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的古诗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合集下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附答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附答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附答案【原文】: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宋】杨万里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升起。

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④毕竟:到底。

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翻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阅读训练】(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_____”与“___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碧红映日荷花)(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实景)参考答案:(1)赞叹(2)碧红映日荷花(3)感受实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附答案】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有什么关于荷花的古诗

有什么关于荷花的古诗

有什么关于荷花的古诗一、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衍生注释:“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著名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友人。

“毕竟”:到底的意思。

“四时”:在这里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是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同于其他时候。

“接天”:形容莲叶茂密,与天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别样红”:不同于一般的红,格外艳丽。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色。

情感上,诗人对西湖景色有着强烈的喜爱和赞美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描写莲叶的无边无际的绿,来衬托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的别样艳丽。

诗人用极大的视野来展现西湖荷花盛开的场景,没有直接写荷多,却说莲叶接天,没有直接说荷美,却说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让画面感极强。

四、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组织去池塘边观察荷花,同学们都被那一片片荷叶和一朵朵荷花吸引住了。

这时语文老师说:“这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们看这里虽然不是西湖,但是这满池的莲叶和荷花,也是这么壮观美丽啊。

”例子二:和朋友一起去公园赏荷,朋友说:“这荷花真美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我笑着说:“你知道杨万里的这首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诗把荷花的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看这里的荷叶那么多,都要接到天边了似的,荷花在阳光下多艳丽啊。

”例子三:写关于夏天荷塘景色的作文,我写道:“走在荷塘边,仿佛置身于杨万里笔下的美景之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眼前的荷叶大得像一把把绿色的伞,层层叠叠的,‘接天莲叶无穷碧’,而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羞涩的美人,‘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大自然最动人的画卷。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宋代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花鸟为主,尤其擅长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他的一首著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描写他送朋友林子方到净慈寺游览的情景。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景色,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离别的思考。

下面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译:终究,西湖六月景色独特,与四季不同。

天上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翠绿,映着太阳的荷花闪着别样的红色。

我希望像两只比翼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在地上希望成为一棵共生的树。

天地虽然永恒,但万物终有消逝的时候,这种离别的伤感会伴随我绵绵不绝。

这首诗有着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风格,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爱和思念。

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寄托和心愿。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愿作比翼鸟,愿为连理枝”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和爱情有关的象征。

比翼鸟是两只鸟结合在一起的形象,代表两个人心心相印,比翼共飞。

而连理枝则是两棵树形成的一棵树,也代表两个人合二为一,深深相爱。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高超的诗境和爱情哲学。

作为一首“送别诗”,它不仅仅是对朋友的一种祝福,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一种赞美。

所以这首诗在历代文化中一直被誉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一。

总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的送别诗,凝练、简洁、情感真挚,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荷花》古诗十首李白

《荷花》古诗十首李白

《荷花》古诗十首李白描写荷花的古诗词精选10首: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3,《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4,《采莲曲二首》[唐]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5,《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6,《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7,《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8,《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9,《荷花》[清] 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0,《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描绘的具体画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描绘的具体画面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的景色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

具体原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晓出净慈寺林子方古诗意思

晓出净慈寺林子方古诗意思

晓出净慈寺林子方古诗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意思是: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啊,此时的风光与四季大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紧紧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池塘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此组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

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文与赏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点明了时间是清晨,地点是净慈寺,事件是送别友人林子方。

诗的开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强调西湖六月的风光独特,与众不同。

“毕竟”二字,凸显出诗人的坚定语气,仿佛在告诉读者,西湖的六月之美,无可比拟。

西湖,本就是闻名遐迩的美景之地,而六月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这里的“风光不与四时同”,并非简单地说季节不同景色不同,而是在强调六月的西湖有着一种独特的、令人陶醉的魅力。

接下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是具体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景。

那莲叶田田,仿佛与天相接,一片碧绿,望不到尽头,给人以无尽的视觉冲击和广阔之感。

“无穷碧”三个字,将莲叶的繁茂和碧绿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鲜艳娇红,“别样红”突出了荷花的与众不同,红得那样夺目,那样动人。

这两句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让人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莲叶的碧和荷花的红。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还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有人说,诗人以西湖的美景挽留友人,希望友人不要离开。

也有人认为,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独特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能如同这六月的西湖一般,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对仗工整。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仅在词语上对仗,在意境上也相互映衬。

同时,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将莲叶的广阔夸张地表现出来,给人以震撼。

而“风光不与四时同”,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六月西湖的独特。

在语言上,诗人的表达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没有生僻的字词,却能将西湖的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质朴而又生动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能够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直译: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

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格外碧绿,映照着阳光的荷花,也异常红艳。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夏天,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

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发出由衷的赞叹,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

3、相关考题。

(1)晓出的晓指的是(早晨)
(2)别样的意思是(特别)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西湖)。

(3)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古诗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荷花的古诗词: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欢迎大家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
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
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