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XXX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XXX倡导的是A.发现研究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XXX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标,这种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属于A.小我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树模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江南博哥)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 曹操《观沧海》B. 李商隐《夜雨寄北》C. 李白《行路难》D.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途经零丁洋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将国家存亡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A项,《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登临碣石山、眺望远海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作品重点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志在天下的进取精神。

B项,《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语言质朴自然,言浅意深,表达了诗人对远在长安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C项,《行路难》是盛唐诗人李白遭遇政治挫折后创作的组诗。

作品情感跌宕,气势高昂,表达了诗人因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极度苦闷、愤懑与不平的心情。

D项,《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

作品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兴衰写到黎民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索及对当时人民境况的同情。

A、B、C三项作品均未体现忧国忧民情怀。

2. 【单项选择题】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

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A. 老舍《骆驼祥子》B. 傅雷《傅雷家书》C.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骆驼祥子》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小人物”形象及其苦难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畸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B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

这些书信所传达出的情感纯真而质朴,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与期望。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顺利结束看,下面中华考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如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

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6。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教学教材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教学教材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19.参考答案《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参考答案
略。

17.参考答案
略。

18.参考答案
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本文是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到的现代诗,学生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因此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加以教师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确立依据:
①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本课精这首小诗,诗中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③学生对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能够通过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因此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21.参考答案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想象的世界。

一、导入新课
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且谈感受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出示作者资料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2.学生有感情的自读,教师指导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回答问题:
(1)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用词语概括。

(2)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街灯和明星相似,展开联想)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诗中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3.诗人为什么要对民间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他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
(多媒体出示写作背景)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四、拓展延伸
对《牛郎织女》故事新编,课堂上说一说。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课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或读一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