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名词解释
种子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种子(seed):是指能够生长出下一代个体的生物组织器官。
2、植物学种子:是指由胚珠(ovule)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3、农业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
4、《种子法》中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5、人工种子: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出现一种起源于体细胞而在体内没有的特殊组织结构——胚状体,将形成的胚状体,经过分离、筛选,包被于人工种皮之中,便形成人工种子。
6、原原种: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者亲本最初的一批种子,可用于繁殖原种种子。
原原种由育种家负责保存和生产。
原种是生产良种的种子。
相当于国外的育种家种子(breed seed)7、原种:是指用原原种种子按技术操作规程繁殖的第一至第三代种子;或:我国规定的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原种是生产良种的种子。
相当于国外的基础种子(foundation seed)。
8、良种:是指用原种按技术操作规程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后,供应大田生产的种子。
相当于国外的检定种子(certified seed)。
9、品种:是指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
10、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11、植物新品种权(简称品种权):是指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受权品种(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12、职务育种: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本单位的资金、仪器设备、试验场地以及单位所有或者持有的尚未允许公开的育种材料和技术资料等)所育成的品种。
13、非职务育种:是指单位的职工育种不属于本职工作范围,不是单位交付的任务,也不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育成的品种。
《种子学》作业

《种子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的潜在能力。
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
2、种子活力: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3、种子检验: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生长上的种子品种进行细致的检验、分析、鉴定,以判断与评价其种子品质优劣的一门科学。
4、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5、种子寿命:种子寿命是指种子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
即种子能存活的时间。
二、简答题:
1、种子检验的原理?
1).剥胚或切割种子的快速发芽法凡具有生活力的种胚
2).依据酶活性测定生活力以各种指示剂的变色来标志种子中酶活性和呼吸代谢。
以TTC法最常用
法系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唑的颜色变化
被还原时变成红色的不溶性的三苯甲(左:月右:朁)种子的生活力
3).依据种子化学成分变化测定生活力简便实用的是直接荧光法
生明亮的蓝色、蓝紫色、紫色或蓝绿色的荧光
4).根据细胞膜的透性来测定生活力种子细胞膜的完整性与其活力、生活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2、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一)幼苗生长测定(二)幼苗评定试验(三)发芽速率测定(四)低温发芽试验(五)TTC定量法(六)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测定(七)加速老化测定
3、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
1)、甲稀蓝法
2)
3)
4)。
种子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种子:高等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由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跑胚或类似物,经过有机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类似天然种子结构的颗粒体。
核型胚乳:被子植物最常见,初生胚乳核发育初期只进行核分裂,不形成细胞毕,沿着胚囊边缘形成大量的游离核,充满胚囊,形成细胞壁。
细胞型胚乳:核质同时分裂,形成大量胚乳细胞。
如烟草。
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的种子均称为无性种子。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最早在柑桔中发现。
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地通过双受精过程,但却不能发育成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这种现象即种子败育。
种子生理上的成熟:种子生理、生化的变化和生理上成熟(发芽能力)。
酸价;表示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参数。
碘价;表示脂肪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参数,是指100克脂肪能吸收I的克数。
碘价越高,不饱和脂肪酸多,品质好。
临界水份;自由水刚刚出现或留下的仅为束缚水时含水量叫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低于临界水分种子能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
种子休眠;凡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应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初生休眠;即先天性休眠。
在种子形成后即进入休眠,是由于种子内部生理抑制所引起的,所以又称生理休眠。
次生休眠;指原来没有休眠或已经解除休眠的种子,由于遇到不良环境条件而使它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使在给予适宜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又称二次休眠和再度休眠。
休眠期;种子从收获那天起至发芽率达到80%时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寿命;单粒正常发育成熟的种子,在普通的储藏条件下,维持生命力的最长期限。
种子利用年限:把种子成熟至发芽率降至农用种子规定的最低要求(90%)的期限。
种子活力:播种成苗是事关生产成败重要环节,指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其内在活性及表现性能的潜在水平的所有特性的总和。
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的潜在能力。
作物种子学

(一)名词解释1.真种子:指整个籽粒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2.农业种子:泛指用于农业播种的植物器官。
3.种脐:指种子成熟后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
4.发芽口:又称种孔,是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
5.脐条:又称种脉、种脊,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成突起状。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是外种皮细胞增值或扩大而形成。
8.外胚乳: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9.内胚乳:由极核受精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
10.11.合子:雌雄配子经受精形成的二倍体细胞。
12.盾片:禾本科植物的外子叶发育不全,只有内子叶发育,着生于胚轴的一侧,形状如盾,称为盾片。
13.14.束缚水: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15.次生胚根:后于初生胚根突破种皮的胚根,位置一般与初生胚根相对。
16.无胚现象:一批种子中,发现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种子。
17.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18.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的统称。
19.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双受精过程,但却不能发育成具有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20.无融合生殖:在植物中不经过配子融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1.临界水分:临界水分是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
22.安全水分:指种子的水分在临界水分以下,可以安全储藏的水分含量。
安全水分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
23.平衡水分:指在规定温度与规定相对湿度相平衡时的水分。
24.脂肪酸价: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5.脂肪碘价:指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26.油质酸败:指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引起变质的现象。
27.种子毒物:由生物或环境引起,种子中存在的有毒物质。
28.内源性毒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因植物种类品及种不同而异,可遗传。
种子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种子:(1)植物学上指由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指可直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3)种子法中指农作物和林木的播种材料(根、茎、叶、芽、苗、子粒、果实)。
★扦样:指利用一种专用的扦样工具,从袋装或散装种子批取样的工作。
其目的是从一大批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的送验样品供检验之用。
★种子批:指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并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群体。
★种子学:(1)广义:指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加工储藏,种子检验理论与技术,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和法律法规。
(2)狭义:指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长发育。
★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活力:指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总体表现,是种子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的总称。
★临界水分:指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即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的种子含水量,也称饱和束缚水。
★诱导休眠:又叫次生休眠或二次休眠,指原来不休眠的种子,由于不良条件的影响,发生了休眠或部分休眠的种子加深休眠,即使再将种子移植到正常的环境,种子仍然不能萌发。
种皮:保护种子不受外部机械损伤,防止病虫害侵入。
种被:果皮和种皮很薄,粘贴在一起称为种被或果种皮。
吸胀:种子萌发起始阶段,是胶体吸水后体积膨大的物理作用。
酸价:是指中和1 克脂肪中全部的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碘价:是指100 克脂肪结合所需的碘克数,指示脂肪酸的不饱和度。
解吸:被吸附的气体分子也可以从种子表面或毛细管内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这一过程是吸附的逆转。
萌动:种子吸胀后胚部细胞开始伸长分裂胚根胚芽向外伸长突破种皮。
俗称露白或破胸。
小麦油菜一般需要 1 天左右。
玉米西瓜则需 3 天左右。
结露:当湿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种子层相遇,种粒间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便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与露水相似的水滴,这就是种子的结露。
种子学复习题

种子学一、名词解释1、种子:高等植物由胚株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2、农业种子: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农业种子。
3、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由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跑胚或类似物,经过有机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类似天然种子结构的颗粒体。
4、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
5、种子产业化: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6、种子工程:是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原粮种繁育体系和种子认证制度,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
7、种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和阐明作物种子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客观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包括种子形态、化学成分、休眠等。
8、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填空1、种子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有(生命力)的生产资料。
2、高等植物由胚株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3、凡是在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应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农业种子)。
包括(真种子)、(类似于种子的干果)和(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
4、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5、德国1986年建立了种子实验室,NOBBE博士撰写了(《种子学手册》),从而以德国为中心的现代种子科学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并相续建立了一些种子检验协会,因此被推崇为(种子学)的创始人。
三、简答1、人工种子的特点答:(1)固定杂种优势:使F1代种子多代利用;(2)可用于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很昂贵的特种植物的快速繁殖:改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条件,增强种子抗逆性;(3)繁殖速度快:工厂化生产避免季节性、自然灾害的限制,并节约土地和粮食。
种子学

种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种子(植物学上的、农业上的):植物学上的: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农业上的:指可直接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2.良种:是指农作物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3.珠孔受精(顶点受精):花粉管进入胚囊必须通过珠孔,才能达到受精的目的4.合点受精:花粉管直接穿过合点而进入胚囊5.中点受精:花粉管不经过珠孔,亦不经过合点,而中途直接从珠被刺入,再穿过珠心层进入胚囊6.平衡水分:种子对水气的吸附和解吸以同等速率进行时的水分7.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8.碘价:指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克数9.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蛤气11.休眠:凡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11.硬实:因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12.种子寿命:指种子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13.农业种子的寿命: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90%以上发芽率的期限14.正常型种子:采用干燥、低温和密闭的方法贮藏可以大大延长寿命的种子15.顽拗型种子(异常型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水分、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的种子16.萌发:有活力的种子经过休眠之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内部生理代谢活化,有胚恢复生长成苗的现象17.萌动:指种子吸胀后,胚细胞开始分裂、伸长,胚的体积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胚根突破种皮的现象18.吸胀冷害:干燥种子短时间在零度以上低温吸水,种胚受到伤害,再转移到正常条件下也无法正常发芽成苗的现象19.种子活力:常指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及与此有关的其他特性和指标20. 种子生活力: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21. 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实验室可控制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表示二、大题1.良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纯净一致,种子应属于一个品种,不混有其它品种,也不含有异作物和杂草种子,以及虫卵、虫瘿、菌瘿、泥土、沙粒等杂质2)饱满完整,种子充分发育,充实饱满、性状大小整齐一致、组织紧密、不含细小粒、秕粒、破损粒及胚部受伤粒等3)健全无病虫,种子外部及内部没有感染病害,没有被害虫蛀食,也没有害虫潜伏其中4)生活力强,种子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势强、发芽率高、长成的幼苗整齐一致2.种子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新品种选育和引进2)种子繁殖和推广3)种子加工和包装4)种子推广及销售5)宏观管理3.简述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1)花开放→花药破裂→散出花粉粒→靠自然界的各种动力(风、虫、鸟、水等)传播到柱头2)从柱头吸取水分和养料→萌发→长成花粉管→从花粉粒的发芽孔伸出来→花粉粒的外壁被挤破→内壁随着花粉管伸长→发芽孔延伸到柱头上→从柱头钻进花柱→到达子房内部的胚珠中→两个精核(雄配子)先后滑到胚囊中→一个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子→另一个与胚囊中部的2个极核融合在一起→形成原始胚乳细胞4.受精障碍发生在哪三个时期1)授粉期2)配子发育前期3)融合期5.授粉期不亲合现象的发生原因有哪些1)雌雄花器成熟时间不同2)花粉粒在形态上的某些差异3)生理上差异6.生理上不亲和性发生在花器中的哪些位置和受精过程的哪些时期1)发生在柱头表面。
种子生物学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2.胚:是种子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小植物体,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3.多胚现象:通常每颗种子只有一个胚,但有时可发现同一颗种子里包含着2个或2个以上的胚,这称为多胚现象。
4.无胚现象:有时能看到水稻、小麦、玉米、蓖麻及某些伞形科植物的种子,外形正常,而内部却缺少胚。
由于卵细胞未能受精或受精以后在胚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而中途停止发育或发育得很小。
5.胚乳:内胚乳(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成;外胚乳( 2n),由珠心细胞发育成;裸子植物的胚乳(1n), 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6.二、填空1.种子外表性状的差异主要可以从性状、色泽、大小三方面进行区分。
2.种子的大小往往用其重量(千粒重或百粒重)作为衡量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3.种子的性状和色泽在遗传上是相当稳定的性状,长度和宽度一般较稳定,厚度受环境影响大。
4.一般认为胚乳细胞是死的,但外层的糊粉层细胞是活的,发现有细胞核,含有线粒体,还有酶产生。
5.三、简述1.种被上有哪些构造呢?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花被。
2.种子的基本构造:(1)果皮和种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而成,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皮由一层或二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外部胚珠遗迹:①发芽口:受精前胚珠时期的珠孔,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经此空进入胚囊。
当胚珠受精后发育成为种子,就称为种孔或发芽口。
②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③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④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种子:高等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超级种子,是指由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跑胚或类似物,经过有机物的包埋而形成的一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的类似天然种子结构的颗粒体。
核型胚乳:被子植物最常见,初生胚乳核发育初期只进行核分裂,不形成细胞毕,沿着胚囊边缘形成大量的游离核,充满胚囊,形成细胞壁。
细胞型胚乳:核质同时分裂,形成大量胚乳细胞。
如烟草。
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的种子均称为无性种子。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最早在柑桔中发现。
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地通过双受精过程,但却不能发育成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这种现象即种子败育。
种子生理上的成熟:种子生理、生化的变化和生理上成熟(发芽能力)。
酸价;表示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参数。
碘价;表示脂肪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参数,是指100克脂肪能吸收I的克数。
碘价越高,不饱和脂肪酸多,品质好。
临界水份;自由水刚刚出现或留下的仅为束缚水时含水量叫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低于临界水分种子能安全储藏的种子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
种子休眠;凡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应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初生休眠;即先天性休眠。
在种子形成后即进入休眠,是由于种子内部生理抑制所引起的,所以又称生理休眠。
次生休眠;指原来没有休眠或已经解除休眠的种子,由于遇到不良环境条件而使它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使在给予适宜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又称二次休眠和再度休眠。
休眠期;种子从收获那天起至发芽率达到80%时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寿命;单粒正常发育成熟的种子,在普通的储藏条件下,维持生命力的最长期限。
种子利用年限:把种子成熟至发芽率降至农用种子规定的最低要求(90%)的期限。
种子活力:播种成苗是事关生产成败重要环节,指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其内在活性及表现性能的潜在水平的所有特性的总和。
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的潜在能力。
种子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
原原种:由育种者种子繁殖而来,或由育种者的保种圃繁殖而来。
原种:由原原种繁殖的第一代种子,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由原种繁殖的第一代种子。
生物学混杂:是指异品种、异亲本的花粉的侵入和参与杂交,导致产生新的杂种和分离群体,是一种生物学的行为及产生的后果,所以称谓生物学混杂。
机械混杂:是指在种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或人为的不按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疏忽、过失,导致异品种种子混入的现象。
品种纯度:是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
种子真实性;是指供检品种与文件记录(如品种说明书、标签等)是否相符。
真实性检验主要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进行鉴定。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简称不育系。
无性系:无性繁殖作物利用通常以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称谓无性繁殖系或无性系。
种子丸化:指利用粘着剂,将杀菌剂,杀虫剂,染料,填充剂等非种子物质粘着在种子外面,常做成在大小和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的球形单粒种子单位。
种子包膜:是指利用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染料等非种子物质包裹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薄膜,经包膜后,成为基本上保持原来种子形状的种子单位。
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所采取的各种处理。
包括杀虫消毒、浸种催芽及渗调包衣。
种子包衣: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外部,以达到使种子成球型或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出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分级:是将种子按照物质特性的不同,按种子长、宽、厚、比重等不同进行分级,创造出苗一致条件,使田间出苗整齐一致,提高机械化水平。
处理:是根据不同作物种子需要进行种子的拌药、丸化、包衣、包装等。
种子呼吸强度:一定时间内,单位重量种子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或吸收的氧气量。
它是表示种子呼吸强度的指标。
种子呼吸商:种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吸收的氧气体积之比。
它是表示呼吸底物的性质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种子堆霉变:由于霉菌在种子堆内的大量繁殖,引起种子发霉的坏种现象。
种子堆结露:当湿热的空气与低温的种子相遇时,或因温度降低使水气量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水气在种子表面凝结,形成水珠的现象。
顽拗型种子:是指那些不耐干燥和零下低温的种子,也即是对干燥和低温敏感的种子。
这是相对于能在干燥、低温条件下长期贮存的“正常型”种子而言。
种子批: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初次样品:从种子批的一个扦样点上,用扦样器或徒手扦取的一小部分种子。
混合样品:从一种子批中所扦取的全部初次样品合并混合而成的样品。
送检样品:从混合样品中分取的一部分相当数量的种子送到种子检验机构作检验用的样品。
试验样品:简称试样。
由送检样品中分出的部分样品,供测定某一检验项目之用。
半试样:将试验样品分减成一半重量的样品。
扦样: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续从大量的种子中扦取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作为检验品质之用
种子净度:又称种子清洁度,是指供检样品中除去杂质和其他植物种子后留下本作物净种子重量占样品总重量之比。
品种纯度: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株数或粒数或穗数占供检本作物的株数或粒数或穗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势:发芽势是指种子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种子发芽率:发芽率是指表示种子发芽终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假种子:是指以非种子冒充种子;以此品种的种子冒充他品种的种子;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是指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因变质不能做种子使用的;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种子认证:是指保持和生产高质量和遗传稳定的作物品种种子繁殖材料的一种方案。
即种子质量的保证系统。
登记种子:由登记种子生产组织来管理,已为商品种子等级,挂紫色标签,供给鉴定种子用种。
鉴定种子:由鉴定种子生产组织来管理,是大量商品种子,挂蓝色标签,供给农民大田种植用种。
标签:是指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