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统(7年)

合集下载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人类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机器,由无数个部位组成,每个部位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它们的功能,以增进我们对自身的认识。

1. 头部与面部头部是我们身体的顶端,其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大脑,它是我们思考、记忆和控制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头部还包括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等器官,它们与我们感知外界和进行交流至关重要。

2. 上肢和下肢人的上肢包括了手臂、手和手指,它们赋予了我们极大的活动能力。

上肢的主要功能是为我们提供抓握、拿取和操作物体的能力,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精细的动作和工作。

下肢则包括了腿和脚,它们使我们能够站立、行走和奔跑。

这些肢体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各种动作和活动。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它由鼻子、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它进入我们的血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以供给细胞所需。

同时,二氧化碳则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它包括了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

当我们吃下食物时,它会通过消化道被分解和吸收,而未被吸收的废物则被排出体外。

5.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的系统,通过血液的流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要物质分配到各个器官和细胞。

它包括了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将血液泵入全身,保持血液循环畅通运行。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

它包括了肾脏、膀胱和尿道等组成部分。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排除废物和液体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7.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赋予了我们身体的结构和支撑力,保护了内部器官,并为肌肉提供了固定点。

人体发育系统顺序

人体发育系统顺序

人体发育系统顺序人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系统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以下将按照顺序介绍人体发育的各个系统。

1.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人体发育的起点,它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传递。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则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

在青春期,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男性的睾丸开始产生精子,女性的卵巢开始排卵。

2. 激素系统激素系统调节着人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在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引发了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性的声音变低、女性的乳房发育等。

激素还对骨骼生长、肌肉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它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生长和重塑。

在青春期,骨骼系统开始迅速增长,骨骺逐渐闭合。

这是身高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骨骼形成的关键时期。

4.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在青春期,肌肉开始增长和发育,男性的肌肉群体更为发达,而女性则相对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男性在运动方面通常更具优势的原因之一。

5. 器官系统器官系统的发育在青春期也经历了重要的变化。

例如,心脏和肺部的容量增加,以适应身体发育带来的需求。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也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变化。

6. 大脑和神经系统青春期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

大脑的皮质和下丘脑等部分发育迅速,控制着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此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决策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7.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在青春期,免疫系统开始成熟,对抗病菌的能力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相对较少患上严重疾病的原因之一。

8. 心理和情感发育青春期是人格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

青少年经历着身份认同的探索、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感经历的丰富。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建立人际关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在人体发育系统中,各个系统的发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只有当这些系统协调发展,人体才能健康成长。

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组成的,是维持身体稳定和动作执行的关键系统。

了解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对于理解人体的运动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的支持和保持体形的稳定。

1. 骨骼人体内有206块骨头,分为四个部分:头部骨骼、躯干骨骼、上肢骨骼和下肢骨骼。

骨骼由骨质组织构成,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

人体的骨骼还参与钙离子的代谢,维持骨骼的结构和强度。

2. 关节关节是连接骨头的结构,使得骨骼能够固定或者相对运动。

关节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根据形态可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球窝关节等。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使得骨骼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屈曲、伸展、旋转等。

3. 韧带韧带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连接骨骼之间,起到支持和固定骨骼的作用。

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并限制关节的过度运动。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控制。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最为重要。

1. 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最常见的肌肉类型,主要附着于骨骼上,通过收缩和松弛产生力量驱动骨骼运动。

骨骼肌是由肌纤维和肌原纤维构成的。

肌纤维由多个肌原纤维束组成,肌原纤维中包含肌丝蛋白和肌球蛋白,通过肌丝蛋白和肌球蛋白在收缩过程中的相互滑动产生肌肉收缩。

2. 平滑肌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血管和消化道等器官中,控制各种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

平滑肌由单个肌纤维组成,肌纤维中不存在明显的横纹。

3. 心肌心肌是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功能。

心肌细胞具有分支状,通过细胞间的连接形成心肌细胞网络,协调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三、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理功能1. 运动功能骨骼肌肉系统是实现人体各种运动的关键系统。

骨骼系统(7年)

骨骼系统(7年)
99mTc标记化合物。但18F由加速器生产,价格昂贵,
需要PET显像,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
骨显像的分类
骨显像可分为静态骨显像、动态骨显像及断 层骨显像。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显像。
㈡ 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
“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mTc -MDP 740-
三、影像分析
㈠ 骨静态显像 1.正常影像
正常成年人全身骨静态显像呈对称性的放 射性浓聚,但不同骨骼、不同部位放射性 分布也不尽相同。长骨(如四肢骨)较扁 平骨(如颅骨、胸骨、肩胛骨、肋骨、椎 骨及盆骨)影像淡,长骨的骨骺端较骨干 部位浓聚的放射性多。由于骨显像剂经肾 脏排泄,正常骨显像图可见双肾影像,同 时膀胱清晰显影。
局部骨显像 将探头对准受检查部位进 行采集即获得了局部骨骼图像。采集 矩阵128×128,每帧采集500-1000K。
骨断层显像 以病灶或感兴趣区为中心, ECT探头沿人体纵轴环形或椭圆形轨 道旋转360o,每5.6o一帧,每帧2040s,共采集64帧。矩阵为128×128 或64×64,焦距1.0-1.5。采集结束后 经计算机进行断层重建,可获得横断 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
㈢ 注意事项
1注射骨骼显像剂之前0.5h口服过酸钾400mg,封闭甲 状腺。
2.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开病损邻近区,以免影响诊断。 3.注入骨骼显像剂后,嘱患者饮水300-500ml,以加
速非骨组织中放射性药物的排出,降低本低,提高图 像质量,相对减少病人辐射量。 4.检查前患者应尽量排空膀胱,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可 采取导尿。排尿时应避免污染体表及衣物。 5.显像时,应取下身体上所佩戴的金属物品,尽量避 免发生体位变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骨骼系统

202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以下是2023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1.人体结构与功能:1.1 人体的组成结构:人体由器官、系统、细胞组成。

1.2 器官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1.3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器、细胞器官、细胞间质。

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1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2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和细胞器。

2.3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2.4 细胞质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核糖体等,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2.5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消耗能量、新陈代谢、增殖和分化。

3.遗传与进化:3.1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的概念、基因型和表型、等位基因。

3.2 生物进化: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物种形成、人类的进化。

4.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和利用:4.1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液、消化过程、消化吸收物质的转运。

4.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过程、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排泄。

4.3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循环过程、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二氧化碳和废物的清除。

5.生物体内物质的排除:5.1 泌尿系统:肾脏、尿路、尿液的产生和排出。

5.2 皮肤系统: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排除废物的作用。

6.生物的繁殖与发育:6.1 生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2 有性繁殖:雌雄性别的区分、交配、受精、胚胎的发育、胎生和卵生的区别。

6.3 无性繁殖:分裂、孢子形成、植物的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遗传的关系。

6.4 生殖健康知识:生殖器官的保护、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安全的性行为。

观察骨骼系统实验报告

观察骨骼系统实验报告

观察骨骼系统实验报告引言骨骼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由多块骨骼组成,支撑着整个身体并保护内脏器官。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我们进行了观察骨骼系统的实验。

本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旨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几种常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3. 掌握骨骼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人体解剖模型2. 骨骼系统图示方法1. 按照骨骼系统图示,标出解剖模型上各个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2. 通过观察解剖模型,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3. 使用实验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对骨骼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主要观察结果的总结:1. 骨骼组成:骨骼系统由多块骨骼组成,包括头骨、胸骨、脊柱、上肢骨骼和下肢骨骼等。

这些骨骼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支撑着整个身体。

2. 骨骼功能:骨骼系统不仅仅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还有其他重要功能。

例如,骨骼能够保护内脏器官,如头骨保护大脑,胸骨保护心脏和肺部。

此外,骨骼还是血液造血的重要场所,能够制造新的血细胞。

3. 骨骼连接方式:骨骼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体的运动系统。

关节可以是固定的、半固定的或可活动的。

例如,颅骨之间的关节是固定的,而肘关节和膝关节是可活动的。

4. 骨骼形态:不同部位的骨骼形态各不相同。

例如,手指骨骼比较细长,适合灵巧的运动;盆骨比较宽大,支撑整个下半身的重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骨骼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骨骼系统在人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支撑身体的框架,还能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血液造血和实现身体的运动功能。

对骨骼系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1. M. H. Ross and W. Pawlina, "Skeletal System," in Histology: A Text and Atlas, 7th ed., Wolters Kluwer, 2015, pp. 190-219.2. B. K. Roy and C. E. Olsen, "Skeletal System," in Introduction to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nd ed., Cengage Learning, 2014, pp. 196-220.。

骨骼系统解剖学

骨骼系统解剖学

骨骼系统解剖学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系统,担负着保护内脏器官、提供机械支持和运动的重要功能。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本文将从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1. 骨骼系统由骨骼组成,骨骼是由不同形状的骨骼组件构成的。

成人骨骼系统由约206块骨头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头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每个部分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2. 头骨是骨骼系统中最复杂、最特殊的部分。

头骨包括颅骨和面骨,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了颅腔和眼眶等重要腔隙。

3. 躯干骨主要由脊柱、胸廓和骨盆组成。

脊柱由多个脊椎骨组成,胸廓由肋骨和胸骨构成,骨盆由髋骨、耻骨和尾骨组成。

4. 上肢骨包括肩部、臂部、前臂和手部的骨骼。

肩部由肩胛骨和锁骨组成,臂部由上臂骨构成,前臂由尺骨和桡骨构成,手部由掌骨和指骨组成。

5. 下肢骨由髋部、大腿、小腿和脚部的骨骼组成。

髋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大腿由股骨构成,小腿由胫骨和腓骨构成,脚部由脚掌骨和趾骨组成。

二、骨骼系统的功能特点1. 骨骼系统为人体提供了机械支持。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身体提供机械支持,使我们能够直立行走和保持身体的姿势稳定。

2. 骨骼系统参与了人体运动。

骨骼系统通过与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使人体可以进行各种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3. 骨骼系统保护了内脏器官。

骨骼系统组成了头骨、胸廓和骨盆等结构,能够有效地保护脑、心脏、肺、肾等重要内脏器官,使其免受损伤。

4. 骨骼系统参与了血液生成。

骨髓是骨骼内的柔性组织,是人体血液生成的重要场所。

骨髓中产生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维持了正常的血液功能。

三、相关疾病与骨骼系统1. 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骨折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常由外力撞击或扭曲造成。

治疗骨折通常需要进行复位、固定和恢复。

2.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系统中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该疾病会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人体器官系统、器官表面的皮肤和其它组织、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下面我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1.人体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

主要的器官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

这些器官系统相互合作,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皮肤和其它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除了皮肤外,人体还有很多其它组织,如肌肉、脂肪、结缔组织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形态特点。

3.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头具有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关节使骨头之间能够灵活运动,韧带固定骨头,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此外,骨骼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和储存钙离子等功能。

4.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还通过过滤空气并分泌粘液来保护身体免受污染物和病原体的侵害。

5.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

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使其转变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还具有吸收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6.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它通过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运回到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等组成。

它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通过信号传递来感受和处理外界刺激,并对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们需要了解每个器官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协调作用,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人体的认识,培养科学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㈤ 移植骨监测
可提示移植骨是否存活。一般骨移 植后2周-3个月行局部骨三相显像,若 移植骨显像,放射性不低于周围正常组 织,与骨床连接处放射性浓聚,提示血 供良好。相反则移植骨无存活。
㈥ 骨折 的诊断
主要用于诊断X 线难以发现的细小骨折 应力性骨折的诊断 鉴别急性骨折和慢性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和左股骨颈骨折
骨显像的分类
骨显像可分为静态骨显像、动态骨显像及断
层骨显像。
静态骨显像可分为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显像。
㈡ 显像方法
1.骨动态显像 将探头对准检查部位,以
“弹丸”方式静脉注射99mTc -MDP 7401110 MBq后立即以1帧/3s的速度连续采集 20帧,此为血流相,再以1帧/min的速度连 续采集5帧,此为血池相,2-4h显像为延迟 相。把分别获得骨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 的显像方法称为三相骨显像。必要时可于 24h增拍一次静态延迟相,称为四时相骨显 像。 血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和通畅情况,血 池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延迟相则反映 骨骼的代谢活性。四时相则更能准确的诊断 骨髓炎和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性。
三、影像分析
㈠ 骨静态显像 1.正常影像 正常成年人全身骨静态显像呈对称性的放
射性浓聚,但不同骨骼、不同部位放射性 分布也不尽相同。长骨(如四肢骨)较扁 平骨(如颅骨、胸骨、肩胛骨、肋骨、椎 骨及盆骨)影像淡,长骨的骨骺端较骨干 部位浓聚的放射性多。由于骨显像剂经肾 脏排泄,正常骨显像图可见双肾影像,同 时膀胱清晰显影。
b.
c.
d.
骨显像剂在骨骼中聚集的多少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
骨骼局部无机盐代谢和成骨活跃程度,二是骨骼局部血流
灌注状态。
当骨代谢更新旺盛,血供增加,成骨活跃和新骨形成时
(如正常的骨骼生长中心,骨更新速率较快的部位,成骨 病变及骨骼修复部位),骨骼局部聚集的显像剂增多,显 像图呈现异常放射性增高区(热区)。
骨显像的优点
① 其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反映各
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变化。这也是核素显像与其 他影像学方法最突出的区别之一。由于血流、代谢、 和功能改变是疾病早期表现,出现在形态结构发生 改变之前,因而骨显像对探测骨骼病理改变的灵敏 度非常高,一般可早于X射线3-6个月发现病灶。 ②一次显像检查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而 其他影像学方法一次只能对某一部位或区域进行检 查,因而更为经济实用,可有效的防止漏诊或误诊。
骨显像局限性
主要在于它的非特异性,凡任何能引起骨代
谢异常的因素,都可以引起显影剂的异常浓 聚。另外,骨显相对于显示骨组织结构性变 化不如X射线检查精细、准确。
原 理
a.
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盐构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 羟基磷灰石晶体,其大部分沉积在骨胶质纤维当中,常与组 织液当中可交换的离子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吸附与离子交换。 应用99mTc标记的磷 / 膦酸盐化合物肘静脉注射,其首 先与无机成分发生化学吸附与离子交换,然后与有机质结合 而沉积在骨骼内,使骨组织聚集放射性核素而显影。 骨骼各部分聚集放射性核素的多少与局部的血流灌注量 和代谢活性程度有关。 当骨骼局部发生病理性改变时(炎症、肿瘤、骨折、外 伤等)其血供、代谢、成骨过程均发生相应的改变。骨显象 于相应部位也表现为影象异常。
四、临床应用

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典型影像表现 多发,形态各异,无规律分布的放 射性异常浓聚。 好发部位 脊柱,肋骨,骨盆等 常见原发肿瘤 肺癌 乳腺癌 前列腺癌 优点 早期诊断 比χ 射线早3-6个月 灵敏度高 特别对成骨细胞活跃病变 观察范围广 全身骨骼 缺点 特异性较差
局部骨显像 将探头对准受检查部位进
行采集即获得了局部骨骼图像。采集 矩阵128×128,每帧采集500-1000K。
骨断层显像 以病灶或感兴趣区为中心,
ECT探头沿人体纵轴环形或椭圆形轨 道旋转360o,每5.6o一帧,每帧2040s,共采集64帧。矩阵为128×128 或64×64,焦距1.0-1.5。采集结束后 经计算机进行断层重建,可获得横断 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
放射性分布减低主要见于骨囊肿、梗塞、缺血坏死、多发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及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时,尚可出现
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影像非常清晰,软 组织活性很低,双肾及膀胱不显影,称为“超级骨显像” (super-bone scan),又称“过度显像”(super scan)。 (尤其在2-3个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骨显像显示出骨骼 摄取显像剂增强称为闪烁显像.
胸部、脊柱、骨盆及四肢骨盐 代谢异常活跃,多根肋骨及胸 椎多个椎体骨质密度增高,考 虑其为多发骨转移所致可能性 大
㈡ 原发性骨肿瘤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
不作为此病的首选方法 了解有无骨转移,有助于病变的分期 用于疗效的观察
右肱骨骨肉瘤
箭头所 指右侧 肱骨上 端高度 放射性 浓聚, X线提 示为骨 肉瘤。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异位钙化
颅骨有较多的放射性 浓聚,四肢骨影增强, 肾呈淡影,符合代谢 性骨病表现;双肺和 胃显影,左髂骨、左 股骨及左膝关节外侧 局部隆起的结节处有 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为典型的异位钙化表 现。手术病理诊断: 甲状旁腺腺瘤伴囊性 变。
全身骨骼 及关节显 影,分布 均匀,左 右对称。 肾脏及膀 胱亦显影
正常儿童99mTc -MDP全身骨显像
全身骨骼 影像普遍 增浓,骨 骺端更为 明显
异常影像
骨显像图上出现异常放射性增高或减低即为异常,以浓聚
区较为多见,主要见于恶性肿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 发性骨髓瘤、创伤及炎症等。 性骨髓瘤、部分骨转移性肿瘤、激素或放疗后的患者。
骨骼系统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核医学科教研室
骨显像简介
骨显像是将趋骨性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
合物引入体内,通过核素显像仪器从体外显 影,获得骨骼形态、血供和代谢状态,以及 病变部位与范围的情况。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在诊断骨骼和关节疾病方面是核医学的优势 项目之一,许多骨骼系统疾病科通过骨显像 做出诊断或疗效观察,因而骨显像近来已成 为骨骼疾病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
㈢ 注意事项
1注射骨骼显像剂之前0.5h口服过酸钾400mg,封闭甲


状腺。 2.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开病损邻近区,以免影响诊断。 3.注入骨骼显像剂后,嘱患者饮水300-500ml,以加 速非骨组织中放射性药物的排出,降低本低,提高图 像质量,相对减少病人辐射量。 4.检查前患者应尽量排空膀胱,排尿困难者必要时可 采取导尿。排尿时应避免污染体表及衣物。 5.显像时,应取下身体上所佩戴的金属物品,尽量避 免发生体位变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正常儿童骨静态显像图与成人有
较大差别,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 童,全身骨骼影像普遍增浓,骨 骺端更为明显。 老年人由于骨骼退行性变,有时 在颈椎下段、膝关节部位放射性 分布相对增加。有时也可见肩胛 骨下角、双侧骶髂关节、胸锁关 节及坐骨浓聚放射性增加。
正常成人99mTc -MDP全身骨显像
双侧膝关 节和胫骨 后位骨显 像,左胫 骨近侧端 放射性增 高,且与 上1/5处有 一不均匀 的放射性 浓聚区。
左手三角骨骨折
左:左手背面, 右:左手左侧 位。女性,54 岁,两周前摔 倒左腕受伤; X线阴性;临 床可疑舟骨骨 折。左三角骨 放射性浓聚。
㈧ 代谢性骨病
可有多种疾病引起 甲旁亢,骨性骨病,骨质疏松 症和畸形性骨病等 一般影像特征 全身骨对称性增浓;颅骨和下颌骨 对称性增浓;串珠样肋软骨影;领带样胸骨影;肾 影不清;软组织钙化等 骨质疏松症 骨影普遍减淡 畸形性骨炎 又称Paget病 长骨和扁平骨大片变浓, 常伴有增宽和变形。
骨转移癌患者对放化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治疗后6个月内
全身多发骨转移超级骨显像
㈡骨动态显像
1.正常影像
⑴血流相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8-12s可见动
脉显影,随后逐渐显示软组织轮廓,两侧 对应的动脉及各部位显影时间应基本相同。 此时骨骼部位放射性较少。 ⑵ 血池相 注射显像剂后1-2min获得。此 时显像剂大部分仍聚集在血管床及血窦内, 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骨区放射性分布稍 稀疏,两侧基本对称。
㈢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
发病24h内骨显相可发现异常 三相骨显像和四相骨显像有助于与软组织蜂窝组 织炎症鉴别。 急性骨髓炎 骨内局限性浓聚增多,渐 增高 软组织蜂窝组织炎 软组织内你漫性浓聚增多 渐减少。
右胫骨慢性骨髓炎
(四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诊断
影响表现 早期 患侧股骨头成减淡区 中晚期 股骨头缺损区周边放射性增浓
男性,48岁,外伤后, 左髋痛;X线:肋骨骨折, 骨盆和双髋部阴性。左 前位,右后位。肋与肋 软骨相连处以及右侧肋 骨与胸骨相连处有呈线 型分布的放射性浓聚或 增高区,为创伤所致; 左髋臼及股骨颈处呈放 射性增高区,考虑为左 股骨颈隐匿性骨折,后 经性,15 岁,1个月前踢足 球时摔倒,近2周 左胫骨上端痛;X 线:左胫骨上端 内侧有骨膜反应。 双胫骨后位血池 相示左胫骨近侧 端放射性增高, 且于上1/5处有一 不均匀的放射性 浓聚区。
2.骨静态显像 静脉注射99mTc -
MDP 740-1110MBq,2-4h时根 据需要进行骨骼局部、全身及 (或)SPECT断层显像。 全身骨显像 患者仰卧于全身扫描 床上,常规取前位和后位,从头 到足或从足到头一次连续采集获 得全身骨骼前位及后位图像。矩 阵1024×2048,扫描速度为1520cm/min。
方 法
㈠ 显像剂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骨显像剂是99mTc -
MDP。其在体内极为稳定,血液清除率快,骨摄取 迅速,静脉注射后2-3h约50%-60% 沉积在骨骼内, 其余的经肾脏排出,靶和非靶比值较高,是比较理 想的骨显像剂。 18F具有很强的亲骨性,能与羟基磷灰石晶体上的 OH-进行离子交换。注入体内的18F约50%与骨结合, 其余50%迅速从肾脏排出。作为骨显像剂要优于 99mTc标记化合物。但18F由加速器生产,价格昂贵, 需要PET显像,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