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黄连

合集下载

【百草知识】黄连

【百草知识】黄连

【百草知识】黄连黄连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名】黄连 huanglian【别名】黄莲、王连、味连、川连、鸡爪连【英文名】Coptidis Rhizoma【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黄色,常分枝。

叶全部基生,叶片坚纸质,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

花葶1~2;花序顶生,花3~8,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花瓣线状,披针形,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柄。

瞢葖果6~12,具细柄。

花期2~4月,果期3~6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凉湿荫蔽之处,野生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荫蔽密林中。

栽培也在高海拔凉爽的山区。

栽培于四川。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除去残留须根。

,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药材性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左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2~5克,煎服。

用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外用适量,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药理研究】动物试验表明,小檗碱有抗菌、抗病毒及原虫、利胆、抗腹泻、抗炎和抗脑缺血、抗微生物、降压、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止腹泻、抗溃疡、利胆、降血糖、抑制DNA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实验四 根茎类药材的鉴定黄连、大黄、天麻

实验四 根茎类药材的鉴定黄连、大黄、天麻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黄连根切面图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黄连横切面主要观察
木栓层 皮层 石细胞 中柱鞘纤维
薄壁细胞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黄连(味连)粉末
鳞叶表皮细胞:长方形,绿黄色或黄棕色, 壁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 石细胞:形多样,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纤维: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长梭形,壁厚。 木纤维较长,壁较薄,有稀疏的点状纹孔。 淀粉粒:多单粒,类圆形。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黄连粉末主要观察
鳞叶表皮细胞 中柱鞘纤维 木纤维 石细胞
导管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鳞叶表皮细胞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鞘纤维
木纤维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淀粉粒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大黄
[来源] 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药用大黄R. officinale的根及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 “南大黄”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三、实验器械、材料
器械、材料
玻片、刀片、 镊子、显微镜 、酒精灯、载 玻片、盖玻片 等。 黄连、大黄、 天麻玻片。黄 连、大黄、天 麻粉末。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验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 黄连Coptis chinensis
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云南黄连C. teeta的根茎。
4.标本请不要带走。
授课教师:程纪伦 办公电话:22896599
药学教研室
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 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 粒由2-5(7)分粒组成。

黄连

黄连
2、挟热下痢脓血:灶突中墨、黄连各一两。为末。每酒下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3、脏毒下血:黄连为末,独头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陈米饮下四十丸。(《济生方》)
用法பைடு நூலகம்量
2-5g。外用适量。
禁忌
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炮制方法
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黄连
黄连,中药名。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300px。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入药部位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相关配伍
1、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第五章 黄连

第五章 黄连

第五章黄连不同炮制品中主要生物碱体内分布研究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的根茎[1],其活性成分为黄连生物碱。

石柱黄连(味连)含小檗碱50%左右,而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等4个生物碱之和占总生物碱的90%左右[2]。

有关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多[3-4],其他黄连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5]。

中药成分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与作用网络具有/网通虹势规律[6-7]:中药材成分群往往是同一母核的多种衍生物,药理作用相似;同一母核的有效成分衍生物群在动物内可以相互抑制、加速及转化,其代谢网络相容相通;动物内存在巨大的与自然界类似的以CYP450酶为主导的代谢酶网络系统,按CYP450进化树的关系对中药及复方成分组群进行代谢和产生药效。

黄连生物碱的结构类似,均是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衍生物。

这些生物碱之间在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的转化。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1]魏•吴晋等述.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孙冯翼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6)。

也称味连、鸡爪连、川连,目前主要产地为湖北省利川市、重庆市石柱县。

其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Groenlandicine等生物碱。

有文献报道,总生物碱的含量高达10%以上,盐酸小檗碱、药根碱、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五种生物碱占据黄连总生物碱含量的98%以上。

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0%以上[2]([ 2 ] 钟国跃,黄小平,马开森,等.我国黄连(味连)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7): 594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消炎、止痛、解毒、退热、驱风、健胃、利胆、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扩张血管,以及治疗腹泻、痢疾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肠胃湿热和痛肿疗毒等症的治疗。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重重点考点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重重点考点

药用植物生药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40 分)1、植物中最主要的输导组织是导管。

筛管存在于韧皮部由一系列长管活细胞组成。

3、自茎上长出的不伸入土中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是气生根。

最初长出来的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是主根。

4、叶的组织中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是叶肉。

叶痕是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5、叶轴短缩,在顶端集生三片以上呈掌状展开的小叶是掌状复叶。

叶轴生有三片小叶的复叶叫做三出复叶。

6、花的萼片彼此分离的称为离生萼。

7、闭果中最普遍的一种,果皮较薄而坚韧,内含一粒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离生的是瘦果。

由单心皮或合生心皮雌蕊,上位子房发育成,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肥厚,内果皮木质的称核果。

8、十字花科果实为:长角果或短角果;豆科果实为:荚果;伞形科果实为:双悬果。

9、起滋补作用的生物化学成分是多糖类。

10、与碘化钾反应有沉淀(棕红色)的是生物碱。

在紫外灯下发蓝紫光的是香豆素类。

11、厚朴(木兰科植物药用厚朴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和五味子(木兰科中华五味子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化学成分是木脂素类。

12、树皮多春夏之交采收,根皮多秋季采收,叶和全草多在生长最旺或未结果时期采收。

13、将药材用其他液体辅料来拌炒的方法叫做炙。

煨指药材包埋在另一种物质中加热的方法。

14、2002.6.1 起实施GAP 即对包括种子、栽培、采收、加工、贮藏、流通等各环节进行控制。

15、冬虫夏草以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入药。

灵芝以干燥子实体入药,茯苓以干燥菌核入药。

16、绵马贯众基本存放超过一年就失去药用价值。

17、麻黄粉末有:电话听筒型气孔保卫细胞,嵌晶纤维,主含生物碱。

18、细辛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

(甲基丁香酚)19、大黄横切面有“星点”,粉末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

(有黏性)20、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类的盐酸小檗碱。

21、白芍(毛茛科的芍药干燥根)炮制时应先煮到透心熟再晒干。

赤芍为芍药、川赤芍干燥根。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黄连说课稿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黄连说课稿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黄连说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课程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说课内容是《黄连》,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等六个方面来介绍这次说课。

1 说教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内容涉及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中药的来源、采收加工、真伪鉴别、质量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本科所用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专科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主编:周晔、李玉山,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分为药用植物学总论和生药学各论两部分。

“黄连”在本教材第十二章高等植物第六科毛茛科,是毛茛科也是所有根茎类中药鉴定的典型代表药材。

本单元课是生药学各论最先出现的重点科重点药,学生已经学习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本次课后还有相应的实验可以对理论进行进一步加深和验证。

可以说本单元课在内容及结构上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说学情本课程授课班级为药学专科二年级第一学期。

本单元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药用植物学》,具备了一定的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和中药知识,渴望独立进行中药鉴定。

而且中药是融入于我们生活中的国粹,学生们或多或少对中药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中药非常感兴趣。

3 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未来工作需求,我将黄连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3.1 知识目标:掌握黄连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中医功效;熟悉黄连的原植物,产地、采收;了解其他毛茛科植物。

3.2 能力目标:能熟知黄连鉴别要点,并能分析其在药品中的应用,为后续工作中鉴定药材真伪,清除混杂品种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药学道德行为规范。

帮助学生树立“依法鉴定生药”、“安全合理用药”、“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

4 教学重点和难点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黄连利用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民间也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黄连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黄连


浆果,熟时红色。
生长周期
发芽期
黄连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 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般需 要2-3个月时间。
生长期
黄连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 足的阳光和水分,生长速 度较慢,一般需要3-5年时 间才能收获。
成熟期
当黄连的根茎充分膨大、 木质化程度高时,即可收 获。收获后可以进行移栽 或种植。
02
CATALOGUE
黄连的生药学特性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黄连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生长5-7年的 植株,此时根茎饱满,有效成分含量 高。
采收方法
加工方法
黄连加工时需先晾晒至半干,然后除 去残留叶柄、须根和泥土,最后进行 干燥处理。
采收时需将整个植株连根拔起,抖去 泥土,剪去须根,留下干燥的根茎。
质量评价
性状鉴别
正品黄连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 棕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具 细纵皱纹和须根痕。质硬而脆, 断面黄色或黄棕色,可见放射状
加强国际合作
与黄连产区国家开展合作 ,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黄 连资源。
05
CATALOGUE
黄连的现代研究进展
栽培技术研究
1 2 3
繁殖技术
研究黄连的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分株繁殖 和组织培养等,以提高繁殖效率和种质资源保护 。
栽培管理
探讨黄连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施肥 、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黄连的产量和品 质。
种植区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研究黄连的 种植区划,为黄连的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抗菌作用
研究黄连的抗菌作用机制,探讨其抗菌谱、抗菌活性 成分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抗炎作用
研究黄连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抗炎药物研发中 的潜在价值。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连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

黄连也是一种常用中药,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

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黄连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亚纲:木兰亚纲目:毛莨目科:毛茛科亚科:唐松草亚科族:黄连族属:黄连属种:黄连形态特征黄连属多年生草本。

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

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

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

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

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

花期2-4月,果期3-6月。

基本性状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

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

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

气微,味极其苦。

主产中国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1-3厘米。

顶端有少数残基。

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据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以栽培6年 的最高,一年中以6-7月最高。
• 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 阿魏酸(ferulic acid)等。
六、理化鉴别:
• 1、取本品细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 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滴,加 稀盐酸1ml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 色。
• 另取滤液5滴,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 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 数滴,显深绿色。
• 3、防己科古山龙属、黄藤属
• 4、芸香科黄檗属、花椒属、飞龙掌血属 此外罂粟科,中国蕨科有些植物虽不含小檗碱的种类, 但在民间充黄连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谢谢!
Hsiao的根茎。商品名雅连。栽培,少量野生。 销全国并出口。
• 3、云连C. teeta Wall的根茎,商品名云连。
野生,现有栽培。销全国各地
二、性状鉴别:
• 味连:根茎多簇状分 枝,形如倒鸡爪状, 少有单枝;外表黄褐 色,粗糙,有不规则 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残 迹,有过桥但较短; 质坚硬,折断面不整 齐,皮部暗棕色,木 部金黄色,可见放射 状纹理,中央髓部红 棕色,有时中空,味 极苦。
• 雅连:多单 枝,“过桥” 较长,顶端 有少许残茎。
• 云连:多单 枝,常弯曲 拘挛呈钩状, 较细小,质 轻而脆,易 折断,折断 面较平坦, 黄棕色。
三种黄连性状比较
四、显微鉴定:
味连横切面
• 雅连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 石细胞群。
• 云连的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 石细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粉末:
• 2、根茎横断面,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 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 3、显微化学反应:粉末或薄切片置载 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加30%硝酸1滴, 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显黄色针状或 针簇状结晶析出。
4、TLC
• 供试品:药材的甲醇提取液 • 对 醇溶照液品0:.5巴mg马/m亭l,(S点1),样盐1酸ul小;檗碱(S2)的甲 • 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 • 展开剂;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溶液
黄连 Rhizoma Coptidis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列为上品。
一、植物来源及其形态区别:
• 1、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商品 名为味连,又名川连、鸡爪黄连。栽培。销全 国,并有出口。
• 2、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八、代用品:
• 1、毛茛科唐松草属(Thalictrum)8种,金丝马尾连 (多腺唐松草)、高原唐松草(马尾连),民间常以 此代黄连,其形似马尾,功似黄连,故称马尾连。
• 2、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如三颗针、南天竹属、 十大功劳属(Mahonia)如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 功劳的根或根茎。
• 石细胞黄色,壁厚,壁孔 明显;
• 中柱鞘纤维呈纺锤形或梭 形,较粗短,强木化;
• 木纤维较细长,壁薄,微 木化;
• 鳞叶表皮细胞壁薄,呈微 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 厚;
• 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 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
• 网纹或孔纹导管; • 淀粉多单粒,类圆形。
五、化学成分:
• 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 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等。
(6:3:1.5:1.5:0.5)
• 展开方式:展开箱一侧槽中加入展开剂,另 一侧槽中加入等体积氨试剂,共同预平衡 15min,展距8cm;
• 显色: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黄连小檗碱薄层色谱图
七、副产品(栽培品加工):
• 靠近芦头处的一段叶柄(剪口连); • 全部叶柄(千子连); • 叶片(黄连叶); • 细须根(黄连须) ; • 根茎撞下的渣子(黄连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