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艺

合集下载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堆放鲜叶采收后,应及时摊放,可采用室内自然摊青、萎凋槽、摊青机等分级分批依次摊放,摊放厚度2—5cm,时间2—6小时,至含水量70—72%,叶色变暗、茶香初显为宜。

鲜叶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所谓高温杀青,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50—300℃),并保持2—4分钟,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到杀青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芽尖和叶缘焦黄,并进一步杀透,蒸发水分到适当的程度。

揉捻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了。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双手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

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红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采摘好红茶的鲜叶,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机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

茶菁的选取和绿茶一样,讲究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只有这两种叶子组成的新鲜嫩芽,才是好红茶的材料。

萎调萎凋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揉捻揉捻,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制茶工艺学》课件

《制茶工艺学》课件
《制茶工艺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制茶工艺学概述 • 茶叶制作过程 • 茶叶品质与审评 • 制茶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制茶工艺的实际应用
CHAPTER
01
制茶工艺学概述
茶的起源与历史
01
02
03
茶的起源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 溯到公元前2700年前的神 农时代。
茶的历史
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 的地位,从唐代开始,茶 文化逐渐兴起并流传至今 。
制茶工艺在茶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传承弘扬
制茶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传播制茶工艺,可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
制茶工艺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茶叶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 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CHAPTER
02
茶叶制作过程
采摘与萎凋
采摘
选择合适的茶叶嫩叶进行采摘, 根据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确定 采摘的部位和时间。
萎凋
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摊放在室内或 室外,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萎凋 ,使茶叶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 软,为后续制作做好准备。
杀青与揉捻
杀青
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中的酶失活, 制止发酵,固定茶叶的品质。同时, 杀青还能挥发茶叶中的青草气,发展 出茶叶的香气。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双手揉成条状,通 过揉捻可以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渗透 和融合,为后续发酵和干燥做好准备 。
发酵与干燥
发酵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茶叶自 身的酶进行发酵,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生茶黄素 、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同时发展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

制茶的工艺流程范文制茶是一项复杂的工艺,涉及到从采摘茶叶到包装整理的一系列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茶的工艺流程。

一、采摘茶叶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通常在春季进行。

优质茶叶一般采摘嫩叶,嫩叶中的嫩芽最为嫩嫩欲滴,茶叶品质较好。

茶农们通常通过手工采摘或者使用机械采摘机进行。

二、晾凉将采摘好的茶叶放置在通风处,进行晾凉。

此过程主要是为了让茶叶中的水分慢慢蒸发,使茶叶内的水分逐渐达到合适的状态。

三、杀青杀青是制茶的关键一步,其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酶的活动。

常见的杀青方法有烘青和炒青两种。

烘青主要适用于绿茶和青茶,其过程是将茶叶放入固定温度的烘干机中,利用烘焙作用将茶叶制成松脆的形态。

炒青主要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其过程是利用锅或机器对茶叶进行炒制。

四、揉捻揉捻是为了使茶叶形成卷曲或条索的工艺,有助于茶叶的保鲜和风味的产生。

揉捻分为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手工揉捻是在专用的揉捻台上使用手掌按揉茶叶,机械揉捻则是利用机器来完成相同的动作。

五、发酵/发酵控制发酵是乌龙茶、红茶等茶类中特有的制造工艺。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越长,茶叶中的酶活性越高,茶叶中的物质组成和风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发酵的重要性对于茶叶的品质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烘干茶叶中如果含有过高的水分,则容易引起茶叶的霉变,这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完成前述各个工序后,茶叶需要进行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达到适合保存的状态。

七、分级茶叶经过烘干后,常常需要进行分级,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统一性。

分级根据茶叶的大小、形态、质量等特征进行。

高品质的茶叶通常在这一步骤中得到更高的评价。

八、整理整理阶段是将茶叶按照大小、形态、质量等特征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初步包装。

整理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或机械操作来完成,其目的是使茶叶更加整齐有序。

九、包装最后一步是将整理好的茶叶进行包装。

茶叶的包装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茶叶袋、罐子、纸盒等不同的包装材料。

制茶叶的7道工序

制茶叶的7道工序

制茶叶的7道工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独步世界,制茶工艺分为采制、杀青、揉捻、发酵、烘焙、分类和包装。

以下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

1. 采制:采摘新鲜嫩芽是制茶的基础,选用气候适宜、海拔高、土质
肥沃的山区,手摘慢摇是常用采制方法。

2. 杀青:将鲜叶放在杀青机里,经过瞬间高温处理,使茶叶含水量减少,产生芳香味和浓郁味。

3.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叶子需要进行揉捻,以便茶汁充分渗透到叶子
的每个角落,使其表面变软变亮,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步工序处理。

4.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相对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
酵处理,让茶叶自然地变色、变香、变味。

5. 烘焙:发酵过后的茶叶需要烘干,拥有不同口感、芳香的茶叶定需
不同温度、烘焙时间进行烘干。

6. 分类:将烘干过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级、分批加工,确保产品的
质量和口感稳定。

7. 包装:在保证茶叶品质同时,使用食品安全包装材质将茶叶包装成
不同包装的规格和形状,然后进行物流和销售。

以上就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一个品质出众的好茶,不仅仅是需要技
术高超的工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天气、土壤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体验一份好茶不仅仅是品尝口感,更多的是体验它所蕴含的历史
文化和生态环境。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五种常见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制茶工艺不仅决定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也体现了茶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的茶叶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的制茶工艺,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制茶工艺及其特点分析。

一、炒青工艺炒青工艺是中国传统的制茶工艺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主要是通过炒制茶叶,使其变为半发酵状态。

其特点在于茶叶的色泽翠绿,香气高雅,口感鲜爽。

炒青工艺制作的茶叶种类繁多,如龙井茶、碧螺春等,都以其鲜爽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而闻名。

二、揉捻工艺揉捻工艺是制作乌龙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揉捻茶叶,使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卷曲,色泽红褐,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等,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喜爱。

三、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制作黑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茶叶的微生物发酵,使其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

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紧实,色泽红褐,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陈香和口感而受到茶友们的喜爱。

四、蒸青工艺蒸青工艺是制作绿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将茶叶进行蒸热处理,使其保持绿叶的鲜绿色泽和清香味。

蒸青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香气清新,口感鲜爽。

代表性的绿茶有碧螺春、雪芽茶等,这些茶叶以其清新的香气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五、烘焙工艺烘焙工艺是制作花茶的主要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通过将茶叶进行烘焙处理,使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烘焙工艺制作的茶叶外形紧实,色泽金黄,香气芬芳,口感醇厚。

代表性的花茶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这些茶叶以其花香四溢和口感醇厚而受到广大茶友的喜爱。

通过对五种常见的制茶工艺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无论是鲜爽的炒青工艺,还是醇厚的揉捻工艺,每一种工艺都在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上有所突出。

因此,我们在选择茶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的工艺流程》
制茶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工艺,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将新鲜的茶叶转化成香气扑鼻的茶叶。

下面是制茶的主要工艺流程:
1. 采摘:在适合的季节,茶农们需要认真地采摘茶叶。

他们通常会选择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进行采摘,以确保茶叶的鲜嫩度。

2. 摘叶:采摘的茶叶需要经过精细的摘叶工序。

只有新鲜嫩叶才能制成高品质的茶叶。

3. 萎凋:摘叶后,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处理,即在空气中让茶叶自然褪去水分。

这个过程可以使茶叶更柔软,并使其发酵。

4. 揉捻:经过萎凋后,茶叶需要被揉捻,这一步可以使茶叶更加饱满,提高茶叶的品质。

5. 发酵:一些特殊种类的茶叶需要发酵处理,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促进茶叶的发酵,增加茶叶的香气。

6. 干燥:制茶的最后一步是干燥,通过烘干或晾晒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经过这些工艺流程,茶叶可以制成不同种类的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制茶工艺,而茶叶的制作过程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茶艺师来掌控,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制茶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关乎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制茶工艺流程图

制茶工艺流程图

制茶工艺流程图制茶工艺是茶叶加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茶工艺的流程图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

一、采摘。

采摘是制茶的第一步,采摘的时间、方式和茶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一般来说,春季采摘的茶叶质量最好,因为此时茶叶的嫩芽最为饱满,含有丰富的养分。

采摘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没有露水的早晨或下午,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

二、萎调。

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萎调,目的是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增加茶叶的柔软度。

萎调一般分为自然萎调和人工萎调两种方式,自然萎调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自然失去一部分水分;人工萎调则是通过人工摇晃茶叶,加速水分的散失。

萎调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三、杀青。

杀青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阻止茶叶中酶的活性,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一般来说,杀青的方式有炒青和蒸青两种。

炒青是将茶叶放入锅中进行炒制,蒸青则是将茶叶放入蒸笼进行蒸煮。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控制好杀青的时间和温度,以免茶叶受损。

四、揉捻。

揉捻是为了使茶叶形成条索状,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揉捻一般分为初揉和复揉两个阶段,初揉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初步揉捻,复揉则是对初揉后的茶叶进行再次揉捻。

揉捻的力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

五、干燥。

干燥是为了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更加干燥,便于保存和运输。

干燥一般分为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方式,自然干燥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茶叶自然失去水分;机械干燥则是通过专用的烘干机进行干燥。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制作要求进行调整。

六、分类。

分类是为了根据茶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级,便于销售和鉴别。

分类一般是通过筛分和人工挑选两种方式进行,筛分是将茶叶放入筛子中进行筛分,人工挑选则是通过人工目测和挑选。

分类的标准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制茶工艺的流程图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大茶类制茶工艺

六大茶类制茶工艺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制作工艺
一、白茶
白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干燥。

二、绿茶
绿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做形)→解块→干燥三步骤。

三、红茶
红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

四、黄茶
黄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闷堆→渥黄→干燥。

五、黑茶
黑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渥堆→干燥。

六、青茶(乌龙茶)
北乌龙(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解块→干燥。

南乌龙(铁观音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包揉)→解块→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抛间结合,多抛少闷。
• 在锅温较低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当延长闷炒时
• • •
间,避免产生红梗红叶。 闷炒还能使叶质柔软,有利揉捻成条。对于老嫩 不匀以及茶梗和粗老叶含量较高的原料,闷炒作 用更为显著。 闷炒还能改善低级茶的内质。闷炒加速蛋白质的 水解作用,从而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增进茶汤滋 味;同时,闷炒可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 茶的叶底色泽。 闷炒缺点:如闷炒时间过长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首先是影响眉茶香气。主要是青草气不能充分散 发,同时还会产生水闷气;其次是叶子变黄
中等嫩叶:揉30—40分钟左右。压力调节: 轻压10分钟,重压15-35分钟,(中间松压 2-3次),轻压5分钟下机 老叶:揉40-50分钟左右。压力调节:轻压 10分钟,重压25-35分钟(中间松压2-3 次),松压5分钟下机 老嫩不匀的叶子:开始按嫩叶揉捻要求进行, 然后用孔径 1×1的筛子时进行筛选筛分,筛下叶 子进行干燥,筛面进行复揉,达到揉捻均匀的目的。 避免了嫩叶断碎,老叶 揉捻不足的现象。
第三章
绿茶加工
• 本章重点:
• 绿茶的加工工艺,杀青,揉捻,三次干燥,珠茶,花茶工艺
流程
第三章
绿茶加工
• 第一节 眉茶的初制 • 第二节 珠茶的初制
• 第三节 烘青的初制
第一节 眉茶初制(炒青制法)
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首。各省所产的眉茶,品质各有 不同。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有安徽的“芜绿”、“屯 绿”、“舒绿”;江西的“婺绿”、“饶绿”;浙江的“温 绿”、“遂绿”以及湖南的“湘绿”。 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炒干,其条索为长条形,习惯上称 为炒青或长炒青茶。 各地炒青的品质特征有异,但对高级茶品质各地有着 共同的要求。均要求外形条紧结圆直,匀齐,有锋苗,内质 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浓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无红梗红叶,生青及闷黄叶。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所以采取
‘“抛闷结合”的杀青方法,既发扬 了抛炒与闷炒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 的缺点,提高杀青效果。但如何掌握 抛与闷,二者如何结合,这要看具体 鲜叶而定。一般而论,嫩叶宜多抛, 老叶要多闷。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所谓老杀,主要标志是叶子失水较多; • 所谓嫩杀,就是叶子失水适当 • 嫩叶老杀: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高温杀青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使叶温达 80℃以上,尽快地抑制酶活性,在极短的 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 气 • 先高后低:炒法与叶温密切有关。以破 坏酶活性的作用而论,闷炒效果较好,抛 炒效果较差。长期抛炒,锅温应比闷炒略 高,但不是愈高愈好,过高的叶温对眉茶 外形和内质都不利(表6-2)
锅底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以抛炒来使叶 子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和青草气迅速散发, 叶温也随着下降。抛炒的优点:茶香气较 好,低沸点的具有强烈青草气的芳香油在 抛炒过程中容易散发。如青草气的主要组 成部分的青叶醇,在抛炒过程中大量挥发, 对改善成茶香气是有好处的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炒缺点:如抛炒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芽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从表6-2表明,温度过高,在热的作用下,
叶绿素少量的破坏,有利于绿茶的色泽,特别 是低档鲜叶使深绿变为浅绿。如果温度过高, 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泛黄,降低眉茶品质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杀青温度较低,多酚类化合物减少较多,有利于提高绿
茶品质: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可减轻眉茶的涩味;可 溶性糖类,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含量较多。这些 物质对形成茶叶的香气和滋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掌握”高温杀青”’时, 还必须做到先高后低,这是使杀青叶能够 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达到老而不焦, 嫩而不生的有效手段。
(二)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在杀青方法上,应该是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这也是杀青技术应掌握的原 则之一。
(二)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抛炒优点:在高温杀青条件下,叶子接触
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活 性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红梗红叶;同时, 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 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老叶嫩杀:低级粗老叶应杀得嫩。
因为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 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 少,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易断 碎。
1.投叶量:
投叶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揉捻质量,工效,投叶 理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不均匀,扁啐叶 较多,而且时间较长,叶子过少,则不易成条,工效 低,碎茶多。因此,必须掌握好各类揉捻机的投叶量。 各种型号揉捻机的投叶量,是P31。 掌握程度:对于料杠加压结构的揉捻机,装叶时要 求手稍压紧,叶子装至比桶口浅1—2处,不可过满, 否则,揉捻机转动时,由于桶内运动时桶盖的反作用 力而使盖子,甩出去造成事故(丝杆加压有自锁现 象)。

三种杀青机比较
湖南农学院和湖南省茶叶公司等单位,对三种杀 青机作了杀青比较试验,结果如表6-4
新型杀青机
微波杀青
四、杀青程度
• 杀青程度: 杀青叶质量的良好与否,是决
定眉茶品质的重要环节。杀青适度的表示 方法,主要有二: • 一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叶含水量来表 示。 • 二是以杀青叶外观叶相来表示。
叶断碎,甚至炒焦,再加上梗子与叶脉含 水量高而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没有叶 片那么容易。因而,造成杀青不匀,红梗 红叶,所以,在杀青中,应注意采用抛闷 结合的方法,利用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 力,迅速升温,以解决抛炒中芽叶各部位 升温不一致的矛盾。
(二)抛间结合,多抛少闷。
闷炒优点: 从表6-3可以看出,闷炒时叶温较高,提前1min 最高叶温到来也就相应提前1min 。闷炒叶温不仅升得快而且 升得高,对更快地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压力和时间:
炒青绿茶要求香索紧结,圆直,匀整,茶汤有一 定的浓度,同时又要耐泡。形成这些特征,首先与揉 捻时压力调节有很大关系。揉捻时间视揉捻叶量叶质 及加压等情况灵活掌握。 揉捻过程中掌握: 压力:轻—重—轻,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 解决分筛,多次揉捻等原则 实际生产过程中掌握: 嫩叶:揉20—25分钟左右。压力调节:轻揉1 0分钟,加压5—10分钟,解压5分钟下锅,干燥。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高温杀青:鲜叶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青叶 醛、青叶醇。其中占鲜叶香气物质总量60%左 右的是青叶醇,它有顺型和反型两种构型,绝大 部分是顺型,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沸点为 156-157℃经过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有 一部分可转化成反型青叶醇,反型青叶醇具清香 气味;其次是青叶醛,具强烈的青草气,沸点为 138-140℃,通过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此 外一些具有难闻不快气味的低级醛,酸等经过高 温杀青,基本上均可挥发
一. 眉茶杀青
鲜叶加工虽然各产区不尽相同,但 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 和干燥三道工序 本节讲述眉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杀青
一、杀青的目的
杀青是形成和提高眉茶品质关键的技术 措施,其主要目的:
• (一)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 • • •
合物等的酶性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 味 (二)散发青气、发展茶香 (三)改变叶子的内含成分的化学性质,促进绿 茶品质的形成 (四)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柔软,增加韧 性,便于揉捻成条
三、杀青方法 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一)锅式杀青机 (二) 滚筒杀青机 (三)槽式杀青机
(一) 锅式杀青机
• 投叶量:应以锅温、鲜叶老嫩、
叶表含水等不同情况而定。锅温 高,投叶量可以适当增加;雨水 叶,投叶量不可过多。
(一) 锅式杀青机
• 方法:正常芽叶下锅后先抛炒3min,后闷
炒1-2 min ,再抛炒直到杀青适度为止。雨 水叶、露水叶应多抛,较老叶子应多闷。 • 时间:因锅温与叶量以及叶子质量而异。 58型和67型杀青机投叶量较多,时间较长,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约需9-12min 。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温度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
前提下,温度勿过高,适当低温对眉茶品质有利。杀青锅 温过高,叶子很易烧焦冒烟,这是目前茶叶烟焦味较重的 主要原因,也是碎茶较多的原因之一。在杀青后阶段,酶 活性已破坏,叶子水分已大量蒸发。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 如果继续采用高温,不但芽尖和绿叶易炒焦,而内部化学 成分也会受到损失,影响眉茶的品质。
温保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半小时 降温,以免结束时产生焦叶。
(三)槽式杀青机
槽式杀青机 为连续式杀青机。目前各地已较普遍使用
• 优点:槽式连续采青机发展了锅式杀青机能保证
杀青叶质量的优点,又克服了锅式杀青机不能连 续生产的缺点。与滚筒杀青机相比,既可连续化 生产,又可保证杀青叶的质量。尤其是杀青叶的 叶色和香气达到满意的效果。 缺点:槽式杀青机的弧形锅片在杀青受热过程中 较易变形,这是有待克服的缺点。
四、杀青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 各级鲜叶的含水量、杀青叶减 重率和杀青叶含水量如表6-5
四、杀青程度
• 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暗绿,梗弯曲断

不了,香气显露青气消,用手捏起成条 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不带 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有粘性,嫩茎梗折之不 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略 带茶香

总之,破坏鲜叶的组织与结构,改 造 鲜叶的形质,为绿茶独特的品质奠 定良好的基础,这既是杀青的目的, 也是杀青技术措施的基本根据。
二、杀青技术因素与技术措施
杀青技术措施,主要有三点。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二)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一)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酶的钝化: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 化物酶等,各种酶对温度的反应有差异。如过 氧化物酶在15~25℃的范围内,其活性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升高至35℃以上时, 活性就明显下降。多酚氧化酶在15-55℃的范 围内,随温度上升活性增强。当温度升高至 65℃以上时,活性才明显下降。当温度接近 100℃时,几乎所有酶顷刻间失去催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