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法(选择填空题)

合集下载

沪科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梳理习题(答案).

沪科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梳理习题(答案).

失重的状态下 ,行走中的人是漂浮的 ,因此无法进行体能锻炼 ;而弹簧的弹力依然 存在 ,可以利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 正确答案为 C 。
例 4. 在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座舱内 ,假设要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估计比在地 球表面测得的质量数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一样大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相同条件 (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 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 ,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 摩擦力的 大小。
⑶ 课本 P56 图 12、 3-2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比较甲、乙图 可得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甲、丙图可得 :压力相 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 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4、重力 :最常见的一种力
⑴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 :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 重力为 9.8N 。
⑶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否水平。
⑴力的图示 :A 、定义 :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 :具体做法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在线段的末端的 画个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 ,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提高练习(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提高练习(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熟悉而陌生的力一.选择题(共11 小题)1.小金同学在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时,利用下图两种实验装置测量,则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图比甲图测量时,弹簧秤更稳定显示读数B.甲图和乙图拉动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都是运动的C.拉动时,乙图中弹簧秤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乙图中,长木板受到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秤读数相同2.李悟同学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砝码质量比实际小,则使用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其读数()A.比实际值大B.比实际值小C.与实际值相等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正确的是A.木块A 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木块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C.拉动速度变大时,测力计示数变大D.若在木板与地面间垫上几只圆珠笔芯,测力计示数将变小4.体育课上两位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将两位同学的爬杆过程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上爬的过程中摩擦力方向都向下B.体重越大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速度越快的同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手握杆的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5.下列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B.用力将一木块按在墙壁上静止不动C.静止在竖直墙角的球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6.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 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 的水平力作用在B 物块上,A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 物块所受A 的摩擦力为F B;若将F2=50N 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 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 A 物块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A 则()A.F B=30N F A=30N B.F B=30N F A=50NC.F B=50N F A=30N D.F B=50N F A=50N7.淼淼在实验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力法——非荷载因素作用时超静定结构计算

力法——非荷载因素作用时超静定结构计算

B 2a
L
L
x1
基本结构,基本未知量
基本体系?
? 基本方程: 1 11x1 1c
x1
C a
基本结构,基本未知量
基本体系?
? 基本方程: 1 11x1 1c
例3:求图示连续梁由于支座沉降产 A 生的内力。各杆EI等于常数。
B 2a
C a
L
L
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与各杆 的绝对刚度 EI 有关
基本结构 基本未知量
1
1c
2 2c
h
b
L
x2
例5:建立图示结构的力法方程,并求系数。 (支座位移等于未知力情况。)
基本方程:
1 11x1 12x2 1c
h
2 21x1 22x2 2c
b
(2)基本结构中全部保留支座位移
L
基本结构 基本未知量
x2
1
2
x1
1c
2c
例5:建立图示结构的力法方程,并求系数。 (支座位移等于未知力情况。)
ΔiC——基本结构上,由于其它支座位移引起的未知力 Xi方向上的位移;
Δi——实际结构上,未知力Xi方向上的位移。
例5(思考题)建立图示结构的力法方程,并求系数。 (支座位移等于未知力情况。)
基本方程:
1 11x1 12x2 1c 2 21x1 22x2 2c
(1)基本结构中不保留支座位移
①温度改变时,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且内力与刚 度绝对值成正比;
②增加截面刚度不能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③抗应力出现在(超静定结构中)温度较低一侧; ④计算自由项Δt时,不能忽略轴向变形影响;
⑤内力全部由多余未知力产生: M M i Xi

习题课6.力法(一)

习题课6.力法(一)
D
B
FN B h
EA X1
D FN
D
B
l q EI A
EA
EI 原结构 C
X1 EI A
h
l q
EI
C
解:
1)作 M 1图和MP图
0.5ql2 基本体系 MP 图 X1=1 D B X1=1 h
l EI
A l
M1图
h
EI
C
2)列出力法方程并求解
11 X1 1P 0
l3 h3 11 3EI 3EI
1P
1 1 2 1 2 ql 4 l ql EI 2 32 64 EI
ql 4 48 EI X 1 1P / 11 64 EI 7l 3 3ql () 28
4)作弯矩图
1 2 ql 14
q
5ql 2 56
1 2 ql 28 l
l
M图
5 2 ql 16
A
h 2 1 l
h 3 1.5 l
3ql 8 3 X1 ql 8 35 35
EA
B
l
29 2 ql 280
D
1.5l
C 9 2 ql 70
16 2 ql 35
A
h 3 1.5 l
(3) 讨论I1/I2变化的影响
B EI2 q EI1 A l l EI1 A B EI2 q EI1 A MP图 l C B EI2 C X1=1
X3
q
q
X3 X1
X1 X3
X2
基本体系2
一.力法求 M 图
(1)
A
m
EI
l C l
B
A
X1

《力》知识点填空及答案

《力》知识点填空及答案

《力》知识点填空及答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两个物体分别叫做蝇物体和豆力物体。

力的符号是F f单位是生顼(牛,乂)。

托起两个整所用的力约1N e力能改变物体的蹴,使物体发生诞;力可以诞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是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包括方向和快慢两方面。

运动状态的改变有很多情况,如汽车启动、加速、减速、停车、转向、埋头等等,运动状态不变只有两种情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大小、方宜和作围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万直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万直,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就是力的造图。

画力的示意图时,先找到力的域点,然后以它为起点沿力的方直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最后在旁边标上力的拙。

力的作用是相亘的。

物体甲对物体乙施加F1,物体乙必定对物体甲施加F2o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正是另一个力的岂力物体。

这两个力称为为相亘作用力,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就是反作用力。

力的五要素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大小、方宜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手压弹簧,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担亘的,弹簧对手施加的反作用力就是弹力。

玻璃杯放在桌面上,玻璃杯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叫做国力,桌面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叫做支持力。

此时的两个力是一对相亘作用力,两者都是弹力。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是弹簧岂到的拉力的大小,弹簧触的拉力与这个力是柯亘作用力,所以这两个力大小指理。

因此可以说拉力也是理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和无度值,还要凋零。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沿着力的方向。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周围的空气是因为受到重力才没有散开到宇宙中的。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第六章力矩分配法一判断题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CB =-16/2ql( ×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 =—M/2.( ×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 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 的分配系数29/18=AC μ.(√ ) 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19. 图示杆AB 与CD 的EI,l 相等,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 大于C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 CD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A.∑=S A AB AB i /4μB. ∑=S A AB AB i /3μC. ∑=S A AB AB i /2μD. ∑=S A AB AB i /μ题1图 题2图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4A 为:( D )A. 4/11B. 1/2C. 1/3D. 4/9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 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D )A. 同时放松结点B 和结点CB. 同时固定结点B 和结点C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题3图题4图4. 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C )=1A. CAB=1/2B. CAB=-1C. CAB=0D. CAB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A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B)A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3i时,杆的B端为:(C)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AB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D)A 一定是近似解B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练习含答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力的看法,正确的是()A.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下图为运动项目的图标,其中没有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3.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B.车C.绳D.沙子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B.磁铁对小铁球有作用力,小铁球对磁铁没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②乒乓球撞击在球拍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树叶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6.(2022·四川成都中考)甜水面是成都的传统美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条: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用擀面杖擀成面皮,再切成适当宽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

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B.面团被擀制成面皮,力改变了面团的运动状态C.手推擀面杖来回运动,力改变了擀面杖的运动状态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7.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8.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法习题

力法习题

《力法》习题一、判断题1、“无荷载就无内力”只适用于静定结构,不适用于超静定结构。

( )2)3、对图(a)所示结构,选。

( )4B EA =有限值时,N <X ;当拉杆的刚度EA =∞时,N =X 。

()5、图(a)和图)6、图(a)所示两次超静定结构,可以选图(b)为基本体系进行力法计算。

( )7、对图(a)所示桁架,当选(b)、(c)。

( )8、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如果各杆刚度之比不变,而只是按同一比例增减,则结构的内力分布不变。

( )9、超静定刚架的内力只与各杆EI 的相对值有关。

( )10、图示结构的弯矩图正确。

( )1、结构受荷载如图所示,如不计轴向变形,则其杆端弯矩M BA =( )。

A 、0B 、10 kN·mC 、25 kN·mD 、50 kN·m2、图(a)所示一单跨超静定梁,已知支座B 发生竖直向下的位移ΔB ,取力法的其本体系如图(b)所示,则力法基本方程中的自由项为Δ1c =( )。

A 、-ΔB B 、ΔB C 、0 D 、2ΔB第2题图3、图示两刚架的EI =常数,此两刚架的内力关系为( )。

A 、M 图相同 B 、M 图不同C 、图(a)刚架各截面的弯矩大于 图(b)刚架相应截面的弯矩D 、图(a)刚架各截面的弯矩小于 图(b)刚架相应截面的弯矩4、力法基本方程建立的依据是( )。

A 、约束条件B 、静力平衡条件C 、位移协调条件D 、小变形假设 5、图示连续梁采用力法求解时,计算最简便的基本结构是( )。

A 、拆去B 、C 支座 B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并拆去B 支座 C 、将A 支座改为定下支座、并拆去B 支座D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并将B 支座改为完全铰6、图示对称结构EI =常数,中点截面C 及AB 杆的内力应为( )。

A 、M ≠0,Q =0,N ≠0, N AB ≠0 B 、M =0,Q ≠0,N=0, N AB ≠0 C 、M=0,Q ≠0,N=0, N AB =0 D 、M ≠0,Q ≠0,N=0, N AB =07、结构及温度改变(E 1I 1,α1)引起的M 图如图示,若已知条件改为E 2I 2及α2,且E 2I 2/E 1I 1=2, α2/α1=1.5,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力法
(选择填空题)
4
A
C
5、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非荷载因素作用下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各杆的刚度应取_____________值。

A.绝对;B.对内力绝对,对位移绝对;
C.相对;
D.对内力相对,对位移相对。

6、有关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法基本体系可以是瞬变体系;
B .静定结构可以用力法进行求解;
C .超静定结构可以作为力法的基本体系;
D .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不一定等于多余联系个数。

7
8 A .只需利用变形条件;
B .只需利用平衡条件;
C .既要考虑平衡条件还要考虑变形条件(几何方程); D
9A 10A 11 A .2; B .3; C .4; D .5。

D.内力计算可用相对值,位移计算须用绝对值。

15、图示对称结构EI=常数,中点截面C及AB杆内力应满足:()
A.M≠0, Q=0, N=0, N AB≠0;
B.M=0, Q≠0, N=0, N AB≠0;
C.M=0, Q≠0, N=0, N AB=0;
D.M≠0, Q=0, N=0, N AB=0
16、12
A.0;B.8/EI;C.16/EI;D.640/(3E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