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本文将介绍关于“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首先,该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完成一项电力电子领域中的具体工程项目,包括设计、仿真和实现。

本报告将以一个模拟摇摆调制电路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1.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模拟摇摆调制技术的开关电源。

该电源必须满足以下规格:输出电压:±15V额定输出电流:1A输出纹波:小于10mV 输入电压:24V直流电源2. 设计原理模拟摇摆调制(SIM) 调制技术是一种实用的用于开关电源和驱动电路的高效模拟调制技术。

在SIM调制中,参考波形是一个摇摆波形,它的幅度和频率都会变化。

在每一个时刻,该摇摆波形用来自适应地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截止,以提供所需的输出电压。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基于SIM调制技术的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涉及到以下模块:输入滤波器、摇摆调制电路、开关电源步进电路和输出滤波器。

3. 电路设计我们首先设计了输入滤波器,以消除输入电源中的AC噪声和杂波。

在本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设计了模拟摇摆调制电路。

这个电路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双稳态多谐振荡器作为摇摆信号发生器,并使用一个运算放大器来计算峰值电平。

运算放大器输出被馈入到一个比较器中,用来驱动开关电源的控制信号。

在此之后,我们设计了开关电源步进电路。

这个电路包括一个供电开关管和一个电感器,用来实现从输入电源到输出负载的能量转移。

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输出滤波器。

该输出滤波器使电源输出的纹波降到接受范围之内,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Pi型低通滤波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4. 仿真结果在我们完成设计之后,我们使用了LTSpice 仿真工具来模拟我们的设计。

下面是我们的仿真结果:输出电压:±15V额定输出电流:1A输出纹波:小于10mV 输入电压:24V直流电源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output voltage,output current 和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的图表,证明了电路能够满足我们的规格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具有高效能转换和可靠性的电力电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三、系统设计1. 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了实现电能的转换,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开关管作为主要的电力电子器件。

开关管具有快速开关和可控的特性,适合用于电能转换。

2. 设计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为了控制开关管的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力电子控制电路。

这个电路主要由控制芯片、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控制芯片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参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3. 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 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在完成系统建模和仿真后,我们需要进行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走线,以及选择适当的元器件。

5. 制作和调试电路板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

制作电路板可以通过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电路板上,并使用电路板制作设备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板的调试,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6. 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在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目前电子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新的教学层次结构,设计了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欢迎来参考!电子课程设计是在先修理论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实验课: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

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际范围内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新产品的涌现,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以“走出去,用得上”为目标,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出发,采取工程集成的教学观点,加强课程设计的数字化、综合化、系统化实验。

重视设计方法学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互设计工具,增强学生应用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

在理论课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地位。

打破院系甚至学校的壁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本着“宁可用坏,不许放坏”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实践环境和实践仪器设备。

分层次。

把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融为一体,做到一条龙、不断线、重基础、分层次。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电子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验教学。

其中电子设计课程属于第三层即综合应用层。

教学内容有着必然的连续性,“我要的是葫芦”使不得,既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重理论、轻实践,但也不能“改革过度”,片面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电子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电子电力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力设备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力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电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电子电力学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

2.电子电力设备:讲解电子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领域。

3.电子电力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分析电子电力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展示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4.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电力设备,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子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工作原理。

2.讨论法:学生就电子电力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子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电力设备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电子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的依据。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书(7页)

电子电力课程设计报告书(7页)

一、设计课题:DC/DC PWM控制电路的设计二、设计要求:1、设计鉴于PWM 芯片的控制电路,包含外头电路。

依据单路输出方案进行设计,开关频次设计为10KHZ ;拥有软启动功能、保护封闭脉冲功能,以及限流控制功能。

电路设计设计方案应尽可能简单、靠谱。

2、实验室供给面包板和器件,在面包板或通用板上搭建设计的控制电路。

3、设计并搭建能考证你的设计的外头实验电路,并经过调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4、扩展性设计:增添驱动电路部分的设计内容。

5、Buck 电路图以下列图:Buck 电路图三、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鉴于 PWM 芯片 TL494 进行设计,经过查阅该芯片的有关资料,认识其各引脚功能,联合设计要求进行电路设计。

第一成立最基本的电路,而后在其上边进行改良,获取进一步知足条件与实质应用的电路,依据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搭建电路进行试验,得出结果进行剖析考证,最后得出 DC/DC PWM 控制电路。

四、设计原理图以下图为设计原理图,经过调理电位器Rp 进行控制输出,从Vo 端获取输出驱动电压的波形。

设计原理图五、 TL494 各引脚功能TL494 的个引脚功能图以下表TL494 引脚功能表引脚号功能引脚号功能1 偏差放大器 1 的同相输入端9 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2 偏差放大器 1 的反相输入端10 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3 输出波形控制端11 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4 死区控制信号输入端12 电源供电端5 振荡器外接震荡电容连结端13 输出控制端6 振荡器外接震荡电阻连结端14 基准电压输出端7 接地端15 偏差放大器 2 的反相输入端8 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16 偏差放大器 2 的同相输入端六、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第一设计其振荡电路,依据振荡公式f=1.1/ (R3XC2)=10Khz ,取 R3=1K Ω,则电容 C2=0.1uF;而后,将相同大小的电容电阻串连并加以电压接地后,在电容电阻中间引出一根信号线作为第四脚的输入端,作为死区控制信号的输入。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模拟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电力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方案。

咱们这个方案可是结合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一、课程设计背景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我们这个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介绍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电力电子电路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AC/DC变换、DC/DC变换、DC/AC变换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要3.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这部分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4.电力电子设备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电力电子设备设计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评价体系课程设计结束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原理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五、课程设计成果1.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一.高压直流输电基本原理1.主要元件及功能○1换流器换流器由阀桥和带载抽头切换器的整流变压器构成。

阀桥为高压阀构成的6脉波或12脉波的整流器或逆变器。

换流器的任务是完成交—直或直—交转换。

○2滤波器换流器在交流和直流两侧均产生谐波,会导致电容器和附近电机过热,并且会干扰通信系统。

因此,在交流侧和直流侧都装有滤波装置。

○3平波电抗器平波电抗器电感值很大,在直流输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降低直流线路中的谐波电压和电流。

2)限制直流线路短路期间的峰值电流。

3)防止逆变器换相失败。

4)防止负荷电流不连续。

○4无功功率源在稳态条件下,换流器所消耗的无功功率是传输功率50%左右,在暂态情况下,无功功率的消耗更大。

所以,必须在换流器附近提供无功电源。

○5直流输电线○6电极大多数的直流联络线设计采用大地作为中性导线,与大地相连接的导体(即电极)需要有较大的表面积,以便使电流密度和表面电压梯度较小。

○7交流断路器为了排除变压器故障和使直流联络线停运,在交流侧装有断路器。

图1.双极HVDC系统2.换流器结构及计算公式功能是实现交流—直流或直流—交流的变换,是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

换流器的主要原件是阀桥和换流变压器。

在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实现换流所需的三相桥式换流器的桥臂,称为换流阀,它是换流器的基本单元设备。

换流阀除了具有整流和逆变功能外,还具有开关的功能,可利用其快速可控性对直流输电的启动和停运进行快速操作。

可分为汞弧阀和半导体阀。

晶闸管阀是由晶闸管元件及其相应的电子电路、阻尼电路、阳极电抗器、均压元件等通过某种形式的电气连接后组装而成的换流桥的桥臂。

现代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主要由晶闸管元件串联组成。

下图为阀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2.阀的电气连接示意图目前直流输电工程上所采用的换流器有6脉动和12脉动两种。

为了简化滤波装置、减小换流站占地面积、降低换流站造价,绝大多数直流输电工程采用12脉动换流器。

在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为了减小滤波影响,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换流桥的直流端串联起来,组成多桥换流器。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doc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电力电子技术,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及深入研究,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与控制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目的及实施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展望。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及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及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电力电子器件模块,该模块采用的器件是MOSFET,要求能够实现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控制电力电子器件模块:本次课程设计还要求实现对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控制,包括输出电压的变化控制和保护性措施的设计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调节和控制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设计、制作及测试三个阶段。

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需按照要求完成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输入输出电压的大小和变化范围。

(2)选择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确定电路拓扑结构。

(3)设计电力电路的关键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

(4)根据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反馈电路等。

(5)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调整电路参数,保证各项参数性能合理、稳定、可靠。

2、制作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电路模块的主要参数设定后,开始实际制作电路模块。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购相关器件,如MOSFET、电容、电感等。

(2)通过电路图纸完成电路板原理图和PCB布局设计。

(3)利用PCB设计软件进行图纸制作,并进行打样检验。

(4)进行电路元器件焊接。

(5)检查焊接后电路元器件的连接情况是否正确。

(6)测试电路模块的基本性能,包括输入输出电压的测试、开关信号测试等。

3、测试阶段在电路模块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检验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课题:DC/DC PWM控制电路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1、设计基于PWM芯片的控制电路,包括外围电路。

按照单路输出方案进行设计,开关频率设计为10KHZ;具有软启动功能、保护封锁脉冲功能,以及限流控制功能。

电路设计设计方案应尽可能简单、可靠。

2、实验室提供面包板和器件,在面包板或通用板上搭建设计的控制电路。

3、设计并搭建能验证你的设计的外围实验电路,并通过调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4、扩展性设计:增加驱动电路部分的设计内容。

5、Buck电路图如下图:
Buck电路图
三、设计方案
本次课程设计基于PWM芯片TL494进行设计,通过查阅该芯片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各引脚功能,结合设计要求进行电路设计。

首先建立最基本的电路,然后在其上面进行改进,得到进一步满足条件与
实际应用的电路,根据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搭建电路进行试验,得出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得出DC/DC PWM控制电路。

四、设计原理图
如图所示为设计原理图,通过调节电位器Rp进行控制输出,从Vo端得到输出驱动电压的波形。

设计原理图
五、TL494各引脚功能
TL494的个引脚功能图如下表
TL494引脚功能表
引脚号功能引脚号功能
1 误差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9 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
2 误差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10 末极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端
3 输出波形控制端11 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
4 死区控制信号输入端12 电源供电端
5 振荡器外接震荡电容连接端13 输出控制端
6 振荡器外接震荡电阻连接端14 基准电压输出端
7 接地端15 误差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端
8 末极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端16 误差放大器2的同相输入端
六、各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首先设计其振荡电路,根据振荡公式f=1.1/(R3XC2)=10Khz,取R3=1KΩ,则电容C2=0.1uF;然后,将同样大小的电容电阻串联并加以电压接地后,在电容电阻中间引出一根信号线作为第四脚的输入端,作为死区控制信号的输入。

接着,通过示波器测量振荡电路的波形如图所示:
震荡电路波形图
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波形图及TL494芯片的内部结构, 可得振荡电路的峰值为2.88V,若要对其输出波形进行控制,则在第三脚接入的电压需小于 2.88-0.7=2.18V,即第三脚输入电压变化范围约为0-2.2V。

如原理图所示,将1KΩ电阻与1-10KΩ电位器按照如原理图
所示方式进行串联即可得到0-2.2V范围内变化的电压,从而得到应有的波形。

最后,将末级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源,发射极通过1KΩ电阻接地,即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方波信号:
输出驱动波形图
1、输出电压为20V至60V功能的实现
要想使得Buck电路的输出在20V至60V间变化,则根据其电压转换公式:
Uo = αUi
得其驱动波形占空比α变化范围为0.2-0.6。

根据公式:5/(1+Rp)=2.2x(1-α)可得:
当α=0.2时,可算得Rp的阻值大小为1.84KΩ。

当α=0.6时,可算得Rp的阻值大小为4.68KΩ。

因此,如果要获得20V至60V的输出电压,Rp的调节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