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公开课 我用 好用 完整 详细

合集下载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ppt课件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ppt课件
13
借代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 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辛弃疾 《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14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 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 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作用。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 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12
借代
①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③ 诗中以“杜康”代酒。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洞房通里篇昨用夜比花喻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 公婆巧讨借新个妇好拜见评公。婆打前的扮忐好忑不了安轻而轻又充问满丈希望夫的一心 声理,:写我自己的应眉试画前紧得张浓而又淡希可望得合到时赏兴识的?心态。
8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 化为有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思恨考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你能想起哪些(李“煜化《清抽平象乐》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
9
比喻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7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课教案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课教案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
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 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网络是电脑的一道大餐,网站是主菜,邮件是甜 点,病毒、黑客是网络的调料。
山是大地的一个孩子:森林是皮肤,花草是衣服,
松鼠、白兔是他的玩具。 1.山是大自然的一名骄子,花草是衣裳,石头是 骨骼,清泉、土壤是山的血肉。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 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2分)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 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2分)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 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 这种离情别绪。(2分)
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运用 拟人的手法,赋予陇云愁绪,由此可见人的 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 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注] :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②去去:走了一 程又一程。 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 的角度加以说明。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 去② ,陇云愁。 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 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 :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②去去:走了一 程又一程。 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 度加以说明。

诗词韵长,修辞添香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词韵长,修辞添香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词韵长修辞添香——小学诗词修辞赏析教案执教:岳阳楼区枫树小学沈浮教学目标:1.对小学阶段所学诗歌进行整理复习。

2.了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其作用。

3.通过修辞手法的赏析,想像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词中的修辞运用方法,为学生今后创作诗词奠定基础。

5.培养学生学生学习传承古典诗词的兴趣,受到诗词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诗词作品各种修辞的作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运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品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欢迎嘉宾。

书香常流韵,童心好种诗。

又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诗词楹联专题课。

我们今天的课堂啊,很特别!一是老师特别多,有岳阳市诗词楹联协会的几位老前辈,也是我校诗词楹联进校园活动的指导老师,欢迎他们!当然也要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学校的老师们!第二个特别是什么呢?老师就不卖关子了,我们今天上课的形式呀很特别,也同“星光大道”月赛闯三关!第三个特别,想必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了,那就是奖品特别多!尤其是我手上这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诗集,他的作者就是我校知名的数学老师——陈正刚老师。

谢谢陈老师为我们大家带来如此丰厚而又特别的奖品。

好!言归正传,请大家把今天的赛题喊响!(看来大家的兴趣都很高!)马上进入第一关!先请看第一关比赛规则!二、修辞初探,小试牛刀。

比赛规则:各参赛小组依次赏析一种常见修辞手法,指出特征辨析作用并举例说明。

可指定一人发言,也可由组员协作完成,完成任务则小组获星一颗三、修辞博览,大显身手。

比赛规则:选手自由抢答,赏析其他修辞手法。

答题正确且精彩者可获得发言奖,现场送奖品一份,该小组则加星一颗。

四、修辞细品,众志成城。

比赛规则:各参赛小组依次答题,组长可自由选择题卡。

每张题卡均有题8道,组员轮流答题,不足8人小组答题顺延。

此关为3分钟限时赛,组员不能提示。

答对一题加星一颗,答错不扣星。

五、小结全课,颁奖合影。

结束语:同学们诗歌修辞学问深,今日只是领进门。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课件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课件
沧海》)
• (7)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 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 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二、互文的分类
• 4.排句互文 • 排句互文是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中的词语是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巩固训练】
• (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 (7)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 • (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10)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 (6)对句互文。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 (7)单句互文。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 • (8)对句互文。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 (9)对句互文。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 (10)排句互文。(刘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双关等。
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
表 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 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
达 典等。 技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巧 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2)描写方式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 ④视听结合⑤点面结合
古 代 诗 歌 的 表 达 技 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互文
●互文,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 ●互文的特点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结构互省、

古典诗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公开课 我用 好用 完整 详细83页PPT

古典诗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公开课 我用 好用 完整 详细83页PPT
古典诗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公开课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 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 作用。
夸张 (数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 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 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 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 表意更加丰富。
山园小梅[1]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 疏影横斜水清浅[4],暗香浮动月黄昏[5]。 霜禽欲下先偷眼[6],粉蝶如知合断魂[7]。 幸有微吟可相狎[8],不须檀板共金尊[9]。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 “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 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列锦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 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句,诗 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 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 练,意境开阔。
列锦
②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 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 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 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 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 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 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 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篇章结构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 句、卒章显志、抑扬、伏笔铺垫、照应、
以小见大、对比开门见山、首句标目、卒
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悬念、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全文、首尾呼 应、首尾照应等。
比喻
比拟
借代
排比
夸张
设问
对偶
反问
起兴
双关
叠词
互文
1.比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 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考 点 导 读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整体了解表达技巧。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
修辞手法
表达 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新 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 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 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 的亲切喜爱之情。
比拟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6、排比(列锦)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 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 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 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 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起兴、双关、叠词、互文等;
表现手法:
记叙
表达 方式
描写 议论
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细节 描写、渲染、白描
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 物言志)。
文艺表 现方法
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像、衬托(正衬或 反衬)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 今、对写法
反问
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 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 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 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 思的深重。
夸张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 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 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 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比拟 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抽象的 “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 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 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 感染。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 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 [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 [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 佳 [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 [8]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 [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 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列锦
③意境美。马致远的《天沙净· 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 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 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 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 化为有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比喻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雾 见露 莲隐 不芙 分蓉 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35: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莲”暗指“怜”(即“爱”)。 水中的芙蓉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遮 掩着,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恰似他那 暧昧不明的态度。 既形象地描绘出对方 的神情意态,也揭示出自己又爱又怨的心 理。诗的意境优美,含蓄。
双关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 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 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 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借代 ①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③ 诗中以“杜康”代酒。
借代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 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 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 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
境。”(《人间词话》)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 去思索体会。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4、对偶
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 排列在一起 。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 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 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 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 的苦痛。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 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 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 “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 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 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 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