弧形脉等形态特点
实验六 叶的形态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掌握双子植物叶、禾本科植物叶和松叶 的形态结构特点。 3. 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植物叶的结构特 点,理解叶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
夹竹桃:上表皮(复 表皮),角质加厚。下 表皮,下陷形成窝,窝 内具表皮毛和气孔。叶 肉:上下表皮均具栅栏 组织,而海绵组织位于 上、下栅栏组织之间。 叶脉:维管束发达。
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观察(2学时)

实验六叶的解剖结构观察(2学时)
一、技能目标
了解一般叶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对比各类型植物叶片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
二、器具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银子、刀片、解剖针,棉花叶横切面永久制片、水稻叶横切面永久制片、夹竹桃叶横切面永久制片、松针叶横切面永久制片、各类叶片和复叶干制标本、各类型变态根浸制或干制标本、各类型变态茎浸制或干制标本、各类型变态叶浸制或干制标本
三、操作内容
(-)叶的形态
观察校园植物,掌握单叶与复叶、互生、对生与轮生等形态学特征。
(二)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取棉花叶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表皮、叶肉、叶脉
(三)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取水稻叶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表皮、叶肉、叶脉。
(四)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
取夹竹桃叶横切面永久制片观察:表皮、叶肉、叶脉。
(五)裸子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注意它的抗寒与抗旱特征
三、作业
1、绘棉花叶横切面结构部分详图(包括主脉),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水稻叶横切面结构简图,并引线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裸子植物叶横切结构
4、比较复叶与小枝。
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1.doc原始2

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生物学实验)学生:黄阳娇指导老师:孔冬梅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通过对不同植物永久装片的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关键词:不同生境,植物,叶片,形态结构1.前言:植物的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还有繁殖,吸收,气体交换,攀援,储存等辅助功能。
通过对不同生境下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的最适生长环境,从而可以通过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或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种植在不同的环境,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有些植物对环境的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
有些植物已濒临灭绝,通过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叶片形态结构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些植物,从而保护了植物的多样性。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电子显微镜,植物细胞永久装片4.1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比较4.11许多双子叶植物大的叶子具有较不分化的叶肉组织,栅栏组织缺乏或发育很差。
胞间体积大,叶子往往是薄的。
表皮尾上有薄的角质层,气孔多是凸起的。
例如(1)小叶猪殃殃: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
叶通常4片或有时5片轮生,近无柄;叶片小,倒披针形,有时狭椭圆形,长约5-8厘米,顶端圆或钝,很少近急尖,近无毛或在叶缘有极微小的倒生刺毛。
分布在西南至东部,日本,欧洲和北美也有。
常生潮湿地方。
(2)台湾斑鸠菊:藤本,长达3米,多分枝,叶子互生,矩圆形或披针状圆形,长6-12厘米,宽1.5-4厘米。
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疏生小尖头,上面近无毛,下面有灰绿色密柔毛,侧脉7-9对,在下面不明显。
4.12单子叶植物的叶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有些地方很像双子叶植物的叶。
单子叶植物的叶可以有叶柄与叶片,但是大多数分化成叶片与叶鞘,二叶片比较狭窄。
许多单子叶植物由于在叶缘基时期4.2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叶片的比较4.21.旱生植物:旱生植物叶片的一个最普遍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
植物叶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实验原理植物叶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实验,通过对不同植物叶片的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叶片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
叶片是植物进行生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水分蒸发的重要场所。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叶片结构和生理机制会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因此,通过对不同植物叶片的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植物叶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实验操作简单,只需要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和尖头镊子等实验器材,然后从不同植物叶片中取出一小块,并用尖头镊子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再盖上盖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叶片的细胞结构、气孔分布和数量、叶绿体的型态以及其他未知的形态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叶片的细胞结构可以发现,植物叶片的细胞形态和大小是各异的,且花叶、草叶和树叶的细胞结构差异也比较明显。
例如,草叶的细胞形态多为长条形,通常延伸到整片叶子的边缘;而树叶的细胞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且细胞间通常有许多的气孔存在。
通过观察不同叶片气孔的分布和数量,可以了解植物叶片的呼吸和蒸发作用。
气孔是植物叶片中的小孔,用于吸收和散发水分和气体。
不同植物叶片的气孔数量和分布位置也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草叶和花叶上的气孔通常分布在整片叶子上,而树叶上的气孔通常分布在叶子的底部和顶部。
通过观察叶绿体的型态可以了解叶片中的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负责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叶绿体的型态和数量也因不同植物和环境而异。
例如,一些生长在阴暗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会有更多的叶绿体存在,而一些生长在赤日骄阳下的植物叶片,则会有更少的叶绿体。
总之,通过植物叶片结构的显微镜观察与比较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片结构的不同特征和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为后续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和植物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理论。
实验六 叶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六叶的形态和结构叶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的形态和结构因植物种类和环境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包括叶片、叶柄和叶鞘三部分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实验材料1. 光合实验生物学种植箱2. 龙涎香3. 石蜡片4. 显微镜5. 叶片显微切片刀6. 注射器7. 盐溶液8. 酒精二、实验步骤1. 取出生物学种植箱内的几种植物叶片,观察叶的形态和颜色,拍摄照片并记录。
2. 取一片龙涎香,用刀将其切成薄片。
3. 将叶片放在石蜡片上,滴入盐溶液轻轻地涂抹,使盐渗透到叶片中。
4. 将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调整微镜的焦距,使叶片的结构清晰可见。
5. 用注射器将酒精滴入叶片中,使其脱水,并观察叶片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 叶的形态和颜色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可以发现它们的形态和颜色存在差异。
如荷叶为圆形,波浪状边缘,颜色为淡绿色;桂花为长椭圆形,边缘锯齿状,颜色为淡绿色;月季为长圆形,边缘锯齿状,颜色为深绿色。
2. 叶的结构生物学上,叶的结构分为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和导管组织三部分。
表皮组织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为单层细胞,下表皮有气孔和口,起到保护作用。
叶肉组织包括叶脉、叶绿体和细胞间隙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导管组织包括维管束和小叶脉,是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的组织。
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的切片,可以发现它们的叶结构各不相同。
如荷叶叶片表皮细胞密集排列,上皮细胞长而细,下皮细胞圆形。
叶肉组织中有较多的叶绿体,而导管组织成分较少。
桂花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平行分布。
上下皮细胞形状相似,但下皮细胞中有较多的气孔。
叶肉组织中叶绿体颗粒较大,且密度较高,导管组织呈网状分布。
月季叶片表皮细胞密集排列,形状呈长条状。
叶肉组织中有较多疏松组织,并有较多的细胞间隙,而导管组织成分较少。
四、实验分析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重要场所。
不同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对其进行这些作用的效率及效果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叶的结构
(三) 松针叶的结构: 取松属植物的针叶横切片 进行观察,可分为: 1.表皮及下皮层:表皮细 胞排列紧密,壁普遍加厚, 并强烈木质化。由于表皮 细胞壁很厚,以致表皮细 胞在横切面上观察时细胞 腔很小。表皮细胞的外壁 还堆积着一层很厚的角质 层。
(四) 夹竹桃叶的结构
取夹竹桃叶横切制片进行观察。
1.表皮:细胞壁厚,上、下表皮为由二至三层 细胞组成的复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靠外 的表皮细胞外壁有发达的角质层。下表皮上有 一部分细胞构成下陷的气孔窝,在下陷气孔窝 里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气孔位于下表 皮构成的气孔窝里。
2.叶肉:表皮之内是叶肉细胞,靠近上表皮, 是由多层栅栏组织细胞构成,细胞排列非常紧 密,有时下表皮之内也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层数也较多,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肉细胞中常 含有晶簇。
5.转输组织:在内皮层和维管束之间有几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叫转输组织。 转输组织常由三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第一种是死细胞,细胞壁稍厚并轻微木质 化,壁上有具缘纹孔,叫管胞状细胞。第二种是活的薄壁细胞,常见充满鞣质。 管胞状细胞常分布在这种薄壁细胞之间。第三种是活的薄壁细胞,细胞内含有 浓厚的细胞质,一般成堆地分布在韧皮部的外侧,这种细胞叫做蛋白细胞。转 输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叶肉维管束间的运输有关。
3.叶脉:夹竹桃的主脉很大,观察主脉可看到 夹竹桃的维管束是双韧维管束,并且在主脉上 还可以观察到形成层的细胞。其他小的主脉只 能看到木质部.内皮层:叶肉内方有一层排列整齐的厚壁细胞,这层细胞明显地具有栓质 化的凯氏带,称为内皮层。叶肉细胞具有内皮层结构,是松针叶的特征之一。
4.维管束:位于叶的中央有1—2个外韧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部位于近轴面, 韧皮部位于远轴面。木质部主要由管胞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在韧皮部主要由筛 管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它们各自成行相间排列,形成整齐的径向行列。
表皮细胞内是一至数层纤维状的厚壁组织,称下皮层,可防止水分蒸发和使叶 坚固。松属针形叶的气孔下陷到下皮层以内,由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卫细胞 组成,副卫细胞在保卫细胞的外上方,拱盖者保卫细胞。下陷的气孔可以减少 水分的蒸发,是松属对旱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2.叶肉:位于下皮层以内,内皮层以外,叶肉没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分 化。叶肉细胞的壁向内折陷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皱褶,叶绿体沿褶皱排列。此 外在叶肉组织中还分布有树脂道,树脂道的腔由两层细胞围成,内层是一层分 泌细胞,有分泌功能,外层是一层栓质化的厚壁细胞,具支持作用。树脂道的 数量和着生位置在不同的松属植物是相对固定的,可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