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及现代领导艺术听课笔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在组织、团队与个体中,对自己与他人引领、指导、影响、调和,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领导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仁」、「德」、「礼」、「智」四方面。
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价值观。
仁在领导艺术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领导者的同情、关心,以及对下属的尊重、支持。
领导者要注重与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实关注下属的体验,不断提升下属的幸福感。
在处理下属之间的矛盾时,领导者应该要以平等、公正的态度面对各方,尽力化解矛盾,维护组织内部的和谐氛围。
在进行领导选拔时,领导者必须要注重人才的激发,通过尊重下属、欣赏下属的优点,带动团队的发展。
「德」是领导者每天都要强调的一种价值观。
领导者要为下属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让下属感受到领导者的高尚道德品质和言传身教。
领导者要教育下属知晓什么是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并引导下属在工作和生活中贯彻道德。
领导者还要坚守自己的诚信原则,带动下属树立对组织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下属对组织进行积极贡献。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规范的统称。
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礼仪,注重仪态、谈吐等方面,让下属感受到领导者的尊重感和亲和力。
正面的沟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产生团队和谐氛围,达到组织目标。
在团队内部或外部的交往过程中,领导者要注重礼貌待人,尊重下属,尊重客户,以了解彼此信任和融洽的感情为基础,消除障碍、增进效率。
「智」指的是对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明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者要有卓越的分析能力,理智的思考问题,善于化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制定出一系列积极、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不断实践中总结、改进。
只有如此,领导者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中的管理水平,更有效地充分发挥团队的潜力,推动组织不断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艺术,它不仅仅涉及到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更是涉及到对人、对团队的引导和激励。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下,领导艺术更是体现出了一种和谐、仁爱、忠诚、正直的气质和智慧。
本文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领导艺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仁爱和关怀。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领导艺术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对下属的关怀和尊重。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心怀感恩之心,尊重每个下属的个性和价值,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领导者被视为“君子”,应该以个人的品行和德行来影响和感染他人。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有智慧、有爱心、有正直的人,以此来影响和塑造团队的氛围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也强调团队的合作和协调。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整合资源和协调团队。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慧眼识人、善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潜力,懂得如何根据团队成员的个性和能力来分工和协作。
领导者需要懂得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如何引导团队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能够“和而不同”的人,懂得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声音和利益,以达到团队的整体利益。
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忠诚和正直。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是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诚实、诚信的品质,坚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偏私,不徇私。
领导者需要携着圣人的气韵,拒绝污言秽语,担当道义,恪尽职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心怀忠诚和正直的人,懂得如何以身作则,在一言一行中诠释着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善于抓住时机,善于适应和引领变革。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择善而从,多次思和宽容的品质,善于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善于以变应变,引领团队,使团队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和稳健的创新能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听课笔记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第一章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领导艺术的特征1、中华管理硕果累累(区别管理与管理学概念中国从来不缺少管理鲁文化圣人响马狐狸精)2、于无字处读经典3、管理无处不在中化文明中的管理思想特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南宋秘书监)1、人本管理是精髓孔子《论语》“赦小过举所知”—-任人为知——优点可用缺点可控我国的管理是从人的利益观点立场出发的管理是来自人通过人为了人西方管理精髓:规范管理讲究制度标准、流程、方法东方管理精髓:人本管理注重人的内心、满意度、幸福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没有最好只有合适,素质低,任务结构简单竞争环境不复杂用规范管理比较好;反之用东方的人本管理比较好2、管理思想宝库有待整理与开发3、在在着大量的隐喻和暗示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情感含蓄)——越需要感情的事情越含蓄政治传统(领导艺术——帝王之术)——不敢讲,怕危险中华文明管理的思想核心(两个)道-—价值观、自我修养、做事原则仁和止静术-—技巧、谋略、方法忠义权争三类英雄文英雄武英雄领导英雄第二章领导到底忙什么哈弗大学的一份研究领导的工作内容:日程关系网沟通总经理的12种典型行为:核心问题:一个管理者核心工作、战略重心应该定在哪里?经典案例:孔子二学生当领导汉代有一本书叫做《韩诗外传》,是当时的学者韩婴写的,里面记载的是“孔子二学生当领导的案例",故事是这样的:鲁哀公时期,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鲁哀公找到孔子,对孔子说:您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你就在你的学生中推荐一个当单父县地县长吧.孔子问:“您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鲁哀公说:“兢兢业业、勤政廉洁……”孔子遂推荐了他的学生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大治。
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不过,好景不长,正当鲁哀公想提拨巫马期的时候,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于是鲁哀公又找到孔子,对他说:“你的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好,你再给我找一个身体好,能连轴转的吧。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
了一个值得考虑和探讨的话题。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符号
和历史遗产,对于领导艺术的发展和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方式和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
领导艺术的关系。
首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领导艺术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传
统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系,强调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合
作共赢等价值观念。
而现代领导艺术也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信任和合作。
传统文化强调的忠诚、尊重和信任等价值观念也可以
在现代领导艺术中找到影子。
领导者通过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与现代领导艺术的实践方法有着相似之处。
传统文化重视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方法,这一思想和方
法也适用于现代领导艺术中。
领导者通过修身齐家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领导。
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注
重的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实践来影响他人和环境,这也是现代领导艺术所
倡导的。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与当代领导艺术

4、传统文化修养的基本途径。 传统文化修养的基本途径。 即感知,重在阅读,开卷有益。读书是一门学问, (1)知。即感知,重在阅读,开卷有益。读书是一门学问,中国 的学问讲通(纵通、横通),读书也应纵读与横读。纵读史( ),读书也应纵读与横读 的学问讲通(纵通、横通),读书也应纵读与横读。纵读史(通史及 各专题史),借古鉴今,了解来龙去脉;横读文史哲艺原著经典, ),借古鉴今 各专题史),借古鉴今,了解来龙去脉;横读文史哲艺原著经典,如 文的唐诗宋词;史的《史记》 资治通鉴》 哲的《论语》 文的唐诗宋词;史的《史记》、《资治通鉴》;哲的《论语》、《孟 方法是由后往前,由浅入深。 子》等。方法是由后往前,由浅入深。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诗)。 )。一 (2)行。“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诗)。一 方面进行文化的实践,体现于工作、研究、诗文书画等文化土壤中; 方面进行文化的实践,体现于工作、研究、诗文书画等文化土壤中; 另一方面读万卷书后还得行万里路,走出去,广见闻,扩胸襟, 另一方面读万卷书后还得行万里路,走出去,广见闻,扩胸襟,以印 证书上之所读。 证书上之所读。 强调悟与化,在知行的互动中参悟,而后化文入心, (3)化。强调悟与化,在知行的互动中参悟,而后化文入心,化 成自己的涵养。以老子“上善若水”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成自己的涵养。以老子“上善若水”,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为例说明。 为例说明。 传统文化是浸泡滋养出来的,不须急功近利。 (4)浸。传统文化是浸泡滋养出来的,不须急功近利。在内外双 身心互养基础上,讲究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厚积薄发。 修,身心互养基础上,讲究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厚积薄发。少一点 浮躁气,多一点宁静气;少一点烟酒气,多一点书卷气; 浮躁气,多一点宁静气;少一点烟酒气,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江湖 多一点本真气,而后方可谈文化素养。 气,多一点本真气,而后方可谈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读赵玉平博士《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管人的艺术管理者要超越个人的力量极限去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使命,这需要勇气与雄心;同时,管理又是要通过他人去完成目标的,这需要谦逊与包容。
人的行为是可以引导的,装傻时间长了就成了真傻,装快乐时间长了就成了真快乐。
所以,即使你不成功,至少也要像成功者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企业必定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业绩不断攀升,效率不断提高。
因此,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求,在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激励,才能起到鼓舞员工干劲的作用。
领导者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
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
1、下属能畅所欲言:假如一名员工,无论对领导、同事、想说的话都能够自由随便地讲出来,对工作能够随便地发表意见、自由讨论,而且不管说了什么,都绝对不必担心有人会责备他,如此他便能很愉快地工作了。
不要让下属感觉到不当的压力,不要压制直言,让下属能够自由地发言,可以减少心理上的压迫感。
能够对上司直言的下属,都是对工作很热心、认真的。
如果可使他们安心顺意,并形成能自由交谈之气氛环境的时候,公司自然显得朝气蓬勃。
2、下属能按照自我意志愉快工作:所谓自我意志工作,就是在没有一切外来的压制下,不被他人所压迫,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能够按照自我意志做事时,就有充实感、幸福感。
被压制者去工作,则工作是主人,人被工作所支配。
而照自己意志去工作时,自己是主人,由自己去支配事情,工作起来显然是有意义多了。
给老同志分饼,给年轻人画饼,和中坚力量一起吃饼。
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提高整个团队的满意度。
3、下属的意见被尊重:无论何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
无论多么小的建议,若能对他说“啊!你的意见很好。
”接受其意见,则此人工作积极性必会大为提高。
所谓意见并非指在会议中提出来的建议,日常工作岗位上反映的心声更为重要,他们所谓的尊重并非要主管全盘地接纳意见,而是只要主管能确实倾听下属的意见即可,如果对他们所提意见无法接受,至少也要将无法接受的理由分析给他们听,直到他们欣悦诚服为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管理、领导、组织等多个方面。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智慧和经验可以用来指导现代领导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领导艺术的内涵与特点。
一、领导艺术的内涵领导艺术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道德为根基的管理和组织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伦理的培养和弘扬,因此领导艺术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和人文性。
领导者在实践中,应以德为先,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和影响员工,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相处、以德服人的思想观念十分流行。
在领导层中,应当倡导和谐的工作氛围,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只有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工作潜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1.道德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的力量,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
领导者应当有道义感和事业心,善于引导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让他们在道德的引领下发挥最大的潜力。
2.仁义和谐3.智慧管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可以用来指导领导者的管理实践。
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倡导领导者要以和为贵,善于通过平等、尊重和合作来凝聚团队的力量。
这种智慧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4.协调一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协调一体的思想,认为领导者应当善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各方的团结和合作。
领导者要具备协调的能力和智慧,勇于解决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整个团队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领导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将道德伦理融入到领导者的行为中。
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从自身做起,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和影响员工,促使他们自觉遵循道德规范,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倡导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1]...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1]...](https://img.taocdn.com/s3/m/88aef231eefdc8d376ee328a.png)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赵玉平教授培训心得集团生产副总/郑松茂心得一:总经理要做什么研究确定日程安排(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工作重心、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寻找、建立和维护关系网络,实际上是解决两个问题:做哪些事情和这些事情依靠哪些人来达成。
他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养(大部分时间用于与人交往,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上下级、同级、客户、供应商和优秀同行等),谈话话题十分广泛:交谈中总经理提了很多问题,很少在交谈中作重大决定,谈话包括着打趣玩笑,和其他的内容,而偶遇占很大的比重,这些谈话中基本不做任何命令,保持相对平等,总是希望通过谈话影响对方。
心得二:领导者的素质1、各行业的知识: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公司文化及制度;2、公司与行业中的人际关系(广泛稳定);3、信誉;4、要有全局观,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考虑;5、价值观:行为准则、公正评价;6、进取精神:自信总结:培养个性与见地。
心得三:团队建设1、对于下属及同行要重感情,多样化均衡;2、优秀团队的四要素:目标明确、角色认同、能岗匹配、支持指导;3、保持公平:当一个员工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所取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这个相对量将直接影响以后工作的积极性。
公平:是差异化而不是平均。
引导员工要有同平台比较。
心得四:领导者应具备1、决策的好;2、分的好;3、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好制度,别让下属有机会犯错);4、不乱评论下属的好坏();5、团队中较优秀的人需要保护(优秀的人比较容易被排斥和中伤);总结:一个人的幸福是从付出中来的,若是没有付出,即使拥有幸福,也是守不出的,早晚会走。
心得五:领导者应具备的风格1、谦虚:对自己的人要真实,对对手要谦虚,积累人脉;2、后发制人: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先讲道理并做好准备,以达到后发制人;3、抓住关键问题:研究对手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准确把握,把事情简单化,分清差异性:用聪明人的方法战胜普通人,用普通人的方法战胜聪明人,用笨人的方法打败高人,用混账的方法打败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第一章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领导艺术的特征1、中华管理硕果累累(区别管理与管理学概念中国从来不缺少管理鲁文化圣人响马狐狸精)2、于无字处读经典3、管理无处不在中化文明中的管理思想特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南宋秘书监)1、人本管理是精髓孔子《论语》“赦小过举所知”——任人为知——优点可用缺点可控我国的管理是从人的利益观点立场出发的管理是来自人通过人为了人西方管理精髓:规范管理讲究制度标准、流程、方法东方管理精髓:人本管理注重人的内心、满意度、幸福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没有最好只有合适,素质低,任务结构简单竞争环境不复杂用规范管理比较好;反之用东方的人本管理比较好2、管理思想宝库有待整理与开发3、在在着大量的隐喻和暗示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情感含蓄)——越需要感情的事情越含蓄政治传统(领导艺术——帝王之术)——不敢讲,怕危险中华文明管理的思想核心(两个)道——价值观、自我修养、做事原则仁和止静术——技巧、谋略、方法忠义权争三类英雄文英雄武英雄领导英雄第二章领导到底忙什么哈弗大学的一份研究领导的工作内容:日程关系网沟通总经理的12种典型行为:核心问题:一个管理者核心工作、战略重心应该定在哪里?经典案例:孔子二学生当领导汉代有一本书叫做《韩诗外传》,是当时的学者韩婴写的,里面记载的是“孔子二学生当领导的案例”,故事是这样的:鲁哀公时期,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鲁哀公找到孔子,对孔子说:您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你就在你的学生中推荐一个当单父县地县长吧。
孔子问:“您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鲁哀公说:“兢兢业业、勤政廉洁……”孔子遂推荐了他的学生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大治。
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不过,好景不长,正当鲁哀公想提拨巫马期的时候,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
于是鲁哀公又找到孔子,对他说:“你的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好,你再给我找一个身体好,能连轴转的吧。
”孔子于是又推荐了学生宓子贱,宓子贱年纪轻轻,驾着车、弹着琴就开始去上任了。
上任第二天,他什么都没做,就在官署后院建了一个琴台,终日鸣琴,身不下堂,日子过得很滋润,卡拉OK天天唱,一年下来单父县大治。
鲁哀公很高兴,遂提拨了宓子贱。
后来,宓子贱探望师兄巫马期的时候,巫马期感慨道:“你我能力差不多,我就是身体没你好!”子贱说:“不,我们不一样。
你是怎么治理单父的?”巫马期说:“努力!”子贱说道:“你我能力相当,但是办事的方法却不同,你是用力,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你事必躬亲,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勉强支撑罢了,到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而我是用贤,所以我很轻松,每天都过得很悠闲。
” 这个例子真实贴切的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用贤者易,用力者劳,贤则久,劳则伤。
宓子贱和巫马期的对话揭示了领导艺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领导者要通过别人完成任务,领导的核心工作不是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而是擅长于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
例二:《史记。
高祖本记》刘邦曾谈论自己称霸天下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所以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并不需要有多么杰出的才能,懂得如何运用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做强者,但是从强者向超人跨越难度更大。
“自己是猪,练成大象,那是强者;自己是猪,培养出一群大象,自己还是猪,那是超人。
”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一位卓越的领导者首先是懂得用人、用贤的领导者。
领导要做的是从强者到超人的飞越战略重心通过别人完成工作一件事做到了——合格十件事做到了——优秀五十件事做到了——卓越一百件事做到了——找死唐李世民论隋朝灭亡由于杨坚(不是杨广)勤奋亡国两个缺点( A不明喜察(决断力和判断力) B凡事自任——能人没机会,年轻没成长平台)领导必须思考:如何搭建人才队伍如何搭建班子平台如何带这个队伍即用人的机制安排人的理念如何建合理安排干部队伍:宋江如何安排108好汉《水浒》72回英雄安排小事干人人的事干处处忙起来即企业可以有闲事不可以有闲人考核评比表彰奖励自查互查参观学习诺基亚企业管理人文化不断搅动(勺_领导)锅(企业)里的水总结: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第三章仁者无敌先已(个人修养——吸引力号召力)东方修养四个字仁(孔子)和止静(老子)核心《论语》仁字出现109次三个方面经典论述《颜渊》“仁者爱人”{感情方面、人际关系};《论语。
雍也》“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分享文化,忠}、《论言》。
卫灵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理解,恕};《论语。
述尔》“仁远呼哉吾欲仁斯仁至矣” {动机论恶行看结果善行看动机}《孙子兵法。
计篇》当军事领导的五个关键字: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案例:《三国演义》41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即长坂坡)刘备曲折谋四川的故事——雕塑爱民之心仁的四个要求:善良动机抢别人的东西兑对别人(没有跟人分享)对别人没感情感情管理的误区1、爱的替代——动物学家在非洲发现能否小角马5分钟之内就会跑取决于角马妈妈的爱心拱得不倒了才不拱喝奶跑上跟着母马才给吃中国文化传统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成长感觉替代——动机降低,感受降低2、爱的放纵——最好的资料《贞观政要》反案例唐玄宗喜欢杨贵妃《宇文士及传》当场作诗防小人(会抓机遇、口才好)李世民遗言“爱而知其短,恨而知其长”小人管生活君子管事业超越个人好恶春秋五霸之首齐恒公大臣管仲(原主要对手谋士)与鲍叔牙第四章以和为胜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国管理思想:以和为本道术结合仁和止静忠义权争中国人如何理解和核心=两个理念 + 三个境界两个理念:1、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用功 = 将力量用在该用的地方懂得轻重缓急卫青成长案例2、条件转化互相包含《淮南子。
塞翁失马》彭端淑《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富僧不能出游的结果:过度准备,对执行力是一种抑制(过尤不及)状态与决心比具体的问题与目标更重要前进中完善看拟矛盾对立的两个问题设定条件之后可以相互包含与相互转换的角色定位:喜欢不过生父,悲不过孝子担当需要看角色和的三个境界:1、与天地和2、与自我和3、与他人和第五章妙在人和管理中的人际关系1、君子与小人的平衡诸葛亮《出师表》讲到国家管理“亲贤远小”概念远的问题 A、监控问题:宁远君子千里,不远小人一丈B、提升管控力亲贤冶小《吕氏春秋》孔子逸马 = 钟馗打鬼的概念2、能人与庸人的平衡庸人的作用: A、完成岗位职责B、可以做榜样:劳模当榜样展示态度、能人当榜样展示水平庸人当榜样《说苑》(《韩诗外传》)齐恒公——庭燎求贤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
于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求见者。
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
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
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论而不及君,故不至也。
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乎?夫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所以成大也。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蒭荛’,言博谋也。
”桓公曰:“善!”乃因礼之。
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
结论:用好眼前人,招揽天下人,回报庸人,吸引能人用庸人显示的是:领导者的胸怀与政策的导向多样化人员的管理人员的多样化现代的管理理念就是人岗匹配理念有多高境界有多高事业就有多高胸怀有多广空间有多大3、亲人与仇人的平衡曹操与张秀的关系站在亲仇之上第六章亲仇之上曹操用张秀之事——张秀杀大儿子及大将典韦与其联姻每事能避则避不能避则事前准备统一北方《汉书》封一人而安天下刘邦——封雍齿(大牙)后封侄子真正的将军是会妥协与退让的给待遇由远及近亲人恩容易忘亲人仇仇上仇忽略亲人的付出,记住亲人的毛病说话捡狠的说发脾气捡厉害的来换位思考常拿亲人当外人方使亲人胜亲人对亲人的才华也容易淡忘记《左传》祁奚老先生举贤不避仇晋侯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说真话搭平台——先展示自己承受力偏好张显特色点菜鱼贵的0.8 便宜的0.4 中间0.6基层同志不说真话需要理解鼓励身边的人说真话搭平台的两个原则:1、鼓励身边的人说真话2、千万不能事前鼓励,事后打击一个人不说真话是性格问题;几个人不说真话,是领导问题;一群人不说真说,是制度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第七章知止为福财富不是人的追求幸福才是人的目标儒家观点出发提升修养七政——知止定静安律得《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律律而后能得知是理性的觉醒与回归止是明白行为的边界和内心欲望的边界即给自己立规矩设限止的四种境界:1、管住自己的行动谨慎使用自己的优点道家两例:张良——立太子之事(不犯口)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新危机。
刘邦想改立太子,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可能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所以刘邦想废吕后的儿子、太子孝惠,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国储。
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均无法改变刘邦的废立之意。
眼看太子位将被剥夺,吕后急忙求救于张良。
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当时天下初定,汉王朝统治根基未稳,最好能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
基于这个大局考虑,张良决定帮吕后,保住太子之位,但继位之事,大臣岂可轻易介入,弄不好就会被杀头。
张良巧妙介入,用了一个迂回的策略,他知道,刘邦曾多次请很有名望的“商山四皓”出山入朝为官,均被拒绝,太子如果能躬身请来这四位高人,太子的位子就巩固了,果然,过后不久,经张良等的谋划,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老人,伴随太子突然出现在宫廷,刘邦感到惊异,自己都请不来的这四老人,颇有名望的“商山四皓”,现在却跟随在太子左右,由此,刘邦知道,太子羽翼已丰,翅膀已硬,他自己也就非常明智地不再提易立太子的事了。
此后,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自古以来,大臣干预立储之事,是最艰难最危险的,张良却干预得极为成功,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巧妙的介入宫廷继位的高明策略。
聪明人能做傻事是大智慧聪明人能下笨功夫是大勤奋管住自己的欲望庄子——泥龟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