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的基本主要要素有

合集下载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九章实验法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九章实验法

第三节 实验设计及其实施
•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 单一实验组设计---也叫单组前后测
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 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 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 得出实验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一实验组设计操作模式是:
• (1)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 • (2)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 (3)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验对象因
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1.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
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
2.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
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
一种实验方法。
• (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 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 (三)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分 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 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
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主 要用于对某一领域理论的检验与探讨。
• 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当
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
• (四)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 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 盲实验。
(二)实施阶段
• 1.前测----用一定的方法对实验对象的各种因变
量做详细的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如果是有对照 组的实验,事先要做到能够控制实验环境和条件, 以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状态基本一致。
• 2.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
发。在激发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作好观察记录。 3.后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选择适当时机对实验对
象的各种因变量做再次详细测量,并做详细记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07章实验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07章实验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实验法的类型
(一)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仅限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 方法。 •运动现场实验法是指直接在运动教学、训练场地 进行的实验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定性实验法与定量实验法
3.研究问题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果关系假设的体 现。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制订研究计划
为了利用有限的条件得到明确可靠的科学结论, 在研究之前,应针对研究目的、内容、方法、观察指 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指导实验的开展。
(三)建方法和建模
训练时间(每天) 治疗类型
5g 10g 15g 分组教学 集体教学 个别化教学 15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只用药物 只锻炼
药物和锻炼混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对象
(1)实验对象是研究者设计的实验处理的对象、 应用范围等。 (2)研究者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是通过对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处理实现的。 (3)实验对象是接受实验处理的参与者,通常称 之为被试。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实验的基本要素与实验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的基本要素
➢ 自变量(实验处理) ➢ 实验对象(被试) ➢ 因变量(观测指标)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自变量
(1)多数自变量是可以被研究者操纵的; (2)自变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是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贯穿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实验设计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例如,用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糖、尿糖的下降情况,这里所用的药物为处理因素、糖尿病病人为受试对象,血糖值、尿糖值为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 factor)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二类。

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通过统计研究设计有计划的安排实验,从而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例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非处理因素是指对评价处理因素作用有一定干扰但研究者并不想通过实验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例如,病人的病情、病程等。

选择处理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要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实验效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以及人力、物力和时间所限,研究者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实验中把已知的所有因素都进行处理与分析,只能抓主要的,例如我们要改进某种细胞的培养方法,与其有关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H值、培养液、培养时间等。

其中每个因素又分若干水平(或等级),如温度从34℃至38℃,每1℃为一个水平,则有5个水平;PH值从6.5至7.4,每0.1为一个水平,则有10个水平。

培养液有两个水平;培养时间有3个水平时,须做种条件的实验,若每种条件的实验重复10次的话,就需要做3000次实验,不可能在一次或几次实验中完成。

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研究目的在众多因素与水平中抓住主要的因素,且因素的水平数不宜过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要分清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例如,研究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处理因素为药物治疗加饮食疗法;合理调配作息时间和其它辅助治疗措施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康复,但不是本次研究的处理因素,而是非处理因素。

研究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非处理因素在所比较的各组中基本相同,以便充分显示处理因素的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填空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6、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必要性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

7、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法。

8、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和计算机文献检索。

9、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

10、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

1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12、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时各抒己见式的访谈,以“头脑风暴法”为代表;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

13、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

14、为了收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采用观察法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全方位原则、求真务实原则和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

15、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是实验活动,四是实验检测。

16、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

17、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18、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和与其功能类似的SAS。

19、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20、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方式,调查报告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典型调查报告。

21.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就是现实社会。

22.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

实验法基本要素

实验法基本要素

实验法基本要素图像法: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认知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应力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热量 q=cm(t2-t1)等公式。

控制变量法:1.研究冷却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促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坚硬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转换法:1.利用乒乓球的跳跃将音叉的振动压缩;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去证明表达意见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推论有没有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与否闪烁去确认。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推论电磁铁磁性高低时,用电磁铁迎合的大头针的数目去确认。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1.研究真空中若想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有两种电荷”这一关键结论也就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小说得出的。

等效替代法: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耦合为一个最合适的电阻,反之一般会;例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耦合电阻,都利用了耦合的思维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 四、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 (四)其他实验类型
? 准实验研究设计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 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 量。
? 双盲实验(d在
?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 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 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作解析、预测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测人 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实验刺激是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 的第三方指定的。
? 新药实验、安慰剂效应
实验研究方法
? 五、实验法的基本模式
? (一)单组实验
? 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进行方法是:在一个时间 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 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 导等),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单组前 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如下表所示。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实验结果为分别比较X1、X2、 X3 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之间的差异 情况,即比较C1-C2或C2-C3 或C3-C1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研究方法
? 六、实验法的效度
? 内在效度。是指因变量产生的变化来自于自 变量的程度。如果一个实验设计,除了研究 者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外,还有其它变量也影 响反应变量的变化,使研究者无法正确解释 所得的实验结果,则该项实验设计的内在效 度就很差。 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生长和成 熟;前测的影响;测量手段;取样偏差等。
? 要素 ? 组成 ? 步骤 ? 类型 ? 模式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应该指出,在方法论上讲,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具有可比性,运用随机化方法比运用匹
配方法至少有两个优点:①在匹配方法中我们很难就哪些变量是“重要变量”达到认同;②大多数统计技术都是用来分析随机化实验的结果的。如果不这样做,实验结果就很难用这些统计方法来加以分析。
7.3 常用实验设计
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实验者所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这样一来,就有了对实验的不同设计。设计不同,能够排除的非实验刺激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常见的实验设计,从中我们可以具体体会到控制组是如何起到排除非实验刺激影响的作用的。
如果一个实验,除了研究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外,还有如下干扰因素对因变量起作用,使实验结果无法得到正确解释,则该项实验的内在效度就比较差。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所以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是:①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因果关系很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对这些变量很难实施控制。②对社会因素很难明确界定和测量。前述经典设计和索罗门三组实验设计提供了解决内在无效度的思路。
7.1实验法及其特点
一、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实验
讲到实验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实验。在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实验室实验也不鲜见,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然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固然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不过社会调查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所谓实地实验,即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验。
一、单一实验组实验
单一实验组实验是只有实验组而没有控制组的一种简单实验方法,它直接出于因果联系的基本分析逻辑Y(X)。因为仅有一组对象,在自变量出现前可视为实验中的“控制组”,在自变量出现与起作用后它便成了“实验组”。因此,单一实验组实验的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可称为差分)全部归因于实验刺激,显然,这种方法只能在因变量Y很少受到实验刺激以外的其他影响时才能考虑使用。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1) 实验对象。

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

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 实验因素。

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

影响因素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

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

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3) 实验效应。

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

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

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