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就是这两个字(深度好文)

合集下载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深度好文)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深度好文)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要做到什么样。

如果做不到“放思维养习惯”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行动上的巨人”;
关于那些熊孩子,家长该管的时候,是必须要管的,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的长大。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

一个人,要在隐忍中坚强(深度好文)

一个人,要在隐忍中坚强(深度好文)

隐忍是人生的一大修养,隐忍,比忍耐的境界更高,但心灵上受到的折磨更甚,它需要更顽强的意志!日本著名作家德川家康说:“世上再没有比隐忍更好的盾牌了。

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将来方能成大器。

”善于隐忍的人,才能历经风雨的洗礼,才能忍耐苦难的磨炼。

隐忍,就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

人想要活得有质量,有出息,必须学会隐忍。

不但要学会忍贫穷、忍苦难、忍怒气、忍屈辱,还要学会忍富足、忍喜乐、忍权利、忍名誉。

隐忍不是忍气吞声,怯懦无为,有隐忍,就会有爆发。

能够抓住机遇在隐忍中奋发的人,或许会一鸣惊人,最终谱写出生命的最美华章!我们还是来听听一支铅笔在被送往文具店之前,制造商给它的忠告吧。

在你即将走向世界各地奉献之前,有五件事我要叮嘱你: 第一件,你有能力写出世间最精彩的文字,绘出世间最美丽的图画,但你必须允许别人始终把你握在手中。

第二件,有时候,你必须忍受被削尖的痛苦,因为这是保持你生命力的需要。

第三件,你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永远都是你的内芯,而不是漂亮的外表。

第四件,你必须随时修正自己可能犯下的任何错误。

第五件,你必须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走到你生命的最后一毫米。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哪里是对铅笔的叮咛,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忠告!人活着的价值,在于有一个饱满的人生。

就应该如一粒种子,隐忍在平凡的外壳里,在磨难中生根发芽;同时也要像果实那样,既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又有着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

人生总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磨难,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

盛开在悬崖石缝中的花朵,才是真正的风景,它远远超过了花园里花儿的美;大沙漠里的一汪水塘,要比大江大海里的水珍贵千万倍!不要在意小小的委屈,不要畏惧必须承受的挫折,而要把委屈看作你心情的点缀,把挫折当作你生活的调味品。

人生的许多成败,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自身的坚持;人生的许多梦想,不在于实现的难易,而在于坚持中的隐忍;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狂热的蛮干,而在于隐忍中的奋发。

对于世间那些不能让自己开心的人和事,要学会一笑置之,大度忍之,超然待之。

对老婆好,是给孩子最高级的教育(深度好文)

对老婆好,是给孩子最高级的教育(深度好文)

有句话说:
爱,其实就像是一个轮回一样。

父母的相处模式乃至于婚姻状态,都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生命里。

朋友欣欣和她老公结婚前,去过几次公婆家。

每次去,总能看见公公围着婆婆转,当婆婆在厨房忙碌时,公公会特别自然地跟着帮忙。

吃完饭,公公也都会非常主动地收拾桌子,洗碗和清理垃圾,很乐意去承担家务。

虽然这些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但却是婚姻里真实又温暖的时刻。

欣欣看到公公婆婆这样的相处模式,内心里也羡慕不已,她说也正是见到这样的情景,才让她坚定了嫁给丈夫的决心。

果然,在和丈夫结婚后,公婆的相处模式也很自然地延续到了他们的婚姻生活里。

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也会被孩子带到他的婚姻乃至是为人处世中,继而成为他人生的注脚。

在综艺节目《中餐厅》中,王俊凯就曾因洗碗而圈粉无数。

午饭后,餐厅后厨的碗槽里,堆了很多碗。

被安排来洗碗的杨紫,看到后正犹豫着从哪下手。

却只见王俊凯默默无言地,就代替杨紫开始洗碗,洗了将近三个小时,没抱怨过一句。

后来在采访中,他只说:“在他家里一直都是这样的,从小爸爸就经常和妈妈一起做家务,爸爸的一手饭菜比妈妈做的还好吃。


而在爸爸的影响下,他也总会帮着父母一起做家务。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话:“爸爸、妈妈和孩子是情感的三角关系。


父母相爱,家庭和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继承非常健康的爱的模式,等他长大后,就会将这个爱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中。

爸爸爱妈妈,才是父母给孩子最高级的教育。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篇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篇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篇正面管教这是本非常好、非常实用的教育书,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理论深度来说。

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做父母。

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最新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

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

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

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

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

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

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

慎言,慎行(深度好文)_人生感悟

慎言,慎行(深度好文)_人生感悟

慎言,慎行(深度好文)_人生感悟/ 慎言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表现“慎言”的聪慧和“口无遮拦”的结果。

/ 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表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 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表现,而是不无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常常决议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 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冰清玉洁,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 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能够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愿望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坚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愿望的奴隶。

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持久。

”/ 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能够明白本人的缺陷;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义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假如能一直如一,锲而不舍,到最后还像开端的时分那么严厉请求本人,那么他的终身就很安全,没有败事可言。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做释放孩子的天性(深度好文)

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做释放孩子的天性(深度好文)

关于教育的三个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释放孩子的天性。

这三个骗局,正在扭曲着孩子的成长。

01释放天性在电影院里,当大家都在认真观影时,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闹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而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不管不问。

旁边的一个大人受不了,让孩子的妈妈说管一下孩子。

这位妈妈却说“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这种不理会他人感受,一昧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叫“释放天性”,只能让别人说你家孩子没教养。

释放天性不是说要对孩子身上的一切特点都听之任之。

作为家长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种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对他有利的,再决定是否要释放。

不要打着“释放天性”的口号,害了孩子。

02规则意识江苏无锡的火锅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制止。

估计他们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吧.但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被烫伤了。

玩耍可以,但是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玩耍,餐厅不是孩子的游戏场所。

如果家长有规则意识,就不会放任孩子在餐厅中玩耍、奔跑,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光在餐厅中奔跑、玩耍,在列车里、医院里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

而这些行为恰好都是违反了规则。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无视规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惨剧。

03敬畏意识去年,湖南隆回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口,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不到5个小时,案件即被破获。

杀人的竟然是13岁名小孩。

案发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顿责骂。

小孩二话不说,拿起门口的一把篾刀,径直冲向老奶奶,,朝着老人头上就是一刀,老人当场死亡。

这名小孩又将老人身上的700块钱搜走,然后逃离现场。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功夫,既要用心,又要用对“力”。

优秀的榜样、适当的竞争、简单的赞美、积极的文化和一定的荣誉都是激励学生的好办法。

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激励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了我们的鼓励,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为师者一次又一次的激励。

榜样激励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社会名人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常规班会教育中通过播放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带他们去赏析歌词中激励人心的歌词。

了解歌曲背后的励志故事,比如《孤勇者》词作者唐恬多年抗癌仍旧坚持创作,后来实现梦想为自己的偶像作词的经历,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2.学生自我成长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通过讲授或者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曾经坚持不放弃最后成功的经历,通过回顾自己在某一项技能学习或者比赛中,通过设立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来激发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奋斗激情。

3.“小先生”的学习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王瑞老师)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勤思考、多提问,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先生”助答疑活动。

每个科目推选三至四位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该科目的“小先生指导团”。

指导团每天收集班级同学问题,问题收集好后,指导团所有成员进行研讨,形成讨论结果,然后由当天各指导团轮值主席给需要的同学解答。

这样做可以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受益的不仅是问问题的同学,还有“小先生指导团”的小老师们。

竞争激励人生总会面临很多挑战,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向前跑,那么我们就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适当的竞争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

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和颜悦色(深度好文)

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和颜悦色(深度好文)

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和颜悦色(深度好文)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和颜悦色,是对陌生人有礼,对父母尽孝。

点上方绿标收听【国学经典】主讲:国文片尾曲:烽火成书一个人,可以佯装一切,却无法佯装教养。

教养,是一个人从骨子里透出的魅力,藏不住,也装不来。

古人说,君子有九思,和颜悦色占其三:“色思温,貌思恭,忿思难。

”脸色温和,不严厉;容貌谦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冲动。

所谓教养,就是言行得当,让每个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华,明亮且柔和。

和颜悦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养。

【微信公号:国学生活】对陌生人从容不迫,是礼有人问过这样一个环境问题:-为什么了解一个人,要看这个女孩子对陌生人的看一看态度?-因为陌生人不是和你的利益不相关,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智商和情商,沃苏什卡对不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素质和教养。

一个人,面对和自己有关的人因,可以伪装出有对应的样子。

面对陌生人,才最真实,最能反映出他幼儿教育的人品和教养。

开学季,新生请老人帮他看行李,老人爽快答应,嘱咐他快去快回。

从晌午等到午后,新生才回来,老人没说什么,就离开了。

直到开学典礼,新生发现,老人便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每个人之间,第一次相遇,都是陌生人。

因为陌生,可以随心所欲,不拘于礼,反正一面无缘,可能再无交集。

所以,在陌生人面前,和颜悦色,是最真实的教养,是懂礼。

和颜悦色,是服务员不小心弄撒汤汁,道歉时,顾客微笑着说,没关系;是农名工蹭掉脚下泥泞,扭捏着上车时,司机热情的一句赞赏;是小朋友写下的字条,塑料袋里有碎玻璃,贴心地嘱咐保洁,要小心。

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温柔对人的人,也值得被温柔地对待。

对待陌生人,和颜悦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才能有礼有情。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克服本能,是教养。

”对父母,之所以挑剔,是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怎样,他们都不会离开。

仗着他们无私的爱,让我们肆无忌惮。

《论语》子夏问过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色难!意思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没有摆脸色给父母看,就是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的教育就是这两个字(深度好文)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你的好与坏他都会复印下去,他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

周末的时候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夫妻俩在厨房忙活着晚餐,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用手机看新闻。

朋友10岁的女儿非常乖巧,怕我无聊,把她的玩具和喜欢的绘本都抱过来放到我面前,说:“叔叔你玩玩这些玩具,看看书吧,可有意思了!”
我冲这个萌宝微微一笑,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我们一起看书好不好?”
于是,女孩跑到我的跟前,打开色彩斑斓的绘本,给我津津有味的介绍每个故事,让人感觉非常暖心。

我们看了大概50分钟左右的绘本,距离吃饭还有1个小时,于是,我提议一起去逛逛楼下的超市。

超市的人很多,有了一个推销员在奋力推销花生酱,她到很多人面前推销花生酱的时候,别人基本上都是直接无视她。

当她来到我和女孩面前推销的时候,此时女孩的举动让我惊呆了。

她非常耐心的听那个推销员说完,然后很真诚的对她说:“不好意思,姐姐,我对花生酱过敏,不能吃。

你等一下,我问问叔叔要不要买噢。

”我在一旁偷偷看着她认真说话的神态,有很礼貌的样子,简直萌翻了,心都要融化了。

然后,她扭头问我要不要买。

我对花生酱不过敏,也喜欢吃,于是就从那个推销员那里买了几盒。

我们出超市的时候,她买了一些QQ糖和酸奶,我准备把她的东西拿过来和我的一起结账,但是女孩坚决不肯,她从口袋里面掏出来钱,自己买的单。

教养这么好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生羡慕。

朋友家里墙上贴了很多他女儿的奖状,几乎每张奖状的成绩都是第一,没想到她的成绩还这么好。

吃饭期间,我问朋友:“女儿成绩这么好,又这么懂事的孩子,应该花了不少心血培养吧?”
朋友咧嘴嘿嘿一笑,说:“我说出来可能你不信,但是其实我们真的没有花什么太多心思来培养她,基本上都是顺其自然。

”刚开始我不信,后来我对他的话坚信不疑。

朋友是一个文化人,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尤其钟爱历史哲学书籍。

他爱人是老师,也喜欢看书,开朗爱笑,弹得一手好琴。

他们家很少看电视,吃完晚饭后就出去散步1小时,回家后就聚到一起读书,也有时候听爸爸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听妈妈弹琴。

朋友家里的酒肉朋友很少,基本上来往的朋友都是学者,他从来不会在家打麻将或者摆设酒局。

他见朋友的时候一般都会带上女儿,朋友对于知识的崇敬和痴迷的态度,对女儿的影响非常大。

女儿有独立的银行卡、独立的房间、独立的书桌、独立的行李箱等,父母进她房间之前必须敲门,处理和女儿有关的事情也必须取得她的同意,非常尊重她。

朋友夫妻俩也都是知书达理,有礼有节的人,在这么好的氛围下长大,女儿教养好、学习好,再正常不过,实在是不需要刻意培养啊!
在我们教育行业,有一句很经典的老话叫:问题学生往往来自于问题家庭。

曾经我们做了大量的家访工作也证实了这一点。

问题家庭一般情况是:父母离异、无限制溺爱、体罚、缺少陪伴,这样的家庭往往是问题学生的来源。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家庭教育是上游,学校教育是下游。

上游的水质如果已经污染的话,流到下游也已经是坏的。

老师遇到问题学生,如果不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话,问题一直都不会解决。

很多老师遇到问题学生往往会对家长说“麻烦家长配合”,其实家长也不知道怎么配合,往往回家把小孩打一顿,这样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很多家长孩子没有教育好就埋怨老师没有教育好。

你自己造成如此糟糕的原生家庭,请你原谅老师这登天之难好么?
听过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啊,不要像我一样,我当年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才怎么怎么样,然后自己一边打麻将一边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

还有很多的家长把小孩关到卧室里面做作业,然后自己在客厅看武侠剧看的如痴如醉,或者干脆自己边玩手机边盯着孩子做作业。

此时小孩会怎么想?你打麻将我做作业,你看电视我做作业,你玩手机我做作业,凭什么?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你的好与坏他都会复印下去,他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单亲工人家庭的孩子,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家里非常穷困,孩子成绩非常差。

家长会上,老师找父亲谈完话之后,父亲苦闷思索,抽了一晚上的烟,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孩子每天放学后,把老师教的内容,要求孩子重新教给自己一遍,自己和孩子一起参与学习!
结果这个办法效果显著,孩子觉得自己每天的学习意义非凡,一直到孩子考起重点大学,父亲才终止了这个方法。

坚持的这些年,父亲也从文盲变得懂了很多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