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三年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望岳》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请解释“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的含义。

四、诵读题:1. 请诵读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并简要描述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2. 水调歌头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孤独寂寞的心情。

2. “春眠”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候使人容易入睡,“不觉晓”则是指在春天的早晨,由于睡得太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四、诵读题:1. 诵读内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描述: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国家破败,但自然景色依旧美丽。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这些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文学作品,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经典诵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

朗诵练习题及答案朗诵是一种表达语言艺术的形式,它要求朗诵者用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的语音来表达文本内容。

以下是一些朗诵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练习和参考。

练习一:古诗朗诵文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在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应以平和的语调开始,营造出夜晚宁静的氛围。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要稍带疑惑,表达出诗人对月光的好奇。

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语气要逐渐升高,表现出诗人抬头仰望的动作。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要带有深深的怀念之情,语调要低沉,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练习二:现代诗朗诵文本:《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答案:朗诵这首诗时,要把握住诗中的轻盈和淡淡的哀愁。

“轻轻的我走了”和“正如我轻轻的来”两句,语速要慢,语气要轻,体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

“我轻轻的招手”一句,动作感要强,仿佛真的在挥手告别。

最后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要带有一丝不舍和淡淡的忧伤,语调要渐低,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练习三:散文朗诵文本:《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答案:在朗诵这篇散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一句,要读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语调要活泼。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要表现出春天的新鲜感,语气要充满惊喜。

最后一句“它生长着”要读出春天不断生长、充满希望的感觉,语调要逐渐升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结束语:朗诵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朗诵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语音基础,更要有深刻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相信每位学习者都能在朗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声音传递文字的力量。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第一篇: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o o o • o o 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好文章B.名家名篇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2.“国学经典”的是指: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o o o • o o o • o o o • o o 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 o o o •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o o o o o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D.有理解的诵读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第二篇:经典诵读试题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三年级语文诗歌朗读练习题及讲解

三年级语文诗歌朗读练习题及讲解

三年级语文诗歌朗读练习题及讲解(一)《暖阳春意》春天的阳光照亮大地百花争妍万物复苏练习题:1. 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2. 描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3. 请用自己的话解说这首诗。

讲解: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描绘了太阳的光芒照射在大地上,使得百花争妍,万物复苏。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鲜花绽放,万物恢复活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二)《夜空的星星》夜空的星星闪烁着光芒它们好像珍珠摇曳在天堂练习题:1. 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2. 请写出这首诗用了哪些形象描写?3. 请解释一下这首诗中“摇曳在天堂”的意思。

讲解:这首诗表达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

诗人用“闪烁着光芒”来形容星星,比喻它们好像珍珠一样,美丽而闪耀。

而最后一句“摇曳在天堂”,意味着星星的高高在上,犹如天堂一样的存在。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夜空中星星的神秘与美丽。

(三)《小河流水》小河流水一路向前穿过山峦穿过原野练习题:1. 这首诗以什么为主题?2. 诗中的小河走过了哪些地方?3. 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讲解:这首诗以小河为主题,描绘了小河一路向前流淌的情景。

小河旅程中穿过山峦、穿过原野,一直不停地向前流动。

这首诗给人以顺畅、自由的感觉,传递了小河奔流不息的精神。

同时也暗示人们要积极向前,充满勇气和毅力。

通过上述的诗歌练习题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语文诗歌朗读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诗歌的美。

在学习朗读诗歌时,同学们应该注重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朗读将其中的美妙传递出来。

同时,要注意语音的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诗歌的韵律得到体现。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诗歌朗读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4、自羲浓;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皇是指、和.5、;.五霸强;七雄出.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7、近乡情更怯;.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朝诗人的《》.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10、“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指.11、;.至孝平;王莽篡.12、“;.;称三王.”其中的三王是指、、.13、;国号商.六百载.14、;.为南朝;都金陵.15、北元魏;分东西.;.16、辽与金;.;宋犹存.17、;.四百年;终于献.18、嬴秦氏;始兼并.;.19、周武王;始诛纣.;.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三、四单元选择题:1、《别诗》中的“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经时..是指()A、经常B、经过时C、经历的时间很长D、一个时刻2、《别诗》“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中描写了两个季节分别是()A、春、夏B、秋、冬C、春、冬D、秋、冬3、《于易水送人一别》作者是()A、(唐)骆宾王B、(唐)李白C、(明)杨慎D、(唐)杜甫4、《于易水送人一别》这是一首描写()的诗A、送别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物诗5、《山中送别》一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中的“柴扉”是指()A、柴火B、柴门C、森林D、人名6、《山中送别》中的“王孙”是什么意思()A、叫王孙的人B、贵族子孙C、国王和臣民D、姓王的孙子7、“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后一句是什么()A、煤山逝B、久亲师C、十二世D、兼戎狄8、“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中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春秋B、战国C、元D、金9、“明太祖”是谁()A、朱元璋B、周武王C、新觉罗努尔哈赤D、嬴政10、明太祖;久亲师;();方四祀.A、迁北京B、永乐嗣C、传建文D、煤山逝11、明朝一共有()位皇帝.A、15B、16C17、D、1812、朱元璋去逝后把帝位传给了谁()A、朱允炆B、朱棣C、朱由检D、李自成13、();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A、由康雍;B、历乾嘉;C、民安富;D、清太祖14、“清太祖”是()A、朱元璋B、周武王C、努尔哈赤D、嬴政15、‘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中清世祖顺治统一了全国;传了()代帝王;清王朝结束16、‘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中的实录是()A、记录B、事实C、是常活动和历史大事的如实记载D、历史大事17、我们在读史书时有三点分别是()A、开口、用心、专一B、动手、动口、动头C、动脑、动手、动口D、用眼;用心;动手18、口而诵;心而惟.();夕于斯A、朝于斯B、考实录.C、通古今;D、若亲目1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中的仲尼是()A、孔子B、僧人C、老子D、墨子20、“赵中令;读鲁论;”.中的“中令”是()A、人名B、官职C、命令21、赵中令;读鲁论;();学且勤A、彼既仕B、师项橐;C、古圣贤;D、尚勤学22、《牧童》的作者是()A、刘驾B、崔道融C、雷震D、柳宗元23、《牧竖》中耕却傍溪田中‘傍’的含义()A、傍晚B、靠近C、陪伴D、依靠24、通过《村晚》我们看到了()A、山村的美丽清早景象B、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C、描写的是盛夏.25、头悬梁;是写()的故事A、车胤B、孙敬C、朱买臣D、李密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借萤火虫来看书.A、车胤B、孙康C、朱买臣D、李密27、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把书借来抄在编起来的蒲草上.A、路温舒B、公孙弘C、孙敬D、苏秦28、《村晚》第三句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B、山衔落日浸寒漪(yī)C、短笛无腔信口吹D、牧童归去横牛背2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句话中说明什么道理()A、让我们懂礼貌B、让们刻苦学习C、让我们早点觉悟;及早学习D、让我们热爱读书30、“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中“泌”是()A、祖莹B、李泌C、梁灏D、赵中令;。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小学生学习出品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一)国学片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小学生学习出品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

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

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

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

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小学生学习出品考考你的智慧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来()往()来()往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B.洪水;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A.精卫填海;B.夸父逐日;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弘扬传统文化后羿射日小学生学习出品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

三年级下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练习及答案《增广贤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练习及答案《增广贤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经典国学诵读练习及答案《增广贤文》(一)经典国学再现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我是小助手谆谆: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逢:遇到。

一字值千金:同“一字千金”。

最早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义为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我是小翻译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让你你见多识广。

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没有古代就没有现在。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的感受。

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离水近能了解鱼的情况,常在山中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一字千金的文章。

考考你的智慧 1.打仗时,要想打败敌方,要做到什么?从选文中找出四个字来回答。

2.“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这句话强调了的作用。

3.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弘扬传统文化宋太宗读书现在是古代的延续,我们借鉴古人的经验,处理现在的事情。

宋朝的皇帝宋太宗特别喜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史书,以使自己能从书中了解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道理,指导自己处理国事。

宋太宗一直每天坚持读书,从不间断。

当时,宋太宗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卷》。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本巨著完成后,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到三卷,有时政务太忙未能读完,次日定要抽空补上。

一年内他就把厚厚的一本《太平总类》读完了。

宋太宗曾有言:“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及答案
Bx宝应
C、扬州
18.以下哪句诗歌的作者不是李白
。2欲饮琵琶马上傕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日頤香炉生紫烟
,「总把新桃换日符"的作者是.
沪石
日轼安游
•+鼻ABC
9XQ
C、长湖
10、“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后一句是
A、玉人何处教吹箫
°B、秋尽江南草未凋
C、无边风光一时新
1K"独比琼瑶贵"中的T京瑶”指的是
2琼瑶阿姨
小、美玉
C、琼花
12.下面诗句出自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
山色空蒙雨亦奇
C、春风送暖入屠苏
17,童城东北倚高台弾中的“盂城V旨的是,°A\咼邮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测试题及答案
1、《<|、儿垂初的作者是
h、王安石
-范成大
°Cx胡令能
2>《渔歌子》的作者是
°A.张志和
B、张九龄
J王翰
3、醫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前一句是—
k、浓妆淡抹总相宜
。Bh桃花一簇开无主
J半江瑟瑟半江红
冬《凉州词》黃河远上白云间的作者是o乩王之涣
X王昌龄
C、干翰
5、明朝于谦写的诗是下面哪首
A、《陶者》
B、《寻胡隐君》
「C、《石灰吟》
6、"一片冰心"补充完整应该是
-A、一片冰心再玉壶
。B、一片冰心在玉壶
C、一片冰心在一壶
J《竹里馆》的作者是
0A、王维
B歌的作者不是朱喜
A>《春日》
。B、《忆扬州》
C、《观书有感》
9、"瘦西湖"的原名叫什么
°A、炮山河
B、春江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

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自羲浓,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皇是指、和。

5、,。

五霸强,七雄出。

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近乡情更怯,。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朝诗人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

”中的唐高祖是指。

11、,。

至孝平,王莽篡。

12、“,。

,称三王。

”其中的三王是指、、。

13、,国号商。

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四百年,终于献。

18、嬴秦氏,始兼并。

,。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

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

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

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

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

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

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

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

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

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

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

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

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

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

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三、四单元选择题:1、《别诗》中的“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经时..是指()A、经常B、经过时C、经历的时间很长D、一个时刻2、《别诗》“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中描写了两个季节分别是()A、春、夏B、秋、冬C、春、冬D、秋、冬3、《于易水送人一别》作者是()A、(唐)骆宾王B、(唐)李白C、(明)杨慎D、(唐)杜甫4、《于易水送人一别》这是一首描写()的诗A、送别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物诗5、《山中送别》一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中的“柴扉”是指()A、柴火B、柴门C、森林D、人名6、《山中送别》中的“王孙”是什么意思()A、叫王孙的人B、贵族子孙C、国王和臣民D、姓王的孙子7、“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后一句是什么()A、煤山逝B、久亲师C、十二世D、兼戎狄8、“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

”中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春秋B、战国C、元D、金9、“明太祖”是谁()A、朱元璋B、周武王C、新觉罗努尔哈赤D、嬴政10、明太祖,久亲师,(),方四祀。

A、迁北京B、永乐嗣C、传建文D、煤山逝11、明朝一共有()位皇帝。

A、15B、16C17、D、1812、朱元璋去逝后把帝位传给了谁()A、朱允炆B、朱棣C、朱由检D、李自成13、(),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A、由康雍,B、历乾嘉,C、民安富,D、清太祖14、“清太祖”是()A、朱元璋B、周武王C、努尔哈赤D、嬴政15、‘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中清世祖顺治统一了全国,传了()代帝王,清王朝结束16、‘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中的实录是()A、记录B、事实C、是常活动和历史大事的如实记载D、历史大事17、我们在读史书时有三点分别是()A、开口、用心、专一B、动手、动口、动头C、动脑、动手、动口D、用眼,用心,动手18、口而诵,心而惟。

(),夕于斯A、朝于斯B、考实录。

C、通古今,D、若亲目1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中的仲尼是()A、孔子B、僧人C、老子D、墨子20、“赵中令,读鲁论,”。

中的“中令”是()A、人名B、官职C、命令21、赵中令,读鲁论,(),学且勤A、彼既仕B、师项橐,C、古圣贤,D、尚勤学22、《牧童》的作者是()A、刘驾B、崔道融C、雷震D、柳宗元23、《牧竖》中耕却傍溪田中‘傍’的含义()A、傍晚B、靠近C、陪伴D、依靠24、通过《村晚》我们看到了()A、山村的美丽清早景象B、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C、描写的是盛夏。

25、头悬梁,是写()的故事A、车胤B、孙敬C、朱买臣D、李密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借萤火虫来看书。

A、车胤B、孙康C、朱买臣D、李密27、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把书借来抄在编起来的蒲草上。

A、路温舒B、公孙弘C、孙敬D、苏秦28、《村晚》第三句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B、山衔落日浸寒漪(yī)C、短笛无腔信口吹D、牧童归去横牛背2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这句话中说明什么道理()A、让我们懂礼貌B、让们刻苦学习C、让我们早点觉悟,及早学习D、让我们热爱读书30、“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碁”中“泌”是()A、祖莹B、李泌C、梁灏D、赵中令,(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