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
蛋白质的浓缩方法

蛋白质的浓缩方法目前蛋白浓缩方法基本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透析袋浓缩法利用透析袋浓缩蛋白质溶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将要浓缩的蛋白溶液放入透析袋(无透析袋可用玻璃纸代替),结扎,把高分子(6 000-12 000)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碳蜡)、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或蔗糖撒在透析袋外即可。
也可将吸水剂配成30%-40%浓度的溶液,将装有蛋白液的透析袋放入即可。
吸水剂用过后,可放入温箱中烘干或自然干燥后,仍可再用。
主要用于更换蛋白质的缓冲液,有透析袋即可,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2. 冷冻干燥浓缩法这是浓缩蛋白质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它既使蛋白质不易变性,又保持蛋白质中固有的成分。
它是在冰冻状态下直接升华去除水分。
具体做法是将蛋白液在低温下冰冻,然后移置干燥器内(干燥器内装有干燥剂,如NaOH、CaCl2和硅胶等)。
密闭,迅速抽空,并维持在抽空状态。
数小时后即可获得含有蛋白的干燥粉末。
干燥后的蛋白质保存方便,应用时可配成任意浓度使用。
也可采用冻干机进行冷冻干燥。
在冷冻状态下让扬品种的液体升华3. 吹干浓缩法将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内,放在电风扇下吹。
此法简单,但速度慢,且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
4. 超滤膜浓缩法此法是利用微孔纤维素膜通过高压将水分滤出,而蛋白质存留于膜上达到浓缩目的。
有两种方法进行浓缩:一种是用醋酸纤维素膜装入高压过滤器内,在不断搅拌之下过滤;另一种是将蛋白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真空干燥器的通风口上,负压抽气,而使袋内液体渗出。
主要针对小体积蛋白质溶液(几ml)此法更不易引起变性,不过得有浓缩器,不是哪个实验室都有的。
5. 凝胶浓缩法选用孔径较小的凝胶,如SephadexG25或G50,将凝胶直接加入蛋白溶液中。
根据干胶的吸水量和蛋白液需浓缩的倍数而称取所需的干胶量。
放入冰箱内,凝胶粒子吸水后,通过离心除去。
6. 浓缩胶浓缩法浓缩胶是一种高分子网状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
每克干胶可吸水120ml~150ml。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蛋白质浓缩的方法
蛋白质的浓缩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枯燥法(Lyophilization):通过冻结和真空干燥的方式将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浓缩。
2. 超滤法(Ultrafiltration):使用超滤膜,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和筛选系数,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剔除,从而实现浓缩。
3. 水合剂法(Hydrate Method):在添加水合剂的条件下,通过沉淀或离心的方法将蛋白质沉淀,然后去除上清液,最后将沉淀重悬于适量的缓冲液中。
4. 稀释浓缩法(Dilution-Concentration Method):将蛋白质溶液用无菌的缓冲液稀释,然后通过凝胶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和无菌物质,最后将蛋白质溶液使用有限体积的无菌缓冲液重悬,从而实现浓缩。
5. 有机溶剂沉淀法(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 Method):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然后去除无机溶剂和上清液,最后将蛋白质沉淀重悬于缓冲液中,从而实现浓缩。
请注意,在进行蛋白质浓缩时,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蛋白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浓缩方法,并注意操作的条件和步骤,以保证浓缩效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
蛋白浓缩超滤管使用方法

蛋白浓缩超滤管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富集和纯化的工具,下面是其使用方法的一般步骤:
准备样品:将待富集或纯化的蛋白质溶液加入超滤管中。
如果样品浓度过低,可以先进行前处理,如沉淀、浓缩等。
运行超滤管:将超滤管放入离心管中,然后进行离心。
离心过程中,样品中的蛋白质会通过滤膜的孔隙逐渐富集和浓缩。
丢弃滤液:将超滤管倒置,将滤液从底部的出口排出。
加入洗涤缓冲液:加入适量的洗涤缓冲液(如PBS、Tris-HCl等)到超滤管中,再进行离心。
丢弃洗涤液:将超滤管倒置,将洗涤液从底部的出口排出。
重复操作: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富集和洗涤操作,以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富集和纯化效果。
提取蛋白质:将超滤管倒置,使用洗涤缓冲液等提取蛋白质。
浓缩蛋白质溶液(5篇)

浓缩蛋白质溶液(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浓缩蛋白质溶液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浓缩蛋白质溶液丙酮浓缩蛋白溶液步骤操作步骤:1)2)3)4)5)步骤2;1,cold acetone(-20℃)2,1体积样品+4体积冷丙酮;混匀,-20℃过夜3,12000g 离心10分钟4,小心吸去上清5,放在桌上风干,大约20来分钟(自己看着半,剩余的丙酮量不一样,各地方条件也不一样)6,加1乘的sds sample buffer(量自己根据实验目的定),仔细洗离心管远离转轴侧面的管壁(特别对于微量蛋白)。
votex ,煮,冷,上样sds-page 。
加1mL 冷丙酮(-20℃)至200μL 样品溶液,混匀。
-20℃放置2 h。
-4℃离心15 min。
弃去上清液,用丙酮清洗沉淀2-3次。
使沉淀风干,于1-2倍沉淀体积的缓冲液中再悬浮沉淀。
我的步骤:Protocol :1. 将蛋白样品沸水煮3min ,混匀后离心,取250μL ,加入-20℃预冷的丙酮1mL ,-20℃冰箱静置3h 。
2.-4℃离心(12000r/min)20min ,弃上清(直接倒掉)。
3.200μL 丙酮洗涤沉淀2次。
4. 室温静置风干25min 。
5. 加入裂解buffer 20μL ,votex ,室温静置2min ,加入5μL loading buffer ,沸水煮3min 。
6.12000r/min离心1min ,上样,电泳,考染。
篇二:浓缩蛋白质溶液Protein Desalting/Buffer Exchange ProtocolAll Solulink protein modification protocols require that proteins first be desalted prior to modification. Desalting removes small, interfering amine contaminants from the sample while exchanging the proteins into specially optimized reaction buffers. Solulink recommends the use of Zeba™ Desalt Spin Columns (Pierce Chemical Inc.) for this purpose. Zeba column are available in 2 sizes. The 0.5 ml spin columns are capable of desalting volumes up to 130 ul. The 2 ml size can process sample volumes up to 700 ul (see Figure 1 below). Choose the size column for the appropriate sample volume.NOTE -Zeba™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Pierce ChemicalI MPORTANT -Always use 1X Modification buffer pH 7.4to desalt proteins prior to modification and 1X Modification buffer pH 6.0 to desalt proteins after modification. A slightly basic solution (pH 7.4) is required for optimal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and a slightly acidic solution (pH 6.0) is required for optimal conjugation of modified proteins.NOTE - larger 2 ml ZebaTM Spin Column do not fit into high-speed microcentrifuges that holds standard 1.5 ml tubes. The larger ZebaTM spin column requires a tabletop or floor-based centrifuge capable of spinning 15 ml conical tubes.0.2 ml 0.5 ml0.4ml 2 mlFigure 1. Zeba TM Desalt Spin Columns (0.5 and 2 ml) used to desalt proteins before and after biotinylation.Materials requiredZeba Desalt Spin Columns (0.5 ml (Cat # 89882) or 2 ml (Cat. # 89889) available from Pierce ChemicalMicrocentrifuge (holds 1.5 ml tubes)T able T op Centrifuge (holds 15 ml conical tubes)P-100 and 1000 pipettesZeba™ Desalt/Buffer Exchange Protocol0.5 ml ZebaTM Spin ColumnColumn Preparation (130 ul max. sample processing volume)1. Remove spin column’s bottom closure and loosen the top cap (do not remove cap).2. Place spin column in a 1.5 ml microcentrifuge collection tube.3. Centrifuge at 1500xg for 1 minute to remove storage solution.4. Place a mark on the side of the column where the compacted resin is slanted upward. Place column in the microfuge with the mark facing outward in all subsequentcentrifugation steps.5. Add 300 ul of 1x Modification buffer (pH 7.4) to the top of the resin bed and centrifuge at 1500xg for 1 minute, discard flow-through from collection tube.6. Repeat step 4 and 5 two additional times, discarding buffer from the collection tube each time.7. Column is now ready for sample loading.Protein Sample Loading1. Place the equilibrated spin column into a new 1.5 ml collection tube, remove cap and slowly apply up to a 130 µl sample volume to the center of the compact resin bed.NOTE- for sample volumes less than 70 µl apply a 15 ul buffer (stacker) to the top of the resin bed after the sample has fully absorbed to ensure maximal protein recovery. Avoid contact with the sides of the column when loading.2. Centrifuge at 1500xg for 2 minutes to collect desalted sample.3. Discard column after use.4. Protein sample is now desalted/buffer exchanged and ready for use.2 ml ZebaTM Spin ColumnColumn Preparation (700 ul max. sample processing volume)1. Twist off the column’s bottom closure and loosen the top cap. Place column in a 15 ml conical collection tube.2. Centrifuge column at 1000xg for 2 minute to remove storage solution.3. Place a mark on the side of the column where the compacted resin is slanted upward. Place column in the centrifuge with the mark facing outward in all subsequent centrifugation steps.4. Add 1ml of 1x Modification buffer (pH 7.4) to the top ofthe resin bed.5. Centrifuge at 1000xg for 2 minute to remove buffer.6. Repeat step 4 and 5 two or three additional times, discarding buffer from the collection tube each time.7. Column is now ready for sample loading.Protein Sample Loading1. Place spin column into a new 15 ml conical collection tube, remove cap and slowly and apply a sample volume (240-700 ul) to the center of the compact resin bed.NOTE- for sample volumes less than 350 µl apply additional buffer (stacker) to the top of the resin bed (i.e. 40 ul) after the sample has fully absorbed to ensure maximal protein recovery. Avoid contact with the sides of the column when loading.2. Centrifuge at 1000xg for 2 minutes to collect desalted sample.3. Discard column after use and retain the desalted protein in the 15 ml conical tube.4. Protein sample is now desalted/buffer exchanged and ready for further use.篇三:浓缩蛋白质溶液TCA-DOC沉淀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低1)一个卷的蛋白质溶液,添加2%的1/100 vol. DOC(Na脱氧胆酸盐、洗涤剂)。
常用的浓缩方法的1减压加温蒸发浓缩通过降低液面压力使液体

常用的浓缩方法的:1、减压加温蒸发浓缩通过降低液面压力使液体沸点降低,减压的真空度愈高,液体沸点降得愈低,蒸发愈快,此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生物大分子的浓缩。
2、空气流动蒸发浓缩空气的流动可使液体加速蒸发,铺成薄层的溶液,表面不断通过空气流;或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冷室,用电扇对准吹风,使透过膜外的溶剂不沁蒸发,而达到浓缩目的,此法浓缩速度慢,不适于大量溶液的浓缩。
3、冰冻法生物大分子在低温结成冰,盐类及生物大分子不进入冰内而留在液相中,操作时先将待浓缩的溶液冷却使之变成固体,然后缓慢地融解,利用溶剂与溶质融点介点的差别而达到除去大部分溶剂的目的。
如蛋白质和酶的盐溶液用此法浓缩时,不含蛋白质和酶的纯冰结晶浮于液面,蛋白质和酶则集中于下层溶液中,移去上层冰块,可得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液。
4、吸收法通过吸收剂直接收除去溶液中溶液分子使之浓缩。
所用的吸收剂必需与溶液不起化学反应,对生物大分子不吸附,易与溶液分开。
常用的吸收剂有聚乙二醇,聚乙稀吡咯酮、蔗糖和凝胶等,使用聚乙二醇吸收剂时,先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外加聚乙二醇复盖置于4度下,袋内溶剂渗出即被聚乙二醇迅速吸去,聚乙二醇被水饱和后要更换新的直至达到所需要的体积。
5、超滤法超滤法是使用一种特别的薄膜对溶液中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方法,不液体在一定压力下(氮气压或真空泵压)通过膜时,溶剂和小分子透过,大分子受阻保留,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最适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或脱盐,并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条件温和,能较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回收率高等优点。
应用超滤法关键在于膜的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膜,水的流速,分子量截止值(即大体上能被膜保留分子最小分子量值)等参数均不同,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来选用。
另外,超滤装置形式,溶质成份及性质、溶液浓度等都对超滤效果的一定影响。
Diaflo 超滤膜的分子量截留值:膜名称分子量截留值孔的大的平均直径XM-300300,000140XM-200100,00055XM-5050,00030PM-3030,00022UM-2020,00018PM-1010,00015UM-21,00012UM0550010用上面的超滤膜制成空心的纤维管,将很多根这样的管拢成一束,管的两端与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相连,使缓冲液不断地在管中流动。
13种蛋白质的浓缩方法及应用过程

13种蛋白质的浓缩方法及应用过程浓缩蛋白质是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常见实验操作,它可以分离和浓缩蛋白质的目标分子,提高下游实验的灵敏度和检测效果。
下面将介绍13种常见的蛋白质浓缩方法及其应用过程。
1.直接加浓缩液法:这种方法是将蛋白质溶液直接加入浓缩液中,在高浓度的浓缩液中使蛋白质沉淀,然后通过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蛋白质沉淀。
该方法适用于蛋白质浓度较低、浓缩液和蛋白质之间无明显相互作用的情况。
2.乙醇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冷乙醇,使蛋白质沉淀,然后通过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蛋白质沉淀。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浓缩,但对于糖蛋白等极性蛋白质效果较差。
3.磷酸铵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磷酸铵,并通过逐渐增加磷酸铵浓度的方式使蛋白质沉淀。
然后通过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蛋白质沉淀。
该方法适用于对蛋白质溶液中的杂质进行除去和蛋白质浓缩。
4.透析法:将蛋白质溶液置于透析袋或膜中,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透析膜,而蛋白质则被滞留在透析袋或膜中。
通过不断更换新的缓冲液,透析蛋白质的杂质,达到蛋白质的浓缩效果。
5.正交两步纯化法:通过两步纯化的方法,即先使用亲和层析等手段分离目标蛋白质,再使用乙醇沉淀等方法进行浓缩。
该方法可获得高纯度和高浓度的目标蛋白质。
6.冰醋酸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冰醋酸,使蛋白质沉淀,然后通过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蛋白质沉淀。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浓缩,但对于糖蛋白等极性蛋白质效果较差。
7.膜超滤法:利用膜的过滤作用,将蛋白质溶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小分子物质通过膜孔,而蛋白质则被滞留在膜上,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浓缩。
8.离心滤膜浓缩法:将蛋白质溶液加入装有滤膜的离心管中,通过离心作用剥离溶液中的液相,使蛋白质滞留在滤膜上。
最后通过逆离心将蛋白质从滤膜上洗脱下来,达到浓缩的目的。
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浓缩法:将蛋白质溶液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将蛋白质从凝胶上切割下来,再使用电泳缓冲液洗脱蛋白质。
蛋白质浓缩和除盐,低吸附

蛋白质浓缩和除盐,低吸附
蛋白质的浓缩和除盐,以及低吸附处理,是蛋白质制备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1、蛋白质浓缩: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超滤或冷冻干燥来减少水分和其他溶剂的含量,使蛋白质的浓度提高。
超滤是一种膜过滤技术,利用膜上的微孔将小分子如水透过膜,而将大分子如蛋白质留在溶液中。
冷冻干燥则是将溶液在低温下冻干,留下固体成分如蛋白质。
2、蛋白质除盐:通常使用透析法。
将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放入一个半透膜的袋子或烧杯中,再把这个袋子或烧杯放到一个缓冲液中。
由于渗透作用,水将从袋或烧杯中透过半透膜进入缓冲液,同时将盐分带走。
这样就可以达到除盐的目的。
3、低吸附处理:在蛋白质制备过程中,为了避免蛋白质在处理过程中被吸附和损失,通常会采用一些低吸附的处理方法。
例如,使用低蛋白吸附的玻璃器皿和塑料制品进行实验操作,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加入一些物质(如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来减少蛋白质的吸附。
以上就是蛋白质浓缩和除盐,以及低吸附处理的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会根据实际实验条件和目标来调整和优化。
蛋白质的浓缩方法

蛋白质的浓缩方法目前蛋白浓缩方法基本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透析袋浓缩法利用透析袋浓缩蛋白质溶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将要浓缩的蛋白溶液放入透析袋(无透析袋可用玻璃纸代替),结扎,把高分子(6 000-12 000)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碳蜡)、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或蔗糖撒在透析袋外即可。
也可将吸水剂配成30%-40%浓度的溶液,将装有蛋白液的透析袋放入即可。
吸水剂用过后,可放入温箱中烘干或自然干燥后,仍可再用。
主要用于更换蛋白质的缓冲液,有透析袋即可,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2. 冷冻干燥浓缩法这是浓缩蛋白质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它既使蛋白质不易变性,又保持蛋白质中固有的成分。
它是在冰冻状态下直接升华去除水分。
具体做法是将蛋白液在低温下冰冻,然后移置干燥器内(干燥器内装有干燥剂,如NaOH、CaCl2和硅胶等)。
密闭,迅速抽空,并维持在抽空状态。
数小时后即可获得含有蛋白的干燥粉末。
干燥后的蛋白质保存方便,应用时可配成任意浓度使用。
也可采用冻干机进行冷冻干燥。
在冷冻状态下让扬品种的液体升华3. 吹干浓缩法将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内,放在电风扇下吹。
此法简单,但速度慢,且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
4. 超滤膜浓缩法此法是利用微孔纤维素膜通过高压将水分滤出,而蛋白质存留于膜上达到浓缩目的。
有两种方法进行浓缩:一种是用醋酸纤维素膜装入高压过滤器内,在不断搅拌之下过滤;另一种是将蛋白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真空干燥器的通风口上,负压抽气,而使袋内液体渗出。
主要针对小体积蛋白质溶液(几ml)此法更不易引起变性,不过得有浓缩器,不是哪个实验室都有的。
5. 凝胶浓缩法选用孔径较小的凝胶,如SephadexG25或G50,将凝胶直接加入蛋白溶液中。
根据干胶的吸水量和蛋白液需浓缩的倍数而称取所需的干胶量。
放入冰箱内,凝胶粒子吸水后,通过离心除去。
6. 浓缩胶浓缩法浓缩胶是一种高分子网状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
每克干胶可吸水120ml~15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2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 原理: (1)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加入水中使溶剂 介电常数降低,增加了相反电荷的吸引力; (2)上述有机溶剂是强亲水试剂,破坏蛋白质胶体 分子表面的水化层而使分子聚集沉淀。 • 有机溶剂的选择: 有机溶剂首选能与水混容的,常用乙醇、甲醇、丙酮 等。大多数蛋白质通过加入等体积的丙酮或四倍体积的乙 醇就可以沉淀下来,但也造成的了蛋白质溶液的稀释,所 以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一般要在1mg/ml以上。
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方法
1
目录
1
蛋白质种类和特性
2
3
蛋白质浓缩
常用浓缩方法
4
小结与展望
2
蛋白质的种类
3
蛋白质的性质
• 胶体性质 – 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万-100万之间,直径在1-100nm之 间,属于胶体粒子。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 的亲水胶体,这是因为在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极 性基团,如NH3、COO-、OH-、SH、CONH2等和水有 高度亲和性,当蛋白质与水相遇时,就很容易在蛋白 质颗粒外面形成—层水膜。 • 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 蛋白质同氨基酸一样也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条 件下,能解离为带电基团从而使蛋白质带电。 • 蛋白质的变性
16
1.5 选择变性沉淀法
• 原理:利用蛋白质对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敏感性不同, 有选择地使之变性沉淀,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 方法: (1)利用表面活性剂(三氯乙酸)或有机溶剂; (2)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热不稳定性,加热破坏某些组分 ,而保存另一些组分; (3)酸碱变性沉淀。很多蛋白质在pH5.0或以下被沉淀, 只有少数蛋白质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且可以通 过调节pH来去除杂蛋白。
12
1.2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 影响因素: (1)温度:低温可保持生物大分子活性,同时降低其溶 解度,提高提取效率; (2)样品浓度和pH: 与盐析法中的作用基本相同; (3)金属离子:一些多价阳离子如Zn2+和Ca2+在一定pH 下能与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 水中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大大下降,而且不影响蛋白 质的生物活性。 (4)离子强度:盐浓度太高或太低都对分离有不利影响 ,对蛋白质和多糖而言,盐浓度不超过5%比较合适,使 用的乙醇量不宜超过二倍体积。
5
1. 沉淀法
1.1 盐析法 1.2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1.3 等电点沉淀法 1.4 生成盐复合物沉淀法
1.5 选择变性沉淀法
1.6 非离子多聚物沉淀法
6
1. 沉淀法
• 沉淀法浓缩蛋白质溶液,指将蛋白质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 出的现象。 • 沉淀法是比较传统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目前仍然广 泛使用。一般常用的沉淀浓缩有硫酸铵沉淀法、(低温) 有机溶剂沉淀法、丙酮沉淀法、免疫沉淀法、三氯醋酸沉 淀法、聚乙二醇沉淀法等。
22
2.2 凝胶吸附法
• 定义:凝胶是一种惰性多孔聚合物,孔径较小的凝胶具有 很强的吸水性,适宜浓缩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 常用的凝胶有Sephadex G系列以及Bio-GelP系列凝胶。 • 具体操作:将干的凝胶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吸收水分子和 其他小分子,当凝胶完全膨胀后,用过滤或立信德方法除 去凝胶,即可得到浓缩后的蛋白质溶液。 • 注意事项:溶液的pH值应大于被浓缩物质的等电点,否则 在凝胶表面会产生阳离子交换,影响蛋白质的回收率。
32
4.3 超滤膜的选择
超滤膜 相对流速(ml/min/cm2)
0.05 0.24 0.41 0.41 0.45 0.35 0.04 0.11 0.58 0.18 0.58 0.40 0.14 0.27 0.48
性能特点
肽的回收率高 肽的回收率高,流速较快 应用范围广,流速快,吸附低 应用范围广,流速快 精确的截留分子量限 免疫球蛋白的收率高 去除肽和蛋白 微小组分,游离/结合药物研究 样品清洗,HPLC样品制备 微克量蛋白质的高效回收 免疫球蛋白的快速和高效回收 蛋白质梯度分离 稀释液的高效回收 流速快,收率高,吸附低 免疫球蛋白的收率高
一般来说:高价阴离子:PO43- > SO42- > Ac-和NO3-, 单价阳离子:NH4+ > K+和Na+, 高价阴离子的沉淀效果优于单价阳离子。
9
1.1 盐析法
e.g 硫酸铵盐析法浓缩蛋白质溶液 硫酸铵因其价格便宜、溶解度高且对温度的敏感性低 而被常用于沉淀蛋白质。 操作方法:(1)加入固体硫酸铵,适用于要求饱和度较 高而不增大溶液体积的情况; (2)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适用于要求饱和度不高而原 来溶液体积不大的情况; (3)透析平衡法(多用于结晶),先将盐析的样品装于 透析袋中,然后浸入饱和硫酸铵中进行透析,透析袋内硫 酸铵饱和度逐渐提高,达到设定浓度后目的蛋白析出。
18
2. 吸附法
2.1 透析袋吸附法 2.2 凝胶吸附法
19
吸附法
• 定义:通过吸附剂直接去除溶液中的水分子以达到浓缩蛋 白质溶液的目的。 吸附法是最简单快速的浓缩蛋白质溶液的方法,所需 仪器简单,特别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蛋白质。
• 吸附剂的选择: (1)吸附剂不能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2)吸附剂对蛋白质不吸附; (3)吸附剂易于溶液分开。 常用的吸附剂:PEG、聚乙烯吡咯酮、蔗糖、凝胶等。 常用的吸附方法:透析袋法和凝胶浓缩法。
中空纤维超滤
极大地提高了超滤速度。 在一支空心柱内装有许 多中空纤维毛细管,两 端相通,管的内径一般 在0.2mm左右,有效面积 可以达到1平方厘米。
31
4.3 超滤膜的选择
• 超滤技术的关键是膜。 • 常用的膜一般是由乙酸纤维或硝酸纤维或此二者的混合物 制成。近年来为适应制药和食品工业上灭菌的需要,发展 了非纤维型的各向异性膜,例如聚砜膜、聚砜酰胺膜和聚 丙烯腈膜等。这种膜在pH 1~14都是稳定的,且能在90℃ 下正常工作。 • 超滤膜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若使用恰当,能连续用1~2年 。暂时不用,可浸在1%甲醛溶液或0.2% 叠氮化钠NaN3 中保存。
7
1.1 盐析法
• 定义:盐析一般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而使某种蛋白质溶解 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 原理:高浓度的盐离子在蛋白质溶液中可与蛋白质竞争水 分子,使溶液中自由水分子数减小,从而破坏蛋白质表面 的水化膜,降低其溶解度,使之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8
1.1 盐析法
• 盐类的选择:价格低; 溶解度好; 溶解过程中产热少; 盐溶液密度与沉淀的密度有明显差别。
14
1.3 等电点沉淀法
• 原理:两性电解质分子上的净电荷为零时溶解度最低。 •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水化程度不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很 低的蛋白质,如酪蛋白。对于亲水性很强的蛋白质,在等 电点附近仍然有很大的溶解度,用等电点法沉淀不完全。 等电点法常与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或其他沉淀方法联 合使用,以提高其沉淀能力。 • 优缺点: 优点:很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偏酸性范围内,调节pH时所 需要的无机酸价格低,操作也比较方便。 缺点:对低pH敏感的蛋白应避免使用此法。
23
3. 真空冷冻干燥法
3.1 原理 3.2 操作过程
24
3.1 原理
冻干法是指将蛋白 质溶液在低温下冻结 ,然后在真空条件下 升华干燥,除去冰晶 ,待升华结束后再进 行解吸干燥,除去部 分结合水的干燥方法 ,最终达到浓缩蛋白 质溶液的目的。
25
3.1 原理
残留溶剂降低到足以 抑制微生物生长或化 >80% 的溶 学反应发生的水平, 剂被除去, 同时保持了冻干蛋白 冷冻速率 残留的溶剂 的活性和完整性。 会影响最 以湿气的形 终产品的 式吸附在产 质量。慢 品上。 速冷冻, 快速冷冻。
10
1.1 盐析法
• 硫酸铵盐析法的注意事项: (1)由于蛋白质沉淀的密度与硫酸铵饱和溶液的密度相 近,因此离心分离沉淀物时一般需要高速离心机。 (2)硫酸铵会使溶液略微酸化,可用氨水进行调节。 (3)注意饱和度表中规定的温度,加入固体硫酸铵盐后 的体积变化已考虑在表中; (4)盐析后一般放置半小时至一小时,待沉淀完全后才 过滤或离心。离心多用于低浓度硫酸铵溶液,而过滤多用 于高浓度硫酸铵溶液; (5)硫酸铵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离子,使用前必须 用H2S处理。
15
1.4 生成盐复合物沉淀法
蛋白质可生成盐类复合物沉淀,主要方法: (l)与酸性功能团作用的金属复合盐法(如铜盐、银盐 、锌盐、铅盐、锂盐、钙盐等),沉淀可通以H2S使金属 变成硫化物而除去; (2)与碱性功能团作用的有机复合盐法(如苦味酸盐、 苦酮酸盐、丹宁酸盐等),沉淀加入无机酸并用乙酸萃取 ,或用离子交换法除去。 (3)无机复合盐法(如磷钨酸盐、磷钼酸盐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重金属、某些有机酸与无机酸和蛋 白质形成复合盐后,常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沉淀,应用 时必须谨慎。
13
1.2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 优缺点: 优点:(1)分辨力高于盐析法,即蛋白质只在一个比较 窄的有机溶剂浓度下沉淀; (2)沉淀不用脱盐,过滤更为容易。
缺点:容易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操作要求在低温下进行。 如利用丙酮沉淀蛋白质时,必须在0~4℃低温下进行。蛋 白质被丙酮沉淀后,应立即分离,否则蛋白质会变性。
20
2.1 透析袋吸附法
• 透析袋吸附法在透析技术的基础 上改良而来的。 传统的透析是基于分子质量大小 的液相分离技术,它由透过半透 膜的选择性扩散来实现。但是纯 粹的透析主要用于除去小分子类 的溶质,而要达到浓缩(即除去 溶剂)的目的则费时较长。 透析袋吸附法是将透析液换成可 以吸水的溶液或者固体吸附剂, 这样可实现很好的浓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