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东汉70位大司徒列表图:首任大司徒为元侯邓禹,末任大司徒为赵温

东汉70位大司徒列表图:首任大司徒为元侯邓禹,末任大司徒为赵温东汉初期大司徒列表图公元25—60年(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明帝永平三年),35年历史,历汉光武帝、汉明帝2帝,共产生了11位大司徒(因东汉绝大多数时间不置宰相,仅在汉献帝朝设两宰相,即魏武帝曹操与魏文帝曹丕二父子。
实际上是大司徒长期担任“百官之首”这一官职,辅佐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故而在东汉,大司徒地位位比宰相),平均每位大司徒在任时间为3.1年。
首任大司徒为东汉重要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位的元侯邓禹;其中则乡侯侯霸任期最长,达7年。
1.元侯邓禹(2—58年),于公元25—27年(建武元年至建武三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东汉第一任大司徒。
2.不其侯伏湛(?—37年),于公元27—29年(建武三年至建武五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半,东汉第二任大司徒。
3.则乡侯侯霸(?—37年),于公元29年—37年(建武五年至建武十三年),任期7年,东汉第三任大司徒。
4.扶阳侯韩歆(?—39年),于公元37—39年(建武十三年至建武十五年)任大司徒,任期2年,东汉第四任大司徒。
5.夜侯欧阳歙(39年),于公元39年(建武十五年)任大司徒,任期9月,东汉第五任大司徒。
6.关内侯戴涉(?—44年),于公元40—44年(建武十六年至建武二十年)任大司徒,任期4年,东汉第六任大司徒。
7.张湛(前25—44年),于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任大司徒,任期2月,东汉第七任大司徒。
8.蔡茂(前24—47年),于公元44—47年(建武二十年至建武二十三年)任大司徒,任期3年,东汉第八任大司徒。
9.玉况(?—51年),于公元47—51年(建武二十三年至建武二十七年)任大司徒,任期3年半,东汉第九任大司徒。
10.关内侯冯勤(?—56年),于公元51—56年(建武二十七年至建武中元元年)任大司徒,任期5年,东汉第十任大司徒。
11.李䜣(生卒年不详),于公元56—60年(建武中元元年至永平三年)任大司徒,任期半年,东汉第十一任大司徒。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汉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开始,消灭秦朝后,刘邦成为汉朝第一位皇帝,封建制度更加完备。
其中横跨两百多年的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流,这其中丞相更是汉朝重要的职位之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
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列举汉朝丞相顺序列表,带领大家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一、汉初丞相1.陈平:一位从平民出身的官员,在汉朝建立阶段,负责对外交往工作,并且为汉王朝制定政策。
在刘邦逝世之后,他直言以实际情况为准则,指出监军非明主所为,并在顺义之战中推动了曹參率军反击。
此外,他把政治运动方向由官僚垄断转向征用人才,以及鼓励公平竞争。
2.周勃:刘邦去世之后,周勃被任命为统帅,此时正值国势不稳。
由于其英明果敢的领导,使得汉王朝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同时,他通过促进农民生产、重视炼铁治贫、减轻盐税压力等措施,得到了世人的尊重与爱戴。
3.吕后:吕产的女儿,汉高祖身边的贤女。
在汉高祖逝世后,由于几个皇子局势不稳,她被推选为摄政,举世闻名。
吕后任职期间,深耕细作,大力推行派人统制生产和增强征收能力、更加重视农村治理和发展的政策,使得汉朝的财政和经济得到了短时间内的稳定发展。
二、新朝丞相1.王莽:新莽帝国政权的开创者,在汉朝于公元9年时夺权,将其建立的政权称为新朝。
由于其倡导“敬礼天地,事祖宗,别父母,以正视听,醇饮食,节用,修身,乐群,愚蒙”,建立了严密的机构和组织,成功控制政治局势达一年之久。
大力压缩地主对社会的影响力,重视知识和道德,创建了鹿茸和汉钟观。
但是,王莽的政治实践没有完全地体现自己主张,导致新朝神州政治局势不稳,最终失败。
三、东汉丞相1.何进:东汉时期的名士,他广为收罗人才;同时大力推行钱纳谏之政策,推动了官员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官员思想的进步,为东汉后期的政治局势奠定了基础。
2.李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涵盖了历史、诗歌、文学等领域,被誉为“黄巾之后第一人”。
汉朝历任丞相

卫绾 (?~前131)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陵(今⼭西⽂⽔县)⼈,西汉⼤⾂,官⾄丞相。
汉⽂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
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太傅、御史⼤夫。
汉武帝继位,官⾄丞相。
卫绾⼀⽣为官,位居显要,既⽆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刘舍 (?~前141) 刘舍(?-前141年),项燕孙⼦,楚国项地(今河南项城市)⼈,西汉景帝时期丞相,谥号“桃哀侯”。
⽗亲项襄是项燕最⼩的⼉⼦。
项籍败亡后归顺刘邦,赐为刘⽒,封为桃侯。
汉⽂帝⼗年(前170年),项襄去世,谥号“桃安侯”,刘舍袭封桃侯。
孝景帝前五年(前152年),担任太仆。
前七年,升任御史⼤夫。
前147年,……窦婴 (?~前131) 汉武⼤帝 窦婴:(?-前131)西汉⼤⾂。
字王孙。
观津(今河北衡⽔东)⼈。
窦太后侄。
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认为⼤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破,封魏其侯。
武帝初,任丞相。
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的黄⽼学说,为窦太后贬斥。
后因罪被杀。
窦婴之死西汉前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代⼜⼀代的英雄和⼈才,辅佐……许昌 许昌,西汉丞相。
原为太常柏⾄侯。
许昌是汉⾼祖功⾂柏⾄侯许温之孙,谥哀侯。
前139年,窦婴之后为丞相,他⽀持太皇太后窦⽒的黄⽼治国政策。
前135年,许昌免官,⽥蚡为丞相。
⼈物⽣平柏⾄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
建元⼆年,御史⼤夫赵绾请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窦太后,窦太后⼤怒,令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去丞相,……⽥蚡 (?~前130) ⽥蚡(?~前131年),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渭城区东北)⼈。
他系景帝刘启王皇后的同母姐弟(王皇后母臧⼉,原为槐⾥王仲妻,仲早死,她改嫁长陵⽥⽒,遂⽣⽥蚡、⽥胜),他能⾔善辩,深得景帝和王皇后的赏识,被擢为中⼤夫。
汉武帝刘彻即位,⽥蚡以舅⽒⾝份封为武安侯。
他礼贤下⼠,⼴招门客,武帝初年的许多治……薛泽 薛泽是⾼祖功⾂⼴平侯薛欧的孙⼦。
汉朝开国功臣表

汉朝开国功臣表
汉朝开国功臣表是一份汉武帝刘彻下达的政令,以纪念随同他一同建立汉朝的功臣。
根据《史记》记载,该表共列出96名
功臣,他们分别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率领农民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2. 韩信:刘邦的将领和谋臣,他设计了若干大胜利的战略和战术,为汉朝夺取了很多胜利,被誉为中国的“谋略之神”。
3. 张良:刘邦的心腹之一,他主持起草《太初历》,并且帮助刘邦规划政策。
4. 萧何:刘邦的重要官员和将领,他主持了很多改革政策和治安工作,建立了汉朝稳定的基础。
5. 马援:汉武帝的将领,他平定了南匈奴的叛乱,为汉朝统一领土做出重要贡献。
6. 李广:汉武帝的将领,他主持了很多战争,包括南越和匈奴的战争。
7. 张衡:汉武帝的重臣和学者,他创造了很多科学技术成果,包括地震仪和水钟。
8. 桓谭:汉武帝的将领和宰相,他平定了朝鲜的叛乱,并且主持了海上运输和贸易政策。
9. 李广利:汉武帝的将领,他成功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叛乱,并且重建了道路和桥梁。
10. 孔光:汉武帝的宰相,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被誉为“千古奇士”。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对于历史,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影视作品。
策马疆场的将军,洒脱不羁的侠士,阴郁诡谲的太监……但是却往往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刻板的印象去形容宰相。
从二世而亡的秦朝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期间断断续续的一千六百多年,虽然这个名称换了又换,但是但是作为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丞相的身影一直辗转在中国历史的每个剪影之中。
而他们的形象却不一而足,或是狡诈如狐,或是忠肝义胆,或是碌碌无为,或是为民请命。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今天我们就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位丞相入手,剖析这个王朝行政编制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群体。
一、“醇谨无他,绾无他肠”——建陵侯卫绾任期:景帝后元八月——武帝建元元年六月,共计两年零十个月作为汉武帝时期第一位丞相,卫绾毫无疑问是汉景帝留给年少的汉武帝的政治遗产。
主少国疑,又加上强势如虎的窦太后。
一位即当过少年皇帝老师,又以谨慎细微而著称的丞相才是最中肯的选择。
卫绾的一生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作为代郡人,汉文帝时期他凭借着弄车之技步入仕途,又因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而积累了一些功劳最后官至中郎将。
汉景帝刘启作为太子时,曾经宴请皇帝左右近侍,卫绾却装病不去。
卫绾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源自谋求自保的心理,作为太子即便地位再稳固,贸然宴请父亲身边的近侍也容易为有心人所抓住把柄。
好在刘启的父亲是一向宽仁的汉文帝,才没有因此而闹出大事。
但是卫绾的自保却让他与刘启结下间隙。
“绾长者,善遇之。
”这是汉文帝即将撒手人寰时对刘启的遗言,但是刘启却依然对卫绾不闻不顾一年之多。
此时的卫绾即没有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也没有自暴自弃的荒唐,史书记载“绾日以谨力”,每一日都倍加谨慎。
对于汉景帝冷处理的目的我们难以揣测,或许是为了检验卫绾是否真的像汉文帝遗言说的那样忠厚长者,也可能是寻找借口惩治卫绾。
但是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作为皇帝的刘启还是有容人之量的。
世说新语人物简介01

1.陈仲举:陈蕃,字仲举。
东汉名臣,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
汉灵帝时宦官专权,陈蕃与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被害。
2.周子居:周乘,字子局,汝南安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泰山太守(太守:战国时设置在边境上的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隋朝初期废除)。
3.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
东汉末年太学生首领,不肯做官,一直隐居乡里。
4.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汝南(今属河南)人,当时名士。
5.李元礼: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
东汉时曾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权力很大,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首长。
)、长乐少府(少府在不同历史时期职能不同,东汉时,除为皇帝私人会计外,兼管宫廷所用服御诸物、宝货、珍膳等,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大管家)。
后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
6.旬淑:字季和,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
东汉名士,传说有高明的见识。
曾补朗陵侯相(侯相:诸侯国相,朗陵侯相相当于朗陵县县长),又称荀朗陵。
有八个儿子,颇有名气,人称“八龙”。
三子旬靖,字淑慈。
六子旬爽,字慈明。
孙子旬彧,子文若,三国时曹操的重要谋士。
7.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
传说有高尚的品德。
8.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
曾为闻喜令(山西闻喜县县长)、太丘长(河南太丘镇镇长)。
长子陈纪,字元方。
三子陈谌,字季方。
孙子,陈长文,陈纪之子,有超群的才能。
9.荀巨伯:汉桓帝时颍川(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10.华歆:字子鱼,东汉末年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官至尚书令(内廷官职,制度上属于少府,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览事权。
),魏明帝时拜太尉(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11.管宁:字幼安,东汉末年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
东汉末,避乱居辽东几十年。
后入魏,魏文帝、明帝几次让他做官,他都坚辞不就。
东汉名臣

1,西周的周公。
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
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
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
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
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
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
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
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
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
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
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
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
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
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
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
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附: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
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
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
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
《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
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
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
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
他们都是宰相。
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
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一、引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丞相。
丞相是汉朝最高的官职之一,担负着重要的决策和管理职责。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汉朝的丞相,并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进行介绍。
二、刘邦时期1. 范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范增是刘邦时期最早的丞相,他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范增具有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手腕,他主张用法治来巩固国家统一,提倡实行“三章法”,即尊王攘夷、重农抑商、礼乐教化。
范增还推动了土地改革和减轻赋税负担等措施,为汉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张良(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张良是刘邦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以智谋和忠诚而著称。
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主要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和国家安全。
他成功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与匈奴的矛盾,使汉朝得以安定发展。
张良还提出了“内修外攘”的战略思想,即内部稳定和发展,外部抵御敌人。
三、汉武帝时期1. 司马迁(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司马迁在担任丞相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
他推行了“均田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对法律进行修订和整理,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2. 赵充国(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19年)赵充国是汉武帝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才能。
赵充国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法治,他修订了《律令》和《仪制》,使得汉朝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他还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巩固了汉朝的边疆防线。
四、王莽时期1. 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立为丞相的人物,他在西汉灭亡后建立了新朝。
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然而,他的改革政策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并最终导致了新朝的覆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
对于东汉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东汉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
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东汉的那些名将。
高三历史常识:东汉宰相列表及简介1、东汉大司马列表《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掌水土事。
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大丧则告谥南郊。
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
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
世祖即位,为大司马。
建武二
十七年,改为太尉。
”今据《后汉书》诸《帝纪》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大司马《后汉书·孝光武帝纪上》载:“建武元年秋七月壬午,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
”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25年—51年)1舞阳忠侯吴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18年25年—44年汉光武帝《后汉书·孝献帝纪》载:“永汉元年九月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
”此时大司马与太尉并存。
序次爵位姓名籍贯在位年数在位时间皇帝东汉大司马(189年—198年)1襄贲侯刘虞东海郯(今山东郯城)4年189 年—193年汉献帝2无李傕北地(治今陕西高陵)[1]1年195年—196年汉献帝3无张杨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2年196年—198年汉献帝[1]李傕生于约公元160-170年,北地郡人,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
东汉建
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治富平县,在今陕西富平县。
李傕出生时,北地郡治在今陕西高陵。
[2]《彭城从亭里刘氏》作“以汉宣帝子楚孝王刘嚣为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