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共10页

合集下载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原创西泠爱晚亭十分读书文学社 1周前
1、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会被同伴排斥,所以聪明的孩子为了防止被孤立,宁愿成为大多数。

但是最终还是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2、对父母的愤怒。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如果父母对孩子成功的回应只是“你本应该如此”、“我知道你可以做到”、“我早就告诉你了”这样的话,意思是你的成功是因为我帮助你了,否认了孩子的努力,因为你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外在的因素。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那么就是孩子自己的原因,态度不好或是能力不够。

3、还有一些孩子通过学习的失败取得控制父母的权力。

因为他们学习不好,家长就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学习,或是物质奖励,也会为此愿意对孩子进行妥协。

如何适当地教导孩子呢?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肯定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会觉得很有自信心和高自尊。

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工具和人质,他们有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尊。

成人会因为要保证工作而努力学习,许多因为不敢违抗父母期望和要求而职业顶峰的人,往往会付出心理代价。

相比于成人,给孩子提出成功的要求会带来更大的伤害,被迫学习难免会遭到破坏性的心理问题。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你为什么学习不好

你为什么学习不好

0910班学习材料姓名你为什么学习不好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浮躁有五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有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

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就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

1.学的时候学不会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出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

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吗?”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

有大约百分之十强的同学会说一些“差不多、好像会了”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话。

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这样的判断往往屡试不爽!让他们试验的时候,也往往是做不出来。

还有很少的同学,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显然这些同学要仔细得多,经过两三次的演示以后,他们才敢于自己亲手试验。

但第一次也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林格观点)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林格观点)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林格观点)学生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浮躁的解释如下:轻浮急躁。

《广雅》中有:浮,漂也。

浮游也。

浮就是轻浮、漂浮的意思;《说文解字》说,躁,疾也。

《管子心术》中说,躁者不静。

躁就是性急、急躁。

浮躁是所有成功的大敌。

人们经常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常常表现出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样子,做一件事情,经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常常没有耐心认真做完一件事,急于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去做另外的新的事情,但对新的事情依然如此,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贪得无厌,却静不下心来,因而到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而且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的人不但学习不会好,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很多大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故导致的,而小小事故之所以不断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的浮躁。

浮躁就是做事情表面化,轻浮而且变化快。

那么为什么人会表现出浮躁的特性呢?而且为什么浮躁的情况如此普遍?因为人会心随境转,所以人的心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一旦有什么吸引人的事情发生,人们的注意力就马上跟着走了,这就是浮躁产生的原因。

浮躁会带来以下危害:(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出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

解析学习退步的深层次原因

解析学习退步的深层次原因

解析学习退步的深层次原因。

一、生理原因人类的记忆机制是非常繁琐的,通常需要多种脑区之间的交互才能完成一项记忆任务。

为了保持记忆的长期保持,我们需要将信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连结上。

这种连结通常是由新的记忆与已有的旧记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记忆中经常出现的小错误和偏差,这种长期保持常常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记忆的淡化或遗忘,从而导致学习退步。

二、情感原因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退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沮丧、压力和失望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感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学习速度和专注度。

当我们陷入负面绪中时,我们的大脑很难将新的信息与旧的信息有机结合和整合。

这可能会导致记忆的分散和淡化,从而导致学习的退步。

三、行为原因行为因素是我们学习退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行为因素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等。

我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健康。

如果我们的身体处于疲劳或无法正常工作状态,我们的大脑可能会更容易出现偏差和分散注意力,这将导致学习逆行。

同样,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可以影响我们的大脑工作状态。

当我们的大脑无法正确执行任务时,我们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就会下降。

四、社会原因学习逆行的社会原因非常复杂。

社会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社交网络等。

家庭和同伴关系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进而影响我们的大脑健康和学习效果。

家庭和同伴关系中存在的压力和冲突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情感波动,从而影响我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社交网络也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

由于社交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和娱乐内容,我们可能会忽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习退步。

,学习逆行的深层次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相互交织和影响,导致我们的大脑和记忆产生问题。

为了避免学习逆行,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情感、行为和社会环境。

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有哪些

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有哪些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常常会遇到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这不仅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困惑,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效果差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就容易失去方向和动力。

没有清晰的目标,学习就变成了盲目地应付任务,无法集中精力和投入足够的热情。

比如,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

有些同学死记硬背,不理解知识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这样在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

还有些同学不善于总结归纳,学过的知识杂乱无章,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不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只是机械地做题,很难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学习环境不理想也可能是导致学习效果差的因素之一。

如果周围充满了干扰和诱惑,比如嘈杂的声音、过多的娱乐设备等,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此外,家庭环境如果不支持学习,比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对学习不够重视,也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缺乏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当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时,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去深入探究。

例如,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时间管理不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有些同学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么过度学习导致疲劳,要么拖延导致任务堆积。

比如,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试图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知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再者,心理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很大。

比如,过度的焦虑和压力会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力。

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批评等,都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放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也会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经常生病、睡眠不足或者营养不良,就会导致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高效地学习。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浮躁的解释如下:轻浮急躁。

浮就是轻浮、漂浮的意思;躁,疾也。

躁者不静,躁就是性急、急躁。

浮躁是所有成功的大敌!人们经常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常常表现出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样子,做一件事情,经常急躁不安、患得患失,常常没有耐心认真做完一件事,急于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去做另外的新事情,但对新的事情依然如此,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贪得无厌,却静不下心来,因而到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而且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的人不但学习不会好,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很多大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故导致的,而小事故之所以不断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的浮躁。

浮躁就是做事情表面化,轻浮而且变化快。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浮躁的特性呢?而且为什么浮躁的情况如此普遍?因为人会心随境转,所以人的心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一旦有什么吸引人的事情发生,人们的注意力就马上跟着走了,这就是浮躁产生的原因。

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从根本上讲还是浮躁。

浮躁会带来以下危害:(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所以,很多学生都是“撒着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而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这是这类学生经常找的一个理由。

有些题目在老师分析的时候,有些学生感到很简单,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会了么?”,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的说“会了”,但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

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个人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学业不良。

首先,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常见的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他们可能对学校的学科领域兴趣不大,而选择的课程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考虑。

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容易产生拖延学习、逃避作业的行为,导致学业不良。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一个常见的个人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他们可能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学习方法上,没有掌握归纳总结的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不能有效地理解和表达文字信息,影响学业表现。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所引起的,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记忆力弱等。

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业不良。

外部因素是指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导致学业不良。

首先,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是一个外部因素。

一些学生来自不良家庭背景,家庭关系紧张、亲子沟通不畅、家庭价值观和期望不合理等问题都会给学生的学业造成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对学业的态度和动力。

其次,同伴压力也是一个外部因素。

学生所处的同学关系和同学竞争激励对学生的学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受到同学的影响,从而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投入到社交活动和娱乐中,导致学业不良。

另外,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也是外部因素。

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可能存在差距,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合学生的需求,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要解决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需要从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对于个人因素,学生需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外部因素,家庭和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为什么学习不好

为什么学习不好

为什么学习不好不管是家长还是学长自己,如果学习不好的时候都会担心,忧虑,甚至埋怨等。

学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来看看整理的关于学习不好的原因。

为什么学习不好:浮躁浮躁有五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有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

­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就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

­具体分析如下:­1.学的时候学不会­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楚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

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

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吗?”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最近与教育界另外一位老师切磋关于学习与智慧的重要命题。

受益良多,其中最值得与大家分享是:学生学习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浮躁。

我认为,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从根本上讲还是浮躁。

以下为关于浮躁的深入分析: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浮躁的解释如下:轻浮急躁。

《广雅》中有:浮,漂也。

浮游也。

浮就是轻浮、漂浮的意思;《说文解字》说,躁,疾也。

《管子心术》中说,躁者不静。

躁就是性急、急躁。

浮躁是所有成功的大敌。

人们经常心不在焉、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常常表现出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样子,做一件事情,经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常常没有耐心认真做完一件事,急于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去做另外的新的事情,但对新的事情依然如此,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贪得无厌,却静不下心来,因而到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而且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的人不但学习不会好,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很多大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故导致的,而小小事故之所以不断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的浮躁。

浮躁就是做事情表面化,轻浮而且变化快。

那么为什么人会表现出浮躁的特性呢?而且为什么浮躁的情况如此普遍?因为人会心随境转,所以人的心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一旦有什么吸引人的事情发生,人们的注意力就马上跟着走了,这就是浮躁产生的原因。

浮躁会带来以下危害:(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所以,在对他们做咨询的时候,我总是戏称他们都是“撒谎长大的”。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

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

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出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

但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

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么?”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

有大约百分之十强的同学会说一些“差不多、好像会了”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话。

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这样的判断往往屡试不爽!让他们试验的时候,也往往是做不出来。

还有很少的同学,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显然这些同学要仔细得多,经过两三次的演示以后,他们才敢于自己亲手试验。

但第一次也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会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曾台阶,每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所以,有一句俗话:成功的路上尽是失败者。

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

但他们停下来了。

学习停止了,在没有充分学会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会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的同学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他的听课效果。

有一个初二的女同学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数学和物理都在五十几分,不能达到及格分数。

她的父母非常着急,来到我们中心咨询。

我们的老师在给她讲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又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头发在影响她听课。

每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低头,头发就哗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习惯性地用手一拂,有时候还很优雅地把头向后一甩。

据上课老师统计,45分钟一节课她拂头发的次数居然超过了50次!所以,我们给她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头发扎起来!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补习,她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几分!(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课前看书——目的就是找问题:A、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B、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C、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

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

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A、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B、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C、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D、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E、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

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

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其实下一次就是从现在开始。

人生就是现在,从前只是记忆,将来只是想象,唯有现在才是真实的,把现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如果有那么一天,时空倒转,让我们从80岁活到一岁,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将成为哲学家,世界上一定会多出几百个百万富翁”。

大卫·葛雷森说:“我相信,现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没有把握的;现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无法享受的;而现在未能明智地度过的生命是难以过得明智的;因为过去的已去,而无人得知未来。

”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

如果每一个现在在辛勤地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将是一种持续的增长状态;如果每一个现在都在碌碌无为、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或者无进展、得不到进展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是白白消耗了生命。

每次老师在强调赶进度的时候,我总是反问一句:学生都没有学会,你想赶到哪儿去?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础再做。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有什么隐含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一个初三的女生名叫马小月,在中考前一模考试以后来到咨询,她很自信地说,她这次的数学成绩虽然只有六十几分,但她实际上是八十几分的水平。

原因是因为有一道十五分的题目,她在稿纸上本来做对了,只是在往试卷上誊写的时候抄错了!当时她的父母也深深地点头,表示事实确实如此。

我问马小月:“你觉得很委屈是么?”她点点头!我说:“那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她低下了头。

我又问她:“你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么?”她点头说:“出现过。

”“那为什么没有彻底改掉?”她又低下了头。

“考不好,活该!你不是八十几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几分的水平!因为你现在出现这样的错误,中考的时候还会出现!”这时候她的父母开始点头了。

我继续说:“因为你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偶尔的,下回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不会下定决心,也不会每次做题时做到一次性把题目做到满分,不会每次做完考题后认真检查直到不出错误。

如果不是每次这么做,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一定保证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所以,我们认为:学习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

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有个朋友的女儿,是初三的学生,名字叫顾小梅,有一次,我拿一个题目问她是不是会做,她说会做了,但让她做的时候,她做不出来。

在老师给她讲了题目后,让她把这个题目彻底搞懂,练到熟练的程度。

她的父亲就问:“你们叫三倍快速学习法,怎么没有看出快来?”我回答:“一次性把一个题目彻底掌握,就是最快的方法。

”“我看你们给孩子上课,一个小时了才讲了一个题目,这怎么算是快?”父亲显然不服气。

“一个小时可以讲一个题目,也可以讲十个题目,但”大题会做,但小题不会,分数不够高。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学校里初三年级的一名女生,她本来就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有的已经接近满分。

但由于学校竞争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能在100名以后。

因为郑州一中几乎是郑州中考录取分最高的中学,她要想稳稳地升入郑州一中,要考到100名以内,甚至最好是考到50名以内才比较有把握。

但她和她的父母觉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没有把握达到这个目标。

她刚来到咨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我当时就回了她一句:“你这次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她说:“数理化三门大约就有十几分!”“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我进一步追问。

“有!”她很诚实。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紧逼。

“有……”她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象一直有……”“从小就是犯‘低级错误’长大的对么?呵呵!”我开了句玩笑。

“对对对!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认为是‘低级错误’,你就永远改不了,就永远不能重视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题目会做,但怎么都不能把会做的题目得满分!”“对对对!你快跟我说一下怎么改掉这个毛病吧!”“打掉浮躁!”……后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她一模进入全校前100名,二模进入前50名,最后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在全校排名第23名。

我认为,有以上5种浮躁的习惯,学生的成绩一定不会理想。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