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
为了确保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操作规程的四个部分,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结果解读。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操作人员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包括姓名、年龄和性别等信息,以避免操作错误。
1.2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心电图仪器正常工作,并准备好所需的电极贴片、导联线和胶带等材料。
1.3 准备患者:告知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帮助患者脱掉上身衣物,以便贴上电极贴片。
二、操作步骤:2.1 安装电极贴片:将电极贴片正确地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并保持导联线的通畅。
2.2 连接导联线:将导联线正确地连接到心电图仪器上,确保导联的接触良好,并避免导联线的交叉干扰。
2.3 开始记录心电图:启动心电图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选择相应的记录模式,并确保记录时间足够长,以获取准确的心电图波形。
三、注意事项:3.1 保持患者安静:在记录心电图时,要求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说话、咳嗽或活动,以免干扰心电图的记录。
3.2 检查导联质量:在记录心电图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导联的质量,确保导联的连接良好,并及时更换电极贴片或调整导联位置。
3.3 避免电源干扰:心电图仪器应与电源隔离,避免电源干扰对心电图的影响,同时要确保仪器的接地良好,以减少干扰信号。
四、结果解读:4.1 波形分析:对记录的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包括心率、R波振幅、ST段变化等指标的评估,以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4.2 异常判断:根据波形分析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其他心脏疾病的异常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3 结果记录:将心电图的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归档,以备后续的参考和比较。
总结:心电图操作规程是确保心电图检查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心电图技能操作及注意事项

五、描记心电图
1. 心电图机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 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 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 图之前必须先描记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 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 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益后都要 再描记一次定标方波。方波勿过宽(约0.16s),尽可能与 P、QRS、T波不重叠。
电极放置注意事项
5. 不要为了图方便,将接左、右下肢的电 极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装有 “右下肢反驱动”电路(黑色),它能有效地抑 制交流电干扰,上述作法等于取消了此项功能, 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此时操作者虽 然可以用“交流电滤波”来减轻干扰,但是却同 时使心电图波形失真。上述情况在使用旧式的心
5. 疑有右位心者,应加作V3R、V4R、V5R导联。
五、描记心电图
6. 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 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电 滤波”。
7. 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 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 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即需记录4~ 5个QRS综合波)。
五、心电图机的维护
1. 每天作完心电图后必须洗净电极。用铜合金制成 的电极,如发现有锈斑,可用细砂纸擦掉后,再用生理盐水 浸泡一夜,使电极表面形成电化性能稳定的薄膜,镀银的电 极用水洗净即可,使用时应避免擦伤镀银层。
2. 导联电缆的芯线或屏蔽层容易损坏,尤其是靠近两端 的插头处,因此使用时切忌用力牵拉或扭转,收藏时应盘成 直径较大的圆盘,或悬挂放置,避免扭转或锐角折叠。
减少或消除伪差的方法
心电图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心电图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心电图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Recording a Standard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一、目的了解患者心电活动情况。
二、适应证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
3.黑噱、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
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10.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11.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测。
12.对心脏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13.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14.正常人群体检。
15.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三、操作前准备1.医生着装准备按医院要求着装,衣帽整洁得体。
2.核对医嘱3.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前胸及手腕、脚踝。
4.环境及器械(物品)准备1)室内温度不应低于 18C,以免因寒冷引起患者产生肌电干扰。
2)诊察床的宽度应大于 80cm,避免肌体不能放松引起肌电干扰。
3)电源及地线。
4)心电图机、外接电缆、导联电缆、探查电极(四肢及胸部)。
5)心电图记录纸。
6)导电糊或导电膏。
四、操作步骤1.使用交流电的心电图机必须连接可靠地线。
2.接好电源,打开心电图机开关。
3.检查记录纸是否充足。
4..无自动记录 ImV 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时,必须首先描记标定电压ImV=10mm 的方波,同时检查各导联记录的同步性、灵敏性、阻尼及热笔温度。
常规心电图检查流程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
一.操作步骤
1.将心电图机放置于病人床边,安放妥当。
2.做好解释,保持安静,自然,舒适。
3.按好肢体导联(右上为红色,左上为黄色,左下为绿色,右下为黑色)。
4.按好胸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4: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3:V2与V4连线中点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5.打开心电图(心电图机右侧侧面POWER)开关。
6、用MODE键选择AUTO模式。
7.用SPEED键调节好走纸速度,一般为25mm/s。
8.用MF键调节好抗干扰强度。
9.用SENS键调节电压(一般为10mm/mv)。
10.按LEAD键观察是否12个导联波形均已出现,如是,按RUN键开始
二.注意事项
1.在病人和心电图机一米以内,不要有其他带电的电线经过。
一切电器设备如X线机、B超机等最好都要远离5米以上,以免感应,发生干扰。
2.机器充电时,应打开电源,长按CHARGE键持续2秒以上,机器自
动进入充电状态,持续2小时即可,屏幕显示电已充满。
3、如需某个导联单独或延长记录,用MODE键LONG-TERM模式,再用LEAD键选择所需导联,按RUN键开始操作。
4、装纸方法:打开纸盒盖,把打印手柄扳到UP位置,将记录纸背面向上插入记录纸引导部,直至露出记录出纸端,把打印手柄扳回DOWN 的位置,盖好纸盒盖。
三.保养方法
1.机器表面及导联线用浸过消毒液的微湿抹布擦拭,防止液体渗入机内。
2.避免导联线受折。
3.每天检查机器性能良好,机内电池充足。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一、引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设备操作、记录和解读心电图等内容,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准备工作1. 检查前,应向患者介绍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 患者应舒适地躺在床上,保持放松,避免说话和活动。
3. 患者的胸部、四肢应暴露,以便于电极的粘贴和接触。
4. 心电图记录仪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极应清洁、无损坏。
三、设备操作1. 将心电图记录仪连接到电源,并确保仪器的电源正常。
2. 检查前,应对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校准,确保记录的信号准确可靠。
3. 选择正确的导联方式,常用的导联方式有12导联、5导联和3导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 根据导联方式,将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
粘贴时应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松动或脱落。
5. 检查前,应对电极的导联线进行检查,确保线路通畅,无损坏。
四、记录心电图1. 检查前,应设置合适的记录速度和增益,常用的记录速度有25mm/s和50mm/s,增益一般选择10mm/mV。
2. 开始记录前,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记录期间,操作人员应保持稳定,避免触摸导联线或电极。
3. 开始记录后,应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和特征,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稳定。
4. 记录期间,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读。
5. 心电图记录结束后,应关闭心电图记录仪,并保存记录的数据。
五、解读心电图1. 心电图的解读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根据心电图的波形和特征,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可能存在的异常。
2. 心电图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3.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房颤动、心室早搏、心室颤动等,医生应根据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和诊断。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
常规心电图(ECG)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检查仪器:确保心电图机工作正常,电极和线缆没有损坏。
根据需要,确认机器已连接到正确的电源和电压。
2. 准备患者:让患者脱下上身的衣物,确保胸部和四肢的皮肤清洁干净。
在需要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有胸部毛发,应先将其修剪。
3. 准备电极:使用适当的电极贴片,确保各个电极的黏贴面不脏、损坏,贴片的胶粘性良好。
4. 安放电极:将电极黏贴在胸部和四肢上,通常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贴两个电极,分别在第四肋间隙和第五肋间隙,形成V1和V2导联。
将电极贴片贴在左下肋骨和左胸侧中腋线之间,形成V4导联。
将电极贴片贴在左锁骨中线和胸骨下角之间,形成V3导联。
另外,将电极贴片分别贴在左腿内侧和右腿内侧,形成第一肢和第二肢导联。
5. 连接线缆:将电极和心电图仪器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牢固,线缆没有松动。
6. 检查电阻:观察导联电阻是否正常,如果电阻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电极位置或更换贴片。
7. 开始记录:确保仪器处于心电图记录模式(通常是连续记录模式),按下开始记录按钮,启动心电图记录。
8. 结束记录:记录时间通常为10-12秒钟,待记录结束后,按下停止记录按钮,完成记录。
9. 撤离电极:轻轻地撤离电极贴片,避免损坏患者的皮肤。
10. 清洁和消毒: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电极贴片,以便下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匡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正确的心电图操作规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医生需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1.2 准备设备:检查前需要确保心电图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极粘贴齐全,电极片表面清洁。
1.3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解开上衣,暴露胸部,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说笑或者挪移。
二、导联准备2.1 电极粘贴位置:根据医生的要求,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特定位置,确保电极与皮肤密切贴合。
2.2 电极导联: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联方式(标准12导联、3导联等),确保导联连接正确,信号传输畅通。
2.3 导联检查:在粘贴完电极后,医生需要检查各个导联的信号是否正常,确保没有杂音或者干扰。
三、记录数据3.1 开始记录: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医生可以开始记录心电图数据,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2 观察波形: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子细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是否有异常或者不规则的信号浮现。
3.3 确认记录:记录完数据后,医生需要确认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没有漏测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
四、保存数据4.1 数据存储:在记录完数据后,医生需要将心电图数据保存在电脑或者打印出来,以备后续分析和诊断使用。
4.2 数据传输:如果需要将数据传输给其他医生或者科室进行进一步分析,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4.3 数据保密: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法规,确保心电图数据的保密性,不得随意泄露患者信息。
五、清理工作5.1 电极清理:在完成心电图检查后,医生需要将电极片从患者身上取下,清洁电极片表面,以备下次使用。
5.2 设备关机:关闭心电图仪器,确保设备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浪费电能或者损坏设备。
5.3 整理记录:将记录好的心电图数据整理好,存档或者归档,以备日后查阅或者比对。
医院心电图操作常规

医院心电图操作常规1.按申请单核对姓名、临床诊断及要求。
受检者稍休息,取平卧位。
一般不应在跑步、饱餐、饮茶、吃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
2.接好心电图机地线,导联选择器应位于基点,打开机器电源开关,预热机件,检查机器性能。
3.受检查者两腕及两踝上部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或乙醇),固定电极板,松紧适宜,在胸前按规定位置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固定吸引电极。
涂导电膏面积不可过大,以免影响测定位置的准确性。
4.按规定连接导线,红(右臂),黄(左臂),蓝(左腿),黑(右腿)(蓝、黑两极板可同放置左腿),白(胸前区)。
连接后应复查1次,保证无误。
5.调节振幅放大钮,使振幅Icm相当于定标电压lmv。
纸速一般为25mm/s。
6.将导联选择器拨至第I导联,如基线稳定,即可依次记录I、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V7、V8导联,必要时加作V9、V3R、V5R,等导联。
如遇到右位心患者,应将左、右两腕电极相反连接,每个导联记录4~6个心动周期,如遇心律失常可酌情延长记录Ⅱ或V1.导联,以便分析。
7.一般在第一导联作定标记录。
如需要变更定标时,必须在该导联重新定标。
8.如遇干扰或基线不稳,应将导联选择器拨回基点,检查原因,如地线及电源线是否接妥,涂抹导电膏是否满意,附近有无交流电器干扰,受检者有无精神紧张、寒冷、肌颤、肢体抖动以及呼吸影响等9.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P波不清晰时,可加做SV5,导联(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柄处)。
或用食管导联(将食管电极连接在单极心前区导联探查电极上,另一端与负电位的中心电熔连接,即为食管导联),可用“E”表示。
如电极距切牙30cm可,则用E30表示。
10.每查完1人,应在图纸的第I导联前或其上注明姓名及检查日期。
急症应写明检查时间,使用特殊药物应注明药名,每一导联的起始处应注明导联名称及更改的定标等。
11.检查完毕后,将导联选择器拨回基点,取下电极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自1901年Willem 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特别是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有确诊价值。
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
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至关重要。
1 心电图检查适应证
1.1 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2 疑似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3 无心血管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者
2 心电图检查环境要求
心电图检查应在宽敞、明亮、通风的房间,远离大型电器设备。
推荐室温控制在18~26℃,避免过冷或过热,特别要避免因寒冷所致的肌电干扰。
3 心电图检查设备要求
为保证使用安全以及图形质量,需使用符合标准的心电图机。
目前建议使用CF型心电图机,该型心电图机机壳泄漏电流<100μA。
3.1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心电图机对心电信号的放大能力,指输入1mV电压时描笔的偏转幅度,常用1mV定标电压来表示,其单位为mm/mV。
当导联出现正向波特别高或负向波特别深时,可采用5mm/mV灵敏度档位。
3.2 噪声
噪声是指心电图机工作时,由于放大器中各元件内部电子不规则热运动产生的信号。
国际上规定噪声值应<15μV。
3.3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是指心电图机未接收信号源时,在放大器输入端测量到的阻抗。
一般要求心电图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2.5MΩ。
3.4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心电图机输入相同幅值、不同频率信号时,其输出信号幅度随频率的变化。
频率响应范围确定了有用信息的有效范围。
目前国内心电图机的基本要求为0.05~150Hz,这一范围已经得到验证。
3.5 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是指从心电图机输入直流电时,心电图机描记的信号幅度从100%下降到37%左右所需要的时间。
目前要求心电图机的时间常数≥3.2s。
3.6 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是指心电图机的心电信号放大倍数与干扰和噪声的放大倍数的比值。
目前要求各导联的共模抑制比≥80dB,国际上规定≥100dB。
3.7 基线稳定性
基线稳定性是衡量心电图机本身的稳定性和对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要求心电图机:①电源电压稳定时,基线的漂移≤1mm;②电源电压波动时,基线的漂移≤1mm;③无信号输入时,基线漂移≤2mm;④温度在5~40℃范围内,基线平均漂移≤0.5mm;⑤心电图机确定等电位线后,在60s内基线偏移≤5mm。
3.8 阻尼(仅适用于模拟心电图机)
阻尼是指心电图机的描笔在工作时抑制其振荡的反作用力。
3.9 走纸速度
走纸速度是指心电图纸的运行速度,单位为mm/s,心电图机走纸速度有12.5mm/s、25mm/s、50mm/s和100mm/s四档选择,正常应设置走纸速度为25mm/s。
3.10 放大系统的对称性
心电图机的放大系统指的是心电图机对交流电波对称放大的特性。
若记录笔上下移动幅度为20mm/mV,提示心电图机放大系统对称性好。
4 心电图检查描记要求
4.1 准备工作
操作者准备:①在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前,操作者务必认真阅读申请单,核对好受检者姓名、编号等重要信息资料,或扫码确认受检者身份信息,记载或录入记录系统;应快速了解申请检查的目的,了解对描记有无特殊要求;②检查心电图机各条线缆的连接是否正确,包括导联线、电源线等,导联线保持顺畅,勿缠绕;③对初次受检者,操作者须事先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受检者准备:①接受心电图检查前,受检者应稍事休息,保持平静,避免紧张;②检查前2h不吸烟,不饮茶、咖啡和酒等刺激性饮品;③受检者尽量穿着宽松,方便心电图检查;④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如有污垢,应先进行皮肤清洁;⑤如放置电极部位毛发过多,则应剃除局部毛发,以减少电阻。
4.2 心电图电极安放
4.3 正确描记心电图
(1)单通道心电图机,描记顺序一般为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
需要描记18导联心电图时,描记顺序为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V7、V8、V9、V3R、V4R、V5R。
(2)12导联心电图同步采集存储、三通道同步打印的心电图导联顺序是:第1列自上而下为Ⅰ、Ⅱ、Ⅲ,第2列自上而下为aVR、aVL、aVF,第3列自上而下为V1、V2、V3,第4列自上而下为V4、V5、V6。
(3)12导同步打印心电图,自上而下的导联顺序是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
心电图采集标准时间是10s。
当操作过程中发现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室内差异传导等异常心电图现象时,可延长心电图采集时间,以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