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试卷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4 第一部分(27分,每小题3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厮杀乘人之危(chéng))B.再接再厉(再接再砺)发酵(jiào)D.众志成城倾轧(yà)]2.C [A.语序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且调整后,应在“扰乱”前加主语。

B.“将导致”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矛盾。

D.“最高可以达到”与“左右”不搭配;“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具体指向不明。

]3.A [B.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此处应为“令人大失所望”。

C.身体力行:亲自去做,努力实行。

此处应为“量力而行”。

D.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4.A [从第一空前面文字的表述看,第一空填入的内容应该是动物没有思维能力,或与前面的“过去”相对,写出“现在”的新看法,所以只能选②或④,但第一空后的内容与④矛盾,故只能选②。

第四个空前面的“一度”和④中“现在”照应,其中的“动物也”与上文“只有人能够”对应。

]5.D [ 文学常识。

在时代上,本次涵盖的是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外短篇精品。

在内容上,内容理解,常识识记,对应。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6.B 7.B 8.D 9.B第二部分(共123分)三、(30分)10.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寻找)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做过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

(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11.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评分标准:本题5分。

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西城区2011高三一模试题

西城区2011高三一模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英语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

3.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五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A.A newspaper. B.A magazine. C.A book.答案是A。

1.Who is going to London?A.Peter.B.Tom.C.Kate.2.What is the man looking for?A.A bag.B.A camera.C.A toy.3.What will the woman do tonight?A.See a doctor.B.Watch a play.C.Prepare a meal.4.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Mother and son.B.Teacher and student.C.Driver and passenger.5.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A.Cloudy.B.Sunny.C.Snowy.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

2011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作文

2011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作文

_________高考题库,荣誉出品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2011年北京各城区高三一模二模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之作文题库出品,必是精品题号 一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本系列试题包含2011年-2013年北京市各城区一模二模真题。

2.本系列文档有相关的试题分类汇编,具体见封面。

3.本系列文档为高考题库精心校对版本4.本系列试题涵盖北京高考所有学科,并有纸质版讲义出版。

一 、作文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思悟网”论坛,主题:关于“未知”。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

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

“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2.(2011北京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

请以 “耐力”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_________高考题库,荣誉出品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3.(2011北京朝阳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60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这两幅图,让大家比较两幅图中间的圆的大小。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10-2011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各大报纸都关于亚运会开幕式作了详细报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C.“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戴望舒和抒情诗人徐志摩享有盛名。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羊脂球》等。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禾木村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村庄,依然保留着最古朴的面貌,这里有自然的山野风光,风景独特、优美。

①。

黄昏时候,夕阳映照着成群结队暮归的牧群,闲逸②,俨如一个世外桃源;夜色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繁星③。

A.①古朴的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恬静③闪烁B.①古朴的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安静③闪耀C.①大草原与古朴的村落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恬静③闪烁D.①大草原与古朴的村落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②安静③闪耀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

少时,尝丧明,久之,遇异医辄愈。

事继母至孝。

2011年西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1年西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1.4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报不平成人之美汲取(jí)循规蹈矩(jù)B.打前战一如既往着陆(zháo)兵不血刃(xuâ)C.翻两番自顾不暇饯行(jiàn)刎颈之交(jǐnɡ)D.捉迷藏箭拔弩张甄别(zhēn)稗官野史(pí)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装力量,应是捍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

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4.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②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

③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④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A.王维蒲松龄杜牧贾谊B.王昌龄苏轼杜牧屈原C.王维苏轼杜甫贾谊D.王昌龄蒲松龄杜甫屈原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对历史的①,永远是那些走向未来的人们的思维追求。

2011年高考语文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1年高考语文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1年高考语文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隐讳三令五申创伤(chuānɡ)文采斐然(fěi)B.追缴微言大意内讧(hònɡ)安营扎寨(zhá)C.座谈转瞬急逝装载(zài)人才济济(jǐ)D.凋弊所向披靡辟谣(bì)义愤填膺(yīnɡ)2.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日本此次受灾,①了强震、海啸及核②三重劫难。

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③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②泄露③必定 B.①汇合②泄露③无疑C.①汇合②泄漏③必定 D.①汇集②泄漏③无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每到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叶交易市场内就开始喧闹起来,前来交易的茶农、茶商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B.打开电视一看,各电视频道争相预告各档花期,这才让人意识到对春天的向往渐成现实,倍觉意兴阑珊。

C.针对该国发生灾情,我国驻当地大使馆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将对中国公民鼎力相助。

D.几年来,庙会看上去都很热闹,但游人很少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看来庙会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进行改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C.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煞风景英雄倍出挟.(xiā)制命运多舛.(chuǎn)B.舶来品貌和神离纰.(pī)漏不着.(zháo)边际C.协奏曲鞭辟入里混.(hùn)淆西学东渐.(jiān)D.度难关铤而走险慰藉.(jí)铩.(shā)羽而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中华民族园中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表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醉如痴,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各大报纸都关于亚运会开幕式作了详细报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煞风景英雄倍出挟.(xiā)制命运多舛.(chuǎn)B.舶来品貌和神离纰.(pī)漏不着.(zháo)边际C.协奏曲鞭辟入里混.(hùn)淆西学东渐.(jiān)D.度难关铤而走险慰藉.(jí)铩.(shā)羽而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中华民族园中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表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醉如痴,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各大报纸都关于亚运会开幕式作了详细报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1.4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报不平成人之美汲取(jí)循规蹈矩(jù)B.打前战一如既往着陆(zháo)兵不血刃(xuâ)C.翻两番自顾不暇饯行(jiàn)刎颈之交(jǐnɡ)D.捉迷藏箭拔弩张甄别(zhēn)稗官野史(pí)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

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装力量,应是捍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

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

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

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

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

4.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①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②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

③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④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A.王维蒲松龄杜牧贾谊B.王昌龄苏轼杜牧屈原C.王维苏轼杜甫贾谊D.王昌龄蒲松龄杜甫屈原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对历史的①,永远是那些走向未来的人们的思维追求。

对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就有学者冷静地指出,②,近代儒家文化曾经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③。

只有正确看待这一点,才能真正有助于儒学在新世纪的复兴。

A.①反思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③绝境B.①反省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③困境C.①反思②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③困境D.①反省②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③绝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

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

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

复为南阳太守。

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

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

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

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

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

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

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

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

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

”咸坐免。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

②辜榷:垄断、侵占。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事,刺讥近臣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操持:筹划,料理。

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抗直,数言事//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B.乃公教戒汝// 父乃不复言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D.然亦以此见废//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

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

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

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

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

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

(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诚既勇兮又以武,。

,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

(欧阳修《醉翁亭记》)(6)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7分)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用兽皮做的球。

对蹴鞠记录的最早文献典籍是《战国策》,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的蹴鞠活动。

西汉时期,蹴鞠不仅是底层民众的娱乐活动,也为贵族阶层所喜爱,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非常喜欢蹴鞠运动。

西汉时期的军队,经常以蹴鞠活动来演练排兵布阵、训练士兵体格,将其作为“治国习武”之道。

班固也曾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认为应属军事训练的兵技之类,可惜后来这本书失传了。

到唐宋时期,无论是朝廷宴乐还是民间消闲,到处都可以看到蹴鞠的身影。

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就说明蹴鞠活动在当时的普遍。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写高俅因球技高超而受宋徽宗赏识,最后甚至于被提拔当了太尉。

历史地看,蹴鞠运动的兴衰,是与统治者的喜好提倡与否密切相关。

元灭宋后,马背上的蒙古族出于生活习惯,对汉族许多娱乐游戏不适应,也不提倡。

蹴鞠运动开始从官办转移到民间,并逐渐丧失军事意义而成为纯娱乐性的民间活动。

再到后来,蹴鞠与歌舞淫乐联系在一起。

据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领军出征,“不问军事,辄携樗蒲(麻将、牌九类)、蹴鞠”,渐渐失去相对于朱元璋的军事优势。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联系自身经历和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鞠客不事产业,唯以娱人获利,把蹴鞠归为赌博之类,认为是颓废堕落、不思进取的象征。

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

清朝入关后,将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顺治、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动。

民间的蹴鞠活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我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蹴鞠活动逐渐衰微并最后消亡。

然而想不到的是,蹴鞠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光大。

隋唐时期,蹴鞠运动经丝绸之路传入大食(今伊朗、波斯湾地区),再传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最终形成现代足球运动。

长期以来,西方人不承认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是现代足球的前身,主要理由是近现代200多年中国没有人会蹴鞠。

2004年初,经专家、学者考证,中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雏形这一结论才为国际足联所确认。

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取材于《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14.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中有春秋时各地流行蹴鞠的描述,蹴鞠因此而被确认为现代足球的前身。

B.元代成为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与元统治者的某些民族习惯有关。

C.清代统治者承袭朱元璋全面禁止蹴鞠的政策,这直接导致蹴鞠运动最终走向消亡。

D.2004年以前,西方人不承认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因为在中国没有人会蹴鞠。

15.依据原文内容,西汉及唐宋时期开展的蹴鞠活动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分条概括。

(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19题。

我的秦腔记忆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

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