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嫦娥奔月》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第10课《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掌握《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学会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和成语,如“寂寞”、“圆满”、“五彩斑斓”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5.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引导学生体会嫦娥的寂寞与无私,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家庭的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认识到努力拼搏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分享、相互帮助。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寓言、神话等文学体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嫦娥奔月》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心。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词语和成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促进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5.创设实践机会,提高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如编写小故事、绘制插图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嫦娥的寂寞与无私,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家庭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Teaching plan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嫦娥奔月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要求会认会读会运用。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嫦娥善良无私、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资源1.课文配有嫦娥奔月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相关材料:传说中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
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3.学生对《嫦娥奔月》有不同的解读,课前让学生搜集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交流,为本课服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5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嫦娥奔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学准备:课本、故事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介绍课程大纲中的学习目标和今天的故事主题“嫦娥奔月”。
向学生解释嫦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人,她的故事被称为“嫦娥奔月”。
Step 2 学习故事(15分钟)1. 呈现故事卡片或展示PPT,让学生观看图片并描述图片上的人物和场景。
鼓励学生使用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2. 给学生分发故事课本或阅读材料,让他们自己阅读故事,找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鼓励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隐含意义。
Step 3 理解故事(15分钟)1. 舞台剧表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用手中的故事材料或自己编写的台词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嫦娥奔月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 嫦娥为什么会选择奔月?b. 嫦娥的奔月有什么意义?c.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什么?Step 4 归纳总结(10分钟)集中注意力,总结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可以使用PPT来展示学生们的回答,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Step 5 拓展活动(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在课堂上绘制嫦娥奔月的场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绘制,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插图。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嫦娥奔月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Step 6 延伸阅读(5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其他故事,如《吴刚伐桂》等。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Step 8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感悟嫦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正义、勇敢、关爱他人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嫦娥奔月》。
1.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夜画面,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月亮的美景。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3.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包含课文的PPT•教具:黑板、彩笔、图片等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内容?4.2 学习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PPT,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解读生字词;•学习重点词汇:嫦娥、长生不老、无怨无悔等;•合作学习:将课文分段,小组合作进行理解,然后教师抽查学生对段落的理解。
4.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嫦娥奔月》中主人公的遭遇、她的选择以及故事的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探究故事背后的哲理和思想。
4.4 语言训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问学生有关《嫦娥奔月》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5 回顾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确认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并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5. 课堂作业•撰写《嫦娥奔月》故事梗概: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要情节和故事的寓意;•预习下一课《诗意的节点》。
6. 参考资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材以上是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五年级上《嫦娥奔月》教案苏教版说课稿

《嫦娥奔月》教案苏教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神奇色彩。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引导学生关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故事复述(1)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讨论交流(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表演课本剧(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排练一段《嫦娥奔月》的课本剧。
(2)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综合实践作业:调查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对学生的点评可以更加具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
《嫦娥奔月》优秀教案(10篇)

《嫦娥奔月》优秀教案(10篇)教学目标:1、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3、体会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教学重点: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接济尊敬凶悍奸诈心怀不轨狩猎伺机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后羿是如何射日和铲除七桩大害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又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交流。
3、学生汇报。
句子1:八月十五这天,后羿要带弟子们出门去狩猎……威逼嫦娥把仙药叫出来。
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奸诈贪婪?(一心想……假装生病提起宝剑威逼嫦娥)句子2:这人面兽心的'家伙……百姓岂不要遭殃?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嫦娥善良正直。
句子3:嫦娥想到这里……被后羿随身带走了。
眼看逢蒙就要搜到百宝匣了……一口吞了下去。
小组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嫦娥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周旋疾步取出吞)4、感情朗读句子。
5、学生画出嫦娥奔月的语句,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写得美。
句子:嫦娥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6、汇报写得美的地方。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7、学生边读边体会。
8、圈出后羿寻找妻子的词语,并说说体会到后羿怎样的心情。
9、学生汇报。
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体会:后羿心情十分急切,从而写出后羿对嫦娥情深似海。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亲们对嫦娥非常想念?2、指名汇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
2、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后羿为民造福,射下太阳。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以及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重点:借助文本的朗读、理解,感悟文字,学会审美,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词造境,引入新授1、(配乐)苏东坡曾有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怕的是什么?(月宫之寒)2、是啊,空旷冷清的月宫中,没有亲人,没有温情,真是高处不胜寒。
(指课题)可是,那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又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清冷之地?她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10课(齐读课题)二、解读文本,探究形象1、出示:的嫦娥你想在这里填上个什么词?先放声朗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将文中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画出来。
2、交流(相机板书)A、“美丽”神话、传说中均有见识。
有哪些词可以形容嫦娥的美丽。
B、“善良”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理解“接济”。
你瞧,隔壁的赵大娘年老体弱,无米下炊,嫦娥知道了,于是;村西的李大嫂家都没钱给孩子扯身衣服遮羞,嫦娥知道了,于是……这种物质上的帮助就叫“接济”。
再加上那个“经常”,难怪“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C、“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主要表现在与逢蒙的周旋。
重点理解“周旋”。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婪)“奸诈”什么意思?“贪婪”什么意思?逢蒙的奸诈贪婪在文中的哪些描写中露出了端倪?借你的一双慧眼找一找。
什么叫“周旋”?(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一个是善良机智的嫦娥,一个是奸诈贪婪的小人,会是怎样的对话周旋呢?(先同桌分角色扮演,再指名表演)采访嫦娥:请问你想到后果了吗?那为什么还要吞了药?(假如吃了仙药……假如不吃仙药……)出示:嫦娥宁可,也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嫦娥奔月》语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
《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保守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方……(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身的亲人相聚在一起。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经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和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缺乏处和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