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专业班级:无机非02姓名:潘红星学号:1002010211“因为爱著你的爱/因为梦著你的梦/所以悲伤著你的悲伤/幸福著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这是丁尚彪通过写信到上海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向女儿送上的生日祝福。
他向女儿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与父爱。
女儿把这段生日祝福通过录音保存起来了,以便经常可以听到来自父亲的教诲。
《含泪活着》——怀着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989年,35岁的中国上海男人丁尚彪背负着42万日元的借债挥泪告别妻女,只身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寒镇。
然而小镇的偏僻、荒芜、萧条很快就打破了他试图边工作边还债求学的梦想。
不得已之下他逃离了小镇辗转来到东京,却因丧失了求学身份而无法继续获得签证。
借债未还,求学未成,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在日本“ 黑”了下来。
此后虽然经过艰辛的劳动还完借债,但留学之梦却离他远去。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的求学之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开始为了实现送女儿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的梦想挥洒血汗。
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15年来他从未返回过中国,只是一味地在日本拼命工作赚钱。
可喜的是,在他离开中国的第8个年头,女儿如愿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在飞赴美国的转机途中得以在东京父女相见。
第13个年头,妻子前往美国看望女儿的途中又得以同样的方式夫妻重逢。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第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老丁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眼泪,饱含生活的五味,归乡的喜悦,女儿成才的骄傲……15年,稀疏了老丁的发,刻深了老丁的皱纹。
老丁的15年,不单是个人坚忍、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他含了15年的眼泪,在飞机上流出,将15年的委屈、辛酸通通发泄。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读后感1、含泪活着读后感我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了女儿,他在日本黑了15年》。
这文章是从11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记录片《含泪活着》描述出来的。
在这部历时十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记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15年的动人故事。
有一个场景,我觉得十分感动。
这位伟大的父亲名叫丁尚彪。
作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
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
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个破旧木板楼的二层。
做饭、吃饭、睡觉、洗澡、如厕,都在这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内。
洗澡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
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留到地上。
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
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女儿小学四年级时照的。
回家后看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
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父亲呀!孤身到异国他乡,不仅不通语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担惊受怕。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为了给女儿挣足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学费。
(.)这位伟大的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坚持、坚定的精神除了让人感动外,更多的是令人震惊,让人钦佩。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许多高科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势必让人心浮气燥。
所有的奢华的东西都需要钱。
为了钱,有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
鲜有人向丁尚彪一样,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十五年来,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小小的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坚忍、坚定、坚持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人,要想不成功,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经过艰辛的洗礼,是无法实现人上人的目标的。
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 精品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含泪活着》的观后感《影视艺术》期中作业《浮士德》中说:“坎坷是一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
”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念的力量的故事。
十年文革让很多青年人失去了上学求知的机会,文革结束后,这些青年人,尤其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局面----知识的贫乏使他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于是,许多上海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日本,开始了他们的为更好地生活而奋斗的历程。
丁尚彪便是其中的一员。
1989年6月,丁尚彪阔别了家人只身一人来到了北海道阿寒镇,梦想着在那里学了日语,再考上大学,工作稳定后就把家人接到日本来。
可是事与愿违,偏僻的日语学校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知识,人烟稀少的环境让他没有办法找到兼职,也不能偿还债务。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最繁华的城市---东京,他只希望通过做一些体力劳动来接济家里。
他做过洗碗工、当过厨师、清洁工,在车床厂工作过;白天做完一份工作,晚上还做了一份兼职;为了不失业,他自己学习、考取了很多技术资格证;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只想让自己的女儿读书、留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他的女儿也在97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纽约州立大学,又当了医生,实现了全家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这是对父亲丁尚彪最好的报答。
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做值得吗?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伶仃一人,靠着廉价的体力劳动来支撑着一个金光灿烂却又沉重无比的梦想。
他可以退而选其次,不让女儿留学,哪怕只是读一所国内普普通通的大学。
也许是上海人与生俱来的精明能干、不甘心落后,也许是受文革后没有文化而遭遇不公的影响,也许是受上海当时对留学的一种崇尚的风气的影响,也许是丁尚彪内心的坚持、坚定、顽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灵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无比向往,让丁尚彪毫无退路,没有选择,天天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不知疲倦地发奋。
含泪活着观后感_1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专业班级:无机非02姓名:潘红星学号:1002010211 “因为爱著你的爱/因为梦著你的梦/所以悲伤著你的悲伤/幸福著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这是丁尚彪通过写信到上海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向女儿送上的生日祝福。
他向女儿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与父爱。
女儿把这段生日祝福通过录音保存起来了,以便经常可以听到来自父亲的教诲。
《含泪活着》——一部纪录片,一个关于家,关于幸福,关于人生的故事!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的感觉都是真切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饱含深情的,每一种感动都是不动声色的——怀着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989年,35岁的中国上海男人丁尚彪背负着42万日元的借债挥泪告别妻女,只身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寒镇。
然而小镇的偏僻、荒芜、萧条很快就打破了他试图边工作边还债求学的梦想。
不得已之下他逃离了小镇辗转来到东京,却因丧失了求学身份而无法继续获得签证。
借债未还,求学未成,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在日本“黑”了下来。
此后虽然经过艰辛的劳动还完借债,但留学之梦却离他远去。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的求学之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开始为了实现送女儿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的梦想挥洒血汗。
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15年来他从未返回过中国,只是一味地在日本拼命工作赚钱。
可喜的是,在他离开中国的第8个年头,女儿如愿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在飞赴美国的转机途中得以在东京父女相见。
第13个年头,妻子前往美国看望女儿的途中又得以同样的方式夫妻重逢。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第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老丁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眼泪,饱含生活的五味,归乡的喜悦,女儿成才的骄傲……15年,稀疏了老丁的发,刻深了老丁的皱纹。
2018年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含泪活着观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一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第一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
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15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15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
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
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
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
第二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含泪活着读后感700字

含泪活着读后感700字含泪活着读后感一我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了女儿,他在日本黑了_年》.这文章是从_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记录片《含泪活着》描述出来的.在这部历时十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记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_年的动人故事.有一个场景,我觉得十分感动.这位伟大的父亲名叫丁尚彪.作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个破旧木板楼的二层.做饭.吃饭.睡觉.洗澡.如厕,都在这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内.洗澡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留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女儿小学四年级时照的.回家后看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父亲呀!孤身到异国他乡,不仅不通语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担惊受怕.即使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为了给女儿挣足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学费.这位伟大的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坚持.坚定的精神除了让人感动外,更多的是令人震惊,让人钦佩.现代生活多姿多彩,许多高科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势必让人心浮气燥.所有的奢华的东西都需要钱.为了钱,有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鲜有人向丁尚彪一样,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十五年来,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小小的目标.如果每个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坚忍.坚定.坚持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奋斗.我想,一个人,要想不成功,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经过艰辛的洗礼,是无法实现人上人的目标的.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吧.含泪活着读后感二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_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接下来的_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_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_年.异乡漂泊奋斗_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有人评论老栋傻〞,_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含泪活着读后感三《含泪活着》一个朴素真是而又令人遐想的名字.是的,就像本片中的主人公——丁尚彪一样.丁尚彪经历了上山下乡,在一九四八年偶然发现日本的招生单,他为了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借了巨款前往日本北海道的一所学校求学.可到了日本之后的情形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甚至更糟.所以他只好哦被迫离开学校,由于没有申请到暂住证,于是丁尚彪成了非法居留者.从此开始了十五年的打黑工的生活,十五年来的不辞劳苦,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把希望寄托给女儿——送女儿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自己没完成的目标只能靠女儿来实现了.在日本的这段期间,丁尚彪每天从事三份体力劳动,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既无法回国也不能接棋子女儿来团聚.因此生活的疲惫,相思的痛苦,异国的孤寂以及妻子的猜疑……一切的一切,十五老年来都默默地坚持着,默默地忍受着.在他的脑海里有这样的信念〝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人生也许是脆弱的,但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支撑着他,正如片首有这样一句话〝在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三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者〞就完全证明了这个男人对生活的信念和态度.是的,这就是一个普通坚强而又可爱可敬的父亲.这位伟大的父亲的身上体现出的坚持.坚韧的顽强的精神,除了让我们感动之外,更多的是令人吃惊和让人钦佩.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直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亦或是挂在嘴边的.一点也没错,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一个来自农村的我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思想,因此我更能深切理解到这句话的内涵,父母亲经常对我们说再苦再累也会供你上学.爸妈的那份苦心我理解,因此在上学期间我一直在好好努力.这部纪录片我反复看了三遍,每一次都触及我的灵魂,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含泪活着》这就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纵然含着泪,也要坚持活下去,永不放弃.现在的我大一已慢慢走向尾声,生活中学习中的挑战与选择也一个一个的向我走来,英语四级.选小专业方向.专转本……虽然我没有主人公丁尚彪有那样的勇气和魄力借了巨款前往日本深造,但我也会想他一样学会坚持,永不放弃.我们都知道最近的世界,地震.旱灾.海啸.火山喷发……它们无情地剥夺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虽然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我们预料不到的困难,但我们要学会坚持,永不放弃.就像马克思说的〝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也一直坚信.每当我忙碌了一个星期感到疲惫但又没什么收获时,我一边背着羊皮卷一边对着自己说,〝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到达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有可能失败,但成功奇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向前一步,如果没有用再向前一点,事实上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难.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失败之类的字眼.我会一直坚持,永不放弃〞.在丁尚彪那里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学会坚持的意义!含泪活着读后感四有一个场景,我觉得十分感动.这位伟大的父亲名叫丁尚彪.作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个破旧木板楼的二层.做饭.吃饭.睡觉.洗澡.如厕,都在这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内.洗澡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留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女儿小学四年级时照的.回家后看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父亲呀!孤身到异国他乡,不仅不通语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担惊受怕.即使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为了给女儿挣足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学费.(.) 这位伟大的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坚持.坚定的精神除了让人感动外,更多的是令人震惊,让人钦佩.现代生活多姿多彩,许多高科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势必让人心浮气燥.所有的奢华的东西都需要钱.为了钱,有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鲜有人向丁尚彪一样,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十五年来,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小小的目标.如果每个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坚忍.坚定.坚持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奋斗.我想,一个人,要想不成功,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经过艰辛的洗礼,是无法实现人上人的目标的.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吧.含泪活着读后感五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___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_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_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_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_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_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含泪活着读后感700字范文。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含泪活着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一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2019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2019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2019年。
异乡漂泊奋斗2019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
有人评论老丁“傻”,2019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该片曾于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
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
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日本媒体人士表示,包括《含泪活着》在内,日本富士电视
台共播出了四部张丽玲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每部作品的收视率都
很高,最高突破了20%,这个收视率在日本难以想象。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看过张丽玲的纪录片,要求重播或出版DVD的呼声
很高。
富士电视台应观众的强烈要求,破天荒地将张丽玲的纪录
片《小留学生》重播了5次,收视率都很好,这是空前绝后的事情。
观众观后感折叠
一位21岁的男性大学生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电影!现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我即将毕业,联系了许多公
司但都没成功,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情绪非常低落。
但让我改
变了想法,给了我真正的勇气,我会振作起来!”
一位42岁双眼哭得通红的女性观众激动地说:“我是张丽玲
纪录片的粉丝,她的每部作品都让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带全家来
看《含泪活着》,边看边流泪,不过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温暖的泪,心灵像被洗过一样,激励我更加热爱珍惜生活,这就是张丽玲纪
录片的魅力。
她用十年时间拍摄的《含泪活着》,主人公对人生和家庭的热爱,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再次感悟到中国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学习。
我将介绍朋友们都来看。
”
一位49岁的中年男性:“五个月前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家庭和心里压力很大,我甚至产生过人间蒸发等极端念头。
《含泪活着》给我的震动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简直无法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和父亲。
在我人生中最苦闷绝望时遇到《含泪活着》这个电影是我的幸运,给了我希望和目标!我向主人公和制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含着泪看完,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 ——51岁男性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 ——46岁男性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
盼主人公一家幸福!”——31岁男性
“这个纪录片应该成为小学、中学的德育教材。
” ——38岁女性
“边看眼前边浮现出父母的身影,泪流不止。
我父母因战争而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他们连节假日都不休息拼命工作挣钱,供我和哥哥上医科大学。
这个纪录片使我对父母充满感激并感悟到自己的责任。
希望母和哥哥也能看到这部难得的好片。
” ——38岁男性
“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
如此世代相传。
”——27岁女性
“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
” ——53岁女性
“深受感动。
我离开父母有10年了。
有许多相同感受。
再次怀念家人的情感。
我想今天就给家人打电话。
” ——29岁女性“令人心情沉重的剧情。
我自问能否成为真正的母亲。
” ——37岁女性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
” ——62岁女性
“这个纪录片使我的人生观改变了。
” ——20岁女性
“这是一部能够洗刷心灵污垢的充满力量的作品。
” ——33岁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