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议论文800字:孟子的人生哲学
关于孟子的议论文800字5篇

关于孟子的议论文800字5篇关于孟子的议论文800字精选篇1生命是坎坷的,除非有了勇气;勇气是莽撞的,除非有了理性;理性是暂时的,除非有了信念;信念是可变的,除非有了信仰。
我们努力于物质遗存的碎片中,寻找和发现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交集。
信仰使我们能在变化多端的时代,以淡然自若的潇洒决胜于千里之外;以游刃有余的技能突出于茫茫人海;以泰然自若的倜傥抒写生命的美好;在时代的竞争中,成为坦然面对的真正英雄。
《孟子》所教给我的正是一种信仰,一种生生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义”字贯穿了孟子的全部道德观,如果“仁”是爱人的话,那么“义”就是助人;如果“仁”是博爱的话,那么“义”就是广利;如果“仁”是尚慈的话,那么“义”就是豪举,在孟子的“义”里,凝聚着心中装有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在我心中,孟子不仅是战国时代的美男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化身!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仁不让、反对战争、蔑视强权,都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操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教导我们要坚守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激励我们要培养坚贞不屈的大丈夫精神。
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告诉我们磨难是成功必经之路。
《孟子》告诉我们: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而瀑布的美丽之处,也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向前飞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经历挫折、泥泞,不通过在困难中锻炼自我,又怎么到达成功彼岸的呢?“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只有正确面对挫折,厚积薄发,才能拥抱成功,享受幸福读《孟子》一书,学孟子精神,就是要学习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学习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要学习孟子的正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回报社会。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5篇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5篇高三孟子语文作文1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述。
——题记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
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__山的霸气。
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
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__的精神体,他认为哲学的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天。
他,在那个战火的年代了,在那民贱君贵的不平?o的时代中。
他傲然站出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藐视王权的思想。
他将所有人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平等看待,在他的眼中人人平等,“圣人与我同类者”他的傲然如此。
他,一个身如草芥之人却心系天下。
走访四海,关心民生,面对王权,他无所畏惧,直谏而言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王权至上的年代中依旧无法动摇他的思想。
面对高位的诱惑,生死的威迫他依旧保持着本心。
与人乐乐而非独乐乐,这便是他的乐。
他,如大海包纳以为。
他始终相信“人之初,__本善”人__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
面对不善,他用善去感化,面对不仁,他直言请柬“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他提倡仁政,而仁者无敌正是他的民本思想。
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却舍生于直言进谏的艰苦道路上。
他,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我们每个人之上,他拥有着天一般的胸怀,一样的淡然。
他,瞰破了天道,看透了红尘,他所为的,只是保持本心。
高三孟子语文作文2他说斯人背负大任,历经拂乱,方能成大事。
他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大气之势,尽显言谈。
他说王应先百姓苦以为苦,后百姓乐以为乐。
他说人和首当其要,失民心者必毁其德。
他还说王何必曰利。
以孟子为主写一篇800字作文高中

以孟子为主写一篇800字作文高中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以孟子为主写一篇800字作文高中篇1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
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
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
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
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
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
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
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
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
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
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以孟子为主写一篇800字作文高中篇2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
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老师,他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各国的国王还是很残暴的,经常打仗、欺负百姓。
孟子就想办法劝说国王,让他们改变做人的方式。
孟子说,人生来就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坏了。
他认为人做事要先从自己做起,先修身齐家,再能治理国家、平治天下。
所以国王首先要以仁爱的心对待人民,而不是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孟子的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恻隐之心"。
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看到别人痛苦时都会感到难过。
所以国王应该关爱人民、体恤百姓疾苦,用爱心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用武力和暴政。
还有,孟子主张"民为贵"。
他说百姓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国王只顾自己享乐,却使人民受苦受穷,那是背离了做人的本分。
一个好国王应该尊重民意、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总的来说,孟子提出了许多非常人性化和富有同情心的政治理念。
这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很有意义。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但有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孟子那样,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尊重他人,关爱弱小。
比如在学校里,如果看到有同学被欺负了,不要袖手旁观,要上前制止,保护被欺负的同学。
在家里,孟子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给长辈备受尊重。
在社区里,我们要互帮互爱,有难同当,团结友爱。
只有人人都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文明有序。
我们虽然很小,但从现在就要培养这份善良的品德,将来长大了就能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孟子的仁政思想并没有过时,它的精神永远闪耀。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爱心温暖这个世界,把地球母亲打理得更加美好!写到这里,我就结束了关于孟子的作文哦!篇2好啦!Claude哥哥来给你写一篇关于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现在社会意义的作文。
孟子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这句话可有意思啦!再比如小花,她每天放学后就只想着看电视,作业都不写。
后来考试成绩很差,她很难过。
从那以后,她放学回家先写作业,不看电视,这就是“不为”看电视这件事。
因为这样,她的成绩慢慢变好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就是“有为”。
所以呀,我们要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有收获,变得更棒!《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二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孟子说的一句话:“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有个叫小勇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玩手机游戏,玩起来就停不下来。
结果眼睛近视了,看东西都不清楚。
后来他决定不再总是玩手机游戏,这就是“不为”。
然后他把时间用来读书、画画,还学会了很多新知识,画的画也越来越好看,这就是“有为”。
还有小美的例子。
小美以前总是睡懒觉,上学经常迟到。
后来她下定决心不再睡懒觉,每天早早起床,这是“不为”睡懒觉。
因为这样,她再也没迟到过,还能有时间读读书,背背课文,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这就是“有为”。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三小朋友们,孟子爷爷说过:“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小辉的故事。
小辉以前特别爱撒谎,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玩了。
后来小辉知道自己错了,不再撒谎,这就是“不为”撒谎这件事。
慢慢的,小伙伴们又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他还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这就是“有为”。
再说说小敏,她以前一遇到难题就放弃,不肯动脑筋。
有一次考试因为很多题目不会做,成绩特别差。
从那以后,小敏遇到难题不再轻易放弃,努力思考,这是“不为”轻易放弃。
后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好,还被老师夸奖了呢,这就是“有为”。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小辉和小敏一样,知道什么不能做,然后去做对的事情,这样我们就能变得越来越好啦!《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作文四小朋友们,孟子说啦:“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
《孟子》议论文作文高中范文5篇最新

《孟子》议论文作文高中范文5篇最新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带在孟子头上那些名誉的光环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孟子将会是个十足的空想家。
他的政治理论,“民贵君轻”毕竟不是什么真正的民主思想。
他的政治体系的出发点是“君”而不是“民”,得到的利益最终获益者是统治者所代表的“君”而不是普天之下的“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孟子》议论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议论文作文1孟子顶多只是从道德礼义方面对制度进行了某种形式的修补与改善,而不是彻底地废除那种畸形的君主制,没有勇力也没有先见之明,将这种制度完全否定。
所以即使他认为作为君王,那必须是“天与人”,并且提出了“天视自我而视,天听自我而民听”,这种似乎将君主的地位就托负给“民”一样,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而尔后就看到,当有人问起孟子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君时,他自己说是没有经过君王的推荐,即便是民心所向,也是不可能成为君王。
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极大的漏洞,孟子虽然有意愿让君“民与之”,但这种形式下的君王并不是“民众”选举的结果,而是君主“禅让”移交的结果,仍然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政治游戏。
因此即便是孟子高呼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民仍然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限制,他的民贵君轻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而已。
正如拍拉图眼中由金,银,铜铁组成的理想国,莫尔假想中那个人人平等的事有最初社会主义思想的乌托邦一样,孟子的那个淳正风俗,天下皆尧舜的国家不免带有了人类特有的梦幻气息,而作为这个梦想的主宰者,便当之无愧称之为“空想家”。
空想家的志向是伟大的,超越其所在地在的时代;他们的言行是怪异的,甚至被当时世人所误解,迫害的。
他们的奇异的思想却在几百年,甚至于几千年后,人类思想进一步扩充与发展后,他们的思想却成功之路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伟大预言,无可厚非,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空想家不是一无是处的,对于本身所处的时代而言,空想家这一词看似荒谬,因为他的远见性是同一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
孟子议论文[修改版]
![孟子议论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f71b0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e.png)
第一篇:孟子议论文千年孟子心站在历史的浪潮中,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听纵横千年的历史无声的翻涌、吞吐,感知迸发历史的源头。
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之巅,我望见了孟子儒雅别致的长袍与坚定不移的眼神。
驾着信念的扁舟,我冲波而上,舟楫横扫,穿越千年。
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个不淫、不移、不屈,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豪情、气节,充斥着我的灵魂微微颤动。
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了富贵清廉荡然无存,为了摆脱贫贱不惜出卖良心,为了威武情愿丧失原则。
堂堂华夏子孙,尊严何在?贞洁何在?孟子用敏锐如利剑般的双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应千秋万代相传的警言。
披波斩棘中,我闻到了来自远古的气息,是孟子身上一种沧桑、悲愤的味道,静听孟子,原来孟子也有不被世人理解所发出的愤世感慨。
他心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积极、超然的宝贵思想,历游齐、宋、滕、魏诸国,但却被冷落、耻笑甚至驱逐。
他的仁爱之心在强势、残暴的乱世成了诗人鄙夷之物、牺牲之品。
听着孟子这样的心声,我的心不禁痛楚起来。
千年巨变,人事皆非,而战争的硝烟还常常弥漫大地,人心的冷漠更加令人寒彻心田。
我们需要的是仁爱相传,人与人之间再多一份关爱,国与国之间在少一份争端。
孟子用四处奔走、疲倦却有力的双腿走出了一条千年不移的仁爱之路,踏平了世人心中高矮不齐的丑恶。
历史于不知尽头的根源发起,却能纵贯古今。
静听历史无声的翻涌、吞吐,感知孟子那千年不衰的心。
历史的浪潮不曾退去,这里不是末端,也不是尽头……论礼义昔仲尼学富五车,周游列国。
人美其游乎?人美其言。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然八佾止于庭乎?然人皆耻于犯上乎?后,国衰。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卫灵公不悦,孔子遂行。
后,国衰。
齐景公问道,孔子对以君臣父子之序,景公弗以为然。
后,国衰。
孔子过境,民皆愤起而砍其所乘之树,趋之若鹜。
论孟子优选篇

论孟子优选篇论孟子-议论文议论文 1孟子是战国中期知名的儒家思想家,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上占有关键的地位。
民本思想作为儒家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亮丽的一部分。
生在王道既衰的晚周末世的孟子,在面临现代社会的巨大挑战,以为民__、淑身淑世的救世情感和渊博精深、睿智圆通的哲学理性之思,尊重中国古代社会民众的思想,热爱人民,下启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使道德人本主义与道德唯心主义成为中国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的基本学说,由此便把儒家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点。
孟子好辩,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雄辩家,他所著《孟子》一书讲解透彻,用了散文的文字,经过深思熟虑,散文技法熟练,文笔犀利;逻辑推理也是严谨而缜密的。
为实行“仁政"、"王道"—"不违农时,谷不能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能胜食也;数斧斤之时入山霖,材木不能胜用也。
穀与鱼鳖不能胜食,材木不能胜用也,是以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矣。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于桑,五十个者能够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建国七十者能够食人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贤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大道上矣。
建国七十者衣帛食人,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无所有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为"人如果不违反农时,那么粮也吃不完;小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里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的树木有定时,那树木便用不尽。
而谷物和鱼肉就吃不完,树木也用无尽了,这便使平民百姓都可以养活家小,就断送死亡而无悔恨了。
平民百姓都养生送死而毫无缺憾,这也正好王道的开端。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聚花果,上了五十多岁的人就能够穿着丝绸了;在鸡鸭猪狗中间,不失季节地培育好饲料,上了七十岁的人就能够常常吃到肉类了。
在家庭一户所种百亩的土地上,不误农时也有耕地,数口之家就不闹灾荒了。
由于重视村校的教学,以及重视孝敬长者的道理,头发白苍苍的老年人就不能在路边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议论文800字:孟子的人生哲学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
之气”。
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
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
和增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
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
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
孟子认为,人
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
人”。
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
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
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
所以,孟子更强调个
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
”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
他认为,如果人人都
“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
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
轧,天下大乱。
所以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
熊掌“不可得兼”时,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
他相信即使暂时遇
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
雨、见世面。
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
取精神。
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
之重”,以实现人生价值。
孟子还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大丈夫人格。
在孟子看来,
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