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实验指导书
爆破作业指导书

爆破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使井下爆破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更好的完成本矿的生产任务。
制定爆破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井下生产爆破。
3、职责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编制,经生产副副矿长批准后实施。
4、工作程序4.1准备→凿岩→爆破→通风防尘→排险4。
1。
1准备:生产技术科技术员在施工前按照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放线,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应对供水、供风、照明、钻机性能及现场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作业人员到炸药库按规定领取炸药具体执行《爆破物品管理规定》.爆破物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爆破器材的运输1、在运送爆破材料时,在运输过程中禁止吸烟,并远离火源、电源。
2、炸药、导火索、导爆管必须分开运送,运送炸药人员与携带导火索、雷管、导爆管人员严禁同时行走,要相距10米以上。
3、提升爆破材料时,必须事先通知卷扬机工和信号工,除爆破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乘罐。
携带炸药的人员不准与携带雷管、导爆管、导火索人员同罐提升,必须分开提升。
4、爆破人员从炸药库(发放站)领到爆破材料后,必须直接送到工作地点,不准乱丢乱放或转交别人,多人背运爆破材料时,不准在巷道内平行走,前后要隔开5米以上的距离,特别支领爆破器材人员与支领炸药人员禁止平行走,前后必须相隔20米以上.5、运送到工作面的爆破器材,必须放在安全可靠的地点,采场应放在安全出口的安全地点,平巷要距工作面15米以外。
炸药放入炸药箱内并锁好雷管、导火线、导爆管放入雷管箱内并锁好,雷管箱与炸药箱要相距5.0米以上。
二、爆破器材的领取、发放:1、每一个爆破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爆破安全技术规程,做好爆破材料的管理工作,严防爆破器材丢失。
2、每班必须了解各作业地点的计划、效率、进度,做到有计划地领料,领取的爆破材料要严密保管,不准交给无爆破合格证的人去使用、运送、保管.3、地面炸药分发站对支领爆破材料要严格按照发放规定发放,未使用完的爆破材料,必须办理退库手续,记好发放和退库的三连单。
4、支领火雷管、导爆管、导火线时,必须装入背包或编织袋内,运送时禁止用手拿和放在口袋内,支领炸药人员只准许携带炸药,不许携带雷管、导爆管、导火线等爆破器材.5、支领爆破物品人员必须按先后顺序排队单人支领,每一个工作面支领爆破物品人员必须有二人进行支领,否则爆破管理员不予支领。
《工程爆破》实验指导书

《工程爆破》实验指导书一绪论(一)课程名称《工程爆破》综合实验(Experiments of Blasting)。
(二)实验总学时数4学时。
(三)适用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开课单位矿业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地下工程教研室。
(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爆破工程、地下工程和工艺理论教学的理解,增进学生对爆破工艺参数选取与设计、爆破网路设计、毫秒微差爆破新技术、雷管参数测定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爆破工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渴求,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实验要求(1)学生在从事本实验前应修完工程爆破课,并结合该课程作业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和实验方案设计;(2)实验开始前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实验设计方案,经指导教师认可后再根据实验内容领取爆破器材和仪器设备;(3)实验时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技术与安全指导,严格按国家《爆破安全规程》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不懂就问,认真做好实验记录;(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整理实验场地,将仪器设备归零关闭,实验台整理干净,所使用的仪器和剩余的爆破器材交给指导教师;(5)必须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对实验方案的成败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新的见解,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一)炸药爆力测定(1)实验原理将定量的炸药置于铅铸孔内,爆炸后,以铅铸孔扩大部分的体积来衡量炸药的爆力。
(2)方法和步骤1)称取炸药10 g(精确到0.01 g),装入牛皮纸或锡箔纸筒中,再放上内径7.5 mm、外径24 mm、厚度1.3~2.0 mm的带孔圆纸板,然后将纸筒放在内径为24.5+0.1 mm的铜模之中,用专用铜冲子(冲子中心有直径7.5 mm,高12 mm的突起部)将炸药压成中心有孔,装药密度为1 g/mm3的药柱,拔出冲子后,立即在中心孔内插入8号雷管。
2)将制备好的药柱放入图1所示的铅柱之中,药柱应放在铅柱孔底部,小孔用石英砂(用孔径0.7 mm及0.42 mm的双层筛筛选。
采矿专业《爆破工程》实验指导书.

攀枝花学院《爆破工程》实验指导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编制说明爆破课程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根据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恒威化工厂现有条件,陆续开出指导书范围的实验,随着实验室条件的完善,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善其实验。
本指导书是根据实验室目前情况和按教学大纲要求,参考有关教材和资料编写而成的。
爆破实验虽多为演示性实验,但它对学好爆破课程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爆破工程、采矿工程和工艺理论教学的理解,增进学生对爆破工艺参数选取与设计、爆破网路设计、毫秒微差爆破新技术、雷管参数测定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爆破工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渴求,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爆破实验操作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爆破试验的过程,一直贯穿安全的过程。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每位同学仔细阅读《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要求,在实验中并能严格执行,还应按“爆破实验规则”要求以确保实验质量及人身安全。
爆破实验规则1、必须穿戴纯棉衣物、绝缘鞋(靴)进入实习场所,严禁穿戴化纤衣物和金属掌钉皮鞋。
2、严禁携带烟火或其它发火物品进入实验场所。
3、严禁在实验场地打闹、嬉戏或从事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必须用带隔离的木箱分别存放炸药、雷管等爆破器材,平稳放置,妥善覆盖,不得堆码,其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米。
5、严禁撞击、抛掷、拖拉、脚踩、滚动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
必须轻拿轻放,勿使其接触电、火及导电金属等,并防止静电产生引起早爆。
6、必须将雷管脚线放开并设置屏障后,方可对其进行测量。
7、必须使用竹、木或塑料棍棒装制、加工药包或其它引爆装置。
8、必须首先阅读测试仪表使用说明书,按规程操作,须轻拿轻放,注意爱护。
9、确保2米以上爆破母线长度,炸断以后须及时接上新脚线。
10、起爆前必须设置警戒,并用明确的声、光、旗等信号通知附近人员;警戒圈半径应按一次起爆的最大药量和条件计算。
爆破作业指导书

爆破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龙井坡隧道位于遵义市板桥镇境内,为双洞四车道隧道。
隧道由羊子岩垭口北面新红村龙洞湾东坡进洞,穿越羊子岩垭口由杨湾村刘家堡出洞。
隧道工程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南段地势较陡,北面较缓,海拔高度在950m~1130m之间,高差180m,南段植被发育,两端洞口较多农田旱地。
该隧道左线全长为1196m,进口里程K88+460,出口里程K89+656;右线全长1130m,进口里程K88+530,出口里程YK89+660,左右线中心间距为40.41米。
隧道左、右线进口均在直线上,出口均位于园曲线上。
㈠、地形、地貌隧道区海拔高程在913m至1236m之间,相对高差323m,隧道所处地段高程为931m至1168m之间,相对高差237m。
隧道工程区地形起伏较大,南段地势较陡,北面稍缓,两端洞口有较多农田及旱地,区内沟谷纵横,属于构造侵蚀—溶蚀沟谷,由碳酸盐岩组成的低中山地貌。
㈡、地质构造隧道工程区位于娄山关大断裂的南西面,距娄山关大断裂约1.0km,受该大断裂的影响,断层相对较发育。
区内主要断层如下:⒈F1断层为纵断层,位于隧道南西面,距离右幅隧道45m~230m,断层走向150°~190°,断层倾向258°左右,倾角73°,为逆断层。
表现为区内地层岩性不延续,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差异较大,断层破碎带宽0.90~6.50m,断层角砾岩呈碎块状,铁质胶结,胶结致密,断距30.0m~50.0m,断层在地表上与隧道轴线近于平行。
⒉F2断层为一北东向横断层,在隧道右幅K89+440,左幅K89+400地表处斜交穿过隧道,断层倾向126°,倾角78°,为逆断层。
表现为区内地层岩性不延续,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差异较大,该断层与隧道约呈45°相交,切断F1断层,破碎带宽5.0~15.0m,断层角砾岩呈碎块状,糜棱构造,角砾直径小于10cm,硅质胶结,胶结致密,断距30.0m~40.0m。
工程爆破实验指导书

《工程爆破》实验指导书王海亮编写适用专业:安全工程矿山安全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2015年10 月前言本实验是安全工程、矿山安全专业《工程爆破》课程的非独立设课的教学实验。
通过实验,掌握雷管、导爆管、发爆器等常用起爆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设计与连接电雷管起爆网路、导爆管起爆网路;为从事工程爆破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由常用起爆器材辨识实验和导爆管爆破网路联结实验两个实验组成。
其中常用起爆器材辨识实验为操作性实验,导爆管爆破网路联结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实验1:常用起爆器材辨识实验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操作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继爆管等索状起爆器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火雷管、电雷管、导爆管雷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上述起爆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通过外观正确区分瞬发雷管、毫秒延期雷管和秒延期雷管。
能够自己制作简易导爆管起爆针,通过发爆器激发导爆管的实验,了解发爆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导爆管的起爆机理。
二、实验内容观察常用起爆器材模型,了解其工作原理。
组装电雷管、导爆管雷管。
完成使用发爆器激发导爆管的实验。
绘制一种雷管的结构图(课后)。
对实验观察进行简要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本实验主要应用实验模型,采用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常见起爆器材的认识。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采用集中授课,分组实验的形式。
3~4名学生一组,每组一个实验器材盒。
由指导教师集中讲解实验器材,学生在实验台上逐一对照、辨识和操作,并完成实验记录。
五、实验器材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继爆管。
模型火雷管、模型电雷管、模型导爆管雷管。
电引火头,激发针、单通、反射四通、铁箍、铅质延期体、雷管壳,加强帽。
发爆器、干电池、导线、绝缘胶布等。
六、实验步骤1.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按照以下顺序逐一完成起爆器材的辨识和操作。
(1)导火索、火雷管、加强帽。
爆破实验指导书

爆破工程实验指导书爆破实验室2000年9月修订2005年10月修订2008年3月修订实验一炸药作功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炸药作功性能(爆力、猛度)的测定方法;完成爆破漏斗实验,测定爆破漏斗的各主要参数。
二、实验项目:(一)炸药猛度测定:本方法的原理是将定量炸药置于铅柱上的钢板上引爆,爆炸后,以铅柱的压缩量来表示炸药的猛度。
按国标GB12440—90《炸药猛度试验铅柱压缩法》标准进行。
1、仪器和实验材料:(1)铅柱:高度60土0.5mm;直径40±0.3mm。
上下两端面按粗糙度R a为6.3μm加工,要求平行。
如图1-1所示。
选择经过标定的标准铅柱。
图1-1 铅柱压缩法炸药猛度测定试验用铅柱(2)钢片:优质碳素结构钢,高度10±0.1mm;直径41±0.2mm,两端面粗糙度按1.6μm加工成圆形,要求平行,硬度为HBl50~200,如图1-2所示。
(3)钢座:中碳钢板,厚度不小于20mm,最短边长(或直径)不小于200mm.正面加工按粗糙度R a为6.3μm,硬度为HBl50~200,钢座四角(或圆角)分布有四个小钩。
(4)钢管:焊接钢管,外径φ48mm,壁厚3.5mm,高度60mm,上下两端面按粗糙度R a为6.3μm加工,如图1-3所示。
图1-2 铅柱压缩法炸药猛度测定试验用钢片图1-3 铅柱压缩法炸药猛度测定试验用钢管(5)纸筒:用厚0.15~0.20mm,长×宽为150×65mm的纸(纸质要求结实)粘成内径为40mm的圆筒,并用同样的纸剪成直径为60mm的圆纸片并沿边剪开到直径为40mm的圆周处,再将剪开的边翻迭,粘在纸筒的外面。
(6)带孔圆纸板:厚度0.3~1.2mm,外径38~39mm,内径7.5mm。
(7)天平:感量0.1克。
(8)铜模子:中心有内径40土0.5mm,高为80mm的圆柱状孔。
(9)铜冲子:中心有直径为7.5mm,高为15mm圆柱状突起部分。
爆破作业指导书

爆破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XX隧道进口位于XXX,出口与已建的XX区X路X路相接,右线起讫桩号XX,隧道进口位于R=XXm曲线上,洞身段及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长为XXm,隧道纵坡为2.5%;左线起讫桩号XX,隧道进口位于R=XX曲线上,长为Xm隧道纵坡为2.5%,隧道最大埋深X米。
道路按城市一级主干道设计,设计车速60Km/h,沥表混凝土路面结构,双向六车道,路幅宽33m,采用两块板面断面形式;隧道按上下行分离双向六车道设计,隧道主洞净宽为13.75m,净高为5m。
二、爆破作业指导书的确定①通过对围岩爆破效果、地质状况、变形监测、围岩压力及稳定性的分析,结合本工程位于X市X区范围内的特点,采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超前锚杆支护、浅眼短进尺循环,同时挂钢筋网锚喷、钢架支护紧跟的施工方案。
②XX隧道左线Ⅲ级围岩段占56%,Ⅳ级围岩占17%,Ⅴ级围岩段占22%,明洞段占5%;右线Ⅲ级围岩段占56%,Ⅳ级围岩占17%,Ⅴ级围岩段占16%,明洞段占11%。
本爆破指导书针对XX隧道Ⅲ、Ⅳ、Ⅴ级围岩进行编制。
三、编制原则①采用微差减振光面爆破。
②以地面建筑物基础底部(或地面)至爆源中心距离R为安全控制半径,借助于经验公式:Qm=R³(Vkp/K)3/α,并以设计质点振动波速度限值Vmax=2cm/s作为控制标准,进行反算各部分所允许的单段用药量,并进行试爆试验,取得合理的爆破参数。
③采用分部开挖,以创造多临空面条件,每部分又分多段位起爆,控制爆破规模和循环进尺,以达到控制质点振动速度的目的。
④炮眼按浅密原则布臵,控制单眼装药量,使有限的装药量均匀地分布在被爆破体中,采用非电毫秒不对称起爆网路降低隧道爆破的地震动的强度。
⑤上部掏槽眼位尽量布臵在开挖部位的底部,以加大掏槽部位爆源至地面爆破振速控制点的距离,减小掏槽爆破对周围结构物的震动影响。
⑥隧道下台阶除光爆层部分的爆破以松动爆破为主,控制爆破飞石对衬砌台车和初期支护的破坏,同时降低爆破振动对临时支撑的破坏,保证上部支撑基础的稳定。
爆破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二篇)

爆破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一、工区领导人职责1、主持制定本工区爆破施工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2、组织爆破业务,爆破安全培训工作和审查、考核爆破工作人员与爆破器材库管理人员;3、监督本单位爆破工作人员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安全检查,确保工程质量;4、组织领导爆破施工的设计及其施工和总结工作;5、主持制定本工区爆破的安全操作细则及相应的管理条例;6、参加本单位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二、工区技术人员职责1、负责隧道爆破的设计和总结,指导现场的爆破施工;2、制定爆破安全的技术措施,检查实施情况;3、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进行盲炮处理的技术指导;4、参加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三、爆破班长职责1、负责本班的爆破安全操作工作;2、监督爆破员切实遵守爆破安全细则和爆破器材器材的保管、使用、搬运制度;3、有权制止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进行爆破作业;4、检查爆破器材的现场使用情况和剩余爆破器材的及时退库情况。
四、爆破员职责1、保管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和挪作他用;2、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3、严格遵守爆破安全操作细则;4、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或处理;5、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
第二章爆破器材管理制度1、起爆管严禁在爆破器材存放间、住宅和爆破作业地点加工;2、库内存放炸药量不得超过一天用量;3、爆破器材的箱(袋)应堆放在垫木上,架堆相互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小于1.3m;4、库房内严禁烟花和明火照明,严禁用灯泡烘烤爆破器材;5、库房必须昼夜设警卫,加强巡逻,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库房;6、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库房的消防设备、报警装置和防雷装置等;7、库房内不准拆箱(袋)发放爆破器材,只准整箱(袋)发放;8、按规定性能检查新购进的爆破器材;9、建立爆破器材收发流水帐,三联式领用单和退料单制度,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物相符;10、变质的和性能不详的爆破器材,不得发放使用;11、雷管和起爆体不得和炸药存放在一起;12、发现爆破器材丢失、被盗,必须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导爆管雷管的加工与网路连接
1、实验目的:
导爆管是一种内壁涂敷有猛炸药、以低爆速传递爆轰波的饶性塑料细管,其传爆速度为(1650~1950)m/s。
导爆管起爆后,管内将产生爆轰波,在导爆管出口端部喷出的爆轰波可以引爆火雷管,但不能直接引爆炸药。
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每个炮孔所需要的导爆管长度现场加工导爆管雷管,既节约了成本,又满足了工程需要。
通过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
1.1了解常用起爆器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构造。
1.2了解单通、四通、雷管台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了解导爆管与火雷管的组装方法。
1.3了解导爆管爆破网络的联接方法及起爆方式。
2、仪器、材料:
火雷管、瞬发电雷管、塑料导爆管、单通、四通、铁箍、雷管台钳、专用爆破电桥、发爆器、导线、绝缘胶布。
3、操作步骤:
3.1观察火雷管、瞬发电雷管的外形特征。
3.2在雷管台钳上将导爆管、单通、铁箍、火雷管正确组装在一起。
3.3用四通连接件将组装好的火雷管按图5-1联接起来,形成复式网路结构。
3.4将电雷管置于指定位置或指定的容器内,测量电雷管的全电阻。
3.5将测好的电雷管连接到导爆管网路中,连接时将几根导爆管均匀地分布在电雷管周围,用胶布缠好,并要注意雷管聚能穴的方向。
3.6测量爆破主线阻值,将电雷管脚线与爆破母线相连并用胶布缠好。
并将人员撤至警戒范围之外。
3.7测量电爆网路电阻,根据导线及电雷管的电阻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8发出警戒信号→连接发爆器→起爆。
3.9观察爆破效果,收集未正常起爆之雷管并分析原因。
未爆雷管由实验指导教师处理。
登记爆破器材消耗数量。
4、实验报告要求:
4.1 绘制实验所用雷管的结构图,说明其作用原理。
4.2 绘制导爆管、单通、铁箍与火雷管的组装图。
4.3 绘制实验所起爆的爆破网络图并说明所用的材料、原件及仪器的名称。
4.4 说明处理未正常起爆雷管的方法。
4.5 实验分析:应说明实验目的、原理,说明存在的问题或提出建议等。
5、实验注意事项:
5.1导爆管网路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连接,导爆管网路中不应有死结。
5.2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15cm,起爆雷管的聚能穴和导爆管反向连接,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的周围并用胶布捆扎牢固。
5.3严禁在起爆雷管上覆盖砖块、石子等杂物。
3、思考题:
6.1导爆管概念?导爆管网路主要的连接方法有哪几种?
6.2使用导爆管起爆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6.3导爆管起爆法的传爆序列是什么?
6.4导爆管起爆法的特点?
6.5在导爆管起爆网路中,对起爆用电雷管聚能穴的朝向有何要求?这样做的目
的是什么?
实验六炸药的爆破漏斗实验
1、实验目的:
在岩土(或砂)中的适当位置装入球形药包,药包起爆后,在自由面上将形成一个倒圆锥形爆坑,称为爆破漏斗。
根据形成的爆破漏斗的形状计算爆破漏斗体积和爆破作用指数,了解单个药包在岩土中的爆破作用。
爆破漏斗的几何要素如图6—1所示:
2、仪器和材料:
铁锹、3m长的钢卷尺、木棍(直径7.5mm,长200mm)、2号岩石铵梯炸药、电雷管、专用爆破电桥、导线、剥线钳、发爆器、绝缘胶布。
3、实验步骤:
3.1用铁锹在平坦的实验沙地上挖3个1m深的坑,3个坑大约间隔10米左右;
3.2用专用爆破电桥测量电雷管的电阻和爆破主线电阻,取出6发合格的电雷管分成3组用于实验网路连线用;
3.3分别取4卷、8卷、12卷炸药,做成3个不同质量的药包,每个药包中分别有2卷炸药中放置起爆雷管,用胶布将药包捆扎紧;
3.4将3个不同质量的药包按顺序放入已挖好的沙土坑里,放好药包后,用铁锹将坑填平,边填边进行适当的捣固。
在回填的过程中,不要将电雷管的脚线埋在砂土中;
3.5将每个药包的2发电雷管并联,和爆破主线相联,接头用绝缘胶布缠好;
3.6将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地点,爆破主线拉到选好的起爆位置,测量整个网路的电阻;
3.7将发爆器短接放电
3.8接到实验指导教师指令之后,将爆破主线接到发爆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根据指令进行充电起爆。
根据上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形成的爆破漏斗体积和爆破作用指数,并判断所形成爆破漏斗的类型。
爆破漏斗体积按式6—1计算:
V=лr2W/3 (6-1)式中V——爆破漏斗的体积,m;
r——爆破漏斗底圆半径,m;
W——最小抵抗线,m。
爆破作用指数按式6—2计算:
n=r/W (6—2)式中n——爆破作用指数;
5、将实验记录和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6、注意事项:
6.1严禁在回填砂土中埋入砖块、石子等杂物。
6.2起爆药包的2发电雷管必须并联。
7、思考题:
7.1爆破漏斗的几何要素有哪些?
7.2什么是爆破作用指数?根据爆破作用指数大小,将爆破漏斗分成哪几种?
7.3为什么不能在回填砂土中埋入砖块、石子等杂物?
实验七炸药的殉爆实验
不同的炸药在外能作用下,起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不同的炸药对各种形式外能作用的感度并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
炸药的感度对于安全使用、生产贮存和运输十分重要。
工业上大量使用的是混合炸药,对热能、冲击摩擦作用的感度都较低。
引爆炸药并保证其稳定爆轰主要决定于炸药的起爆感度,即炸药对起爆冲能的感度。
主动装药的爆轰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被动装药爆轰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
本试验用一定规格的主动装药通过空气介质对一定规格的被动装药引爆以测定殉爆距离。
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比较能真实反映低感度混合炸药的冲能感度,故应用较为普遍。
1.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炸药殉爆距离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2.仪器和材料:
直尺、2号岩石铵梯炸药(150g)、8号电雷管,发爆器、导线,钢管或圆木棒(ф35mm,长度不小于600mm)。
3.操作步骤:
3.1 将电雷管插入药包内,制备主发药包。
3.2 平整场地,用钢管在砂地上压出一个半园槽。
将药卷沿轴线隔一定距离平放在槽内,装有雷管的为主动装药。
另一药卷为被发装药。
试验场地的影响。
同一炸药在不同场地试验时,由于土质不同或坚实程度不同,殉爆距离也不同。
为使试验条件相同,采用在地平面上铺一定厚度的细砂,在砂层上压一个半园形凹槽,然后将主发药卷,被发药卷放在凹槽中进行试验。
药卷放置方向的影响。
试验时规定在主发药卷的捏头端插入雷管,被发药卷的捏头端朝向主发药卷。
工业粉状铵梯炸药药卷半园穴处比捏头端装药密度大,而且窝形控制较一致。
所以在殉爆距离测定的试验中,主发药卷和被发药卷沿轴线为一直线放置时,药卷放置方向的影响实际上是装药密度的影响和聚能效应的影响。
4.2 工业铵梯炸药的测试试样应从每批测试炸药中随机抽取,不得重新改制。
4.3 散装炸药按规定的密度制成直径为32mm或35mm,重150g的药卷进行测试。
4.4 乳化炸药取φ35mm炸药试样,主发药卷质量为150±10g。
被发药卷的质量
不小于150g,称量前切除药卷一端包装外皮,测定殉爆距离时,两药卷药面相对。
4.5抗水粉状铵梯炸药的浸水后殉爆距离的测定:取不少于6根药卷,将其放入水槽中,药卷距水面不得低于1m,1小时后取出,擦干后进行殉爆距离测定。
4.6 测定殉爆距离时一次只准试验一对药卷。
5. 实验报告要求:
5.1. 说明炸药殉爆、殉爆距离的概念。
殉爆距离的测定方法应符合哪个标准?
5.2. 绘制实验现场平面图,标出具体尺寸(周围地形、警戒范围、导线长度)。
5.3. 叙述实验步骤,描述殉爆情况。
说明实验日期、地点,往返实验地点的时间;参加实验人员的单位、数量。
说明实验用炸药、雷管、发爆器的具体型号。
注明本次实验爆破器材(含导火索、导爆索)携带数量、消耗数量(消耗方式)及剩余数量。
5.4. 用实验数据填充下表
6.思考题:
6.1殉爆距离、主发装药、被发装药的概念?
6.2测定殉爆距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