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更自主 徐则民
徐则民:游戏指南培训体会

《指南》培训体会——走进游戏走近孩子前几天有幸参加参加了由市教委教研室徐则民老师主讲的《指南》的理解和实施——走进游戏、走近幼儿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徐老师用她那幽默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清晰的剖析、丰富的学识,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让我从头至尾在开心、温馨的氛围中,随着她一起走入幼儿游戏的世界,聆听她对游戏的精彩见解。
讲座刚开始,徐老师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没有教师,幼儿怎么玩?”引起了我的思考。
回想日常工作中,确实是没有教师参与的游戏,孩子们会玩的特别开心、特别随心所欲。
我感到徐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是在提醒我们怎样处理好“教师介入游戏”这一问题。
教师只有适时的把握好介入的时机,适度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才能不中断孩子正开展着的游戏进程,不打断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当然,很多老师在理论意义上也了解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懂得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以介入:(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但是,真正要做到以上五点,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这一切的实现要建立在观察与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师只有俯下身来、静下心来,才能看到孩子们游戏中的情况,针对他们的状况加以分析,以此来判断出是“袖手旁观”让孩子自由游戏;还是用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或者用平行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甚至直接介入游戏,给幼儿一些建议或帮助,让孩子的游戏能安全、顺利的开展下去。
前几天,我看到班上的婷婷抱着一个娃娃,在娃娃家中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不动也不走。
于是,我也抱着一个娃娃,走到娃娃家的椅子上坐好,拿起桌上的杯子喝水,拿起桌上的勺子舀“胡萝卜”喂娃娃吃,让自己在婷婷附近,和婷婷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婷婷模仿,起到暗示指导的作用,我用这种隐性的指导来丰富婷婷的游戏经验。
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徐则民

幼⼉园活动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徐则民幼⼉园活动区活动是这些年伴随着课程改⾰的发展⽽兴起的⼀种课程组织形式,它的核⼼理念是“以⼉童发展为本”.它倡导为幼⼉提供充分地时间,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发探索,⾃主学习的机会,保障幼⼉在不同⽔平上富有个性倡导为幼⼉提供充分地时间,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发探索,⾃主学习的机会的发展。
多年来在总结与反思中,我们意识到-----⼀、活动区活动,更要体现幼⼉主体。
活动区活动以激发幼⼉⾃发探索,⾃主学习为宗旨,教师⼒图通过材料去诱导幼⼉的⾏为,让幼⼉在作⽤于环境的过程中实现教师预设的课程⽬标。
然⽽,很多⼀线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产⽣以下困惑。
1、⾸先,活动区到底是应该按“领域”来分,还是应以不同的“主题活动”来划分?理念不同,实践中⾃然会产⽣不同的场景。
以“语⾔区'”“益智区”“探索区”等命名的,显然是服务于领域教育的;⽽以“我爱我家”“我长⼤了”等命名的,⼀看便知道是围绕主题活动开展的相关教育。
但不管如何命名,我们要防⽌的是:教师在“语⾔区”益智区”等区域挖空⼼思地去搞学科教育,从⽽⽆限制地加深幼⼉的学习难度。
同时,我们也要防⽌教师打着主题活动的棋⼦,却以其中某⼀材料或元素,让幼⼉做⼀些相关的学科练习。
2、其次,活动区活动的内容更新到底应以时间为依据,还是应以幼⼉的发展⽔平为依据?这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如,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根据⾃⼰的教学计划安排⼀个⽉的时间来开展“交通⼯具”的主题教育,再在活动区每⼀个区开展给主题的内容,⾯对这些,我们教师要扪⼼⾃问“假如我是孩⼦,⼀个⽉的内容都是有关交通⼯具的,我会喜欢吗?分析以上问题:寻找其中的原因:想起华东师范⼤学华爱华曾经说过的话:“教师是把活动区活动当做教学的⼜⼀个⼿段了,他把原来课程中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传递给幼⼉的各领域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材料,将原有⽤于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具转化为学具投放到活动区,让幼⼉个别操作,教师再做个别辅导,以实现课程⽬标”然⽽,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标,我们期望活动区能关注幼⼉的兴趣和意愿,⽴⾜幼⼉不同⽔平。
自主性游戏分享策略讲课稿

自主性游戏分享策略附件六:共同性课程基本内容系列各年龄段自主性游戏分享策略参考徐则民老师说过:当我们把游戏的自由、自主权还给孩子的时候,游戏讲评的权利也让给幼儿,让孩子说出他们在游戏中的问题,获取大家的关注,形成共同解决的氛围,得到新的经验与认知,形成新的游戏内容或者是主题。
在整个自主性游戏环节中,徐则民老师将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分享比作一颗颗珍珠,若想使这些珍珠变成一串色彩斑斓的项链,那么教师则将是穿引这串珍珠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穿引得好,则能推动孩子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但有时也会有困扰:我们在“穿引”过程中要抓住什么“点”?引发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小班年龄段*游戏导入:策略一:宝贝们,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啊?策略二:宝贝们,我们的游戏时间到了,祝你们玩的开心!遇到困难自己先想想办法也可以请朋友或者老师来帮忙!*交流分享:宝贝们,今天的游戏结束了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需要我们一起帮助解决的事呢?)◆重点分享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材料的替代性: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猜猜是什么(通过照片、实物等的呈现方式)新的游戏产生时: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教师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对新的游戏产生兴趣。
◆教师要通过各种提问方式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如:1)你们看到过是怎么样的?2)刚才你的朋友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你听到了么?3)除了你们朋友说的方法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好方法?4)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好在哪里?可以怎么改呢?◆教师要善于提炼、总结幼儿的问题。
中班年龄段*游戏导入:策略一:自主性游戏开始了,你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有什么问题找老师?策略二:自主性游戏开始了,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新游戏?祝你们玩得开心。
*交流分享:1.分享孩子的创造;分享有价值的材料;把孩子创造出的东西呈现出来,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
(可以把幼儿的作品拿上来)2.要把一个人的问题抛给全体的幼儿回应。
听特级教师讲座《快乐地玩,有效地学》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讲座《快乐地玩,有效地学》心得体会听课学习汇报外派第一天,有幸参加了嘉定区幼儿园实施新课程专题辅导报告会。
由上海市特级教师南京西路幼儿园的徐则民老师以《快乐地玩,有效地学》为题的精彩报告。
对特级教师近距离接触,我们们静静仔细的聆听着,给予了我们们无数新的思考和启迪,让我们们启迪无数、收获连连。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徐老师把她的成功经验与成果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们,整个讲座时时散发着睿智、幽默,又充满激情。
徐老师针对现在的幼儿园游戏状况提出了其积极的主张。
即:“还儿童游戏——游戏是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
”倡导:“做儿童游戏的玩伴——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回应。
”围绕着二期课改大家的困惑,徐则民——这位已经在“游戏“里悉心钻研了近18年的特级教师,精辟的围绕——“怎样通过游戏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游戏与《学习》主题的整合”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幼儿是通过游戏来学的,教师是通过游戏来教的,我们们要给幼儿游戏中的自由,让主题学习游戏化!游戏应该成为教师解读孩子的窗口,在游戏中,我们们要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行为和需要,让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情感和能力发展的需求。
徐老师不仅帮大家把与幼儿游戏相关的许多概念梳理清晰,同时还通过自己大量的源自幼儿中的生动实例,让大家感受到了她理性的分析能力、执著的反思精神,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在实践中是怎样把游戏和学习整合起来的?作为一个老师又是怎样在孩子游戏化的主题学习中发挥作用的?将自己多年对幼儿游戏的定位认识与现在对儿童游戏价值取向的认识和在实践过程中的介入方式的不断变化作新旧比照。
精彩的片断、机智的表述展现出二期课改中真正将“游戏”归属儿童的崭新的人本理念,也让每位聆听的老师深深地为她善于观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行为折服,更为她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大胆、聪明和自信而感动。
讲座其间,徐老师提出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们们回味无穷,启发无数、更让同样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
让游戏更自主——关于游戏预约机制的利与弊的自主游戏

让游戏更自主——关于游戏预约机制的利与弊的自主游戏“区角牌”的案例与类似的现象幼儿园时有发生,这不由得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是“幼儿游戏”还是“教师游戏”?如何让游戏成为幼儿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关于游戏的预约机制的话题,有教师说:“有了牌子,就可以控制人数。
”也有教师说:“可以培养幼儿自我计划的能力。
”“区角牌”的目的是为了帮幼儿把矛盾隔离,但是活动区的人多人少是非常正常的,预约并没有真正的协商,教师应相信幼儿会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好心“安排”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正如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所说,当游戏预约的最大功能演绎为“控制人数”时,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幼儿的“最爱”以及“最不爱”。
在游戏中,如何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协商分工?我认为首先应尊重幼儿。
一是尊重幼儿的“兴趣有别”;二是尊重幼儿“自己学”,应追随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三是尊重幼儿“差异发展”,游戏的难度、内容、情节、规则都由幼儿自己决定;四是尊重幼儿的“相互学”,让幼儿在玩中学,与同伴之间相互学。
其次,还幼儿以游戏的自由。
当幼儿拥有自由时,自编自导自演的游戏无处不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主题选择的自由,例如:角色选择的自由,情节选择的自由,玩具选择的自由,同伴选择的自由,交流选择的自由,等等。
编辑推荐让小手更灵活的趣味游戏游戏1:开心玩偶(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推荐理由:和宝贝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提高以下技能。
1.有利于发展宝贝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2.帮助宝贝发展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3.如果在游戏时配以儿歌活动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发展宝贝的语言能力;4.帮助宝贝发展想象力。
游戏方法:将旧手套或者旧衣服改装一下,变成一顶可以套在手掌或者手指上的小帽子,在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和宝贝游戏。
1.妈咪和宝贝一人一个玩偶,套在手上或者手指上,靠手指和手腕前后左右的摆动,使玩偶活起来。
《走进游戏走近幼儿》有感

学习徐则民讲座《走进游戏走近幼儿》有感假期中学习了徐则民老师的讲座《走进游戏走近幼儿》,,徐则民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医院”游戏现场,游戏安排得调理非常清晰,挂号、看病、打针,四、五个孩子坐在那里等“病人”,直到游戏结束。
徐老师提出一个思考问题:这样的游戏快乐还是不快乐?接着她播放一个视频:幼儿在操场上游戏,孩子们自主地用梯子、砖头等物体进行锻炼,操场上看不见老师指挥来指挥去,孩子们个个很投入。
这两个游戏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对我们的游戏活动进行了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这在《规程》颁布以来就是我们一直树立的教育理念。
但在实践工作中,有没有真正做到快乐游戏?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徐老师的第一个游戏现场案例,在我们的游戏中也会常常出现,老师在游戏前把环境布置好,游戏材料摆放好,游戏时操作着老师准备好的一切,缺少了应有的快乐和自由。
徐则民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快乐游戏,把游戏还给幼儿。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有权利参与游戏环境的设计和构建。
游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摆放本身就是游戏,就是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不难发现,幼儿自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游戏环境,如在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大班几个孩子自己将区域玩具小橱拉开来,然后扮医生的、扮护士打针的、扮病人的,幼儿自己安排好乐滋滋的玩起来。
再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智慧,用积木围搭成“娃娃家”的“墙”;用两张小木椅间隔摆放,就是“商店”的“大门”等等。
在开展游戏时,我们也往往担心孩子不会玩,其实老师忽略了幼儿的潜力。
就如徐则民老师在讲座中播放的幼儿户外游戏的录像:没有老师的指手划脚,幼儿自主游戏,玩得投入、开心。
幼儿是会游戏的。
如:在医院游戏中,尔祺是护士在给“小病人挂水”,她对站在傍边的“妈妈”说:“快扶住孩子的手,手动了会肿起来的。
”她将自己在医院挂水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了。
再如:三个小朋友玩跳跳棋,但是她们迁移了玩飞行棋的经验,三人轮流掷骰子,投到骰子是数字几,拿一个玻璃球向前跳几个。
徐则民先进事迹

徐则民:游戏中的“孩子”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徐则民老师,1988年踏上幼教工作岗位,这一走就执著地走了整整23年。
每每在感慨时间如梭的同时,徐老师常常会由衷地为自己的收获而庆幸,因为她总说她和千千万万个奋斗在幼教第一线的教师一样勤勤恳恳地做着每一天的工作,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她却得到了很多。
她说她要感谢这份工作,感谢她周围的团队,感谢她所教的学生……23年走进孩子天地,其乐融融地做着孩子的“玩伴”谁都知道:爱聪明伶俐的孩子容易,要爱每一个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
不过,熟悉徐则民老师的人都知道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是有特色的!尤其,当徐老师成为一名母亲后,她掂出了每一个小生命在父母心中的份量,她日益清晰地体会到教师做肩负的责任。
因为始终爱孩子,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展”是徐老师的心愿。
那一次,徐老师的教学活动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播放,她得去市电教馆拍摄录像。
市电教馆的老师通知徐老师为了确保录像质量只要带15名幼儿即可。
可当班中的幼儿知道这件事后,一个个睁大眼睛,好像都在说:“我要去。
”、“老师带我去。
”这时的徐老师犹豫了:上电视台播放公开教学活动,谁不想顺利一点,能够带几个能力强的孩子是最好的事。
但是,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一群孩子,舍弃哪一个都不忍心啊。
于是,为了给每一个孩子机会,为了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徐老师顾不得准备自己的教学活动,而是四处奔走,去请求能带着全班每一个幼儿去拍录像。
市电教馆的同志被感动了,破例同意跑二次车接送孩子……因为始终爱孩子,所以和孩子在一起,她有“如鱼得水”的幸福感,她很乐意成为孩子的“玩伴”,乐此不疲地倾听着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她更有一刻不忘“责任感”,她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她愿意陪伴这些宝贝一起成长,她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许多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中:带孩子们走进社会;给孩子们讲好听的故事;领他们唱好听的歌;教他们跳我自编的舞蹈;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和他们一起做有趣的游戏……“把自己的拥有传给孩子们,并化为孩子们的拥有”始终是徐老师最大的快乐。
让游戏更自主

《让游戏更自主》——徐则民热场提问思考一:游戏的现状是什么?思考二:什么是基本活动?思考三:为什么要定基本活动?游戏和幼儿的发展1、游戏反应幼儿的发展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玩什么阶段的游戏,低于或高于年龄段的游戏都不适合。
比如拨浪鼓给大年龄孩子玩,很无趣;给小年龄孩子正合适。
再比如扑克牌给大年龄孩子玩,他会打牌;给小年龄孩子玩,他只是团一团。
2、游戏巩固幼儿的发展有人会问,孩子怎么只知道玩?怎么总是玩这个?比如玩滑梯,等孩子反反复复玩够了,他自然就不玩了。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这需要有大量的自发性练习。
3、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要二手抓,二手都要硬。
一手在自发自主的游戏中,一手在成人预设的游戏中。
今天着重讲“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但不代表预设游戏不重要。
我们在哪里?1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 游戏是基本活动3 环境是第二位老师4 让游戏更自主材料观?我们该解决什么问题?1 我们到底该有一个怎样的儿童的游戏取决于园所的态度游戏开始前的操场2 材料充足是否就万事大吉了?游戏开始了,人人忙碌!关键:在自主性游戏中,既要让孩子搬(收)器材,还要注意器材的放置地点以及玩法的不拘形式。
3 什么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让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孩子们想出的每种玩法都能促进其某一项技能的发展。
4 教师的经验会不会干扰游戏?不要把老师的经验,付诸在孩子们的游戏里。
比如看病的流程图、理发店里的足浴、按摩。
这都不是幼儿的经验。
有时候,成人不会的内容,幼儿却能玩得淋漓尽致。
游戏,是他想做的,不是要他做!游戏,是充分相信他能做。
游戏,是幼儿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5 孩子傻玩,怎么看?图中的女孩搭建了个电影剧场,问同伴:你们要看动画片还是鬼片。
同伴一致要求看鬼片。
她们就如图上演4D 效果的鬼片,表演结束后小伙伴要求再看一次鬼片,孩子们就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乐此不疲。
这样的情节虽然有点“傻”,但每个人都在“傻玩”中长大!游戏中请淡忘“又快又好”!6 游戏为什么总是“一条街”?何为“一条街”,游戏名称固定为“XX 烧烤店”、“超市”、“美容院”、“小吃店”等,并且“千年”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游戏更自主徐则民
热场提问思考一:游戏的现状是什么?思考二:什么是基本活动?思考三:为什么要定基本活动?
游戏和幼儿的发展
1、游戏反应幼儿的发展
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玩什么阶段的游戏,低于或高于年龄段的游戏都不适合。
比如拨浪鼓给大年龄孩子玩,很无趣;给小年龄孩子正合适。
再比如扑克牌给大年龄孩子玩,他会打牌;给小年龄孩子玩,他只是团一团。
2、游戏巩固幼儿的发展
有人会问,孩子怎么只知道玩?怎么总是玩这个?比如玩滑梯,等孩子反反复复玩够了,他自然就不玩了。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这需要有大量的自发性练习。
3、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要二手抓,二手都要硬。
一手在自发自主的游戏中,一手在成人预设的游戏中。
今天着重讲“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但不代表预设游戏不重要。
我们在哪里?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游戏是基本活动3环境是第二位老师4让游戏更自主我们该解决什么问题?(共9个问题)1我们到底该有一个怎样的材料观?儿童的游戏取决于园所的态度
2材料充足是否就万事大吉了?游戏开始前的操场
游戏开始了,人人忙碌!关键:在自主性游戏中,既要让孩子搬(收)器材,还要注意器材的放置地点以及玩法
的不拘形式。
3什么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让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孩子们想出的每种玩法都能促进其某一项技能的发展。
4教师的经验会不会干扰游戏?不要把老师的经验,付诸在孩子们的游戏里。
比如看病的流程图、理发店里的足浴、按摩。
这都不是幼儿的经验。
有时候,成人不会的内容,幼儿却能玩得淋漓尽致。
游戏,是他想做的,不是要他做!游戏,是充分相信他能做。
游戏,是幼儿积累直接经验
的过程5孩子傻玩,怎么看?图中的女孩搭建了个电影剧场,问同伴:你们
要看动画片还是鬼片。
同伴一致要求看鬼片。
她们就如图上演4D效果的鬼片,表演结束后小伙伴要求再看一次鬼片,孩子们就如此这般反复多次,乐此不
疲。
这样的情节虽然有点“傻”,但每个人都在“傻玩”中长大!游戏中请淡忘“又快又好”!6
游戏为什么总是“一条街”?
何为“一条街”,游戏名称固定为“XX烧烤店”、“超市”、“美容院”、“小吃店”等,并且“千年”不变。
其实,我们只需规划好大致格局,然后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即可。
今天这里可以是超市,明天这里可以是小吃店。
大致格局如下图:
7游戏预约到底方便了谁?游戏预约的最大功能演绎为“控制人数”时,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孩子的“最爱”,以及“最不爱”……8游戏预约到底方便了谁?能不能减少游戏中的“垃圾时间”?孩子在游戏中的“垃圾时间”就是无事可做、干等,老师会美其名曰“坚守岗位”,但这是成人的意愿,而非孩子的自觉自愿。
我们应该看出孩子们的“无可奈何”,多想想“假如我是
孩子……”9如何看待老师“没事做了”?我们还将如何前行?1大班孩子不会自主,怎么办?2教室很乱,有很多低水平重复,怎么办?3教师
的专业水平到底如何体现?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取决于幼儿本身而取决于成人是否认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成人是否愿意守护儿童的原生态……
让孩子拥有游戏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意愿!
让更多的教师还儿童游戏!让更多的教师看懂幼儿的游戏!让更多教师
享受美妙的共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