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

税 降到 28 零 关税 的产 品已占目前 中国和 东 盟贸易产品 _%,
总额的 9 %。 5 来自2 0 年 中国与东 盟 1 07 0国签署了 服务贸易协议 ,
2 0 年最终 签署了 投资协议 , 志 自由贸易将 在2 1年 09 标 00
1 日全面建 成。 B1 1 . 东盟纺 织品服 装进 口关税 .1 1
自由化 , 这意味 着 中国与东 盟 l 国经贸合作进 入全新 的发 0
展 时期。
议》( 简称 货物 贸易协议 , 05 B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 ) 2 0年7
易区 货物 贸易协议 )降税计 划开 始实 施 。 0 9 , ) 2 0 年 中国对 原产于东 盟 的协 定税率 相对 于最 惠 国税 率平均优 惠幅度约
1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1 1 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易 区的建立 .
20年l 01 1 月在文 莱举 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 问, 中国和 1 0 个东盟成 员国宣布在 1 0年内建成 自 由贸易区的战略 目 。 标
2 0 年 中国与东 盟启动 自由贸易 区的谈判 , 0 2 1月 02 20 年 1
0nJ n 1 Ch n n EAN r eT a eAr a( a , ia a d AS F e rd e CAF A)wa sa ls e , ih la st T se tb ih d wh c e d o a
lb r l a i n d v l pi g p ro o i t r lg o r d . e v c r d n n e t e t i e a i t e e o n e i d f r b l e a o dst a e s r i e ta e a d i v sm n .CAFT i z o a A s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引言纺织服装业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之一,但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各种壁垒。
本文将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所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技术壁垒1.1 标准认证要求许多国家对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标准认证要求非常严格,要求纺织服装产品达到特定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构成了技术壁垒。
1.2 解决对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以确保产品符合各国标准认证要求。
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争取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有利的标准。
二、贸易壁垒2.1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一些国家对纺织服装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如配额限制、反倾销措施等。
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造成了困扰。
2.2 解决对策我国可以通过与相关国家或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争取关税优惠待遇,降低进口国的关税壁垒。
同时,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附加值,以应对非关税壁垒。
三、市场准入壁垒3.1 外国技术壁垒一些国家对外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技术和专利进行保护,限制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3.2 解决对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和知名度,加大研发投入,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同时,积极推动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品牌壁垒4.1 国际知名品牌占据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上,一些知名的国际纺织服装品牌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限制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
4.2 解决对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可以通过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向高端市场转型,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
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渠道,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五、环境壁垒5.1 环保要求一些国家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产品符合环保标准。
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构成了环境壁垒。
5.2 解决对策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水平,确保产品符合各国环保标准。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o v O omp ttv d n a e i h s a e . h r f r a d i s ou d s r n t e n e p ie b i US c e ii e a va t g n t i r a t e e o e n t h l te g h n e t r r s
战略和 “ 化” 多元 战略所要开辟和 巩 固的新兴市场 。
之 一。 其出 口市场 主要集 中在 美国 、 盟 、 本 、 欧 日 中国香港 等
地 , 0 3 2 0 年 中国纺织 品服装 的传统 出 H市场 中, 2 0 07 欧
美两地 的市场份额 均保持在 1 1% ~ 1 7%之 间, 但在 日本和
很大 的开发空 间, 望成 为中国纺织 品服 装实 施 “ 出去” 有 走
T 数 C指 C 指数 A l
05 6 2【】 . x
06 .9 22l .I
07 3 21 0
07 7 22 .2
08 .2 221
08 .6 一
数据 来源: 根据各年商务部和海关数据 整理计算所得; 0 2 2 0 年东盟的数据 为文 莱、 印尼、 来西亚、 马 菲律宾、 新加坡 、 泰国、 越南等6 国家的数据。 个
显 性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e l d Re COmP a i e v ae a tv r
_ 文用7 指 数和Rc 7 - c A指数两个国 际竞 争力主要测量 指标 来反映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 东盟 市场 的竞争 力 研究表 明 ,中国纺织 晶服装在东盟市场 有很 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应通 过增强企业竞争 力 实施 “ 出去 战 略和 开展协议分工 的方 式来增 强 出口 走
“ 多元化” 略、 战 开辟新 兴市场才能 在全 面均衡 的市场格 局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1.出口总量以及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2.出口产品结构分析3.出口形势评估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贸易壁垒问题2.质量安全隐患问题3.价格竞争力问题4.品牌建设问题5.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四、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1.个案12.个案23.个案34.个案45.个案5一、背景介绍纺织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贸易额一直以来占据很高的比例。
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已形成多个品类、多个系列、多个层次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市场压力的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围绕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分析,旨在为纺织品出口商提供参考。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1.出口总量以及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纺织品出口贸易额占到了中国的总出口贸易额的很大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开放,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达2412.4亿美元,同比下降7.1%。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
其中,美国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最大出口市场。
2.出口产品结构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产品多样性、系列性、层次性强,涵盖面广。
包括服装、家纺、工业用纺织品、面料、针织品、鞋帽等。
面料和服装占据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
3.出口形势评估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全球纺织品贸易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贸易摩擦呈现多点、多层面的态势,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其中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形势造成了不良作用。
但从我国出口纺织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有逐年下降趋势,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和整体出口贸易相比,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首先,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存在较多的互补性。
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工业基础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东盟国家的主要商品进口市场。
特别是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为东盟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补性贸易,有助于提高双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双方产品的相似性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助长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
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还涉及到市场份额和贸易协定等方面的竞争。
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中,东盟国家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来扩大贸易规模。
东盟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ACFTA),旨在推进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ACFTA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拓宽了双方的市场准入。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通过投资建设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深化双方合作,增强互利共赢。
在加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应对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双方应加强沟通协商,妥善处理贸易纠纷,避免贸易战和贸易壁垒的发生。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相关市场的开放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双方在贸易领域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互补发展,提高彼此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应对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加强沟通协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面临国际间的激烈竞争。
全球化进程导致国际间的纺织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纺织大国对外市场的争夺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纺织品的外贸压力日益增大。
2.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创新力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 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中国纺织品产业大多数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科技含量较低,往往只能制造出低价值的商品。
4. 环保和社会责任压力增大。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纺织品在满足这些要求方面的能力较低,这也成为了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一大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发展对策:
1.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加强技术研发与装备更新改造。
提升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使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3. 加强环保理念的培育和实践。
积极应对全球环保挑战,提高环保生产能力,打造绿色的纺织品生产体系。
4. 加大法规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滥用社会责任行为的约束和惩罚,以实现公平竞争。
5. 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扩大对外市场,消除贸易壁垒。
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纺织品产业的规则制定,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对话,提高我国在全球纺织品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作者:王潮歌董鸿飞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7期本文简述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其中包括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中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包括国内问题的五点: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缺乏,劳动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压力较大;又包括国外两点: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低,发达国家的限制和贸易壁垒。
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约占23%,是中国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
总体来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量较大. 中国纺织服装主要向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出口。
其中22%的出口量向欧盟出口,14%的出口量向美国出口,11%的出口量向日本出口、9%的出口量销往香港、9%的出口量销往东盟、38%的出口量销往其他地区。
其中,欧盟为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地区。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一)在国内角度来看在国内来看,1.我国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纺织品历来是以低价的主要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的,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大,但是产品附加值明显比其他出口国家低,随着近年来中国服装出口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例越来越大,服装的附加值仍然偏低甚至低于世界平均单价55% 以上。
中国在附加值远离于衣着纺织品的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地出口较少且产品较低档。
产品的国际产品结构不相称.使中国在出口收益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我国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低。
2.我国纺织品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中国纺织品、服装历来缺乏品牌效应意识,缺乏品牌意识,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名牌产品而言,出口档次低,創汇效益差,知名度相较世界名牌较低,传播范围狭窄,宣传效果不强,优势不相互沟通学习,缺乏合作竞争意识。
而中国仅有的少数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度和数量上也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
3.我国的劳动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数量较多,但近几年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与其他纺织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比较占优势。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0世纪 9 年代均超 0 分别 是 20 .%和 22 . %。2 0 04年 中 国服装 出 口额 为 本的纺织品和服装 的比重在 2 0 其份额差不多是 中国在 日 本市场份额的 6 68 亿美元 , 1. 6 占全球 出 口份额 的 2 %, 4 排名全球 过 5 %, 倍 第二 , 增幅最大 ; 东盟 国家中服装 出 口位居前 十位 到 8 ,这说明东盟纺织 品和服装产 品在 日本市 的只有印尼 , 列全球第九位 。在 20 04年全球纺织 场 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品出口排名中 , 中国列第二位 , 口 343 出 3. 亿美元 二、 中国与 碰 鼬铲 际静 力 较 匕 占全球出 口份额 的 1 . 7 %;泰国列第 三位 ,增幅 2
在测度某国产品与服务 的国际竞争力方面, 通
2 %。而 20 1 04年东 盟纺 织 品服装 产 品 出 口占整 个 常使用 的指标包括以下 三种 : 贸易竞争力指数(C T 东 盟 出 口比例 只 达到 1 %。20 . 0 0 5年 到 2 0 这 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C 0 7年 、 R A指数 ) 和出口业绩
品, 点发挥 自身的优势 , 重 以合 作代 替竞争。
[ 关键词 ] 中国 ; ; 东盟 纺织品服 装 ; 国际竞争 力
[ 作者简介] 张景新,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广西 桂林,404 510
[ 中图分类号 ] 15 F 2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编号 ] 0 7 7 2 (0 8 0 — 0 5 0 0 10 — 7 3 20 )5 0 0 — 03
一
、
中国与 东盟纺 织品服装 出口情况分 析
中 国和 东 盟 的纺 织 品服 装 的出 口市 场 主要 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出口大国,纺织品、陶瓷制品,小型消费品,食品,电器产品等是出口的支柱行业。
就纺织品服装产业来说,中国虽然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因此,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各施所长,以合作代替竞争。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textiles, ceramics, small consumer goods, food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xport industry. O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although China has a clea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at the same time ASEA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rend. Therefore,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division of labor agreemen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s in the industry, play to each strength then prefer cooperation to competition.关键词:中国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合作正文:多年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一直引人注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化,纺织品服装产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在我国逐渐走向“衰弱”,而在与此相应的东南亚各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中国和东盟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应认真分析我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的现状,以及我国和东盟此行业的竞争关系,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最终质的转变及双赢的目的。
一.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而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纺织品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53%,与上年同比下降9.61%;其中出口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与上年同比下降9.65亿美元;进口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与上年同比下降9.24%。
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差额为78.76亿美元。
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几乎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东盟国家中服装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印尼的纺织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纺织品服装已成为石油天然气之外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05年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86.1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仅纺织品出口额就达到了100.03亿美元;泰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05年就达到了60多亿美元,是泰国的第二大出口行业;越南的纺织服装业在90年代后,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
这些数据说明,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领域的竞争性研究长期以来,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基础理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过去到现在都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上,所以在国际贸易战略上一直强调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
纺织品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多年来一直是以比较优势为主,几乎做到了只出口不进口,即实现了完全的出口专业化。
但近年来,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不断。
这些磨擦均源于中国加入WTO签署的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
而东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正是借着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的越南。
为了本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东南亚各国近年来都加大了资金、人力等的投入,为了抵御来自中国的竞争,东盟各国纺织业也正在走向联合。
在老东盟五国中,泰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近几年泰国服装业发展相当快,已经向时装方向发展;而印尼近几年纺织品服装产业成长也相当快,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个竞争者。
除了东盟各国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显然,中国曾经以廉价劳动力成本所得到的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中国与东盟相比,虽然东盟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都低于中国,但随着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第三方市场上与中国已经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
双方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TC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东盟国家的RCA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则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着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上均是以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且是世界中低档纺织品服装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0%,而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约占5%,东盟则超过5%,由于所占份额不大,所以差距比较小。
这说明中国同东盟国家产品主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存在着竞争,原因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以发展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为主。
但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这种竞争状况会日渐加剧。
反观另一方面,现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仍然低于10%,东盟出口到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超过50%,其市场份额差几乎是中国在日本所占市场份额的5倍以上,这说明东盟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除此以外,东盟已经与日本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日本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已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同意立即取消或降低几乎所有的纺织品和服装关税。
今后几年,随着东盟国家产品质量的提高,加上日本和东盟之间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东盟的纺织品等中低档加工产品向日本出口将比中国更加有竞争力。
而中国与日本至今没有形成自由贸易区。
虽然中国加入WTO 后纺织品服装对日出口会有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及公平贸易机会,但仍会面临各种贸易壁垒。
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正面临着东南亚国家的有力挑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来抵御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利因素。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对策以及合作由于有轮胎贸易壁垒的前车之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今后在对欧美以及日本市场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应善用规则,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
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
尤其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争取有发言权。
同时密切注视新壁垒形式,防患于未然。
而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是长期存在的,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
如果中国和东盟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发展来说都有好处,中国可以借此提高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
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的启动,将会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纺织品税率显著降低,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纺织行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产业,而东盟将是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地区。
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出口优势明显。
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敏感产品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且敏感产品也将逐步降税。
当正常降税进程启动后,中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
由于中国市场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与东盟国家有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双方经济上不同程度的互补,利用好经济互补性则可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从产业结构上看,双方即使相同的产业部门,各自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可以说,随着相互开放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和产业内的纵向合作将不断有新的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将持续增长。
这种增长源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向东盟出口,以及中国进口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层次将随着自贸区的建设而与东盟企业分享开发空间。
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纺织品服装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
随着双方市场的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双方之间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多。
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其规划的投资重点区域之一将是东盟各国。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兴业,并鼓励在当地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经济贸易合作区。
例如越南的成衣工劳动力成本只有宁波的四成左右,倘若宁波企业将服装工厂开到这里,无论内销、外销,成本都将大幅降低——2009服博会上,东盟新成员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以“宁波服装‘东盟制造’获利更丰”为由,向宁波企业频频发出投资邀请函。
另外,在自由贸易区内,商品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货币、人员的自由流动,人民币将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整体情况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主要是服装等制成品向欧、美等地区出口,而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的出口,体现为产业合作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使中国纺织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对此,东盟国家也有所期待。
泰国坚持对大量的纺织品制定特定的原产地标准、降低自贸区原产地的要求,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越南、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也纷纷把纺织业作为鼓励投资的领域。
在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后,由于关税减免,企业可以从对方那里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产品出口方也能大大提高出口量,从而实现双赢的利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