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常识:白居易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
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
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
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
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
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较为有名。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唐代白居易简介

唐代白居易简介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赞扬。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是这个时期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被誉为“诗魔”。
白居易的个人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出生于江西,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他的父亲是唐代的名臣,曾任太常博士。
白居易年轻时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曾在太学学习,后来又到洛阳任职。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魔”。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被誉为“诗魔”。
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四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六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七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八首》等。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生活情趣为题材,以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抒情自然的风格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白居易的政治生涯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曾经历过唐宪宗、唐穆宗和唐敬宗三朝,担任过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太子詹事等职务。
他在政治生涯中,曾经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比如减轻赋税,增加民生福利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同和支持。
但是,他也因为这些建议而招致了一些权力集团的反对和打压,最终被贬官。
白居易的后世影响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政治思想也为后代政治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被誉为唐代文化的瑰宝,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结语唐代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和政治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这个诗人的简介是谁

白居易这个诗人的简介是谁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开元文学的创作代表,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白居易出生于702年,是唐代末年大诗人白曼婷之孙,原籍太原,祖籍淮南。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文,工诗文、音乐、绘画,天赋异禀,十分聪明。
唐玄宗开元年间,白居易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此后,他历任礼部员外郎、相府判官、工部侍郎等职。
白居易一生的辉煌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和政治方面。
白居易写诗大量,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多以真情实感、咏史抒情、婉约清新和富于思想性、人道主义的特点著称,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描写了生活、自然、人情,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化。
其中以咏史抒怀的《长恨歌》、婉约清新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富于思想性的《琵琶行》等诗作最具代表性。
除了诗歌,白居易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戏剧等,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一般情況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富于现实意义的时代特色,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梦觉川谣》、《新乐府》、《肯定魏徵事功并序》、《西厢记》等。
除了文学,白居易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对内加强了法律制度,安定了社会秩序,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同时,他支持文化教育,注重社会福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作为唐代官僚,他在朝廷内也担任过要职,曾历任中书舍人、检校太保、秉笔吏部,他致力于教育能人才士,并制定为官规范行为的《新笺格》,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用人标准成为后世品格典范。
综合来看,白居易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的人物形象,是唐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灵感来源。
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为中华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他的影响将持续影响着后人。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简介白居易画像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目录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简历为官嗜酒成就诗歌理论创作总析研究资料居易故居经典之作《放言五首》(其三)《池上竹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相思》《长恨歌》《暮江吟》《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西湖就任白居易墓居易湘灵白居易传贴吧相册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简历为官嗜酒成就诗歌理论创作总析研究资料居易故居经典之作《放言五首》(其三)《池上竹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恨歌》《观刈麦》《暮江吟》《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西湖就任白居易墓居易湘灵白居易传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祖籍山西太谷县,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白居易的祖父后来在河白居易半身画像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 ,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白居易诗人简介

白居易诗人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人物生平:1、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2、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3、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下邽人,晚号香山居士,死后葬洛阳城南香山“白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新乐府运动:由中唐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乐府: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
诗歌中的“汉乐府”指的就是两汉乐府诗。
乐府诗:包括两汉乐府诗,也包括自东汉末年到唐代(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诗,以及沿用乐府诗题仿作的诗。
新乐府: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乐府诗,即新题乐府。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如《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三吏”“三别”等。
中唐由“元白”倡导,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派: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合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创作主张: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我们把“时”和“事”合起来就是一个词“时事”,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要为“时事”服务,为政治、社会现实服务。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2、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
据说白居易写诗经常是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这不免有些夸张,但他的诗读起来通俗易懂却是事实,“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
白居易这个人: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时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为分界线,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
1、44岁之前,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有很高的成就。
2、44岁之后,日渐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明哲保身;用儒家的“独善其身”寻求内心平衡(其基本思想是佛家的,晚年笃信佛教)。
埋头写闲适诗。
白居易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前半生。
后半生虽也有佳作,但艺术性较强,思想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