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目的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常住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对2010年10月~2015年9月于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广州市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的孕妇进行调查,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追踪其孕产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析孕期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有效对象共1892例,其中平和质573例,占30.29%,偏颇质1319例,占69.71%,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平和质分别为142、80、11、24、25、8例,发生率分别为24.78%、13.96%、1.92%、4.19%、4.36%、1.40%,偏颇体质分别为437、249、57、94、91、61例,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7.13%、6.90%、4.6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和体质更利于优生优育。

标签:孕妇;中医体质;优生优育;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随之提高,西医范畴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已步入成熟阶段,已有相关配套的预防管理措施,但仍未能满足广大孕产妇的保健需求,结合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从2010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医进社区”的特色医疗服务,为此本中心围产保健科对本社区孕妇开展了“孕期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管理中应用的调查,现对本社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的中医体质辨识对优生优育的影响调查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以下情况不纳入调查范围:①重要脏器有严重病变或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因各种资料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善而影响判断结果者;③中途失访者;

④2016年3月30日仍未分娩者。

1.2方法

1.2.1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对符合调查范围的孕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妇保医生进行现场调查,统一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中医体质及亚健康测评》。将量表调查结果录入“炎黄东方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软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2006)及王琦的《中医体质学》[1]对孕妇体质辨识进行测评,体质类型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1-3]。

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

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 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产妇保健模式,对偏颇状态者进行辩体施养、辩体施膳、辩体施治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弥补当前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妇保健模式的不足,对女性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入了“中医生理状态评估”,从而建立中西医结合的1+1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孕妇保健档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和要求》规定及“孕产妇保健册”要求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别在孕早期(孕12周内)、孕中期(孕13~28周内)、孕晚期(孕29~36周内)及分娩前分别给予中医生理状态评估,同时结合现代医学产检结果和中医生理状态评估表结论给予个性化调护方案。2、孕妇中医生理状态评估。在“辩体养胎、优生优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站内各妇产科专家和名老中医的多次商讨,将孕期妇女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估,形成两大类六分法,即平衡状态及偏颇状态(偏实热、偏虚热、偏阳虚、偏阴血虚、偏痰湿)。(1)生理状态评估方案——孕妇中医生理状态评估问卷的设计。在生理状态评估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结果受主观的影响减低到最小,更便于在社区医院推广,我们依照中医基础理论选择了最具代表性、辨别性较好的典型条目,形成了孕妇生理状态评估问卷由实热、虚热、阳气虚、阴血虚、痰湿和平衡状态6个亚量表构成,每种生理状态五个典型条目,共30项条目,并采取1~5分评分方法进行积分评估。根据这30条目所描述情况出现的频率(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给予1~5分的分值。根据各型的积分,对孕妇的中医生理状态进行评估。平和质以20分为界,偏颇体质类型判定以13分为界,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2)中医生理状态评估。主要是以面诊、舌、脉、便、汗等为特征,详细询问生活情况,看面色,观双目,辨舌苔,查脉象,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我们设计的评估问卷对孕妇进行打分,综合评估其中医生理状态。(3)调护方案。早孕(孕12周内)建册时给予首次中医生理状态评估,根据辅助检查及中医生理状态评估表综合分析,对不同体质的孕妇给予个性化的辩体养胎(辩体施养、辩体施膳、辩体施治)。然后分别于孕中期(孕13~28周内)、孕晚期(孕29~36周内)及临产前再给予中医生理状态评估,评价产前干预效果及孕妇孕期体质变化。

儿童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1.1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2.2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3.3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4.4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5.5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6.6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讲座陆营镇卫生院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知识

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 ————儿童保健常用的穴位按揉方法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有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四神聪穴的方法。 一、摩腹 1)时间:在儿童6、12月龄 2)位置:腹部 3)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门或示指、中指、环指大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二、捏脊 1)时间:在儿童6-12月龄 2)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3)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者用双手示指和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上而下、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二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五遍捏拿儿童背脊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六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4)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三、按揉足三里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四、按揉迎香穴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目的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常住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对2010年10月~2015年9月于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广州市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的孕妇进行调查,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追踪其孕产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析孕期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有效对象共1892例,其中平和质573例,占30.29%,偏颇质1319例,占69.71%,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平和质分别为142、80、11、24、25、8例,发生率分别为24.78%、13.96%、1.92%、4.19%、4.36%、1.40%,偏颇体质分别为437、249、57、94、91、61例,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7.13%、6.90%、4.6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和体质更利于优生优育。 标签:孕妇;中医体质;优生优育;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随之提高,西医范畴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已步入成熟阶段,已有相关配套的预防管理措施,但仍未能满足广大孕产妇的保健需求,结合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从2010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医进社区”的特色医疗服务,为此本中心围产保健科对本社区孕妇开展了“孕期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管理中应用的调查,现对本社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的中医体质辨识对优生优育的影响调查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以下情况不纳入调查范围:①重要脏器有严重病变或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因各种资料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善而影响判断结果者;③中途失访者; ④2016年3月30日仍未分娩者。 1.2方法 1.2.1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对符合调查范围的孕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妇保医生进行现场调查,统一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中医体质及亚健康测评》。将量表调查结果录入“炎黄东方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软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2006)及王琦的《中医体质学》[1]对孕妇体质辨识进行测评,体质类型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1-3]。

儿童保健知识讲座详细(保健营养)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1.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 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症状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1.症状 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1.症状 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我们坚持做到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净手,每天对幼儿的毛巾用84浸泡,幼儿的餐具、水杯统一用红外线消毒高温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84消毒液擦拭,幼儿的床、门、水龙头等幼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七)麻疹

中医小儿保健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e778093.html, 中医小儿保健知识 作者:杨晓晶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中医保健是现在社会比较关注的重点。依据五行对人体五脏进行调和,达到一种平稳的境界。所谓平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中医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机体调理到理想状态。由于小儿处于一种不断生长发育的状态,机体各功能完善不够彻底,免疫力较低,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较成年人更容易患病,加上抵抗力较弱,发病较急,易于深入扩散,由小病转为大病,直接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小儿保健方式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儿保健;中医;阴阳五行 【中图分类号】R473.7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80-02 目前中医保健仍是预防小儿患病的重要方式。小儿是人类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是形成智力、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初步阶段,也是体内各项功能生长阶段。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不得不对其进行保健增强免疫力,以预防病菌侵入体内,防止患病。如今,小儿保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中,随着中医体系的不断完善,家属更愿意选择中医保健[1]。 1 中医保健的作用 中医作为我国最传统的医疗保健理论体系,在治疗疑难杂症中起到了强大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养生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对“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进行强调[2]。一方面要求人们饮食要规律、节制,生活习惯要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对自身心 理状态进行锻炼、自我调节的养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们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2 小儿日常中医保健措施 2.1 0至3岁小儿日常保健 (1)饮食调养:依据婴儿脾胃功能,给予其软、碎、烂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避免偏食,避免饮食过度或营养单一。

儿童中医体质保健知识

儿童中医体质保健知识 儿童常见中医体质分为以下7型: (1)生机旺盛质;(2)脾虚质;(3)热滞质;(4)湿滞质;(5)积滞质;(6)心火偏旺质;(7)异禀质。 各型体质中医保健常用的方法: 1、生机旺盛质 定义:从小机体就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自然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发育良好,智力发育正常,精神状态好,疾病少,恢复快。 表现:食欲正常,饮食量按期增加。自我调节能力强,进食寒热食品,体内阴阳都能自行调和,不会出现明显不适。毛发润泽,皮肤柔嫩,面色红润有光泽,唇色红润,精力充沛,活泼强健,语声清晰,哭声洪亮和顺,睡眠安静,无盗汗自汗,大便每天1次,成形不干燥,小便正常,舌体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或缓。 生长发育:发育正常,身体健壮、匀称、生机勃勃、生长旺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好。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脾胃旺盛。 2、脾虚质 定义: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一系列脾虚证状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对外界适应力差,较易引起各种的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表现:经常出现食欲不佳,进食后消化不好,口气秽臭,进食量少,神疲懒言,哭声较低,身体虚胖,安静少动,面色苍白或萎黄,自汗乏力,动则汗多,大便溏烂,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每日2-3次,小便量多或正常,舌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生长发育:出现虚胖型的形体。 学习能力:容易引起学习能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成因:后天饮食不当与失调。 调理方法:健脾。方药:四君子汤。 3、热滞质 定义:由于脾胃亏虚或饮食不节,积滞日久化热,导致的一种综合症状。 表现:平素恣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尤其进食“燥热”食品后,易出现不适。唇红,面色偏红,或有低热,烦躁多啼,夜卧不安,或睡中头汗出,不耐热,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生长发育:形体偏瘦。

优生优育知识汇总

“全面两孩”政策之优生优育知识 一、怀孕前的准备 为了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准备怀孕的夫妇双方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适龄生育,24-28岁是妇女妊娠的最佳年龄; 2.怀孕前夫妇双方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做到科学膳食,营养均衡,妇女尤其注意叶酸的补充。 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如:烟、酒、药物成瘾,过度疲劳、过度压力、心里焦虑、抑郁等进行干预、调整,必要时用药物、心理治疗。 4.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汞、铅、有机溶剂、杀虫剂、甲醛、X射线等。 5.准备怀孕时切忌药物滥用,如果需要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夫妇双方应进行全面体检,排除会增加胎儿畸形的疾患。妇女还应注意检查那些造成胎儿畸形的病原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 二、高龄妇女生育的注意事项 各国已普遍将年龄≥35岁的妊娠列为高危妊娠。高龄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卵子质量下降 35岁以上妇女卵子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几率明显升高,据国内资料统计,高龄孕妇妊娠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明显升高,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如先天愚型、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等发生率均会增高。 2.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增多。 人到中年,可能会患有一些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心脏病等。在没有怀孕时,这些疾病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怀孕后,尤其妊娠中晚期,随着身体负担的加重,就会造成母婴并发症,甚至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此外,部分人群,即使既往无病史的在怀孕后也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除此之外,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都会增加,疾病状况下会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及产儿死亡率也随之升高。 3.流产、早产、难产比例增高。 高龄产妇妊娠成功率逐年下降,保胎几乎是所有高龄产妇必做的“功课”,几时妊娠了也易于流产,与30岁以下的年轻孕妇相比,自然流产率增加了3倍。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产道和会阴、盆骨的关节会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导致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高龄产妇术后恢复也会较慢。 4.前胎剖宫产留给子宫的疤痕。 如果头胎是剖宫产的,怀孕后可能出现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等。瘢痕妊娠就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这学期自上课以来,老师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阅历和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辛辛苦苦而又细致入微的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与中医的精髓与要点,虽然我在课堂上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与中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防护和治疗的措施,扫清了很多自己心中的误区与盲点,也纠正了以前从社会上听说的对中医不合理的评价。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基础知识,也从老师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术研究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受益匪浅。现在总结如下: 一、对上课内容的回顾与体会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需先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核心思想。曾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提出了中国传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何为“道”,同学们的回答内容各有特点但却都没有击中要害,不过到给课堂渲染了一种搞笑轻松的氛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才是最正确的解释,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之后,我当时的理解和反应是“阴阳相互抗衡而又相互依持,其运作的结果便构成了事物本身,事物都是有阴阳两方面组成的”。这也是“八卦”的主要内涵,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对于中医,老师重点给大家传授了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治病”的原则和中医入门的口诀: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吸,并向大家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身体的示范动作,很有趣味性。此外,这学期内跟着老师学到了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强身健体的方法——站桩。这种方法经过很多中医老前辈多年的潜心研究而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很有效的捷径,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通过站桩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韧性,能长期坚持站桩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希望自己以后能坚持这种新的锻炼方法。 课上,老师举出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实例来说明所讲解的话题,直接的证实了中医在一些方面相对与西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每次上课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咨询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而且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给同学们详细地指导,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我虽没有询问过问题,但也从他人的询问中学到了很多自我保护和自我治疗的方法,受益很多。 此外,对老师的求学经历也颇有感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蚕蛹羽化成蝶之前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与等待,一棵小树苗只有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打的洗礼方可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优秀者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多数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挫折,付出了鲜有人知的青春与汗水。老师在课上讲了自己求学经历,求学之路辛辛苦苦、曲曲折折,然而终成正果,这是努力进取者应有的收获。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体会与认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跨越了数千年,经过无数前辈的潜心研究和继承发展,留下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和医学理

妇女保健知识大全

妇女保健知识大全 三、计划生育 人工流产后须知 1、在观察室休息二小时左右,注意出血或其他情况,无异常方可离去。 2、两周内或血未净前禁止盆浴。 1、一月内禁止性交。 2、指导避孕方法,如无禁忌症时可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 3、如有异常情况,随时就作处理。 放节育环须知 1、放环的时间,最好是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这个时候子宫内膜在月经后刚开始生长,放环的手术不易损伤子宫内膜而引起出血。 2、放环后休息两天,一周内不要做过重的劳动。 3、放环后可能阴道有少量流血或白带增多,或有下腹部不适感,一般2-3天就会恢复,如果出血多,下腹部疼痛,可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4、两周内禁止性生活,禁止盆浴,保持外阴部清洁,预防生殖器管发炎。 5、定期到医院检查。一般放环后第一个月在月经干净后检查一次,三个月、六个月复查一次,以后一年复查一次。 6、放环后头三个月内(尤其是月经期)要注意节育环是否脱落。 取节育环须知 1、取环时间在月经干净后3-7天。 2、取环后两周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以防感染。 3、取环后可能有血性白带或阴道少量出血,一两天后就自然消失。这是由于取环刺激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管内膜所引起的。如果出血多或出血时间延长,要及时找医务人员治疗。

四、优生优育 婚前检查 ●婚前检查有利于了解自我健康,是对双方负责。通过婚检,能及早发现男女双方的健康隐患,特别是不宜或暂时不宜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若患有急性传染病、精神病、血液病或严重心肝肾疾病,须治愈或身体情况允许方能结婚。 ●婚前检查有利于婚后生活的和谐美满,是对婚姻负责。通过婚检,能及时发现生殖器官的缺陷和疾病,以得到及时矫治和指导。如对男性隐睾、小睾丸症和女性先天性无子宫、“石女”作出相应矫治和指导,使双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妥善决定未来,避免婚后因婚育问题造成婚姻不美满甚至破裂。 ●婚前检查有利于优生,是对家庭和孩子负责。通过婚检,可查出是否能结婚、生育,孩子是否有遗传病发生的风险,并可从医生那里得到优生的忠告,有效地预防遗传性疾病、缺陷儿的出生。 同时,婚检时通过接受婚前卫生指导可使欲婚男女了解性道德、性心理、性生理、性卫生、新婚避孕、计划生育、孕期保健、遗传病基本知识等,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孕前准备 首先应选择最佳的受孕时机: 1、夫妇双方应具最佳的受孕状态。 2、应选择最佳的受孕季节。 然后夫妇双方应提前3个月做准备: 1、储备足够的营养。 2、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重视丈夫身体健康状况。 4、遗传咨询要做好 5、孕前1个月根据需要检测优生四项,进行双方的健康检查。 有以下情况要做产前诊断

最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品收藏)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

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2015年8月15日

儿童中医药讲座计划 为了普及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我院决定开展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计划如下:1、目标:通过对群众进行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认识,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内容: 一、开展专题讲座,宣传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二、发放关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人员设置:主讲人:何海欧 4、时间:2015年8月14日 5、地点:大罗村卫生室 6、宣教对象:辖区内群众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通知 为了增强本辖区居民对于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知识的了解,根据本院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拟在本辖区大罗村卫生室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宣讲,时间定于2015年8月14日,宣讲人是本院医生何海欧,到时望广大村民朋友能够按时参加。 杉树镇卫生院 2015年8月13日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讲座讲稿 主讲人:何海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把中医药管理服务纳入基层单位,其中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㈠预约儿童家长 分别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㈢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 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技术和方法 ㈠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讲座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儿童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资料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内容: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

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办法

精心整理白云区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一、目的意义 孕产妇母体的脏腑气血盛衰,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期摄生与调护是保 (三)、产后访视率≥95%。 (四)、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2周之前建册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

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后28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三、服务对象 妊娠早期,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属于早孕反应范畴。中医认为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保健方法达到减轻、缓解的目的。 ①、含服少量鲜姜片、乌梅、陈皮等缓解或减轻妊吐

②、可用鲫鱼1条、生姜、春砂仁、精盐、味精煎汤服,以安胎、止吐、醒胃。对于妇女妊娠期间呕吐不止、胎动不安,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能增加孕妇的食欲。 ③、辨证论治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 当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者食入即吐,称为恶阻,又叫阻病,相 ②、辨证论治以补气养血为主。 ③、对于中重度贫血的孕妇应及时转院。 (4)、孕期指导孕妇保持安闲、宁静,不大喜大怒和思虑过度;增营养、禁房事、宽衣着、适劳逸、常检查;特别是慎用药,如:有毒、攻下、峻下、利水通淋、活血祛淤和大辛大热的药物。

2014年4月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计划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随着季节转换,天气变化,很多人在这样的季节里易患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为使我辖区居民正确掌握中医药健康知识,我室计划于2016年4月12日上午在卫生室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一、讲座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村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讲座对象 1、本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内容与方法 内容1.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 2.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方法1.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中医类别医师为骨干,在本室向群众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2.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3.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4. 健康教育的形式。(1)语言方法:采取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医患(或群众)座谈等方法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2)文字方法:标语、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医药报刊、墙报、专栏、健康教育处方、食疗处方等;(3)图片与实物:图片、照片、中药标本、模型、示范等。 四、讲座时间、地点时间:2016年4月12日上午地点:岔白社区岔白卫生室2

孕前保健与优生优育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优生优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人们已经普遍重视孕期保健,但相对来说,对孕前保健则了解较少。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能开展孕前指导和咨询,使夫妇在身体状态最佳、环境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怀孕;使遗传病和非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妊娠的可能风险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措施以改善妊娠结果、避免不适宜的妊娠,将更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维护生殖健康。 近年来人们对围产期保健的关注已前提到围受孕期,包括受孕前、受孕时及受孕后的关键阶段。孕前咨询或围受孕期的咨询也应运而生。 一、孕前保健的重要性 1.大部分妊娠在非计划、无准备情况下发生,故受孕时夫妇的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或心理状态未作特殊的准备,因此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质量。 2.受孕后3周起胚胎进入器官形成期,也是对各种致畸因素敏感期,但大部分妇女要月经过期后l?2周甚至更晚才想到可能妊娠。此前已在无意中接受了有害因素。此外,目前认为减少先天畸形的一级预防措施未能如期采用,如叶酸补充、某些疾病治疗药物的调整等。 3.孕前咨询可提高妊娠的计划性,对夫妇的健康状况、治疗措施、生活行为、慢性病、遗传病资料作出详细评估,指导适宜妊娠的时机,改变对胎儿有害的治疗方法。 4.孕前咨询可提醒夫妇避免在计划受孕前后接触对胚胎、胎儿有不良影响的因素。从不经意的伤害到有意的避免,可以降低先天缺陷及妊娠并发症。 5.对慢性病,可以给予治疗及改变治疗药物,避免胚胎受影响及先天缺陷发生。 二、孕前保健的内容 1 调整最佳的心理状态 母体是孕育新生命的环境,其心理状态和精神因素将会对新生命发生直接的影响。孕前的3个月和怀孕初期的3个月,是为宝宝创造最佳母体环境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准妈妈应从身心各个方面调整好自己。结婚后夫妇最好暂时避孕,待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性生活协调,情绪稳定,精力充沛,轻松愉悦,并在思想上充分做好做父母责任的准备,经济上亦有一定基础时,有计划的安排受孕和生育,为新生命的诞生创造最好的起点。工作或学习过于紧张疲劳,家庭不和,刚刚受到重大精神打击等时不宜受孕。 2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1)重视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为男女双方生成良好的精子和卵子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2)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酗酒可使胎儿发生酒精综合征,因为酒精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染色体畸变,导致畸形和智力低下等。夫妇双方有烟酒嗜好者,应在怀孕前至少3个月戒烟酒。新婚期接触烟酒机会多者应严格避孕。(3)一般要在停用口服避孕药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后半年再怀孕,以彻底清除药物的影响和调整子宫内环境。在此期间改用避孕工具。(4)近年的研究证明,孕前及孕初服用叶酸,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因此,孕前应多食含叶酸的食物如肝、肾、蛋等动物性食品和菠菜、芹菜、桔子等蔬菜、水果或加服叶酸片。 3 维护健康的身体素质(1)怀孕前夫妇要进行全面体检,排除不宜怀孕或暂缓怀孕的因素。(2)某些全身感染性疾病对母婴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3)性传播疾病对母婴均可造成不良后果,孕前应彻底治疗。(4)妇女患有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等应考虑能否承受孕产全过程。(5)妇女患精神病、糖尿病、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令狐采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

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然观等。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平人不病”、“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XXX卫生院中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人:XXX 一、中医补钙 广大听课同志,今天这节课专门讲一下关于钙的问题,主题是钙与人体健康。现在好多报刊上说中国人必须全民补钙,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很对的。为什么?现在说说人为什么补钙。先说说人为什么缺钙。现在咱们人口太多,地是有数的,问题就出来了,地有限,人越来越多,人得吃啊,怎么来满足人口不断的膨胀呢?没办法,只能让粮食催生,缩短食物的生长周期。问题就出来了。过去鱼长这么大个需要一年时间,现在那鱼呢,也长那么大个,是多长时间?三、四个月就长这么大了,要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啊。大家想想,任何物质都有它的生长周期,周期缩短了,里面的结构是不是要变?这鱼三、四个月就这么大了,块头是够了,可是里面的成分肯定缺乏的,尤其是矿物质、微量营养元素都不足,这是根本问题。人过去吃一条鱼,现在还吃一条鱼,看着这量是够了,可那里面的东西呢?长此下去,人是不是缺钙了?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现代人为什么缺钙?因为现在人生活越来越好了,吃得太精致了,现代的食物过多的追求美和色,你想想,能不缺钙吗? 问个问题,现在人为什么缺钙,先看看人致病的原因?一个脂肪过剩,脂肪进去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给人提供能量。脂肪吸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需要钙的,脂肪越多,钙流失越大,钙是促进脂肪燃烧的,由于现在人的生活好了,脂肪吃得太多了,都是大鱼大肉,反过来钙要促进它燃烧,就要丢失,钙不足了。脂肪越来越多,胖子越来越多,钙丢失越来越大。第四个原因,人为什么缺钙,现在人都爱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营养学公认,碳酸饮料喝得越多,钙丢失越大。为什么?钙是碱性的,碳酸饮料是酸性的,喝得多,是不是要碱性的东西来弥补啊?这钙丢失越大,所以现在人缺钙的现象非常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