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纸艺制作:第一章《走进纸的世界》,包括纸的特性、种类及基本制作技巧。
2. 布艺制作:第二章《布的巧手》,涵盖布料选择、基本缝纫技巧及应用。
3. 木工制作:第三章《木的韵味》,介绍木材识别、基本木工工具使用及木工作品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审美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技巧的掌握,尤其是缝纫和木工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纸、布、木材、缝纫机、木工工具等。
2. 学具:学生用纸、布、木材、剪刀、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纸艺、布艺和木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以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实践操作:a. 纸艺制作: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纸艺作品。
b. 布艺制作: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简单的布艺作品。
c. 木工制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作品制作。
4. 随堂练习:设置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纸艺制作:重点突出纸张种类、制作技巧等。
2. 布艺制作:重点突出布料选择、缝纫技巧等。
3. 木工制作:重点突出木材识别、工具使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纸艺制作:以“春天”为主题,制作一幅纸贴画。
b. 布艺制作:以“环保”为主题,制作一个环保布袋。
c. 木工制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木制笔筒。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纸艺制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进行创意剪纸设计。
五年级劳动技术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知识点一、校园绿地管理我们是校园的小主人,共同参与学校绿地管理,争做爱绿,护绿的好少年。
管理绿地包括的事情:拔草,检出杂物,定期给花草浇水。
确定校园绿地管理方案,各小组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区,每周定时安排人员值日。
管理措施:1修剪花木2,拔去杂草、提害虫3.松土、施肥。
4.浇水。
1.修剪花木。
(1)去除交叉枝、病虫枝,并生枝及弱小校条。
(2)剪出优美造型。
根据花木情况剪出造型。
2.拔草、除害虫。
发现花木中间有杂草要及时拔除。
有了害虫要及时消除。
3.松土、施肥。
(1)松土。
松土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促进生长,但注意不要伤到花木的根系。
(2)施肥。
不同的花木有不同的生长时期,需施用不同种类与不同数量的肥料。
观花类、观果类的花木除施氮肥外,还要注意配合施磷肥、钾肥。
花木在休眠阶段应少施肥或停止施肥。
4.浇水。
夏季勤浇水,冬季少浇水,春秋两季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二、洗衣机的使用与维护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家人的衣服帮着洗。
洗衣机是我们洗涤衣物的好帮手,正确使用和维护洗衣机能延长其寿命。
洗衣机种类有:半自动双缸洗衣机,半自动单缸洗衣机,全自动套筒洗衣机,全自动滚简洗衣机。
洗衣流程:1.分类放入衣物2.放入洗涤剂3.打开电源,选择水位、洗涤程序等。
4.开始洗涤。
5.洗涤程序结束,取出衣物。
6.护理洗衣机。
根据衣物的质地、数量选择洗涤剂的种类及用量。
打开电源选择水位、洗涤程序。
按启动健,开始洗涤。
洗涤结束。
关闭水龙头取出衣物。
三、布条杯垫杯垫不仅美观,还能防滑、保护桌面。
用布条制作的杯垫柔软、易清洗。
杯垫的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出约2厘米。
杯垫的厚度与布条的宽度有关。
使用布条给自己的杯子编制杯垫,商讨、确定制作方案。
材料工具:布片、针、线、剪刀、小夹子等。
将相邻的每圈辩子用卷针法缝制在一起。
缝制时,选用透明渔线或与布条同色的线会更关观。
四、了解照相机照相机至今已有170 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照相机日趋小型化和智能化。
新人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袋子的折法课时1:折袋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折袋子的基本方法,理解折叠原理。
- 教学内容:袋子的折法,折叠原理。
-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袋子的常见用途,并引导他们思考袋子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2. 展示不同形状的袋子,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折叠原理制作袋子。
3. 示范折叠袋子的具体步骤,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4.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折叠方式对袋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 拓展活动:请学生在家中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袋子,并记录制作过程和体会。
下节课进行分享。
课时2:袋子的装饰-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研究袋子的装饰方法,提升袋子的美观度。
- 教学内容:袋子的装饰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
-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折袋子的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制作的袋子。
2. 向学生介绍袋子的装饰方法,如贴纸、彩绘等。
3. 展示不同袋子的装饰效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美观度和实用性的关系。
4. 让学生动手进行袋子的装饰实践,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方式。
5. 学生完成装饰后,组织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 拓展活动:请学生设计自己独特的装饰方式,并尝试在其他物品上进行类似的装饰。
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二单元:手电筒的制作课时1:手电筒的原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手电筒的基本原理,理解电路的构成。
- 教学内容:手电筒的原理,电路的构成。
-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手电筒的外观,并引导他们思考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2. 介绍手电筒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池、灯泡和开关等。
3. 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闭合条件。
4. 示范拆卸手电筒,展示其中的电路构成,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5. 让学生进行电池和灯泡的实验,验证电路的闭合条件和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 拓展活动:请学生在家中寻找其他电器,并尝试拆卸和观察其电路构成。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章节二: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实用的收纳、整理、维修与保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品收纳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2. 教学重点:学会实用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示范用收纳盒、维修工具、编织材料、木工材料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收纳盒、编织材料、木工材料等学生自备剪刀、胶水、尺子等基本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收纳、整理、维修保养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教学新课(15分钟)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例演示收纳、整理、维修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编织技巧为例,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以木工技艺为例,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收纳、整理、维修保养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编织和木工技艺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收纳方案,并说明收纳方法。
制作一个简易的木工作品,如小木勺。
2. 答案:收纳方案: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纳空间和收纳方法。
木工作品:根据教材示例,选择合适的木料,按照制作步骤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规划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1)通过讨论、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劳动的广泛性。
(1)培养学生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基本生活习惯。
(2)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损坏。
3. 第三章: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1)教授学生洗涤、打扫、整理等基本劳动技能。
(2)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
3. 搜集学生作业、作品等,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
五、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劳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学会合作劳动(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调、沟通,提高劳动效率。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讲述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
2. 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述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演示法: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新课:讲解劳动的重要性,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收获,分享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的喜悦。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记录感受。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洗涤衣物、烹饪简单菜肴。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七、教学内容:1. 学习洗涤衣物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习烹饪简单菜肴的基本步骤。
3. 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劳动。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洗涤衣物和烹饪简单菜肴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基本步骤。
2. 演示法:示范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任务。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完成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西莲花小学孙春亚5015年9月第一课衣服破损了怎么办教学内容: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教学目标:1.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材料工具: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教学过程:一、学技能1.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二、讨论交流1.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2.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3.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
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4.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三、作业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安全使用灶炉教学内容: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目标:1.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学技能(一)学用煤气灶1.生炉子。
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
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
3.封炉子。
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
(二)学用气灶怎样安全使用气灶:1.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调整火力。
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停火。
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4.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
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1.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2.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有趣的绒线绳教学目标:1.了解使用绳进行编织小饰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欣赏生活中各种棒针编织的饰物,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掌握棒针起针的基本方法,有创意地运用编织技术,设计制作绒线绳饰物。
3.愉快、积极地参与制作活动,在活动与合作中感受编织的乐趣。
重点:掌握挂线起针的方法。
难点:左手3个手指灵活配合完成起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使用过棒针嘛?两根细长的棒针,穿梭于色彩绚丽的绒线之间,编织出许多美丽的装饰品,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我们今天就走进编织的世界。
二、学习材料三、汇报课前的学习体会四、看看想想五、学学做做1、挂线起针可以发动男女学生之间互帮,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同时让对编织内容感兴趣的学生走得更快。
2、穿针引线注意:要重视基本针法的技能训练,如起针中持针、挂线的方法。
六、交流创新:完成一件简单作品的创作。
七、评价:编织是否仔细;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小围巾教学目标:学会编织小围巾,培养对编织的兴趣。
教学难点:平面编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穿戴过用棒针编织的服饰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学棒针的编织技术,编制一条小围巾。
二、自学书本材料三、想想:在编织时要注意些什么?四、学学做做教师指导:1.起针:教师示范,学生跟做2.平面编织:注意:左手拿着已起针的棒针,右手拿着另一根棒针和绒线,开始编织上下针。
(教师讲解下针、上针)1.自行编织2.交流课外学到的其他编织方法。
五、交流作品课后完成编织,可以向家长请教。
3.小手链教学目标:学会制作小手链,培养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缝织时,要注意接线处是否参差不齐,手链装饰的是否好看,设计的形状是否美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了解中国结嘛?其实中国结是无所不在的,今天我们就运用它的方法来制作一根美丽的手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