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二)(A卷)1
(全国卷)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精品密卷(二)(含解析)

(全国卷)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精品密卷(二)(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过程中都制定了系统的成文法典,如李惶在魏国变法,制定《法经》;商鞍在秦国变法,制定了《秦律》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A. 标志着法律体系的形成B. 加速了其他学派的没落C. 说明社会趋向公正进步D. 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政治。
战国时期,各国制定成文法典,旨在限制和削弱贵族的权力,说明社会趋向公正进步,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法经》和《秦律》不能标志着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普遍得到认可,但并不代表其他学派的没落,排除B项。
2.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史学常识。
从材料信息看,谥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表明了皇帝生前的“行之迹”“功之表”,虽一度被废除,但不久就恢复,而且中国古代一直沿用,这种做法旨在约束君主行为,故C项正确。
A项错在“真实”一词;谥号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项说法错误。
谥号主要是针对皇帝个人行为的,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综合仿真测验卷及答案(二)

综合仿真测二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北联考)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郡县制【答案】 B【解析】翰林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官,与科举制有关,排除A、C、D三项。
从材料中“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张氏六代翰林”可知材料中作者推崇的并非是翰林和科举,而是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宗法制中的家族观念,所以选B。
2.(2015·潍坊)右图是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它反映出()A.马远最擅长人物画创作B.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C.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D.马远此作重视意境表达【答案】 D【解析】《山径春行图》属于文人画,不是人物画,故A 项错误;南北对峙促成艺术繁荣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故B 项错误;理学已发展到心学阶段是明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径春行图》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体现作者重视意境特点,故D项正确。
3.(2015·天津滨海新区)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 A【解析】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的结束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2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
这表明罗马法()A.遵循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注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
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
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27.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它以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为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背D.导致了德国工人运动陷入低潮28.下图是1953年美国某刊物刊登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
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美苏争霸的态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的冷战言论受到抨击C.苏联对美国已放弃军事对抗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9.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2019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

2021-2021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本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合〕两局部。
分300 分,考150 分。
第一卷选择题24.唐代蕤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
天下之人掩弱、欺愚,故立天子一之。
一人之明,不能够遍照国内,故立三公九卿以翼之。
国殊俗,不得被,故立侯以教之。
〞反响出A. 古代政治制度是相伴而生B. 作者早期政治存在必然的解C. 君主制度的目的社会公正D. 唐人早期政治制度有深刻地25.宋代?青箱 ? :“岭南村市虚,柳子厚?童区寄 ?云:‘之虚所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无人虚,而岭南村市少,虚多,之虚,不亦宜乎?〞说明A. 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代B. 宋人曾研究村市的名称C. 唐代岭南商品的繁荣D. 唐宋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26.明正德?松江府志? :松江“俗,不仅农村,城中亦然,里晨抱入市,易木棉以。
明旦复抱以出,无刻歇。
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官息外,未卒,室已空,其衣食全此。
〞资料反响了A.私手工占重要地位B.小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面向市D.出本主萌芽27.据超麟回:“中民国八年⋯⋯今世中国的集体意,能够,是在一年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确是在一年醒的〞。
“今世中国的集体意〞主若是指A. 国救亡精神B. 自由开放意C.民主法治念D. 救国梦想28.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若是希腊人开始倡理智主,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全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显现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显现了何以失败〞。
资料说明古希腊A.民主制度不够完满B.直接民主保证人权C.外国殖民表达霸权D.敬爱理性道德作用29.大型纪录片?企业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益,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好多学者才把创立企业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真切企业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此后。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二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ee09564a7302768e993971.png)
(综合卷二)1、《贏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贏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独立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中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需要对史料的背景调查考证并进行史料批判B.回忆录与书信属于一手史料且可信度非常高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新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D.回忆录与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4、1951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这表明( )A.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多党合作得以实现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D.政协职能发生转变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500年前,非洲人拿着象牙,欧洲人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拿着象牙,非洲人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7、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2019高三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ⅱ综合练习2

2019 高三历史二轮专项提升测试卷:ⅱ综合练习2注意事:真理解,合年的真,,找不足!重在,多思虑,多理解!无是、多是述,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意。
在述中,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年真部分,在考生大空的同也大大增添了考度。
考生要真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考生答用笔将重点勾勒出来,方便频频。
只有仔斟酌,推断命老的意,极想知点,分析答角度,才能将考点定,明确意。
【一】1、〔 2018 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比下表,从中得的有效信息①商企展快②官和官商合企所占比重要大降落③外国本仍占地位④重工落后,企主要会合在沿海、沿江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2、〔 2018 年 1 月新疆〕列宁在到某一政策:“当所的争条件下,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俄斯同它的主要粮区隔了⋯⋯除了余粮采集制以外,当我是没有的法来粮食政策的。
”他所的“ 种政策”是指A. 新政策B. 共主政策C. 集体化政策D. 社会主工化政策3、〔 2018年 1月湛江市一模20〕下是世界殖民地占全世界地〔南极洲除外〕面的比率〔 %〕化表示,支持①至④ 段的史解,正确的是A、第①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第②段:荷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殖民帝国C、第③段:法国成“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第④段:英国打开中国市了片争4、〔 2017 年 5 月湖州二模18 〕 1912 年 1 月 1 日,《民立》以《天下亡,匹有》表文章,作者将的“匹夫”奇妙了成“匹”,所要表达的思想包含①女性要于社会主地位②男女同样的念③女性应参加政治生活④救国一定要依赖女性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5、〔 2018 年 5 月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图3是广东中山市山一处近来被划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单位的从善坊老街区方向图。
目前该街区内有四周中西合壁的历史建筑已推行挂牌保护。
从老街区各具特点的街巷名称中,我们不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新旧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B、中西文化在这里矛盾碰撞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人心所向D、辛亥革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6、 1846 年据时人记录:“近期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2.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
”该言论反映出宋代A.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B.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C.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D.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三)(A卷) (带答案)

专题巩固限时练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A卷)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
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解析】选A。
根据材料“天立王……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强调了“德足以安乐民者”的重要性,此为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法家思想,故B错误;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董仲舒的话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无关,排除D。
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动摇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选C。
董仲舒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A错误;朱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B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正确;黄宗羲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D错误。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③关汉卿的《窦娥冤》④曹雪芹的《红楼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巩固限时练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A卷)
一、选择题
1.(2018 •徐州模拟)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解析】选D。
精耕细作与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错误;C忽略了材料中“赋役”,故C错误;据材料中的“ 5人”可知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D正确。
2.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解析】选D。
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错误材
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错误;根据材料“纵民”,体现了文帝时期
对商人控制较松,故D正确。
3. (2018 •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
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
A. 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 突破了政府管理
C .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 部门间联系减弱
【解析】选C。
结合材料可知,行会只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A错误;行会仍需要“配合政府”,B错误;行会需“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见“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故 C 正确;行会长老需要处理与其他行业的关系,D 错误。
4. 《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安土重迁的观念彻底改变
B. 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的趋势
C. 田赋增加使农民纷纷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使“游手”增多
【解析】选D。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有所变化,但没有彻底改变,A错误;出现农村劳动力流失是现象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材料“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表明赋税增加,改农业为工商业的人数激增,没有提到农民破产,C 错误;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去农为商的人数增多,D 正确。
5.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
所欲
皆有。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C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解析】选B 。
材料没有体现市突破限制,故A 错误;苏州作为江苏的大都市,除了货缎外各种用品一应俱全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故B 正确“地域性商帮”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故C 错误;区域长途贩运 的状态,仅从题干中无法获取相关的细节 ,故 D 错误。
6.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 :洋船出入 ,严行盘验 ;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 ,也不准由“熟 识商人”代为传达 ,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 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解析】选C 。
题干中提到的是对夷事务,并未提到澳门的管理,A 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必须由澳门县
丞申报海防衙门”说明存在外交事务
,B 错误;题干中“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 代为传达”说明清政府严格控制与外国的交往 ,C 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禁止对外贸易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11分)(2018 •淮安模拟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流形式 国经济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中
,官方市场是南北方经贸联系的重要渠道。
边军因制作冬衣御寒、 折为军饷和战功奖赏品而需要大量棉织品
,其中绝大部分从江南地区贩运而来。
官方的茶马互市亦很兴盛
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
,绝大部分也来自江南。
西北地区输入江南地区的则主要是各类毛皮、
羊皮、药材等产品。
官方市场及边境贸易带来了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繁荣及西北商人的活跃
,为山陕地区的
众多商人日后步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
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城镇的兴旺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大量
的
江南棉布运销西北地区也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
明末松江府须上纳棉布
,也不准由‘熟识商人'
,对于当时及后世中
12 万余匹之巨 ,加之政府委派的
商人采买,成为织户棉织品最可靠的市场保证。
但从长远角度看
,它又给江南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
的惰性,使其无需锐意进取。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经济联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7 分)
(2) 有学者认为,明朝由官方市场所带来的农业、手工业品的商品化,有其自身的两重性。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 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官方市场是南北方经贸联系的重要渠道”“需要大量棉织品……官方
的茶马互市亦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西北地区输入江南地区的则主要是各类毛皮、
羊皮、药材等产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带来了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繁荣及西北商人的活跃,为山陕地区的众多商人日后步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城镇的兴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归纳概括;第(2)题,紧扣两重性,依据材料“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明末松江府须上纳棉布12万余匹之巨……成为织户棉织品最可靠的市场保证。
但从长远角度看,它又给
江南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惰性,使其无需锐意进取”和所学知识,积极方面从棉花种植与棉布纺
织商品化、经济繁荣方面回答,消极方面从阻碍经济活力及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的落后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官方市场起主导作用;交流产品比较丰富,以棉纺织品为主;经济交流基本是双向的。
(3 分,学生
若答出“满足军事需要”等类似答案亦可得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 3 分)
积极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边境城镇繁荣;促进江南市镇兴旺;孕育晋商群体。
(4 分)
(2)说明:短期看促进了江南地区棉花种植与棉布纺织的商品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繁荣;(2 分)但从长远看,抑制了经济的创新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