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机械性能检测相关国家标准
涂膜性能及测量

涂膜性能及测量1、涂膜的制备国家标准《GB1727—— 79(88)漆膜一般制备法》中分别列出刷涂法、喷涂法、浸涂法和刮涂法的涂膜制备方法。
但在制备时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涂膜的均匀性较难保证。
采用仪器制备涂膜在当前普遍推行,方法有旋转涂漆法和刮涂器法。
2、涂膜外观及光泽测定(1)涂膜外观通常在日光下肉眼观察涂膜的样板有无缺陷,如刷痕、颗粒、起泡、起皱、缩孔等,一般与标准样板对比。
(2)光泽的测定基本上采用两大仪器,即光电光泽计和投影光泽计,前者用得较多。
3、涂膜的鲜映性测定鲜映性是指涂膜表面反映影象(或投影)的清晰程度,以DOI值表示(distinctness of image)。
它能表征与涂膜装饰性相关的一些性能(如光泽、平滑度、丰满度等)的综合效应。
它可用来对飞机、汽车、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特别是高级轿车车身等的涂膜的装饰性进行等级评定。
鲜映性测定仪的关键装置是一系列标准的鲜映性数码板,以数码表示等级,分为0.1、0.2、0.3、0.4、0.5、0.6、0.7、0.8、0.9、1.0、1.2、1.5、2.0共13个等级,称为DOI值。
每个DOI值旁印有几个数字,随着DOI值升高,印的数字越来越小,用肉眼越不易辨认。
观察被测表面并读取可清晰地看到的DOI值旁的数字,即为相应的鲜映性。
4、涂膜雾影测定雾影系高光泽漆膜由于光线照射而产生的漫反射现象。
雾影光泽仪是一台双光束光泽仪,其中参与光束可以消除温度对光泽以及颜色对雾影值的影响。
仪器的主接收器接收漆膜的光泽,而副接收器则接收反射光泽周围的雾影。
雾影值最高可达1000,但评价涂料时,雾影值在250以下就足够,因此,仪器测试范围为0~250。
涂料产品雾影值通常应订在20以下,因为涂膜雾影太大,将严重影响高光泽漆膜的外观,尤其浅色漆影响更为显著。
5、涂膜颜色测定测定涂膜颜色一般方法是按《GB9761—88色漆和清漆的目视比色》的规定,将试样与标准同时制板,在相同的条件下施工、干燥后,在天然散射光线下目测检查,如试样与标准样颜色无显著区别,即认为符合技术容差范围。
油漆需检测的项目及检测标准教程文件

v
GB/T1728-79涂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v
12
流挂性
GB9264-88色漆流挂性测定
v
13
遮盖力
GB/T1726-79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v
14
光泽
GB/T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光泽测定
v
15
颜色
GB/T1729-79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
v铅笔
18
耐冲击性
GB/T1732-93涂膜耐冲击测定法
v
19
柔韧性
GB/T1731-93涂膜柔韧性测定法
v
20
杯突实验
GB/T9753-2006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v
21
附着力
GB/T1720-7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v划痕法
GB/T9286-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v百格法
GB/T5210-85涂层附着力测定法--拉开法
v
GB9761-88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v
GB/T6749-97漆膜颜色表示方法
GB/T3181-95涂膜颜色标准
v
涂膜机械性能检测
16
厚度
GB/T1764
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v
17
硬度
GB/T1730-2007涂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v摆杆
GB/T6739-96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31
耐油性
HG2-T1611-85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v
32
耐化学试剂性
GB/T1763
ccs无损检测标准

ccs无损检测标准CCS无损检测标准。
CCS(Conventional Coating System)是指传统涂层系统,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船舶、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保护涂层系统。
而CCS无损检测标准则是对这种涂层系统进行质量检测和评定的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围绕CCS无损检测标准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参考文档。
首先,CCS无损检测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传统涂层系统特性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涂层的抗腐蚀性能、附着力、耐磨性以及耐候性等。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评估,可以有效地判断涂层系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而为相关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其次,CCS无损检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涂层系统进行各项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测试要求和方法。
例如,对涂层的厚度、硬度、粘结力、耐腐蚀性能等进行定量化的检测和评定。
这些测试方法既要求准确可靠,又要求操作简便,以便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CCS无损检测标准还包括对检测设备和人员资质的要求。
检测设备应当满足相应的精度和灵敏度要求,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检测人员则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最后,CCS无损检测标准的实施需要与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进行密切合作。
这些组织可以对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和技术发展。
同时,它们还可以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CCS无损检测标准是对传统涂层系统质量进行评定和监控的重要工具,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船舶、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等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CCS无损检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工程机械涂料标准

工程机械涂料标准
工程机械涂料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保标准:涂料应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含有害物质应小于%。
2. 耐火性能:工程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常常要面对高温情况,因此涂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
3. 耐化学性能:涂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能,以避免在使用中因为化学作用而引起涂层损坏。
4. 防锈性:由于工程机械在户外使用,很容易因为湿度和雨水等原因导致机械表面的生锈。
因此,涂料应该具有较好的防锈性。
5. 耐磨性:涂料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以确保机械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不会出现涂层脱落的现象。
此外,在选择合适的工程机械涂料时,还应根据使用环境、涂层要求、涂料颜色和品牌进行选择。
表面处理也是防锈涂装的重要工序之一,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锈涂装的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工程机械涂料标准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工程机械整机涂装质量检验标准

工程机械整机涂装质量检验标准工程机械整机涂装质量检验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整机涂装的术语和定义、涂层和缺陷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整机涂装的评定。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涂装:将涂层涂覆于基底表面形成具有防护、装饰和特定功能涂层的过程,又叫涂料施工。
[GB/T8264-1987,术语1.1]2.2、底漆:直接涂布于物体表面打底,是基层用漆;其防锈能力强,附着力强,对金属起防锈作用。
[JB/T5946-1991,定义3.1]2.3、腻子:用于预先涂有底漆的金属表面,填平凹坑、缝隙、碰伤及划伤等缺陷;腻子应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和打磨性能,经打磨后呈平整光滑的表面。
[JB/T5946-1991,定义3.2]2.4、面漆:用于底漆和腻子之后,保护底漆和腻子,对金属起防蚀作用;面漆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及物理机械性能。
涂膜光亮,色彩绚丽,使产品外形光滑、整洁、美观。
[JB/T5946-1991,定义3.3]2.5、稀释剂:用于稀释涂料,是涂料的辅助材料之一。
[JB/T5946-1991,定义3.4]2.6、光泽:涂膜表面以反射光线的能力为特征的一种光学性质。
[GB/T8264-1987,术语5.12]2.7、附着力:涂层与基底间联结力的总和。
[GB/T8264-1987,术语5.13]2.8、涂膜硬度:涂膜抗机械作用的能力。
[GB/T8264-1987,术语5.14]2.9、刷痕:刷涂层干燥后出现的条状隆起现象。
[GB/T8264-1987,术语5.44]2.10、起泡:涂膜脱起成拱状或泡的现象。
[GB/T8264-1987,术语5.45]2.11、桔皮:涂膜上出现的类似桔皮的皱纹表层。
[GB/T8264-1987,术语5.51]2.12、起皱:在干燥过程中涂膜通常由于表干过快所引起的折起现象。
[GB/T8264-1987,术语5.54]2.13、针孔:在涂覆和干燥过程中涂膜中产生小孔的现象。
涂料常见名词解释及其测试方法与标准

附着力:漆膜与被附着物体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
【检测】1、首先用美工刀片或划格器在油漆涂层上划出十字格子的形状,横纵各划一刀,型成一百个细小方格,格子为1mm×1mm。
划格器的切口应至油漆底层。
2、用毛刷朝对角线方向各刷五六次,把小碎片刷干净,再用胶带贴在切口上并拉开,胶带的粘附力为350-400g/平米。
3、最后用放大镜观察格子区域的情况。
【等级】1、ISO等级:5=ASTM等级:0B,这代表油漆的剥落面积大于65%。
2、ISO等级:4=ASTM等级:1B,一些方格部分或者全部剥落,剥落面积大于35%-65%。
3、ISO等级:3=ASTM等级:2B,代表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大面积油漆剥落,甚至有的格子部分被整片剥落,面积超过15%-35%。
4、ISO等级:2=ASTM等级:3B,代表切口和相交处边缘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5、ISO等级:1=ASTM等级:4B,这代表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的油漆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小于或等于5%。
6、ISO等级:0=ASTM等级:5B,这代表了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切口边缘完全光滑。
这是最高等级的附着力。
硬度:硬度是指漆膜对于外来物体侵入其表面时所具有的阻力。
漆膜硬度是其机械强度的重要性能之一。
一般来说,漆膜的硬度与涂料的组成及干燥程度有关,如漆膜干燥得越彻底,硬度相对越高。
【测定】可以通过测定涂膜在较小的接触面上承受一定质量负荷时所表现出来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加以确定(包括由于碰撞、压陷或擦划等而造成的变形能力)。
所用测试仪器有摆杆阻尼硬度计、划痕硬度计、压痕硬度计等。
光泽:涂膜表面对照射在其上的光线向一定方向反射出去的能力,也称镜面光泽度。
反射的光量越大,则涂膜的光泽越高。
涂膜表面反射光的强弱取决于涂膜表面的平整和粗糙度,也取决于涂膜表面对投射光的反射量和透过量的多少。
在同一涂膜表面以不同人射角投射的光,会出现不同的反射光强度。
astm b339 标准

astm b339 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ASTM B339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一个标准,用于规范锌合金镀涂的相关测试和要求。
锌合金镀涂是一种常用的防腐蚀涂层,通常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增强其耐腐蚀性能。
该标准包含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性能要求,用以评估和确认锌合金镀涂的质量和可靠性。
ASTM B339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锌合金镀涂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耐腐蚀性能和持久性。
该标准涵盖了锌合金镀涂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测试方法、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为制造商提供了生产和检测的参考依据。
除了化学成分之外,ASTM B339标准还规定了锌合金镀涂的质量控制要求。
制造商必须建立合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检验等环节,以确保生产的锌合金涂层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还规定了对进行中产品和成品的检验方法,用来验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ASTM B339标准还包含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锌合金镀涂的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
这些测试方法包括盐雾试验、膜厚测量、粘着力测试、硬度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机械强度等重要性能指标。
制造商必须按照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ASTM B339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锌合金镀涂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标准的要求,制造商可以确保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信赖。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选择符合ASTM B339标准的产品,获得更加安全和耐用的使用体验。
ASTM B339标准是一个有关锌合金镀涂的重要标准,它为制造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考依据,确保生产的锌合金涂层具有一致的质量和可靠性。
遵守该标准的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创新。
涂层机械性能检测相关国家标准

定伸时老化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1)
28
加热伸缩率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2)
29
低温柔性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3)
30
低温弯折性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4)
拉伸粘结强度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黏剂试验方法》(GB/T 12954。1-2008中5.4)
73
固化时间
《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GB/T 14074-2006中3.7)
74
隔热温差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08中6。6)
75
隔热温差衰减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08中6.7)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GB/T 4957-2003)
24
拉伸性能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9)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T 6329—1996)
25
粘结强度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GB/T 13891-2008)
《镜面光泽试验方法》(ASTM D523—08)
21
耐沾污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13)
22
漆膜颜色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漆和清漆比色法》(ISO 7724-1~3:1984)
《用仪器测定颜色坐标法计算颜色容差和色差的规程》(ASTM D2244-15)
23
漆膜厚度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ISO 2808:2007)
拉伸粘结强度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黏剂试验方法》(GB/T 12954.1-2008中5.4)
73
固化时间
《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GB/T 14074-2006中3.7)
74
隔热温差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08中6.6)
75
隔热温差衰减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2008中6.7)
(ASTM D5402-06(2011))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40
T弯
《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
(ASTM D4145-10)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部分: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色漆和清漆T-弯试验》GB/T 30791-2014
耐码垛性
《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ISO 4622:1992)
19
杯突试验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ISO 1520:2006)
20
光泽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54-2007)/(ISO 2813:2014)
《用便携式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测试混凝土涂层的拉开法附着力强度的试验方法》
(ASTM D 7234-05)
《涂料和清漆划格试验》
(ISO 2409-2007)
3
腻子膜柔韧性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1989))
4
弯曲试验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ISO 1519:2011)
180°剥离强度
《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2790-1995)
67
T剥离强度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2791-1995)
68
拉伸剪切强度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7124-2008)
69
劈裂强度
《胶粘剂劈裂强度试验方法(金属对金属)》(GB/T 7749-1987)
70
晾置时间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黏剂试验方法》(GB/T 12954.1-2008中5.1)
71
滑移
《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陶瓷砖胶黏剂试验方法》(GB/T 12954.1-2008中5.2)
72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锥形轴)》
(ISO 6860:2006)
《附着有机涂层芯棒弯曲试验方法》
(ASTM D 522-93a(2008)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锥形轴)》
(GB/T 11185-2009)
5
柔韧性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6
回粘性
《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1989))
44
施工性(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中5.14;GB/T 9755-2001中5.4;
HG/T 2592-94中6.3;JG/T 3049-1998中5.5
HG/T 3346-1999中4.9
45
初期干燥抗裂性
GB/T 9779-2015中6.10;JG/T 24-2000中6.8
46
《电气绝缘用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981.2-2009)
《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 10694-2006中6.3)
35
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 1410-2006)
36
吸水率
《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2012)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GB/T 13891-2008)
《镜面光泽试验方法》(ASTM D523-08)
21
耐沾污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13)
22
漆膜颜色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7
耐磨性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
(ASTM D 968-2005)
《用Taber磨耗仪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4060-14)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ISO 2409:2007)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09e2)
《用便携式附着性测试仪测定涂敷层扯离强度的试验方法》(ASTM D4541-09e1)
12
耐干热性
《家具表面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
(GB/T 4893.3-2005)
13
耐砂浆性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中5.4.10)
HG/T 3792-2005中5.19
14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
(GB/T 9266-2009)
15
漆膜无印痕试验
27
定伸时老化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1)
28
加热伸缩率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2)
29
低温柔性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3)
30
低温弯折性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4)
8
打磨性
《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9
邵氏硬度
《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 2411-2008)
橡胶硬度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 531.1-2008)/(ISO 7619-1:2010)
31
不透水性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5)
32
电阻率
《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
(GB/T 16906-1997)
33
击穿强度
《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2012)
34
体积电阻、表面电阻
《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2012)
10
铅笔硬度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
(ASTM D3363-05(2011)e2)
11
摆杆硬度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37
绝缘漆吸水率
《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38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39
耐溶剂擦拭性
《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擦拭性》(ASTM D4752-10(2015))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
鲜映性
GB/T 13492-92中5.15
47
渗色性(耐硝基漆性)
GB/T 13493ຫໍສະໝຸດ 92中4.18;HG/T 2009-91中4.9;HG/T 2576-94中附录C;HG/T 2594-94中6.8;HG 2239-91中4.11;HG/T 3354-1987中3.9
48
白度
JC/T 423-91中5.8
涂层机械性能检测相关国家标准
序号
项目名称
检验依据
1
干燥时间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 1728-1979(1989))
《涂料表面干燥试验小玻璃球法》
(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6777-2008中16)
2
附着力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1989))
55
L-效果
HG/T 3952-2007中5.4.2.8
56
Gel分率
HG/T 3952-2007中5.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