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姓名:***学号:**********时间:2010-8-21—2010-8-27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指导老师:贾玉莲老师、胡启武老师、廖富强老师目录前言 (3)实习概述 (3)杭州地区概况 (4)地质地貌部分 (5)一杭州地层简述 (5)二杭州地区主要矿物和岩石 (5)三岩层产状测量 (7)四杭州地区主要地质构造 (7)五杭州地区的古地理演化 (9)六相关问题的探究 (10)植物部分 (12)一杭州地区主要植物认知 (12)二植物群落调查 (13)三杭州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 (14)四植物和植物群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5)土壤部分 (15)一土壤剖面的制作和土壤调查表的填写 (15)二杭州地区地带性土壤 (19)后记 (20)前言2010年的8月,注定是个难忘的岁月。

2010年的杭州,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的地方。

2010年8月,杭州,我们……“纸上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是,我们背负着我们的青春和梦想,踏上了杭州之旅。

在杭州的山山水水,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我们在那里尽情地挥洒青春,书写着我们的人生。

植物园里留下了我们探寻大自然奥秘的身影,宝石山上留有我们“寻宝”的踪迹,北高峰上回旋着我们登高望远的呼喊,西子湖畔吸引着我们惊讶溢美的眼神……在杭州,我们留下了许多。

有汗水,有喜悦,有激情……无论时间多么无情,岁月怎么流逝,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段岁月。

因为,杭州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实习概述一实习目的: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地理野外考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专业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

二实习内容;1)地质地貌部分2)植物土壤部分三人员组成:由专业老师和学院相关领导组成指导小组,学生分组进行实习。

第二大队指导老师:蒋梅鑫老师、贾玉莲老师、胡启武老师、廖富强老师十一小组成员:赖来娣、康童茜、马达云、宋肖金、雷淑云、陈燕义、徐丽霞、刘燕子、肖强、李兰晖、叶锋、钟普平、郭敬波。

杭州地区野外实习报告册

杭州地区野外实习报告册
最后便是难忘的回忆了,辛苦归辛苦,但乐趣总是不是穿插于其中,同学之间的互相调侃以及为大家献上的娱乐助兴节目让大家欢快的笑声洒满了实习的道路~~~
实习人:郭倩
2011年9月28日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虽然辛苦,不过收获却是大大地多,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地理技能,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还有不能不说的一个就是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那么多理论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了模糊难以名状的东西,而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变豁然开朗,知识变得如此清晰可见并且记忆深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个体在队员的帮助和共同努力之下都有所收获,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各个小队之间也存在着小小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家的进步。
杭州地区野外实习报告册
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班
姓名:郭倩
学号:090204038
成绩:
指导老师:陈永林老师,徐翔明老师
目录
第一部分:地质与地貌部分
第二部分:土壤地理部分
第三部分:植物地理部分(概述)
第四部分:人文地理部分(概述)
第五部分:小结及评语
第五部分:小结及评语
个人实习小结
杭州实习,匆忙而又艰辛。开始拿到地质图的时候看到那些山岭平均海拔仅有一二百米,心中不由暗忖这哪是爬山根本就是爬土堆,真正开始我想错了,爬台阶爬到腿打颤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我国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现象多样,开展野外地质实习对于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质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热爱地质事业的精神。

在 2023 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收获颇丰。

二、实习地点及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本次实习主要在杭州市进行,实习地点包括西湖、钱塘江、九溪十八涧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貌、地质现象丰富,具有很高的地质研究价值。

2. 实习内容(1)地貌观察: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杭州地区的地貌特征,如西湖、钱塘江、九溪十八涧等地貌形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2)地层观察:我们对杭州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识别出了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化石特征等,了解了地层的分布规律。

(3)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杭州地区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4)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观察:我们通过实地观察,掌握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提高了岩石识别能力。

(5)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杭州地区的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了解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实习收获(1)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地质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掌握了地貌、地层、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理论水平。

(2)技能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采样工具等,提高了岩石识别和地质填图的能力。

(3)团队合作:实习期间,我们小组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2. 实习体会(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地质工作既艰苦又有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顶着烈日、跋山涉水,虽然辛苦,但每当发现一个地质现象,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2011.06.19-07.092011年7 月06 日目录第1章概述 (2)第2章地层岩性 (3)2.1 概述 (3)2.2 地层岩性描述 (3)第3章地质构造 (4)3.1 概述 (4)3.2 节理与断层 (4)3.3 褶曲 (6)第4章地质作用 (7)4.1 西湖成因 (7)4.2 第四纪冰川 (7)第5章其它 (9)5.1 罗盘使用方法 (9)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9)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10)5.4 地质专题学习 (10)第6章结束语 (12)第1章概述我们今年的地质实习与6.19-6.21在杭州进行。

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出去,非常开心。

而且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户外实践课,因为这样非常生动有趣,可以使我们学以致用,加深我们的印象,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这次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观测,以及老师随地讲解,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认识,学会在野外运用地质测量仪器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

这三天的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图见图1-1。

我们09土木系全体同学19号上午在徐金明、武亚军、刘飞禹、王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杭州。

1班由刘飞禹老师带领,2、3班由徐金明老师带领,4班由武亚军老师带领。

到了杭州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上进行点的观测。

武亚军老师先给我们四班同学讲了岩层的一些知识,然后又讲了罗盘仪的用法。

然后我们那班分成几个小组测量岩石的走向和倾角。

然后记下数据,回去后绘制玫瑰图。

图1-16.20号和6.21号是路线观察,即在老师带领下,沿着特定路线观察地形地貌,老师还会在沿途讲实地的地质构造知识,而且还会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地质地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大家还可以相互讨论,印象也更深刻。

6.20我们现在中天竺集中,然后去棋盘山和天马山,在爬山过程中观察断层和岩石等地质现象。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杭州地质实习报告杭州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3.重要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

4.地层相对年代确定方法的具体运用。

5.了解实习区主要的地层、岩性,构造线方向及地质发展史。

6.掌握地形地质图的判读、罗盘的使用(定点、产状测量等)、野外记录格式、信手剖面图的制作、标本的采集、重要地质现象的素描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等基本技能。

本书是有东华理工学院地质系教师张利民、吴佩琦、余兴义、刘成东、陈少华、李满根等人的工作基础上,由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常年的杭州野外实习编撰而成的,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适合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与工程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普地认识实习用书,全书最后由李建波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指导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望读者批评指正。

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和方法1.地形地质图的判读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而地质图是以地形图为基础,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形地质图的阅读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技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地形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1)图名:地质图是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填出来的,每一幅图都有一个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

一般从图名上可以大致了解地质图所在的范围。

(2)地形地质图的方向:一般地形地质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有的还标有经纬度。

(3)比例尺: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幅面积的大小、地形图的精度以及等高距等。

通常大于1:25,000的称为大比例尺;1:100,000和1:200,000者称为中比例尺;而小于1:500,000者称为小比例尺。

(4)由地形图认识各种地形:根据等高线特征可以了解图内的山脉、丘陵、平原、山顶、山谷、陡坡、缓坡、悬崖等地形地貌现象。

杭州实习报告

杭州实习报告

时间:7月14日天气雨相关内容:内有些地方能明显的看到石钟乳。

青龙山之间石屋岭东南麓的原大仁寺内,泥质1400,洞长约11m、宽约8m形成原因:其一:地层属于石炭纪,中统黄龙组,岩性由黄龙组石灰岩组成。

洞数据:洞深约20m、洞高约3m、洞宽约4~5m 、洞口朝向1600形成原因:烟霞洞同水乐洞、石屋洞并称“烟霞三洞”。

烟霞洞的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同石屋洞和水乐洞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还记得我和两个同伴在洞内休息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是站着的,因为没有一点点干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坐,那雕有观音大士的墙壁可以看到水往下流的。

石灰岩经流水溶蚀,时间一久,则容易形成钟乳石、石笋、石柱,在洞内这种景观较明显。

吴山十二生肖石容易发生溶解,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同时也带走地表物质。

剩下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溶沟和石芽,在杭州人眼中拼寓出寓意吉祥的十二生肖。

月岩时间:7月16号雨统栖霞灰岩,系深作用,形成石芽溶沟,蚀穿岩石而成穿洞,月岩即为天然形成的穿洞。

南东一侧岩层向北西倾斜,因此地下水顺裂隙下透或顺层面往西北流。

紫来洞口发现有一大约厚达一米的粉红色钙质粉砂岩,相应在西北坡公路边也见有同一夹层,此为相对不透水层,故地下水下渗至此可从而对灰岩进行溶蚀,长年累月经过漫长的时期洞壑扩大,同时伴有重力作用发生崩塌,由多种因素促使洞穴发育形成至今这个形态。

度,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而著称,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第二正前方为全国溶洞中最“玉莲飞瀑”“浪花”宛如莲花盛开,其“水”奔腾水中倒影,天”24.5米,直径人难以合围的雄伟石笋为主体,位。

第五厅“大云盘”,系几百万年地下碳酸钙水溶液沉积形成的地质奇观。

清虚洞天、仙桥洞三处溶洞的总称,其特点是集奇、险”于一身,融“风、水、气、瀑”为一体。

自主实习申请介绍模板之令狐文艳创作

自主实习申请介绍模板之令狐文艳创作

自主实习申请书
令狐文艳
尊敬的院领导:
我是级系专业班的学生,我已经自己联系了实习就业单位,到实习就业,经过家长的同意,在外出实习至毕业离校期间,我会遵守以下几点:
1.不再需要学校推荐就业单位;
2.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自学来完成未取得学分的课程的复习,并按时回校参加考试(补考和积欠考),如因成绩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自负;
3.在外实习期间将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取得联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系递交毕业论文(设计),如未按时上交或论文(设计)质量不合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其后果自负。

4.按学校要求,认真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并于年月日前将毕业实习报告书交辅导员评阅。

逾期不交毕业实习报告的学生,毕业实习按无成绩处理;
5.在校外实习期间因个人安全及经营产生的纠纷由自己负责,如有意外与学校无关。

在实习单位违纪违规,学校将按实习单位的处理意见给予相应处分;
6.与辅导员保持联系,如需我返校参加活动,保证按时返校;
7.在毕业实习期间,本人将与就业实习单位签订教育厅颁发的一式四联就业协议书,并于年月日前交至辅导员处。

恳请批准!
申请人:联系电话:
家长签字:家长电话:申请时间:年月日。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冯欢学号:年级:大二班级:三班指导老师:林永亮张文杰阮望舒实习日期:-6.152016年6月19日目录第1章概述 (1)第2章地层岩性 (2)2.1概述 (2)2.2地层岩性描述 (3)第3章地质构造 (4)3.1概述 (4)3.2节理与断层 (4)3.3褶曲 (5)第4章地质作用 (6)4.1实习区的山水地貌特征 (6)4.2西湖成因 (6)4.3第四纪冰川 (6)第5章其它 (7)5.1罗盘使用方法 (7)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7)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8)第6章结束语 (9)第1章概述杭州以风景秀丽着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

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

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1)实习的目的对杭州西南地区主要是西湖景区周边的地貌进行考察,了解实习地区的地质特点,学会判别各个不同岩石的特点,同时学会使用罗盘来测裂隙的三大产状。

(2)实习的任务1.岩层产状测量(罗盘使用)、断层野外识别、火成岩、紫云洞成因、宝石山成因、球状风化、一线天、西湖成因等2.清晰识别西湖组砂岩、黄龙组灰岩、天马山断层、棋盘山背斜谷、泉、溪流地质作用、之江、河流地质作用、钱江潮3残积、坡积层,西湖组石英含砾砂岩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调查,绘制裂隙产状玫瑰图4岩溶发育条件、岩溶地面和地下形状。

认识栖霞组灰岩,观察钱塘江“之”字形状,河流地质作用。

西湖淤泥填埋处置。

(3)分组情况每个小组六个人,选出一名组长,我们组组长是申子涵,组员有王蓉、冯欢、陈李明、王炜、宋震。

(4)实习的时间及地点夏季学期的第一周我们进行地质实习,这次实习分为两批,我们第一批是在13号到15号,地点主要是在西湖汉庭周边,包括宝石山、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浙大的老和山、龙井、江洋畈生态公园等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令狐文艳姓名:学号:年级:班级:指导老师:实习日期: 2011.06.19-07.092011年 7 月 06 日目录第1章概述 (2)第2章地层岩性 (3)2.1概述 (3)2.2地层岩性描述 (3)第3章地质构3.1概述 (4)3.2节理与断层 (4)3.3褶曲..............................................................................6第4章地质作用 (7)4.1西湖成因………………………………………………………………74.2第四纪冰川 (7)第5章其它 (9)5.1罗盘使用方法 (9)5.2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5.3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10)5.4地质专题学习 (10)第6章结束语 (12)第1章概述我们今年的地质实习与6.19-6.21在杭州进行。

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出去,非常开心。

而且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户外实践课,因为这样非常生动有趣,可以使我们学以致用,加深我们的印象,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这次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观测,以及老师随地讲解,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认识,学会在野外运用地质测量仪器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

这三天的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图见图1-1。

我们09土木系全体同学19号上午在徐金明、武亚军、刘飞禹、王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杭州。

1班由刘飞禹老师带领,2、3班由徐金明老师带领,4班由武亚军老师带领。

到了杭州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上进行点的观测。

武亚军老师先给我们四班同学讲了岩层的一些知识,然后又讲了罗盘仪的用法。

然后我们那班分成几个小组测量岩石的走向和倾角。

然后记下数据,回去后绘制玫瑰图。

图1-16.20号和 6.21号是路线观察,即在老师带领下,沿着特定路线观察地形地貌,老师还会在沿途讲实地的地质构造知识,而且还会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地质地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大家还可以相互讨论,印象也更深刻。

6.20我们现在中天竺集中,然后去棋盘山和天马山,在爬山过程中观察断层和岩石等地质现象。

在山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两座山的地质构造知识和断层的知识。

然后下午我穿过龙井村,来到九溪十八涧,在这里老师主要讲解了溶洞的一些知识,以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夷平面和地下水的一些知识。

6.21是实习最后一天,我们先到了白沙泉,在这里老师讲了水体性质、渗透系数以及测量渗透系数的方法——实验室法和现场测量法。

然后经过宝石山到紫云洞,讲了西湖的成因、岩层产状、复向斜和紫云洞的成因以及和溶洞的区别。

第2章地层岩性2.1 概述杭州市地质发展经历了前履冰纪陆壳增生并成熟、古生代(拘谨大约6~2.5亿年)被动大陆边缘、中一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3个构造演化阶段。

底层序列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

我们在棋盘山的观测点在棋盘山背斜翼部。

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西湖组石英砂砾岩。

观察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发生崩塌后造成的陡崖、石柱及倒石堆。

远眺天马山可见天马山断层牵引褶皱。

在山道上可见天马山断层擦痕及断层镜面,根据观察研究可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

九溪十八涧则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

组成宝石山的岩石是熔结凝灰岩,这类岩石是由火山灰、熔岩混合后流动,最后冷凝而形成的。

栖霞岭共有五洞,以紫云洞为最奇,紫云洞主要是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洞体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该洞处的岩层受附近构造断裂的影响,发育三组节理其中南东向节理扩张,节理特别发育。

2.2 地层岩性描述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

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

第四系合并描述。

杭州地区出露岩层最古老的是上奥陶文昌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直至第四纪地层都有出露。

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D3x 属于泥盆系(D),为上统西湖组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强度最高。

我们在浙大玉泉校区山上测量了石英砂岩的11组产状数据,绘制成了玫瑰图,见图2-2.1。

C2h 是中世石炭系黄龙组石灰岩,岩性稳定。

C3c 为上世石炭系船山组石灰岩。

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结构。

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全新统。

杭州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

该地层主要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

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体。

第3章地质构造3.1 概述我们这次的实习地点在杭州的西南部,。

杭州西南地区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复向斜西南部位。

西湖复向斜位于杭州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

但他们的轴面倾斜方向均相同,如天马山陡壁所见。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全。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

此外,杭州西南地区断裂众多、相互交错。

如:我们这次实习的地方有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宝石山宝石流霞处的断层,阁岭和紫云洞处的断层等。

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

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断层找。

水点和断层方向基本一致。

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

断层交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如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处的岩石就有变化,由破碎到不破碎。

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

此外我们实习的内容还有岩石裂隙,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采量比较大。

3.2 节理与断层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

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

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如白沙泉(见图3-2.1),水清、池底浑浊,无味无气泡。

图3-2.1棋盘山和天马山两盘的岩性不同,因为岩石受力后产生节理,接着在作用两盘断裂形成断层。

棋盘山背斜翼部岩层越来越新,依次为D3X、C2H、C3C。

由于岩石在冷凝前曾由南西向北东发生过流动,所以在岩石中我们可见假流纹构造,玻屑,晶屑以及碧玉等都被拉长,长轴呈北东走向。

此外假流纹构造和被拉伸长的碧玉等都向北东倾斜。

碧玉非常致密,硬度很大,故抗风化能力很强,因此在宝石山往往可见碧玉突兀于岩石之外,使游人登山非常便利。

见图3-2.2—一位游客徒手快速爬到了山顶。

我们在这边测量了三组产状:依次为倾向 151 、212、221;倾角 72、84、72。

接下来是紫云洞(见图3-2.3),紫云洞不是溶洞。

主要图3-2.2是由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

由于凝灰岩中的3组解理面切割而形成的,与杭州解理面走向基本一致,倾向不一样,断层不一样。

与溶洞的区别:(1):岩性不容;(2)成因不同:紫云洞是由于节理作用,溶洞是由于化学反应;(3)水本身的问题:溶洞主要是地表、地下水,紫云洞是地下水。

从紫云洞出来,开始下山,依然是断层。

此处的岩性大部分是凝灰岩,又很少的石英、砂岩、灰岩、长石。

还有黄龙洞组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

一般人们在研究山上的岩石时,都是从山沟里观察山上的岩石,然后我们也在这边的山沟里找了一些岩石进行研究。

凝灰岩覆盖在石灰岩和砂岩上。

3.3 褶曲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杭州市区断裂较多,相互错切。

有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以及南北向若干组。

其中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大多为冲断层,西湖复向斜单体褶曲之间,通常以这两种冲断层形式交接。

北西向断层常常切割北东向断层,尤其是老东岳——留下——余杭闲林埠一带最为明显,并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杭州棋盘格式构造”。

南北向断层为冲断层,主要分布西南部的大清里、梅家坞、天竺山一带。

西湖复向斜总形势: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最后倾没于西湖和市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下。

依据钻探资料,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横切。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好,从北至南有:老东岳背斜 、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整。

第4章地质作用4.1 西湖成因西湖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杭州之所以能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颗落在大地上的明珠。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

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冲刷作用形成的泄洪形成与钱塘江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火山爆发说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西湖就是火山口。

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我觉得西湖泻湖说最有可能。

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即所谓的“海西运动”时期。

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

群山为冲刷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泄洪与钱塘江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很容易导致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然后由浅海湾慢慢演变湖泊,地质学上称之为叫泻湖。

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所以泻湖说是非常有可能的。

4.2 第四纪冰川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

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

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

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

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