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0KV出线末端电压低问题的解决办法-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0kV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及处理措施

10kV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及处理措施

的处理提供 参考。
关键 词 1 O k V 配 电 线路 低 电压 处 理
中 图分类 号
T M7 2 6
0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业 对 电能 的需求 日益
2低 电压计算 方式 与产 生原 因
电压简易损失估算公式 为:
A U= ( P L) / ( 5 C) ( 1 )
线 截 面偏 小 ,仅 为 9 5 am r , 而 其 它 分 支 线 的 导 线 型 号 为
作者简介 : 张海彬 ( 1 9 7 3 一 ) , 从事 电力工程设 计、 施 工管理 工作 。
2 0 " 1 71 8 ( A ) 期 1 7 3
运 行 维 护
I G J 一 7 0 ,导线截面积也仅为 7 0 mm2 。因此 ,该 1 0 k V线路
增长 ,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障电力系统供 电 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而 1 O k V配 电线 路作为 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低 电压问题会影响 电力系
统供电的质量 ,对用户 的生 活生 产造成影响_ l j 。因此 ,对 1 0 k V配 电线 路 低 电压 问题 展 开探 讨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压器 9 6台,总容量 为 1 1 8 4 7 k V A,而公 变与专变 同为 4 8 台 ,其 中公变容量 为 4 5 1 5 k VA,专变容量为7 3 3 2 k V A。 该线路 近期显示 ,电压合格 率年 累计分别 为8 5 . 6 6 ( 台区首 端) 与7 6 . 3 2 ( 台区末端) ,线路末端 的某 个公变 电压最低 曾 降到 3 1 6 V。根据该 线路 4专变 的用户描述 ,电压过低 经 常会导致其工厂无法正常开机作业 ,对该 厂的用电环境造 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 ,要想查找 出电压 过低 的具体

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摘要:基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形势下,城镇、乡村配电网10kV线路的“重过载、低电压”问题却逐年递增。

即便电力网络已经过几期的改造,但仍然未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为此,在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治理工作上,需要切实遵循“管理优先,技术优选”的原则改善供电质量,才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生产和城镇、乡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城镇、乡村配电网;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分析;综合治理措施前言在城镇、乡村配电网运行中,由于前期供电区域内的变电站布点有限、中压线路过长,导致局部台区低压距离较长及用户分布零散,而不可避免出现10kV末端电压偏低问题。

同时,随着各市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使电力需求量日益增长。

但因城镇、乡村的配电网设施不足,使用电负荷更是不断激增,以致阻碍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对于低电压的综合治理工作,因涉及面比较广,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只用单一的调压方法已不能解决当下用电量剧增的形势。

故此,有必要重新探索引起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的诱因,并积极采取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和管理策略,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城镇、乡村配电网的供电能力。

一、10kV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分析对于城镇、乡村配电网台区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基本是由于供电设备老化、变压器容量不足、供电线路运行环境差造成的。

同时,还存在供电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科学、电压监管缺乏力度、综合调压能力薄弱等问题,以致台区末端低电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近年来,伴随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使电力供应能力与经济发展态势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外出读书的年轻队伍回乡创业和乡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口密度也持续在增加,更加重了人们生活用电及各大中小型工厂企业的用电需求。

特别在夏季和冬季,更是受到我国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实施和春节期间返乡人潮高度集中的影响,以致供电范围内电网不堪重负,配电变压器严重超载,过大的线路电流逼使电压降激增,线损加大,发生末端低电压问题更是在所难免。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对策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对策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对策发布时间:2023-02-28T05:50:05.39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0月19期作者:李关宝[导读] 随着我国电网覆盖区域的不断扩大,过去固有的配电体系运维举措已不能满足我国电网发展的需要。

李关宝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大姚供电局,云南大姚675400摘要:随着我国电网覆盖区域的不断扩大,过去固有的配电体系运维举措已不能满足我国电网发展的需要。

供配电装置是电力传输的基础类装置,不但要依赖于过去固有的安全检验办法,且已无法达到当代电力安全和质量保证的需要。

所以,现阶段,要不断推进电网智能化构建工作,提升电力的安全性、城镇供电性能以及供电有效性等。

本文主要针对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治理对策电力能够转变我国国民的生活模式和社会运营构架,全方位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准,为我国国民提供了更加安逸、便捷的日常生活环境。

若是电力受到破坏,则会给我国的日常生活,甚至我国的发展带去非常严重的障碍。

10kV线路作为电力体系运营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关电力企业必须根据电网的未来发展需要,逐渐改进、完善10kV线路。

特别是在10kV低电压线路的使用中,通常存在许多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通常会构成较为严重的电力风险问题。

所以,电力企业必须治理整改现存的10kV低电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一、10kV线路低电压的现存问题(一)线路装置因素在我国诸多区域中,仍存在电网老旧的情况,或尚未更新电网线路的情况。

所以,这种线路装置通常因为缺少有效的管控和维护,从而导致电路老化问题的频发。

另外,很多地区由于电网线路、低压线路接入电网的环境复杂,配电布局规划不科学,管控维护工作艰难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强的管控维护工作,致使10kV低压线路损耗问题在该领域尤为突出。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提高,这就为我国的供电顺利进行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现阶段低电压线路的分析与改造已经成为电网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电网公司在接受电压投诉方面,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电压偏低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国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由此可见,对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治理措施本文主要以我国某10kV线路为例,该线路的主干线一共有110个基杆,主干线的总长度为9.949km,供电半径为13km,其中1号杆-44号杆的距离长度为3.8km,44号杆-96号杆的距离为7.8km,96号杆-108号杆的距离为1.1km,该线路中拥有的变压器数量一共为96台,总容量为1200kVA。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该10kV电路频频出现低电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该线路的低电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我国供电配网分布局域较广,一些地区没有进行电网的改造工作,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极易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就会导致一系列低电压问题的出现,所以我国部分地区急需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

另外,我国缺乏检测与分析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中,检测与分析设备是对电能指标进行测量的基础,但是由于设备的缺乏,就无法及时的了解调度数据,其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不足,没有购买先进的信息化检测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检测设备极度匮乏,这就使得电能指标检测数据存在不准确性,企业难以针对检测数据有效的开展调度管理,从而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1.2无功补偿缺乏用电负荷不仅存在一定季节性,而且还会在不同的时段产生波动,在高峰时段,基本处在满载状态,甚至过载,而在低谷时段,则为空载,这就对无功补偿提供了很高的要求。

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以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10KV农网低电压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引起10kV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和提出了五种提高10kV馈线电压合格率的应对措施,以期能为解决低电压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10kV农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应对措施10KV配电网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主骨架,并且在农村配电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10KV配电网线路存在着有结构复杂、线路较长、电抗较大、负荷波动较大等问题,10KV电网容易发生电压低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10KV配电网的建设,就必须要面对10KV农网低电压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避免因此问题而影响到农村电网的建设。

1. 10kV农网低电压现状由于农村10kV电网在技术升级改造前受到产权归属、自动化水平较低、建设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供电企业的重视,即便在农网改造后对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结构有了较大优化改进,但由于没有充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速率,没有进行详细的用电需求分析,导致农村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终端低电压问题依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确保终端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水平。

2.农网10kV线路末端电压低原因分析2.1 农网结构较薄弱电网结构较为薄弱是农村10kV配电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地区存在变配电台区地址与区域负荷中心不匹配,尤其是部分10kV馈电线路,其距离较远、负荷较重、分支线路较多,加上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措施不到位,导致线路首端电压偏高、终端电压偏低,严重影响供电电压质量水平。

2.2 用电负荷急剧增加近几年来,家电下乡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日常生产和生活用电负荷急剧增加,春、秋两季进入用电低谷期,系统电压增高;冬、夏两季进入用电高峰期,人均用电量大、用电负荷集中,其人均用电量将比春、秋两季高2~3倍左右,这样势必会导致用电高峰期10kV配电变压器运行存在过负荷甚至超负荷工况,供电导线严重发热,线路过流损耗引起线路压降增大,进而引起线路终端电力客户的供电电压偏低,影响其正常高效用电。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信息化分析及治理方式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信息化分析及治理方式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信息化分析及治理方式摘要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负荷相对较小、负荷比较分散,变电站分布较为稀疏,使得大部分地区供电半径超过允许设定值,甚至是部分農村地区的供电半径达到50km及以上。

远距离的输电极易引起10kV线路的中后端的电压低于设定额,造成线路供电大幅度波动,导致用户无法正常用电。

为了确保用电用户的用电安全稳定,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决线路运行中存在的低压问题,从而提高线路送电效率。

本文主要从10kV线路着手,研究了10kV 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及治理方式,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治理方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有些地区的配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压合格率低和线路损坏率高等电压问题日渐凸显,不仅影响到用电用户的安全用电,还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面对这些线路低压问题,如何做好用户全方面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树立企业金牌服务形象,确保用户电压合格率,满足用电用户的用电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10 kV线路低电压问题概述某10 kV线路的电源是1座110 kV变电站,主干线基杆为109个,全长9.935 km,供电半径长为12.5 km,线路接入的变压器总共95台,主干线导线型号为LGJ-95,总容量达11725 Kva。

近期该线路屡屡发生低电压问题,影响用户用电的稳定性。

经过调取线路某公变电压检测仪的监测数据,显示:台区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合格率分别为86.6%、77.4%;某公变低压测线电压曾低于317 V。

此外,经过普查,部分大功率用电用户反馈经常发生低电压问题,导致用户无法正常用电。

2 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为了找出引发线路低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关人员结合线路运行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1-2]:①供电半径。

该线路主干线全长9.935 km,供电半径长12.5 km,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核算,该线路主干线与规定范畴相接近,而供电半径已超过规定要求。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电网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传统的配电系统运行和维护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电网发展的要求。

供配电设备作为用电的基础设施,仅仅依靠传统的安全检测手段,事后检修和预先设定周期性定期检修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的保证。

因此,应大力促进电网智能化建设,以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城乡供电能力及供电安全水平。

配电设备的在线监测及状态检修是配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存在的问题;治理措施引言电力资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全面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给人们日常提供更加舒适以及便捷的生活。

一旦电力资源受损,可能会对公民的生计,甚至会对国家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阻碍。

10kV配电线是电力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电力网络的发展需求,逐步实现10kV配电线路的优化,尤其是在10kV配电线高压的应用中,常常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实现10kV配电线路与系统的优化。

1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1.1 线路设备自身因素我国有一部分地区的电网现还使用着十分老旧的,或者还没有换上新一代的电网线进行电力的运输。

为此,而这一类线路的设备往往会缺少管理和维护,造成电路线的老化。

除此之外,在不少地方因环境的复杂,链接网线以及电网低压线的分配和布局设计不合理,出现管理维修工作困难,使管理和维护不能及时进行,这就导致该地区的电网低压线线损问题突出。

还有部分地区由于经济相比较落后,电压线的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也相对较少。

,关于维修低压线线损问题的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也有限,难以全面进行电压维修管理工作,以及间低压线线损工作的排查。

尽管部分台区已完成改造,但未实施负荷切割,在这种情况下低电压问题持续发生。

此外,企业配网设备未按标准运行,致使数据偏差大的发生,对项目立项决策十分不利。

配网项目建设与管理不同步,是影响配电网管理的因素之一,电力企业应对其引起重视。

线路末端电压偏低问题分析

线路末端电压偏低问题分析

线路末端电压偏低问题分析
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与改造,绝大部分高损耗的配电边啊一起已经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提高了供电质量。

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很普遍的存在着供电质量差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供电半径超出国家规定的远距离线路。

对这部分用户的电能质量进行改善迫在眉睫。

1、电压偏低的原因
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e PR QX U U +∆= (1)
P 、Q :三相负荷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kW 、kvar );
R 、X :单条导线的电阻和电抗(Ω);
Ue :额定线电压(kV );
s L R /ρ= (2)
ρ:电阻率;
L:导线长度(m )
s:导线截面积(mm2)
*c o s e P U I φ= (3)
cos φ:功率因数;
结合公式1、2可知,在负载正常工作情况下,线路越长,线缆截面积越小,则电压降越大,线路末端电压越低;
由公式3可知,功率因数越低,则保障负载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电流就越大,线路压降就越大,则线路末端电压就越低;
总结如下:造成线路末端电压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1、供电半径过大;低压台区因为配电变压器布点稀疏,偏远地区供电半径超过规定范围,根据中低压运行管理标准的要求,C 类、D 类地区低压线路的半径是250m 以内,E 类地区低压线路的半径是300m 以内,F 类地区是500m 以内;
2、供电线径过小,接触不良,导线阻抗较大;线路重过载,线路电流增大,同时导线发热,线路阻抗增大,电压降增大;
3、功率因数低,无功补偿不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10KV出线末端电压低问题的解决办法
1 问题
农电服务中心和客服中心普遍反映10KV五17线――淮微电压偏低,游河乡反映06:00-23:00电压低大概8.6KV。

2 检查情况
对五里墩变电站近期10KV母线电压进行检查如下:6月份截止8月20日。

经查变电站运行日志得:近期五10KV母电压自早6时-晚22时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变电站整点抄表值)。

如图表2所示,五里墩变电站的接线方式。

经检查五变10KV母线电压属正常水平,符合2011年度信阳地区电网运行规定,满足关于10KV电压水平为10.0――10.7的规定,是合格水平。

五17线所在的五10KVII母电压未出现越限点,合格率为100%。

3 原因分析
经过对负荷高峰时间段和低谷期五17线负荷情况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有:
3.1 五17线线路过长
五17线线路型号:五17线出线至五17柱2开关线型为JKLYJ-240,五17柱2开关至五17线游河支柱开线型为
JKLYJ-120,五17线游河支柱开后90#-128#杆线型为LGJ-70,
128#-155#杆后为LGJ-50,155#-251#后为LGJ-35,总长度约为13-20kM(每基杆取50-80M)。

3.2 五17线负荷较重
五17线所供负荷为综合负荷,既有城乡居民用电,也有小工业用电,造成负荷波动较大,负荷在中午和晚间比较集中,高峰时段电流值超过240A,受线路长度影响,线路末端电压较低。

下图所示为五17线配电网络图。

图注:P是配变,也即公变,主供负荷为居民用电,Z是专变,主供工业负荷。

五17线共16台配变,14台专变,其中配变容量135MVA,专变容量222MVA。

3.3 末端电压理论计算
JKLYJ-240(R=0.13欧/千米、X=0.388欧/千米)
LGJ-70(R=0. 46欧/千米、X=0.396欧/千米)
为方便计算五17线游河支柱开前按240、五17线游河支柱开后按70算,负荷取最大负荷240A和150A分别计算,额定电压取10KV,按公式△U=(PR+QX)/U,不考虑负荷的渐变过程:按3948KW+1315Kvar(电流为240A,功率因数为0.95)
负荷按2468KW+815Kvar(电流为150A,功率因数为0.95)结论: 五17线游河支柱开前电压基本可满足要求,五17线游河支柱开后在大负荷时段不满足要求,末端电压不能满足要求。

4 措施实施
4.1 五变10KV II段母线上限运行,同时考虑首端用户影响,电压只能在10.3-10.4左右(需保证电压的波动情况下,五变10KV II段母线电压不越上限),提高有限,对重负荷的线路末端电压影响小,实际效果不大。

4.2 缩短五17线的供电半径,将游河支柱开后面的负荷倒由相邻的董家河变电站董3线接带。

4.3 将五17线后半段导线更换为较粗的导线。

4.4 均衡五变10KV两段母线的负荷,将10KV II母上的五21线――师院通过站内引线连接倒至10KVI母接带。

4.5 在用户专变上配置自动跟踪补偿的电容器。

具体补偿容量一般以配变总容量的7%-10%计算,但不应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

5 效果核查
以上措施实施之后,游河乡所的功率因数由以前0.81―0.90之间提高到目前的0.89―0.98之间,工业用户电压水平较以前更稳定,有利于工业生产。

通过上述技改,五17线降低了线损,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