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一、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的目标1.提高弱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2.提高弱电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漏和网络攻击。

3.提高弱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

4.提高弱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二、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原则在进行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考虑需求和现有系统在设计弱电智能化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现有的弱电系统,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选择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在选择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技术和设备,以达到最佳效果。

3.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在设计方案时,应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将来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

4.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方案时,应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防止信息泄漏和网络攻击。

三、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的流程1.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和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2.方案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硬件设备选型、软件开发和集成等内容。

设计方案时应特别关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

3.实施和测试阶段在实施和测试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实施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测试阶段主要包括系统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4.运维和维护阶段在系统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维和维护工作,包括系统的监控、故障排除和维护等。

运维和维护阶段应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应用案例1.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大型商业建筑和办公楼中,可以利用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来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照明、空调、安防等设备的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

弱电智能化方案

弱电智能化方案

施工图纸
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标注施工细节和特殊要求 。
技术要求
对施工过程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进行明确,确保工程质 量。
系统调试与优化
系统调试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确保各子系统正常运行,满足设计要求。
优化建议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优化建议,包括设备选型、布局、施工工艺等。
06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弱电智能化方案
2023-11-06
目 录
• 项目背景与概述 • 需求分析 • 系统架构设计 • 弱电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 技术实现细节
目 录
•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 风险评估与对策建议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 结论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项目背景与概述
项目背景
客户需求
随着企业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 需求,客户需要一套高效、便 捷、易管理的弱电智能化系统 来满足日常办公和运营的需要
项目管理风险与对策建议
项目管理风险
弱电智能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项 目进度延误、成本超支、人员配备不足等 问题,导致项目失败的风险。
VS
对策建议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进度 监控、成本控制、人员配备和风险管理等 。同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调,确保 项目的顺利实施。
市场风险与对策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系统测试与验收
在系统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 ,确保系统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07
风险评估与对策建议
技术风险与对策建议
技术风险
弱电智能化方案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的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技术实施失败的风险。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 .第一章技术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为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可靠的办公管理平台。

本技术方案对新办公楼进行整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设计,将其信息化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获得高效率的现代化办公大楼,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实用、高效、安全且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

二、项目建设目标本技术方案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就是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科技,通过信息化服务中心和智能化系统物联网,将业务应用系统与智能化系统进行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交换,提高业务应用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增强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通过智能化信息系统为提供在安全、便捷,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可靠性运行的保障和技术支撑。

全面实现建设的三大要素即: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

三、项目建设容1.信息化系统组成所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主要由打印安全管理、视频会议、背景音乐、视频监控、信息发布、业务网络、多媒体会议室、中央控制等子系统组成,并相应配置系统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

所采用的诸多新技术应用的信息化设备系统,可实现业务应用与其接口的无缝衔接和信息集成。

设计提供各相关通讯接口的技术方案,接口标准,以及被集成信息与数据的格式和容。

2.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智能化系统是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应用需求为核心的信息平台。

以集中管理为核心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以办公、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以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应用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进而实现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 .1.本次招标共涵盖以下主要子系统●打印安全管理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背景音乐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多媒体会议子系统;●中央控制子系统;●业务网络子系统;四、项目方案设计1.4.1总体设计原则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求,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是:系统设计是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可管可用,性能优秀,灵活扩展,标准开放的网络,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系统结构,系统扩展应用,系统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指挥中心应用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

弱电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标准

弱电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施工方案及技术标准

智能化集成系统1 一般规定1.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工程验收。

1.2本章规定了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检测及验收办法、步骤和内容。

1.3 系统集成应确保系统的互操作性。

其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均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1.4 系统集成包括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应有详细的集成系统方案,并经多方面联合认证及业主确认。

智能建筑中集成系统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但均需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当会审结果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时,应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并经原节能施工图审查机构批准。

2 施工前应识别原材料、仓库、加工场地、施工过程及其辅助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进行策划和控制;施工前还应辨识上述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进行策划和控制。

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和环境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职业健康安全等控制措施。

4 明确系统集成的功能要求、各子系统的接口形式、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及整体安全要求。

2.2 主要材料准备服务器、工作站、网关、防火墙、缆线、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开发工具、通讯接口转换器等。

2.3 主要机具准备计算机、电工工具、对讲机、网络专用工具、测试软件及仪器等。

2.4作业条件1 检查机房建筑情况(含防火安全措施),应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机房地线和电源线的布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方能进行施工。

2本系统需集成的其它智能化子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成、达到工程验收条件。

3 材料质量控制3.1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应执行下列规定:1中继器、网桥、网卡、路由器、网关、各种接插件、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部件须有产品标准和接口规范的技术资料或说明书,产品性能、软硬件特性均应符合系统集成设计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及弱电系统集成方案简介

建筑智能化及弱电系统集成方案简介

建筑智能化及弱电系统集成方案简介一、方案概述建筑智能化及弱电系统集成工程的建设目标是要在为使用者提供高效、舒适、便捷及安全的环境下,降低本工程的经营费用和提高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积累,进一步提供增值服务,要求建筑空间、系统空间和功能空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达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而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作为其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成部分,应从功能、技术、产品和工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集成,才能达到系统建设的预期目标,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的智能化建筑提倡“以人为本”。

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简称iBMS)处于建筑物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基础设备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之间,是沟通控制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桥梁。

该系统作为建筑物机电设备运行信息的交汇与处理中心,对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和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类设备进行分布式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和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高效、被控状态下运行,在为用户提供安全保证和舒适宜人的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能耗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费用,给业主一个较高的回报率。

系统集成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涉及专业多,规划、施工、调试周期长,要求特殊的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而且很多都是非技术性的因素,诸如管理、工程、用户需求等因素。

这也就是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工程实施情况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公司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集成理念,即在设计的时候,从整体出发,从长远出发,作出一个总体规划,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则根据具体的用户需求、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实施的先后顺序。

系统集成的设计完全基于建筑物内部网Intranet之上,通过客户端技术来实现整个网络上的信息交互、综合和共享,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

因此可以真正做到局域和远程信息的实时监控,数据资源的综合共享,以及全局事件快速的处理和一体化的科学管理。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目录1. 弱电系统概述 (3)1.1 弱电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3)1.2 弱电系统的发展历程 (4)1.3 弱电系统的应用领域 (6)2. 智能化技术概述 (7)2.1 智能化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9)2.2 智能化技术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 (10)2.3 智能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11)3.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12)3.1 系统总体设计 (13)3.1.1 需求分析 (14)3.1.2 系统架构设计 (15)3.1.3 硬件选型与配置 (17)3.2 通信系统设计 (18)3.2.1 有线通信方案 (20)3.2.2 无线通信方案 (21)3.2.3 通信协议与网络安全 (22)3.3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23)3.3.1 视频监控方案 (25)3.3.2 音频监控方案 (27)3.3.3 环境监控方案 (28)3.4 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30)3.4.1 照明需求分析 (31)3.4.2 照明控制策略 (32)3.4.3 照明设备选型与配置 (34)3.5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34)3.5.1 电梯需求分析 (37)3.5.2 电梯控制系统架构 (38)3.5.3 电梯运行安全与节能 (39)4. 系统实现与部署 (41)4.1 硬件设备安装与调试 (42)4.2 软件系统开发与测试 (43)4.3 系统集成与联调 (45)4.4 系统部署与运行维护 (46)5. 系统优化与升级 (48)5.1 系统性能优化 (49)5.2 系统功能扩展 (50)5.3 系统安全加固 (51)5.4 系统升级与迭代 (53)6. 案例分析 (54)6.1 某大型商场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56)6.2 某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58)6.3 某办公楼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59)7. 结论与展望 (60)7.1 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总结 (62)7.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62)7.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4)1. 弱电系统概述本方案所涉及的弱电系统涵盖了建筑物中非动力电源的各种控制和传输系统的集成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低压配电系统、语音广播系统、紧急疏散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系统、数据网络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等。

智能化弱电系统实施方案

智能化弱电系统实施方案

智能化弱电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弱电系统在建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弱电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建筑物内部的弱电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行和管理。

本文将就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整体架构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三个部分。

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控制等功能,网络通信则是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交互的基础。

2. 功能模块设计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安防监控、环境监测、能源管理、设备控制等。

安防监控模块可以实现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等功能;环境监测模块可以实现温湿度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能源管理模块可以实现用电监测、节能控制等功能;设备控制模块可以实现灯光控制、空调控制等功能。

三、系统实施方案1. 硬件选型在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特点进行合理选型。

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兼容性、易维护性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性能和品质保障的设备。

2. 软件开发针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功能需求,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定制。

软件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安全性,保证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并实现各项功能。

3. 网络通信建设网络通信是智能化弱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设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

可以采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系统的通信畅通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 系统集成和调试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和调试工作。

通过对各个模块的联调和整体系统的测试,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功能。

四、系统运维与管理1. 运维管理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排除、数据备份等工作。

运维管理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的及时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分析与优化通过对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弱电系统是指在建筑物内部,用于传输低电压、低电流信号的系统,包括通信、监控、安防、楼宇自控等相关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的定义、优势、设计原则和实施流程。

一、定义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是指基于建筑物的具体需求,将通信、监控、安防、楼宇自控等各个弱电系统进行集成,以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建筑管理方案。

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要求具备信号传输稳定、系统可靠、安全性高等特点。

二、优势1. 整体性: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能够将各个弱电系统进行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综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 减少工程成本:通过集成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冗余设备和线缆的使用,降低工程成本。

3. 提高安全性: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能够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实现智能化:通过弱电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建筑自动化控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设计原则1. 综合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将各个弱电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

2. 安全性原则:在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中,要考虑数据的安全传输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3. 可扩展性原则: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要灵活增加或减少功能。

4. 可靠性原则: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中,要使用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设备和线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实施流程弱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施工、调试验收等环节。

1. 需求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确定所需的弱电系统和功能,并进行预算评估。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设备布局、线路规划、网络架构等。

3.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合的弱电设备和线缆,并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4. 工程施工:在设备选型完成后,进行弱电系统的布线和设备安装工作,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云计算中心项目总集成技术方案承建单位:xxx建设单位:xxx二O一五年八月目录1 业务背景 (9)2 项目建设内容 (10)3 集成依据与原则 (11)3.1系统集成依据 (11)3.2系统集成原则 (12)3.2.1 统一规划、集中协调 (12)3.2.2 先进实用原则 (12)3.2.3 安全保密原则 (12)3.2.4 持续发展原则 (12)3.2.5 标准规范原则 (12)3.3系统集成总体要求 (13)4 总集成的范围、内容和责任 (13)4.1总集成的范围 (13)4.2总集成内容 (13)4.3集成商的具体责任 (14)4.4分包商的具体责任 (15)5 总集成项目分工协调结构 (16)6 总集成总体工作计划 (16)6.1总集成计划概述 (16)6.2项目系统集成具体实施计划 (16)7 人员组织与管理方案 (18)7.1人员组织概述 (18)7.2项目系统集成事业部组织结构 (18)7.3系统集成项目组组织结构 (19)7.3.1 项目领导小组 (20)7.3.2 专家组 (20)7.3.3 技术总监 (20)7.3.4 项目经理 (20)7.3.5 需求分析组 (21)7.3.6 架构设计组 (21)7.3.7 质量保障组 (21)7.3.8 商务组 (22)7.3.9 标准编制组 (22)7.3.10 培训组 (22)7.3.11 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组 (22)7.4客户现场工作规范 (23)7.6项目组的保密管理 (27)8 实施组织计划 (29)8.1各分包商项目实施流程图 (29)8.1工程准备阶段 (30)8.2分工界面 (30)8.3设备到货验收 (31)8.3.1 分包商设备到货验收流程图 (31)8.3.2 设备到货 (32)8.3.3 外观检查 (32)8.3.4 设备开箱 (32)8.3.5 装箱单检查 (32)8.3.6 设备上架、线缆接续 (32)8.3.7 加电测试 (33)8.3.8 开箱验收单、加电验收单最终确认 (33)8.4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3)8.4.1 目的 (33)8.4.2 主要工作内容 (33)8.5系统的测试和联调 (34)8.6系统试运行阶段的维护 (34)8.7系统最终验收 (34)8.7.1 目的 (34)8.7.2 工作内容 (34)8.8技术联络会 (34)9总集成系统迁移方案 (35)9.1迁移内容 (35)9.2迁移评估 (35)9.3迁移计划 (35)9.4测试计划 (36)9.5迁移测试 (36)9.6迁移实施 (37)9.6.1服务器虚拟化前进行备份 (37)9.6.2迁移的详细操作步骤 (38)10项目优化设计方案 (40)10.1总体架构 (40)10.2核心网络系统 (41)10.2.1内网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41)10.2.1.1总体设计 (41)10.2.1.2分项设计功能说明 (42)10.2.2外网网络总体架构设计 (46)10.2.2.1有线网络设计 (46)10.2.2.2无线网络设计 (46)10.2.3.1网络总体设计要求 (48)10.2.3.2存储平面网络设计 (56)10.3存储系统规划 (68)10.3.1概述 (68)10.3.2设计目标 (69)10.3.2.1不同的业务实现分级存储 (69)10.3.2.2虚拟磁盘移动数据功能 (69)10.3.2.3HA迁移虚拟磁盘镜像功能 (70)10.3.2.4虚拟存储网关可实现容灾解决方案 (71)10.3.3警务云存储系统规划 (72)10.4警务云应用软件系统 (73)10.4.1设计概述 (73)10.4.2规划拓扑图 (74)10.4.3警务云建设内容 (75)10.4.4计算资源池建设 (76)10.4.4.1功能设计 (76)10.4.4.2整体架构 (78)10.4.4.3服务器规划 (79)10.4.4.4云平台虚拟化操作系统 (80)10.4.5存储资源池建设 (81)10.4.5.1功能设计 (81)10.4.5.2整体架构 (83)10.4.5.3分布式存储 (83)10.4.6网络资源池建设 (84)10.4.6.1功能设计 (84)10.4.6.2整体架构 (85)10.4.6.3网络配置 (86)10.5平台服务规划 (88)10.5.1平台环境规划 (88)10.5.1.1生产环境 (88)10.5.1.2开发测试环境 (88)10.5.1.3大数据环境 (88)10.5.2云服务要求 (88)10.5.2.1负载均衡 (88)10.5.2.2对象存储服务 (89)10.5.2.3软件仓库 (90)10.5.2.4云编排 (91)10.5.2.5数据库自动化 (92)10.5.2.6弹性伸缩 (93)10.5.2.7虚拟私有云服务(VPC) (94)10.5.2.8鉴权认证服务 (95)10.6大数据应用系统 (95)10.6.1总体架构 (95)10.6.2.1数据采集 (96)10.6.2.2数据处理 (97)10.6.3数据存储 (98)10.6.4数据共享 (99)10.6.5数据应用 (100)10.6.6数据管控 (102)10.7两地三中心 (103)10.7.1规划拓扑图 (103)10.7.2规划设计描述 (103)10.7.2.1整体概述 (103)10.7.2.2存储层规划设计 (103)10.7.2.3网络层规划 (106)10.7.2.4云平台应用规划 (107)10.7.2.5两中心的故障切换 (109)10.8应用服务规划 (110)10.8.1警务应用建设 (110)10.8.2移动应用建设 (110)10.8.3应用迁移 (111)10.8.3.1应用迁移流程 (111)10.8.3.2迁移确认 (111)10.8.3.3迁移准备 (112)10.8.3.4应用迁移技术方案 (114)10.8.3.5数据库迁移技术方案 (115)10.8.4系统割接 (116)10.9云桌面应用系统 (117)10.9.1概述 (117)10.9.2规划要求 (118)10.9.2.1集中管理 (118)10.9.2.2桌面虚拟化 (118)10.9.2.3存储隔离 (119)10.9.2.4远程接入访问控制 (119)10.9.2.5负载管理 (119)10.9.2.6安全防护 (119)10.9.2.7支持外设 (119)10.10综合运行维护 (120)10.10.1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120)10.10.2虚拟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121)10.10.3运维服务流程管理 (122)10.10.3.1服务台管理 (122)10.10.3.2事件管理 (122)10.10.3.3问题管理 (123)10.10.3.4变更管理 (125)10.10.3.5发布管理 (126)10.10.3.7知识库 (127)10.10.3.8服务流程管理 (128)10.10.4云计算平台监控管理 (129)10.11安全防御系统 (129)10.11.1警务云安全管理规划 (129)10.11.2物理安全 (130)10.11.3网络安全 (130)10.11.4主机安全 (132)10.11.5数据安全 (133)10.11.6应用安全 (135)10.11.7安全管理 (135)11验收与维护管理 (136)11.1验收方案 (136)11.2设备到货及验货 (136)11.3现场安装和验收 (138)11.4系统初验 (140)11.5试运行 (141)11.6最终验收 (141)11.7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目标 (142)11.7.1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范围 (142)11.7.2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原则 (142)11.8系统维护期 (143)11.9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方式 (143)12项目进度计划 (145)12.1进度控制 (145)12.2进度控制目标 (146)12.3进度控制内容 (146)12.4项目进度计划表 (147)13质量管理计划 (147)13.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147)13.1.1质量体系概况 (147)13.1.2软件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 (148)13.1.3质量保证的基本思想 (148)13.1.4质量体系过程结构 (150)13.1.5质量目标 (151)13.1.6质量组管理组织结构 (152)13.2质量控制程序及质量保证体系 (153)13.2.1组建健全有效、职责明确的总集成协调组织机构 (153)13.2.2严格审核各分包商的项目技术(实施)方案 (154)13.2.3严格控制各分包商的项目进度计划 (154)13.2.4基于实施计划的严格项目进度管理 (154)13.2.5高效合理的资源调配与管理 (155)13.2.6必要的项目协调会 (155)13.2.7项目文档的管理 (155)13.2.8配置管理 (156)13.2.9项目测试、验收、试运行和交付 (156)14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57)14.1安全生产施工保证措施 (157)14.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1)15主要材料、设备进场计划 (164)15.1辅材的进场计划 (164)15.2线缆的进场计划 (164)15.3设备的包装、运输 (164)15.4设备的进场计划 (165)16施工仪器、仪表设备及劳动力配备 (165)16.1.主要施工机械、仪器、仪表设备表 (165)16.2.劳动力配置表 (167)17系统集成项目组具体实施人员资格及能力 (168)18项目优化设计 (168)19对本项目系统集成的各关键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其处理措施,合理化建议 (168)19.1量体裁衣、业务规划 (168)19.2全程交流,用户至上 (169)19.3集中联调,消灭隐患 (169)19.4系统切换、应急预演 (170)19.5疑难杂症,出谋划策 (170)19.6运行维护,制度入手 (170)20与其他供应商专业配合措施 (171)20.1、工程专业协调 (171)20.2与业主的配合 (172)20.3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173)20.4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173)20.5与土建总承包单位的配合 (174)20.6与机电专业的配合 (174)20.7与土建及装修的配合 (174)20.8与装饰专业的配合 (175)20.9与行业管理部门的配合 (175)20.10与其它指定分包人的配合案 (176)20.11与空调专业配合 (176)20.12与设备供货商的配合 (176)21调试、检测、培训方案 (177)21.1培训方案 (177)21.1.1培训需求 (177)21.1.2培训的意义 (177)21.1.3培训的目的 (177)21.2培训服务保证 (178)21.3培训评估和管理 (179)21.4培训流程 (180)21.5培训方式 (180)21.5.1集中授课培训 (181)21.5.2补训和二次培训 (181)21.5.3版本升级培训 (181)21.5.4一对一培训 (181)21.6培训过程质量控制 (181)22调试检测用软件和测试设备 (182)拟投入的施工/检测设备一览表 (182)23调试、检测、培训人员配备及证书 (183)24风险管理 (183)24.1风险管理概述 (183)24.2风险的识别 (184)24.3风险预测 (184)24.4风险缓解、监控和管理 (185)25沟通管理 (185)25.1沟通原则 (186)25.2存在沟通需求组织 (186)25.3沟通的方式 (186)25.4沟通的程度 (186)25.5沟通的内容 (186)26制度管理 (187)26.1决策制度 (187)26.2交流制度 (187)26.3问题与争议管理办法 (188)26.4工作管理制度 (189)26.5涉秘管理制度 (190)27售后服务计划 (191)27.1技术支持承诺 (191)27.2服务承诺 (191)27.3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192)27.4服务方式 (193)27.4.1电话/传真支持服务 (193)27.4.2短信支持服务 (193)27.4.3即时通讯工具支持服务 (193)27.4.4邮件支持服务 (193)27.4.5现场支持服务 (193)27.5服务内容 (194)27.5.1电话/传真支持服务 (194)27.5.2现场服务 (194)27.5.3系统更新升级 (194)27.5.4后期技术培训 (195)27.5.5系统咨询服务 (195)27.6服务流程 (195)27.7我公司综合运行维护服务优势 (196)27.7.1以技术和服务为先导的IT先锋 (196)27.7.2富有战斗力的技术队伍 (196)27.7.3平战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 (196)1业务背景面对当前动态化信息化迅速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的新挑战,2012年,xxx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xxx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指挥信通装备建设项目的工作意见》将警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工作纳入整体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