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牙的形态和构造。 3.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4.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微细结构特点、胃腺的功能。 5.大肠的分部、结肠外形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6.肝的形态、位置及微细结构。 7.胆囊和输胆管系统的组成。 理解: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的分部。 3.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和微细结构。 5.肛管的结构。 6.胰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了解: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口腔三对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内容概要 (一)概述 中空性器官 1. 内脏器官 实质性器官 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略)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消化管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 消化系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腺肝、胰 消化管壁上的小消化腺

(二)消化管 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唇:上唇、下唇、口裂、人中 颊: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有鳃腺导管开口 硬腭 腭 软腭 舌舌尖、舌体、舌根 分部:牙冠、牙颈、牙根 2. 口腔结构: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分类:乳牙20个,恒牙32个 牙式: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 8)表示,并以╋表示上下颌及左右侧的牙位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大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口腔腺 小口腔腺 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 3 咽口咽:腭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 4. 食管 分部:颈部、胸部和腹部 ①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 三处狭窄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③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大学mooc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山大)章节测验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10分) 下列那些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 A.十二指肠 B.胰腺 C.直肠 D.脾脏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2 单选(10分) 腹痛的护理时,不可过早应用止痛药物的原因是? A.副作用太大 B.呼吸抑制 C.不利于抗感染 D.掩盖病情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3 单选(10分) 腹泻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最首要的是哪一个? A.焦虑 B.体液不足 C.肛周皮肤受损活动无耐力 D.活动无耐力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4 多选(10分)

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可出现何种体征 A.隐血试验阳性 B.外观正常 C.黑便 D.白陶土样便 正确答案:A、B、C你选对了 5 单选(10分) 神经性呕吐的特点是 A.餐后即刻发生 B.伴有黑便 C.缓慢起病 D.伴有神智异常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6 单选(10分) 呕吐物中含有多量黄色苦味胆汁,多见于 A.幽门梗阻 B.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梗阻 C.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肠梗阻 D.慢性胆囊炎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7 单选(10分) 关于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和应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可抑制腹泻时肠道的分泌 B.少量多次 C.快速补充 D.可减缓腹泻速率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8 单选(10分)

下列不属于易产气食物的是 A.可乐 B.杂粮 C.洋葱 D.茶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9 多选(10分) 黄疸可见于什么疾病? A.病毒性肝炎 B.梗阻性胆囊结石 C.肝癌 D.肝硬化 正确答案:A、B、C、D你选对了10 单选(10分) 肝细胞性黄疸的主要治疗策略是 A.应用免疫抑制剂 B.保肝治疗 C.手术治疗 D.消炎利胆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10分) 最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的疾病是? A.肝炎 B.胆道疾病 C.胃溃疡 D.结肠炎

6、消化系统疾病解读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近年来可能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治疗方法的普及而致复发率降低等原因,就诊人数有所减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近年在我国亦渐见增多。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以往在我国并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病学界的高度重视。炎症性肠病以往属西方国家常见病,在我国少见,而近年来在我国报道不断增加。近年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慢性肝病之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尽管影像学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依然十分重要,在全面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影像学及有关特殊检查,以求既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诊断,又能减少各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并节省医疗资源。 (一)病史与症状 病史采集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乃至作出临床诊断;也有不少疾病虽有明显症状却不伴有明显体征。病史采集要掌握消化系统疾病问诊的要领,务求细致,因为不少症状发生在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中,但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往往有其不同的特点,腹痛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针对主要症状,要尽可能了解其诱因、起病情况、发病经过(急性还是慢性、间歇还是持续等)、用药的反应等,要详细了解其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加剧和缓解的规律,以及所伴随的其他症状等。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经济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烟酒嗜好、接触史以及家族史等对诊断亦有相当意义。

内科学ppt_word版 之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李瑾p37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 reflux esophagitis)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 有相当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症表现,又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发病年龄和性别:40~60岁为高发年龄,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无差异;反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2~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抗反流屏障食管胃交接的解剖结构—LES LES: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高压带10-30mmHg LES压力下降—反流:结构破坏、激素、食物、药物、腹内压升高、胃内压升高 (2)食管清除作用:食管蠕动(容量清除)、唾液中和 (3)食管粘膜屏障:上皮屏障、后上皮屏障 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TLESR 、His角学说、双括约肌学说 2、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和胰液 增加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药物 降低LESP的因素:胃肠激素、神经因素、食物、其他 二、病理 1、RE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下段,范围约10cm左右 2、内镜下表现:水肿、潮红、糜烂、溃疡、增厚转白、瘢痕狭窄 3、组织学改变: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粘膜固有层乳头向上腔面延长;糜烂和溃疡; 固有层内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rett食管改变 三、临床表现 1、食管症状 ?典型症状烧心、反酸 ?非典型症状胸痛,疼痛常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是可为剧烈刺痛,伴有放射痛,酷似心绞痛。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2、食管外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 3、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黑便及贫血等 ?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RE洛杉矶分级 A: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小于5mm B:一个或一个以上黏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无融合 C: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食管周径的75% D:黏膜破损有融合,大于食管周径的75% 2、24小时食管pH监测:重要手段,特异性高 生理性反流: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 <4.0的总时间<1小时。 病理性反流:24小时反流>50次;食管内pH<4.0的总时间>1小时 记录内容:24小时pH<4.0的次数pH<4.0占总时间的百分率 pH<4.0超过5分钟的次数最长酸暴露时间 观察指标:反流次数<50次;pH<4.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4.2% ; 长于5分钟的反酸次数<3次;最长酸暴露时间<9.2分钟 3、食管吞钡:不敏感 4、食管滴酸试验 5、食管测压:<0.78kPa(6mmHg)提示本病

消化系统疾病71344

---------------------------------------------------------------最新资料推荐------------------------------------------------------ 消化系统疾病71344 第一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 在我国,胃癌和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排名中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近年大肠癌、胰腺癌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近年来可能由于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治疗方法的普及而致复发率降低等原因,就诊人数有所减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 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硬化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而近年在我国亦渐见增多。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 以往在我国并未引起重视的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已引起我国消化病学界的高度重视。 炎症性肠病以往属西方国家常见病,在我国少见,而近年来在我国报道不断增加。 近年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慢性肝病之一。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尽管影像学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 1 / 13

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病史、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依然十分重要,在全面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影像学及有关特殊检查,以求既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诊断,又能减少各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精神负担并节省医疗资源。 (一)病史与症状病史采集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乃至作出临床诊断;也有不少疾病虽有明显症状却不伴有明显体征。 病史采集要掌握消化系统疾病问诊的要领,务求细致,。 因为不少症状发生在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中,但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往往有其不同的特点,腹痛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针对主要症状,要尽可能了解其诱因、起病情况、发病经过(急性还是慢性、间歇还是持续等)、用药的反应等,要详细了解其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加剧和缓解的规律,以及所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籍贯、职业、经济状况、精神状态、饮食及生活习惯、烟酒嗜好、接触史以及家族史等对诊断亦有相当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很多,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烧心感、食欲不振、早饱、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腹块、里急后重、黄疸、呕血、黑粪、便血等。 各种症状的临床意义可参阅《诊断学》有关章节。 不同消化系疾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状及不同的症状组合,个别症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二节胃黏膜保护剂 第三节助消化药 第四节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 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 第六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一亚类抗酸剂 (1)吸收性抗酸剂:碳酸氢钠。 (2)非吸收性抗酸剂: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铝、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直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并能形成保护膜,覆盖于胃黏膜表面 ——用于对症治疗,缓解反酸、胃痛等症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碳酸氢钠、碳酸钙——释放二氧化碳——呃逆、腹胀和嗳气,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产生氯化镁——引起腹泻;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镁过高。 3.铝、钙剂——便秘。 4.铝离子可松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被镁离子对抗——铝碳酸镁。 二、用药监护 1.最佳服用时间: 胃不适症状出现,或将要出现时,如两餐之间和睡眠前。 2.片剂抗酸剂适宜嚼碎服用。 3.增加日服药次数,一日4次或更多。 第二亚类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药物。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PPI特异性地抑制H+,K+-ATP酶(质子泵)的活性,抑制胃酸生成的终末环节。抑酸作用强大。 并可与抗菌药物、铋剂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TANG补充:三联疗法。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异构体,优于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PPI。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PPI。不受食物和其他抗菌药影响,对胃壁细胞的选择性更专一。 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快速、更强大。高效、速效、安全。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高。 (二)典型不良反应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PPI——可引起髋骨、腕骨、脊椎骨骨折。 PPI极少发生耐药现象,但停药后引起的胃酸分泌反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个月。 (三)禁忌证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婴幼儿。 (四)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可能引发胃灼热和胃溃疡,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防止或减轻相关症状。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会明显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 【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者,如须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应考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 二、用药监护 1.常须制成肠溶制剂,至小肠内溶解再吸收,以规避酸性的破坏作用。 2.服用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压碎(对比TANG:铝碳酸镁是嚼碎),并至少在餐前1h 服用。 3.不宜再服用其他抗酸剂或抑酸剂。不建议大剂量长期应用(卓-艾综合征例外)。 4.不需要多次给药,一日1次或2次(前后对比TANG:铝碳酸镁一日4次)。 第三亚类抑酸剂-组胺H2受体阻断剂 可逆性竞争壁细胞基底膜上的H2受体,显著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尼扎替丁 ◆罗沙替丁乙酸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抑制胃酸分泌(强度不如PPI),尤其能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防治应激性溃疡。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头晕、嗜睡。 2.长期用药——胃内细菌繁殖,诱发感染。 3.耐药发生很快(不如PPI)。 4.突然停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三)禁忌证 1.急性胰腺炎者禁用西咪替丁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病例一 49 岁男性,7 年前起出现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常于饭后 3 小时左右发作,有时半夜痛醒,进食后疼痛好转。 以后几乎每年冬春季发作,尤其是劳累、饮食不当、心情郁闷更易发作,曾在单位医务室诊断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后基本缓解。 6 天前上腹部疼痛较前加重,服阿托品无效,进食或吃点心或也不能缓解,昨起排柏油样大便 2 次,每次约 250 克,来院诊治。 查体: 体温37℃,脉搏 96 次/分,呼吸 22 次/分,血压 11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苍白及发绀,面色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两下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4.710 12 /L,HGB143g/L,WBC6.210 9 /L,N76%,L22%。 尿常规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3.主要的护理诊断?参考答案1.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2.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3.主要护理诊断: 1)慢性疼痛与消化道溃疡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3)恐惧与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 病例二 54 岁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史 20 余年,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 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 4 个月,腹胀、少尿、牙龈出血 1 个月。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无异常。 神志清醒,体格消瘦,肝病面容,巩膜中度黄染,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见多个蜘蛛痣,肝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2.如何护理腹水?参考答案 1.诊断: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2. 腹水的护理: (1)安置病人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改善肝细胞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大量腹水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减轻呼吸困难,卧床时抬高下肢,阴囊水肿者用拖带托起。 (2)限制钠水的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测腹围、体重、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一 49岁男性,7年前起出现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常于饭后3小时左右发作,有时半夜痛醒,进食后疼痛好转。以后几乎每年冬春季发作,尤其就是劳累、饮食不当、心情郁闷更易发作,曾在单位医务室诊断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后基本缓解。6天前上腹部疼痛较前加重,服阿托品无效,进食或吃点心或也不能缓解,昨起排柏油样大便2次,每次约250克,来院诊治。查体:体温37℃,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苍白及发绀,面色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两下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7×10 12 /L,HGB143g/L,WBC6、2×10 9 /L,N76%,L22%。尿常规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 3.主要得护理诊断? 参考答案 1.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2.检查项目: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3.主要护理诊断: 1)慢性疼痛与消化道溃疡有关。 2)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3)恐惧与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 病例二 54岁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4个月,腹胀、少尿、牙龈出血1个月。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无异常。神志清醒,体格消瘦,肝病面容,巩膜中度黄染,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见多个蜘蛛痣,肝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如何护理腹水?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慢性胃炎 一教学目的 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 (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4 胃液分析。 (六)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七)治疗根除HP,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的治疗。

内科第四篇消化系统

内科第四篇消化系统 ! 一.名词解释 1.不明原因出血 是指常规内镜检查(胃镜和结肠镜)不能确定出血来源的持续或反复消化道出血, 多为小肠肿瘤、Meckel憩室和血管病变 2.黄疸 由于血清胆红素增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3.家族史 双亲与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与疾病情况, 特别是否患有或患过与患者同样的疾病,以及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4.呕血 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5.柏油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 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 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 6.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GERD也可引起咽喉、气道等食管临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症状。 7.PPI试验 8.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只侵犯黏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局限,症状轻微,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才能作出。 9.Barrett溃疡 Barrett食管发生溃疡时称为Barrett溃疡。 10.Barrett食管 是指食管贲门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鳞状上皮被胃的柱状上皮所取代。 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 11.假幽门腺化生(pesudopyloric metaplasia) 是胃腺化生的类型之一。是指胃泌酸腺的颈粘液细胞增生,形成幽门样腺体, 它与幽门腺在组织学上一般难以区别,需根据活检部位做出判断。 12.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是胃腺化生的类型之一。是指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替代了胃固有腺体。

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习题

第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习题一、单选题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肉眼所见没有下列哪一项 A.胃粘膜皱襞变浅,几乎消失 B.胃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C.胃粘膜平而平滑 D.胃粘膜失去正常光泽而发灰 2.慢性萎缩性胃炎B型的表现为 A.胃体部弥漫性病变,很少或不累及胃窦 B.胃分泌功能严重损害,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C.血清胃壁细胞抗体阳性 D.90%由HP感染引起。 3.胃粘膜活检报告为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 A.先天性肠粘膜异位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胃溃疡病 D.慢性浅表性胃炎 4.下列哪一项是肥厚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A.胃粘膜萎缩变薄 B.病变局限于粘膜浅层 C.出现假幽门腺化生 D.粘膜肥厚,皱襞加强变宽呈脑回状 5.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为 A.胃前壁 B.胃大弯及胃底 C.胃后壁 D.胃小弯近幽门处 6.溃疡病穿孔后最严重后果是 A.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B.穿孔后引起小网膜急性炎症 C.穿孔后引起肠粘连 D.穿孔后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周围脓肿形成 7.胃溃疡底部镜下所见最底层为 A.渗出层 B.坏死层 C.肉芽组织层 D.瘢痕组织层 8.十二脂肠溃疡最好发于 A.胃小弯近幽门部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球部 D.胃体部 9.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 A.溃疡通常只有一个 B.圆形成椭圆形 C.直径一般大于2.5cm D.深达肌层或浆膜层 10.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穿孔 B.出血 C.梗阻 D.癌变 11.下列是哪项不属于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A.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B.脂肪变性 C.溶解坏死 D.嗜酸性变 12.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细胞嗜酸性变

消化系统疾病教案设计

消化系统疾病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教学容及掌握程度] 了解: 1.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特点; 2.消化系统病因、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掌握: 1.分类(按病变器官不同分类):食管疾病、胃与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大肠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腹膜与肠系膜疾病等; 2.诊断方法: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与功能检查等; 3.消化系统疾病的的诊断程序和防治原则。 [学习难点] 消化系统疾病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1学时(讲课) [实施方法与学习建议] 介绍疾病分类,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在介绍疾病诊断方法(特别是当今先进的检查手段)时,可配合使用PowerPoint、辅助动画与录像,使讲解更为生动。学员课前应复习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分类与诊断方法,结合查阅有关文献,开阔视野。 第二章腹部超声检查 [教学容及掌握程度] 了解: 1.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2.超声图像特点; 3.超声检查技术; 4.超声图像的解读。 掌握: 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学习难点] 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超声检查影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2学时(讲课) [实施方法与学习建议] 配以临床实例、动态幻灯、板书、文献引用,详细讲述正常器官及

典型疾病在超声下的典型表现。课前学员预习本章节以及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第三章镜诊治 第一节上消化道镜检查 [教学容及掌握程度] 了解: 1.上消化道镜检查的方法; 2.上消化道疾病的镜诊断。 掌握: 1.掌握上消化道镜检查的适应证; 2.掌握上消化道镜检查的禁忌证。 [学习难点] 上消化道疾病的镜诊断。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0.5学时(讲课) 第二节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教学容] 了解: 1.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方法; 2.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并发症。 掌握: 1.掌握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适应证; 2.掌握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禁忌证; 3.掌握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应用。 [学习难点] 1.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0.5学时(讲课) 第三节下消化道镜检查 [教学容及掌握程度] 了解: 1.下消化道镜(结肠镜、胶囊镜、小肠镜)检查的方法; 2.下消化道疾病的镜诊断。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中用法错误的是 A、雷贝拉唑bid ,餐前30min B、西咪替丁bid ,餐后 C、法莫替丁bid ,餐后 D、铝碳酸镁咀嚼,prn E、多潘立酮tid,餐前 2、关于GERD药物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RE需要强力抑酸治疗,PPI bid约8周 B、对RE患者而言,促胃动力药没有确切疗效 C、NERD抑酸治疗4周,不宜长期使用 D、NERD也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需同时抗抑郁治疗 E、即使是轻度的RE和NERD患者,也需维持治疗避免加重 3、以下不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是 A、长期使用影响钙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B、可导致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吸收下降 C、便秘 D、WBC↓ E、口干 4、下列药物中,可引起黑便的药物为 A、铝碳酸镁 B、枸橼酸铋钾 C、硫糖铝片 D、多潘立酮 E、莫沙必利 5、下列药物中,可影响性功能的药物为 A、雷尼替丁 B、法莫替丁 C、西咪替丁 D、泮托拉唑 E、莫沙必利 6、以下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长期服用抑酸剂会降低钙吸收 B、RE患者抑酸治疗为主,且强度和时间超过消化性溃疡 C、多潘立酮(吗丁啉)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建议限制使用 D、慢性咽炎需要至少抑酸治疗3~6月方能见效 E、RE患者应使用促动力剂治疗 7、消化性溃疡抗Hp的四联疗法正确的是 A、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阿奇霉素+枸橼酸铋钾 C、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甲硝唑 D、西咪替丁+枸橼酸铋钾+哌仑西平+替硝唑 E、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硫糖铝 8、作为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的药物服用错误的是 A、埃索美拉唑50mg bid,餐前30min B、枸橼酸铋钾bid,餐前30min C、阿莫西林bid,餐后30min D、克拉霉素500mg bid,餐后30min E、甲硝唑bid,餐后30min 9、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中,不包括的药物是 A、铋剂 B、甲硝唑 C、克拉霉素 D、质子泵抑制剂 E、组胺H2受体阻断剂 10、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防御因子为 A、前列腺素E B、酒精 C、Hp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胃酸与胃蛋白酶 11、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病因是 A、吸烟 B、遗传因素 C、化学物质的刺激 D、强烈的精神刺激 E、幽门螺杆菌感染 12、非甾体抗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机制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抑制胃酸分泌 C、减少前列腺素E合成 D、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E、减少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 13、抗消化性溃疡根除Hp的一线四联方案是 A、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C、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体次碳酸铋+甲硝唑 D、西咪替丁+胶体次碳酸铋+哌仑西平+替硝唑

消化系统健康教育

老年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一、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就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消化道就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与胆管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部位出血亦属此范围。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慎用或勿用可导致或加重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泼尼松等。 2.向患者家属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对待疾病的心理状态与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与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与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嗜酒者应戒酒,防止乙醇损伤胃黏膜。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反流性食管炎 【概述】 由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只要就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与纤维化等病变。 【健康教育】 1.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讲解继续治疗与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或家属,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2.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宜清淡,应少饮含气或酸性饮料与刺激性饮品,如橘汁、柠檬汁、汽水、浓茶、咖啡等;少食甜品与高脂饮食,如巧克力、肥肉、煎鸡蛋等;禁吸烟、饮烈酒。 3.告知病人适当锻炼身体,肥胖者适当减肥,以增强体质。 4.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向患者详细讲解所有药物的作用、有效剂量、维持剂量、使用方法、治疗特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与减少由于患者对药物机制及作用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不遵医嘱服药与随意要求医生停药的现象。 5.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与知识需求,对疾病相关知识选择不同的教育 内容。 三、老年胃肠道肿瘤 (一)、胃癌 【概述】 胃癌就是指来源于胃黏膜与恶性肿瘤其发病在不同年龄、各国家地区与种族间叫较大

消化系统病理

消化系统病理 概述: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管: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肝,胆,胰。功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饲料和饮水),经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活动和组织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消化系统各器官的疾病,除影响本系统外,还将影响到全身(物质及能量),显示其重要性。 本章主要讲授胃炎,肠炎,肝炎,肝硬化。 第一节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胃肠炎是畜禽的一种常见病,是指胃、肠道浅层或深层组织的炎症。由于临床上很多胃炎和肠炎往往相伴发生,故常合称胃肠炎。 一胃炎 定义:胃壁表层和深层组织的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 (一)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病程短促,炎症变化重剧,渗出现象较明显,渗出物的性质与病变特点分为以下五型 1 急性卡他性胃炎 1)特征:以胃粘膜表面覆盖多量粘液为特征。 2)病因:饲养管理不善,病毒,细菌,寄生虫,霉败饲料—→直接刺激,多种传染病间接所致(猪瘟,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过程中) 3)病理变化 眼观:胃粘膜(全部或部分)充血,潮红(胃底部最明显),被覆大量粘液,常有出血点和糜烂病灶。 镜检:胃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粘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出血,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淋巴滤泡肿大。 2 出血性胃炎: 1) 特征:胃粘膜出血(弥漫性或斑点状)。 2)原因:化学物(砷)霉败饲料刺激,慢性传染病(猪丹毒),胃内念转胃虫。 3)病理变化 眼观:胃粘膜深红色呈弥散性斑状或点状出血,粘膜表面或内容物含血液,呈浅棕色或浅棕黑色。 镜检:红细胞弥散或局灶性分布于粘膜内,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 3 纤维素性胃炎: 1)特征:粘膜表面大量纤维素性物渗出—→薄膜(灰黄白色) 2)病因:强烈刺激物,腐蚀性药物,传染病。 3)病理变化 眼观: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样膜,剥离后粘膜面充血,肿胀出血和糜烂。 镜检:粘膜表面固有膜下层大量纤维素渗出。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物质,其中混合炎性细胞。粘膜下充血,水肿,渗出明显,含纤维素。 4 化脓性胃炎: 1)特征:膜表面脓性渗出物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

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 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慢性胃炎 一教学目的 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1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 2 HP检测。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

常见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试题答案

常见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 一、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治热点 引起AAD的最常见的细菌是艰难梭菌 AAD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应用抗生素2-7天后 AAD发生的最主要基础是肠道菌群紊乱 AAD的最主要表现是腹泻和中毒症状 容易导致AAD的抗生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二、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口-口传播 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检测方法不包括血清抗体检测根除治疗后复测Hp应至少停服PPI和抗生素多长时间4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不包括哪种疾病胰腺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经内镜的检测诊断方法包括13C或14C 尿素呼气试验 三、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诊治现状 女性患者75岁,...属于以下哪种分级轻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只要同时使用保肝药,可继续用该药 患者男性,80岁...属于哪型肝细胞损伤型 药物性肝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以上均包括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易感因素包括以上均包括 四、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策略

以下哪项不是食管反流监测的应用指征内镜诊断糜烂性食管炎 以下哪项不是老年GERD的临床特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严重程度与病情相符 PPI在老年GERD长期应用的风险中哪项除外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 以下哪项有关难治性GERD的说法不正确难治性GERD 均需手术治疗 以下哪项不是老年GERD易漏诊原因老年患者多以烧心、反流症状就诊 五、老年人便秘的诊治新进展 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访项目的粪常规和隐血试验 微生态制剂的对于便秘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可使肠腔内PH上升 慢性便秘则是指便秘的病程至少为()个月6个月 下列哪个药物是渗透性泻剂乳果糖 下列哪个药物是刺激性泻剂比沙可啶

病理学-电子教案-第07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一、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2) 三、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 (4) 四、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6) 五、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10) 六、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16) 七、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 (20) 复习题 (21) 一、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组成消化管:口腔→肛门 消化腺:涎腺、肝、胰及消化管的粘膜腺体 2.共同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3.胃的大体结构及组织学 贲门部 胃底部 胃体部 幽门部:幽门窦(胃窦)、中间沟、幽门管 ※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C组成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二、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一)概述 1、概念:非特异的或原因不明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2、病变分布:胃窦部最常见,呈灶性或弥漫性。 3、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疣状胃炎 (4)肥厚性胃炎 4、病因和发病机制(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1)HP感染

(3)十二指肠液返流 (4)自身免疫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1、概念(Conception) 2、病变(Morphology) (1)肉眼(Gross appearance) (2)镜下(Microscopic appearance) 3、分级(Grade)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1、概念(Conception) 2、病变(Morphology) (1)肉眼(Gross appearance) (2)镜下(Microscopic appearance) 萎缩、炎症、化生※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假幽门腺化生(pseudopyloric metaplasia)

老年人消化系统

老年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 ———主讲:王象镇(主治医师) 一、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功能特点: 古人云:“年老者胃日弱,容纳少而传化迟”、“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膨腹短气”。也就是说老年人消化机能减退,表现在口腔、食管、胃肠及肝脏、胰腺均老化。口腔粘膜随增龄而角化增加,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减少;舌和咬肌萎缩,咀嚼无力,舌味蕾减少,味觉减退;牙龈退化萎缩,牙齿脱落;食管老化,蠕动及收缩力减弱。胃粘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40岁起,胃蛋白酶原分泌明显减少,胃的消化作用减弱。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5%为盐酸偏低或缺乏,对进入胃细菌的杀灭作用减弱或丧失,促胰液素的释放亦降低。胃平滑肌层随增龄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故老年人不仅消化不良,而且常伴有。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减少,小肠腺萎缩,小肠液分泌液减少,各种消化酶显著下降,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大大减退。大肠粘膜萎缩,对水分吸收功能下降,同时粘液分泌减少,平滑肌层萎缩,肠蠕动缓慢,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此外,肝、胆、胰腺均老化,功能的下降,易患低蛋白血症、肝纤维化、胆囊炎、胆石症以及等疾病。 二、老年人如何注意脾胃的养护: 中医云:“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功能正常的重要性。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减退,所以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养护。 1.饮食有节:①饮食宜定量,忌饥饱无常或食无定时;②饮食宜温,忌过冷过热;③饮食宜细嚼,忌狼吞虎咽;④忌食浓茶、咖啡、生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⑤忌食坚硬、粗糙及不易消化食物;⑥禁饮高浓度酒和长期大量饮酒⑦忌食不干净或霉变食物;⑧多食植物油;⑨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调适情志:老人易于伤感,易生闷气,肝气犯胃,易引起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应注意情志安和,乐观大度,恬淡虚无。

老年人常见疾病

老年人常见疾病 2001年7月11日,WHO(业界卫生组织)对欧、亚、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健康抽样调查,该调查报告表明:5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且有进一步蔓延的势头。由于老年人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改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有所减弱,因而出现慢性疾病较多。老年病是指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现将老年常见疾病介绍如下: 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又是老年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病,心力衰竭,中风的主要病因。同此诊治高血压病对于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冠状动脉与其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缺血所致。心脏为需氧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来供给心脏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当心脏的耗氧量超过冠状血流所提供的血氧则产生缺血引起心绞痛。心电图表现为T波流量,ST段下降,这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心脏病。而引起动脉硬化除与年龄有关外,高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可以加速,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3、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增加右心负担而继发的心脏病。80-90%的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进一步发展而来,所以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预防肺心病的发生。 4、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心脏能有节奏的跳动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特殊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发出有节律博动的窦房结、房室结、能传导生物电的传导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原因使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都可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5、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舒缩平衡活动,使心脏排出和回收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则发生心力衰竭。年龄使老年人心脏基本功能发生变化,心脏舒缩功能减退,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蓄备功能降低,加上老年期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所以老年心脏在一般情况下尚可捕击足够的血液,然而不能适应各种应激状态。老年人心衰最多见的诱发因素是各种感染疾病,尤其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另外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输液过快,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都是老年人心衰的诱发因素,诱因对老年心衰的影响大于原有的心脏病,所以预防和控制诱因是防止老年的心衰的主要环节。 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增加,肺逐渐老化,胸廓变形,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肋间肌,膈肌,呼吸肌萎缩使老年人胸式呼吸减弱。呼吸道粘膜萎缩,分泌粘液的细胞和排痰的纤毛上皮细胞减少,粘膜分泌局部抗体减少,这些使呼吸道清除功能降低,有利于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所以老年人切勿患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病,加上多种肺部有胸部疾病经久不愈,使换气的肺泡减少,弹性降低,呼吸道残存总体增加,形成肺气肿。因而老年人患肺部疾病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内分泌的代谢系统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症,其共同点是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分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均有遗传倾向,以后者遗传因素更强。老年糖尿病绝情大部分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亦增加。虽然糖尿病遗传因素不能排除,但积极防止诱发因素,如肥胖,精神刺激,长期进食过量,手术,体力活动。减少应激状态,则可使有糖尿病遗传史的成年人长期潜伏而不发病。 2、高血脂症:是老年的常见病之一,血脂与动脉粥感化,脂肪肝,血液粘稠有关。血液中脂肪有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由于这些脂肪必须与一定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容于血液中运输全身,所以血脂升高常表现为血浆脂蛋白升高,血浆脂蛋白据脂蛋白的大小不一,可分为乳糜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又称β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称α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如血浆浓度升高,可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壁细胞沉积,造成动脉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时,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胆固醇升高或β脂蛋白升高,可引起冠心病,必须严格限制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