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扬州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扬州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Buck变换器研究班级建电1102学号111705206姓名黄伟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零一三年12月目录一.工作原理 (3)二.实验电路 (3)三.参数计算 (4)四.仿真模型 (4)五.仿真实验 (5)六.电路性能分析 (6)七.总结: (8)八.故障排除 (8)九.参考文献 (9)Buck 变换器研究一.工作原理直流降压斩波变换电路产生一个低于直流输入电压Ud 的平均输出电压Uo 。

假定开关时理想的,则脉冲的瞬时输出电压决定于开关的通断状态。

如下图所示。

根据开关占空比可计算平均输出电压为d d sons on on d s s o s o DU U T t T t dt t dt U T dt t t u T U ==+==⎰⎰⎰)00(1)(10 或表示为)()(on s o on O d t T U t U U -=-D T t U U sond o == 所以改变触发脉冲的占空比即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达到直流降压的目的。

二.实验电路在连续导电的工作模式中,当输入电压一定时,输出电压与开关的占空比成线性关系,而与任何其他电路参数无关,其理论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理论上预期的波形为:三.参数计算电路额定参数计算为:直流电源电压100vC=0.001*10^-3 UFL=100mHR=1Pulse的参数设置:幅值为1V,周期0.001s,脉冲宽度50%四.仿真模型根据原理图,同时查看了常用matlab器件之后,熟悉了各种表测量参数的方法在simulink上面绘出电路模型图为。

参数的设置同参数计算。

当脉冲的宽度为50%时,其余参数均合适时,示波器输出的波形为:当脉冲的宽度为80%时,其余参数均合适时,输出的示波器波形为:六.电路性能分析(一),占空比的影响:根据波形分析,电阻上输出的电压Uo总是趋向于电源电压*脉冲的占空比,故理论分析成立。

在达到理论电压前,电阻上电压会有些波动。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 12电气(6)班学 号: 201230282079姓 名: 林家俊指导老师: 王学梅 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14年1月12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激式直流电源的设计1.课题名称与研究现状正激式直流电源的设计。

所谓正激式直流电源(亦称为正激式开关电源)只是开关电源的一种,按照不同的标准开关电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从工作性质上分,大体上可分“硬开关”和“软开关”两种,从工作方式上分,又可以分为正激式、反激式、推挽式,将推挽式加以改进又可分为半桥式和全桥式。

正激式的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同名端式一致的,而反激式的则刚好相反,而且在具体的功能上二者也有区别,正激式变压器只是起到一个能量的传递作用,而反激式变压器则还要暂时的储存能量起到一个电感的作用,因为由于变压器电感的极性的不同,反激式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是不会同时导通的,但正激式和反激式变压器基本上都是一个输入端与反馈绕组共同构成一次侧,而输出端则只有一组,推挽式的变压器则相当于两个反相位工作的正激式变压器的组合,其有两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

一般来说正激式的输出功率要高一些,成本也相应的高一些,而反激式易于实现,但是功率比较小,成本也低一些,推挽式的电路比较复杂,输出功率范围比较广。

由于反激式开关电源中的开关变压器起到储能电感的作用,因此反激式开关变压器类似于电感的设计,但需注意防止磁饱和的问题。

反激式在20~100W的小功率开关电源方面比较有优势,因其电路简单,控制也比较容易。

而正激式开关电源中的高频变压器只起到传输能量的作用,其开关变压器可按正常的变压器设计方法,但需考虑磁复位、同步整流等问题。

正激式适合50~250W之低压、大电流的开关电源。

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电源是各种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与电子设备的性能指标及是否能安全可靠地工作相关。

开关电源具有小型轻量同时高效率等突出的优点,到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说无所不在,不可或缺。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0级电气班学生姓名:***学号:****:**时间:2012年12 月28 日----2013年1 月9 日题目:小功率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配合,可加深理解和全面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可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归纳整理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因此,通过电力电子计术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加深理解和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课程设题的需要,查阅资料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账务仪器的正常使用方法,和调试过程;4)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设计技术数据及要求:1、V380交流供电电源;2、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技术指标满足系统要求。

3、电路应具有一定的稳压功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防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抗干扰能力。

触发电路输出满足系统要求。

4、负载为并励直流电动机,型号为,电机参数为:一、课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系统总设计框图保护电路电源触发电路整流电路负载电路2.整流电路方案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特点及优缺点:对于晶闸管整流装置在整流器功率较小时,用单相整流电路。

在单相电路中,半波电路比全波电路脉动成分高,滤波没有全波电路容易。

双半波整流电路由于使用的整流器件少,在电压不高的小功率电路中也可被采用。

方案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 -特点及优缺点: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与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相比,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班级:16电气2班姓名:王浩淞学号:2016330301054指导教师:雷美珍目录1、webench电路设计1.1设计任务要求输入电压为(8V-10V),输出电压为5V,负载电流为1A 1.2设计方案分析图1.3.1主电路原理图图1.3.2元器件参数图1.3.3额定负载时工作值图1.3.4输出电流和系统效率间的关系如图1.3.4所示,在输出电流相同的情况下,输入电压越小,系统的稳态效率越高,因此提高效率的最直接方式就是降低系统的输入电压,其次在输入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系统效率达到最大,例如当输入电压为9.0V时,根据图像输出电流为0.40A的时候效率最高。

第二种方法是改变元器件的参数,通过使用DCR(直流电阻)小的电感元件来实现输出纹波电压降低。

1.3主芯片介绍TPS561201和TPS561208采用SOT-23封装,是一款简单易用的1A同步降压转换器。

这些器件经过优化,可以在最少的外部元件数量下工作,并且还经过优化以实现低待机电流。

这些开关模式电源(SMPS)器件采用D-CAP2模式控制,可提供快速瞬态响应,并支持低等效串联电阻(ESR)输出电容,如特种聚合物和超低ESR陶瓷电容,无需外部补偿元件。

TPS561201以脉冲跳跃模式工作,在轻负载操作期间保持高效率。

TPS561201和TPS561208采用6引脚1.6×2.9(mm)SOT(DDC)封装,工作在-40°C至125°C的结温范围内。

1.4电气仿真结果分析图1.4.1启动仿真图1.4.2稳态仿真图1.4.3暂态仿真图1.4.4 负载暂态仿真二、基于电力系统工具箱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2.1 设计要求和方案分析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了MATLAB软件及其组件之一Simulink,进行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系统主要包括:Boost升压斩波主电路部分、PWM控制部分和负载。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将电能转换为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设计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具有高效能转换和可靠性的电力电子系统。

该系统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三、系统设计1. 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为了实现电能的转换,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力电子器件。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开关管作为主要的电力电子器件。

开关管具有快速开关和可控的特性,适合用于电能转换。

2. 设计电力电子控制电路为了控制开关管的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力电子控制电路。

这个电路主要由控制芯片、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控制芯片用于生成控制信号,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参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3. 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在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且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我们可以使用电路仿真软件来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4. 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在完成系统建模和仿真后,我们需要进行PCB设计和元器件选型。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电路板的过程。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和走线,以及选择适当的元器件。

5. 制作和调试电路板在完成PCB设计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电路板。

制作电路板可以通过将电路设计转移到电路板上,并使用电路板制作设备进行制作。

制作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板的调试,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6. 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在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和调试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报告的步骤和思考过程。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晶闸管10KW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院(系):机电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电气自动化技术1002学生姓名:曹畅学号:20102822054指导教师:刘政亷2012年6月25日至2012年7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1)1.1 题目 (1)1.2 控制要求 (1)1.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三相全控桥主电路设计 (3)2.1 电路及原理 (3)2.2 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 (4)2.3 晶闸管参数计算 (6)3. 触发电路设计 (7)3.1 KC04芯片引脚介绍 (7)3.2 KC04芯片原理图 (7)3.3 触发电路及原理 (8)4. 反馈电路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1)4.1 测速发电机的选择 (11)4.2 电流截止反馈环节的选择 (11)4.3 调速静态精度的计算 (12)4.4 给定环节的选择 (14)4.5 电机负载变化转速恒定原理 (14)5.设计总结 (15)6.参考文献 (16)7.附录1 (17)附录2 (18)1.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1 题目晶闸管10KW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1.2 控制要求工业生产中常常要求电动机具有宽的调速范围和调速精度,例如连续式轧钢机. 造纸机. 电梯等。

为此利用调节直流电机电枢电压获得良好的调速性能,而晶闸管三相桥全控整流电路可以根据伩号Ug(直流)的大小変化方便地改变直流输出电压的大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由晶闸管整流桥、直流电动机、PI调节器(运放)组成的调速控制系统,完成完整电路原理图设计和绘制。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旳基本工作原理(1)晶闸管型号規格选择(2)晶闸管保护设计(3)整流变压器设计(求U2)2、整流变压器设计3、三相脉冲触发器设计刺按下启动按钮,可选择工频/变频控制,手动控制(自动转换4、测速电路设计和PI调节器设计原始数据如下:(1)直流电动机:Z3-71 Pn = 10KW Un = 220V In = 55A Nn = 1000r/min 电枢电阻Ra = 0.5 Ω电枢电忎Ld = 7mH励磁电压UL = 220V 励磁电流IL = 1.6A(2)直流测速发电机:55CY61 Nn = 2000r/min Un = 110V(3)霍尓电流传感器:LA50(4)最小整流角α= 20度 Cos20 = 0.941.3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图1—3由于电机容量较大,且要求电流脉动小,故选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供电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新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新版】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系部名称:自动控制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4年 06月21日绪论20世纪70年代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使得交流电力拖动系统逐步具备了宽的调速范围、高的稳速范围、高的稳速精度、快的动态响应以及在四象限作可逆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在调速性能方面可以与直流电力拖动媲美。

在交流调速技术中,变频调速具有绝对优势由于变频器在启动过程中,输出频率由0Hz平滑地逐渐上升,电压从0V按比例上升到额定电压,电机无任何启动冲击,避免了由于电机启动产生的大电流对电机、电网、电气元件及所拖动机械设备的冲击和损坏。

变频器在停止过程中输出频率由运行频率平滑地逐渐下降到0Hz,电压从运行电压按比例逐渐到0V,实现了电动机软停止。

变频启动可防止运输机械类载重物体受冲击和翻滚,提高传动设备的使用寿命。

无级调速,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管理。

节能效果明显。

保护功能完善,减少设备维修、故障。

并且变频调速的调速性能与可靠性不断完善,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变频调速节电效果明显,而且易于实现过程自动化,深受工业行业的青睐。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有多种,诸如调压调速、变级调速、串级调速、滑差调速等,而变频调速优于上述任何一种调速方式,是当今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效益高、性能好、应用广的新技术。

它采用微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传动技术取得工业交流异步电机的无级调速功能。

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是动化电力传动的发展方向。

电气原理图主电路图由于期望的逆变器输出是一个正弦电压波形,可以把一个正弦半波分作N等分。

然后把每一等分的正弦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都用个与此面积相等的等高矩形脉冲来代替,矩形脉冲的中点与正弦波每一等分的中点重合。

这样,由N 个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所组成的波形为正弦的半周等效。

同样,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

这一系列脉冲波形就是所期望的逆变器输出SPWM波形。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高婷婷,林建华成绩: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电路,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及其他领域,因此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和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而且对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因此调试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并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三相,整流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3 设计方案 (1)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1)3.1.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图原理分析 (2)3.1.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2)3.1.3晶闸管的选择 (3)3.2 保护电路的设计 (4)3.2.1变压器二次侧过压保护 (4)3.2.2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 (4)3.2.3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 (5)3.3 触发电路的选择设计 (5)4 实验调试与分析 (6)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 (6)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7)5 设计总结 (8)6 参考文献 (9)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课程设计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通过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反复调试、训练、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与要求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150,10,0.5U V R L H ==Ω=为阻感性负载。

1.写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的移相范围,并计算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范围2.计算α=60°时,负载两端电压和电流,晶闸管平均电流和有效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大学课程设计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1203班题目变频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设计学生蔡辉武指导老师二○一五年六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绪论………………………………………………………………………1.1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1.2 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现状……………………………………(2)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与趋势…………………………………二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实现方案研究…………………………………………2.1 串并联谐振电路的比较………………………………………………2.2 电路的功率调节原理…………………………………………………三变频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设计……………………………………………3.1主电路设计原始数据及主要技术指标………………………………3.2设计要求………………………………………………………………3.3设计思想………………………………………………………………3.4变频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图…………………………………………3.5设计容………………………………………………………………3.5.1整流电路的设计…………………………………………………3.5.1.1整流电路的选择……………………………………………3.5.1.2整流侧参数计算……………………………………………3.5.1.3整流侧电路图……………………………………………………………………3.5.2逆变电路的设计…………………………………………………3.5.2.1逆变电路的选择……………………………………………3.5.2.2逆变侧参数计算……………………………………………3.5.2.3逆变侧电路图………………………………………………3.6电路保护………………………………………………………………3.6.1.整流侧晶闸管过电压保护……………………………………3.6.2.逆变侧晶闸管过电压保护……………………………………3.7波形仿真………………………………………………………………四设计心得体会………………………………………………………………参考文献…………………………………………………………………………一绪论感应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速度快、可控性好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广泛应于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和焊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成为冶金、国防、机械加工等部门及铸、锻和船舶、飞机、汽车制造业等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1.1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感应加热原理为产生交变的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在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

图1.1 感应电流图示在感应加热设备中还存在着三个效应——集肤效应、近邻效应和圆环效应。

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沿导体截面上的电流分布式部均匀的,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的表面层,这种电流集聚的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近邻效应——当两根通有交流电的导体靠得很近时,在互相影响下,两导体中的电流要重新分布。

当两根导体流的电流是反方向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侧;当两根导体流的电流是同方向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导体外侧,这种现象称为近邻效应。

圆环效应:若将交流电通过圆环形线圈时,最大电流密度出现在线圈导体的侧,这种现象称为圆环效应。

感应加热原理可以概括为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从而利用交变磁场来产生涡流达到加热的效果。

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供能量的交流电源,也称变频电源;另一部分是完成电磁感应能量转化的感应线圈,称感应炉。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感应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铁屑损耗少、启动快、节能、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感应加热主要用途是金属加热前的预热、热处理、焊接和融化等。

1.2 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现状感应电源按频率围可分为以下等级:500Hz以下为低频,1-10KHz为中频;20KHz以上为超音频和高频。

感应加热电源发展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密切相关。

1970年浙大研制成功国第一台100KW/1KHz晶闸管中频电源以来,国产KGPS系列中频电源已覆盖了中频机组的全部型号。

在超音频电源方面,日本在1986年就利用SITH研制出100KW/60KHz的超音频电源,此后日本和西班牙又在1991年相继研制出500KW/50KHz和200KW/50KHz的IGBT超音频电源。

国在超音频领域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发展很快,1995年浙大研制出50KW/50KHz的IGBT超音频电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高频电源设备厂在1996年联合研制出100KW/20KHz的IGBT电源。

在高频这一频段可供选择的全控型器件只有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和功率场效应晶闸管(MOSFET),前者是日本研制的3KW~200KW,20KHz~300KHz系列高频电源,后者由欧美采用MOSFET研制成功输出频率为200~300KHz,输出功率为100~400KW的高频电源。

与国外相比,国导体高频电源存在较大差距,高频设备厂1993年研制成功80KW/150KHz的SIT高频电源,但由于SIT很少进入国际化流通渠道,整机价格偏高,并没有投入商业运行。

现在,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中心设计研制出了5~50KW/100~400KHz高频MOSFET 逆变电源。

上海宝钢1420冷轧生产线于1998年引进了日本富士公司的71~80KHz,3200KW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逆变电源。

总体说来,国在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开发和产品化方面虽有发展,但远不能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应用围越来越广泛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领域的研究尤为薄弱,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感应加热电源技术发展与趋势感应加热电源的水平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当前功率器件在性能上的不断完善,使得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频率目前,感应加热电源在中频频段主要采用晶闸管,超音频频段主要采用IGBT,而高频频段,由于SIT存在高导通损耗等缺陷,主要发展MOSFET电源。

感应加热电源谐振逆变器中采用的功率器件利于实现软开关,但是,感应加热电源通常功率较大,对功率器件,无源器件,电缆,布线,接地,屏蔽等均有许多特殊要求,尤其是高频电源。

因此,实现感应加热电源高频化仍有许多应用基础技术需要进一步探讨。

②容量化从电路的角度来考虑感应加热电源的大容量化,可将大容量化技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器件的串、并联,另一类是多台电源的串、并联器件的均流问题,由于器件制造工艺和参数的离散性,限制了器件的串、并联数目,且串、并联数越多,装置的可靠性越差。

多台电源的串、并联技术是在器件串、并联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大容量化的有效手段,借助于可靠的电源串、并联技术,在单机容量适当的情况下,可简单地通过串、并联运行方式得到大容量装置,每台单机只是装置的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

感应加热电源逆变器主要有并联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串联逆变器输出可等效为一低阻抗的电压源,当二电压源并联时,相互间的幅值、相位和频率不同或波动时将导致很大的环流以致逆变器器件的电流产生严重不均,因此串联逆变器存在并机扩容困难;而对并联逆变器,逆变器输入端的直流大电抗器可充当各并联器之间的电流缓冲环节,使得输入端的AC/DC或DC/AC环节有足够的时间来纠正直流电源的偏差,达到多机并联扩容。

③载匹配感应加热电源多用于工业现场,其运行工况比较复杂,它与钢铁、冶金和金属热处理行业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他的负载对象各式各样,而电源逆变器与负载是一有机的整体,负载直接影响到电源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对焊接、表面热处理等负载,一般采用匹配变压器连接电源和负载感应器,对高频、超音频电源用的匹配变压器要求漏抗很小,如何实现匹配变压器的高输入效率,从磁性材料选择到绕组结构的设计已成为一重要课题,另外,从电路拓扑上负载结构以三个无源元件代替原来的二哥无源元件以取消匹配变压器,实现高效、低成本隔离匹配。

④能化控制随着感应热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程度及对电源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感应加热电源正向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具有计算机智能接口、远程控制、故障自动诊断等控制性能的感应加热电源正成为下一代发展目标。

二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实现方案研究2.1 串并联谐振电路的比较感应加热电源根据补偿形式分为两种,并联谐振式(电流型)电源和串联谐振式(电压型)电源。

图2.1感应加热电源主电路图并联谐振式电源采用的逆变器是并联谐振逆变器,其负载为并联谐振负载。

通常需电流源供电,在感应加热中,电流源通常由整流器加一个大电感构成。

由于电感值较大,可以近似认为逆变器输入端电流固定不变。

交替开通和关断逆变器上的可控器件就可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交变的方波电流,其电流幅值取决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流值,频率取决于器件的开关频率。

串联谐振式电源采用的逆变器是串联谐振逆变器,其负载为串联谐振负载。

通常需电压源供电,在感应加热中电压源通常由整流器加一个大电容构成。

由于电容值较大,可以近似认为逆变器输入端电压固定不变。

交替开通和关断逆变器上的可控器件就可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交变的方波电压,其电压幅值取决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压值,频率取决于器件的开关频率。

串联谐振逆变器和并联谐振逆变器的差别,源于它们所用的振荡电路不同,前者是用L、R和C串联,后者是L、R和C并联;(1)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输入电压恒定,输出电流近似正弦波,输出电压为矩形波,换流是在晶闸管上电流过零以后进行,因而电流总是超前电压-φ角。

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输入电流恒定,输出电压近似正弦波,输出电流为矩形波,换流是在谐振电容器上电压过零以前进行,负载电流也总是越前于电压-φ角。

这就是说,两者都是工作在容性负载状态。

2)串联谐振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自然关断的,关断前其电流己逐渐减少到零,因而关断时间短,损耗小。

在换流时,关断的晶闸管受反压的时间较长。

并联谐振逆变器在换流时,晶闸管是在全电流运行中被强迫关断的,电流被迫降至零以后还需加一段反压时间,因而关断时间较长。

相比之下,串联谐振逆变器更适宜于在工作频率较高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使用。

(3)串联谐振逆变器起动较容易,适用于频繁起动工作的场所;而并联谐振逆变器需附加起动电路,起动较为困难,起动时间长。

至今仍有人在研究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起动问题。

串联谐振逆变器晶闸管暂时丢失脉冲,会使振荡停止,但不会造成逆变颠覆。

而并联谐振逆变器晶闸管偶尔丢失触发脉冲时,仍可维持振荡。

(4)串联谐振逆变器并接大的滤波电容器,当逆变失败时,浪涌电流大,保护困难。

但随着保护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器件模块本身也有自带保护功能,串联谐振逆变器的保护不再是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