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中医孕前沃土保健与优生优育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调适
总结词
通过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为优生优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理论,情绪的稳定和愉悦对于优生优育至关重要。孕前心理调适的方法 包括情绪调节、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同时,夫妻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 动,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孕育健康的孩子。
环境改善
等。
运动养生
总结词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为优生优育打下基础。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理论,孕前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受孕几率和 孕育质量。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针对特殊体质的 中医养生操,如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激烈的运动方式。
05
总结与展望
对中医孕前沃土保健的总结
孕前沃土保健理念
中医孕前沃土保健强调在备孕期 间调整身体状态,为胎儿提供一
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综合调理方法
中医孕前沃土保健采用综合调理方 法,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 方面,以改善体质和提高生育质量 。
临床实践效果
中医孕前沃土保健在临床实践中取 得了显著效果,有效降低了孕期并 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
加强中医孕前沃土保健的 科学研究,开展临床试验 ,探索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
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 孕前保健服务的覆盖面和 质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加强中医、西医和其他学 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孕前保健事业的发 展。
公众教育与宣传
加强孕前保健的公众教育 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孕前 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 。
中医药与优生优育

中医药与优生优育国际中医男科学会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会长曹开镛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亲自主持召开的"人口资源"内容的座谈会上提出"要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指示,深得人心,符合民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生一个既健康又聪明的小宝宝,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也是社会发展昌盛的追求,可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尽快奔小康,不致使因为生育病残小孩而因病致穷,或因病返贫。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儿育女是女人的职责,其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男人在生育过程中担负着很重要的作用。
要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孩,关键是要有优良的"种子",也就是优秀的精虫。
早在中医学的《景岳全书》、《万氏女人科》等著作中就十分明确地提出有关"优种"是生育中关键的论述。
我从事中医男科这几十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在治疗不育不孕症的患者时,就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理论中"关于优生必须注重培养优种"的学术思想,所以,通过我应用中医药治疗不育不孕的几万例病人中,已出生的一万五千多个健康小宝宝,还没有出现一例有残疾或智力低下的小孩,这就证明,我国的中医药确实是治疗不育不孕症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能繁衍昌盛的最好保驾。
是全世界遗产中最宝贵的遗产,是全人类最值得总结继承和发扬的遗产!那么,怎么样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子"呢?通过我的医疗实践,应该做好以下六项工作:第一项:懂得精子正常生成过程,自觉地顺应精子发育生长的规律首先,要明白精子是怎样生成的?男子的生育"使者"--精子,诞生在睾丸里,是男性独有的生殖细胞。
但是,人类是怎样发现精子的?精子又是怎样在睾丸里制成的呢?如果我们把睾丸比做制造精子的"工厂",而睾丸里的曲细精管就是制造精子的"车间"。
孕妇的中医体质变化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分析

进行 。排除标 准 :①孕妇存在骨盆外测 量异 常 ;②有不 良孕 为 86.7%(52/60)、13.3%(8/60),观察 组剖 宫产 率低 于对 照组 ,
产史 ;③严 重心脑血管病 、肿瘤 、严重感染 ;④子宫 、软产 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0.05)。观察组妊 娠期高血 压 、妊娠期
道异常 ;⑤妊娠 期间有饮酒史 、辐射史 等 ;⑥未进行定期产 糖尿病 、胎膜早破 、羊 水过多 、羊水过少 、贫血例数分别为 0、1、
检者 。将孕 妇采用 随机 数字表法分 为观察 组和对 照组 ,每组 1、1、1、1例 ,合并症发生率 为 8.3%,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 、
6O例 。对 照组 年龄 24~42岁 ,平均年龄 (29.4-I-9.51岁 ;平均 妊娠期糖 尿病 、胎膜早破 、羊水 过多 、羊水过少 、贫 血例数
1.2.1 对 照组 孕 妇采 用 常规 健 康管 理 ,于 孕 12周 、孕 大 儿 、低体重儿 、早产儿 、新 生儿窒息 、新生儿畸形 、新生
13~20周 、孕 21~24周 、孕 25 36周 、孕 37~40周 对 孕 妇 的 儿 死亡 例 数分 别为 6、3、2、3、3、0例 ,撕生 儿不 良结 局
孕周 (10.38±1.61)周 ;平均产次 (1.53±0.25)次 。观察组年龄 分 别为 6、5、2、2、4、6例 ,合 并症 发生率为 41.7%。两组
21—40岁 ,平均年龄 (28.5±9.2)岁 ;平 均孕 周 (10.72±1.85)周 ; 妊娠合 并症 发生率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尸<0.05)。
3 讨论
1.2.2 观察组 孕 妇在对照 组基础上 针对不 健康 , 同时也 是影响我 国优 生优育 的因素之一。 因此 ,对不 良中医 体质 的孕妇 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 的。本 文探讨孕妇 的中医体
如何根据中医体质调理生育健康

如何根据中医体质调理生育健康生育健康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各有不同,而不同的体质在生育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了解自身的中医体质,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可以为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不同体质在生育健康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平和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质状态,这类人群通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睡眠良好,性格开朗。
对于平和质的备孕人群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即可。
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气虚质的人往往容易感到疲劳,气短懒言,出汗较多,抵抗力较弱。
在备孕期间,气虚质的人需要注重补气。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鸡肉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可适当进行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阳虚质的人通常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
对于这类体质的备孕人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
饮食上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等。
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
生活中要注意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提升阳气。
阴虚质的人则表现为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睡眠不好。
阴虚质的备孕人群需要滋阴。
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阴虚症状。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
痰湿质的人多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容易困倦,痰多。
在备孕时,痰湿质的人要注意健脾利湿,祛痰化浊。
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冬瓜、红豆等。
加强运动,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质的人面部容易出油,口苦口干,大便黏腻,小便黄赤。
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孕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经验,被广泛用于孕期保健。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并提供相应的注意事项。
一、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药理论中,强调平衡阴阳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孕期的女性常常会出现阴阳失衡的情况,如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等。
中医药可以通过草药调理、针灸等方式来平衡阴阳,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1.1 草药调理中医药中有许多草药可用于调理孕妇的阴阳平衡。
例如,使用黄芪和党参可以补充阳气,提升孕妇的体力和免疫力;采用当归和熟地黄等草药可以补充血气,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1.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中医药常用的疗法,可用于调理孕妇的阴阳平衡。
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调理身体的阳气和阴气。
但需要注意,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二、缓解妊娠反应妊娠反应是孕期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
中医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妊娠反应,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2.1 中药调理中药中有一些可以缓解妊娠反应的草药,如陈皮、生姜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然而,在使用任何中药之前,孕妇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确保草药的安全性。
2.2 食疗中医药强调食疗的重要性。
在缓解妊娠反应方面,孕妇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食物来改善症状,如米粥、面食、新鲜水果等。
此外,注意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对缓解妊娠反应有积极的影响。
三、调理情绪孕期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和身体的变化,孕妇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等情况。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改善情绪问题。
3.1 中医推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适当的推拿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等情绪问题。
3.2 气功练习中医药中的气功练习,如太极拳和气功吐纳等,可以帮助孕妇调整情绪和放松身心。
这些练习有助于平衡阴阳,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抗逆力。
中医调理解决女性备孕脾虚问题,增加怀孕机会

中医调理解决女性备孕脾虚问题,增加怀孕机会中医调理女性脾虚,关心顺当备孕并增加怀孕机会:备孕对于很多夫妇来说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时刻,然而,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怀孕却并不简单实现。
其中一个常见的缘由是脾虚,这是中医常见的诊断之一。
脾虚会导致女性身体内环境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受孕的机会。
幸运的是,中医调理可以关心女性顺当备孕并增加怀孕机会。
脾虚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脾胃功能的衰弱或失调。
脾虚会导致女性体内气血不足,从而影响到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
中医认为,子宫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调理脾虚可以提高女性的怀孕机会。
中医调理脾虚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包括饮食调理、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饮食调理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生化之源,通过调理饮食可以关心补充脾虚所需的养分。
建议女性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和瘦肉。
还应避开食用寒凉和刺激性食物,如生冷食物、辣椒和咖啡等。
草药治疗也是中医调理脾虚的常用方法之一。
依据个体的状况,中医师可以开具一些具有补脾作用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参、白术等,它们可以关心调理女性的脾胃功能,增加体内气血的充盈度,从而提高怀孕机会。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中药时,肯定要询问专业的中医师,遵循其指导。
另外,针灸疗法也是中医调理脾虚的有效手段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女性体内的能量流淌,从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和调整。
据讨论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提高怀孕机会。
然而,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平安和有效性。
所以中医调理可以关心女性顺当备孕并增加怀孕机会。
通过饮食调理、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调整女性的脾虚状况,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受孕的机会。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中医调理前,肯定要询问专业的中医师,以便制定适合个体状况的治疗方案。
盼望每一位渴望怀孕的女性都能顺当实现自己的幻想。
中医体质与生育健康有何关系

中医体质与生育健康有何关系在探讨生育健康这一重要话题时,中医体质的概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的体质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同的体质类型在生育健康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医将体质大致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平和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质状态,这类人通常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饮食正常,适应能力强,生育健康状况一般较为良好。
然而,对于其他体质类型,情况则有所不同。
气虚质的人往往表现为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等。
在生育方面,可能会出现受孕困难、孕期易疲劳、产后身体恢复较慢等问题。
这是因为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虚则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的整体状态。
阳虚质的人群常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等表现。
对于生育,阳虚可能导致女性宫寒,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增加受孕难度和流产风险;男性则可能出现精子活力不足等情况。
阴虚质的人多有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状。
阴虚体质的女性在孕期可能更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如烦躁、口干、便秘等,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男性阴虚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
痰湿质的特点是体型肥胖、腹部肥满、痰多等。
痰湿阻滞经络,可能影响女性的排卵和输卵管通畅,增加受孕难度;男性痰湿过重也可能影响精子的活力和质量。
湿热质的人常见面部油腻、口苦口臭、大便黏腻等。
湿热下注可能导致女性妇科炎症,影响生育;男性则可能出现阴囊潮湿、前列腺炎等问题,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存活。
血瘀质的人面色晦暗、容易出现瘀斑、舌下脉络曲张等。
血瘀会影响血液循环,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供血不足,影响受孕和胚胎发育;男性血瘀则可能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影响精子生成。
气郁质的人往往情绪低落、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排卵异常,男性精子生成和性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
特禀质主要是指过敏体质,这类人容易对某些物质过敏。
中医对孕妇的孕期保健

中医对孕妇的孕期保健孕妇的孕期保健一直备受关注,不仅对于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也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注重整体健康和平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来辅助孕妇的孕期保健。
本文将就中医对孕妇的孕期保健进行探讨。
一、孕妇的体质辨识在中医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而孕妇在怀孕期间体质更为特殊。
中医师通过望、问、切、闻的四诊法来判定孕妇的体质。
根据孕妇的体质辩证,中医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以满足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特殊需求。
例如,如果孕妇体质较虚弱,容易疲倦、乏力,中医师可以建议孕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能量。
同时,中医师还可以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方式来调理孕妇的体质,帮助孕妇增强体力和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二、平衡阴阳,保护胎儿在孕妇的孕期保健中,平衡阴阳是中医的重要原则。
中医认为,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与阴阳的失衡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帮助孕妇保持身心健康,并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医师在孕妇的孕期保健中,通常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来调配药物、食疗和推拿等疗法,以调节孕妇体内阴阳平衡。
例如,对于容易出现胃热、嘴干口渴的孕妇,中医师会建议孕妇多食用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避免滋生胃火。
三、调理气血,促进胎儿发育中医认为,孕妇身体的健康与气血的充足与否密切相关。
在孕期保健中,中医师通常会重点关注孕妇气血的调理,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和母体的营养供应。
通过针灸、艾灸和中药调理等方法,中医师可以提高孕妇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加孕妇的能量储备,从而保证胎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此外,中医中还有一些配伍药物或食材,可以具备温补、补气养血的功效,孕妇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量食用或调理,以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四、情绪调理,促进身心健康怀孕期间,孕妇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目的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常住孕妇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
方法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对2010年10月~2015年9月于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广州市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的孕妇进行调查,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追踪其孕产期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分析孕期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结果本次调查有效对象共1892例,其中平和质573例,占30.29%,偏颇质1319例,占69.71%,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平和质分别为142、80、11、24、25、8例,发生率分别为24.78%、13.96%、1.92%、4.19%、4.36%、1.40%,偏颇体质分别为437、249、57、94、91、61例,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7.13%、6.90%、4.6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平和体质更利于优生优育。
标签:孕妇;中医体质;优生优育;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随之提高,西医范畴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已步入成熟阶段,已有相关配套的预防管理措施,但仍未能满足广大孕产妇的保健需求,结合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从2010年起开展“中医治未病,中医进社区”的特色医疗服务,为此本中心围产保健科对本社区孕妇开展了“孕期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管理中应用的调查,现对本社区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的中医体质辨识对优生优育的影响调查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
以下情况不纳入调查范围:①重要脏器有严重病变或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者;②因各种资料填写错误或填写不完善而影响判断结果者;③中途失访者;④2016年3月30日仍未分娩者。
1.2方法1.2.1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对符合调查范围的孕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妇保医生进行现场调查,统一使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中医体质及亚健康测评》。
将量表调查结果录入“炎黄东方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软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2006)及王琦的《中医体质学》[1]对孕妇体质辨识进行测评,体质类型分为九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1-3]。
1.2.2圍生保健管理①严格按照《广州市围产保健管理规定》管理要求进行围产期保健:对本街户籍和非广州市户籍而常住本街的孕妇在其孕12周前(不满13周)建立《广州市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进行孕早期健康管理,并于孕16~20周、28~36周、37~40周、产后28 d内、产后42 d 各进行1次随访,了解早、中、晚孕、产褥期是否存在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异常情况,给予相应的孕产期医学指导,并规范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手册、居民健康档案、孕期管理情况如高危因素,产检结果母胎健康状况等;②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广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进行高危妊娠评估与管理;③产后访视:产后28 d 内上门访视或电话回访,获取分娩孕龄、分娩方式、胎次、是否存在异常分娩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产后保健指导及新生儿护理指导等;④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停经后至产后28 d内发生的自然流产、死胎死产、畸形引产、新生儿死亡等。
1.3资料整理与分析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填写相关资料,填写错漏项及时纠正补充,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或个案作无效处理;将中医体质测评结果、早孕档案、孕产期情况、新生儿情况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一般情况2010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社区完成建立手册、中医体质辨识并接受围生保健服务共1892例,其中平和质573例,占30.29%,偏颇质1319例,占69.71%,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为阳虚质435例,占22.99%;气虚质288例,占15.22%;湿热质170例,占8.99%;阴虚质138例,占7.29%。
2.2不同中医体质的异常孕产情况平和体质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142、80、11例,发生率分别为24.78%、13.96%、1.92%,偏颇体质分别437、249、57例,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6.72、6.65,P<0.05)。
孕期中医体质与异常孕产的关系见表1。
2.3孕期中医体质与新生儿情况的关系平和体质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分别为24、25、8例,发生率分别为4.19%、4.36%、1.40%,偏颇体质分别94、91、61例,发生率分别为7.13%、6.90%、4.62%,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4.46、11.84,P<0.05)。
孕期中医体质与新生儿情况的关系见表2。
3讨论3.1一般情况3.1.1体质分布本调查1892例孕妇中,孕期平和质573例,占30.29%,偏颇质1319例,占69.71%,偏颇体质前四位分别为阳虚质435例,占22.99%、气虚质288例,占15.22%、湿热质170例,占8.99%、阴虚质138例,占7.29%,偏颇体质前几位排序与近年来多项研究[4-5]相关报导的偏颇体质排序相近。
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3.1.2体质与成因平和质表现为强健壮实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阴阳气血调和,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是中医认为最理想的人体体质。
而偏颇体质中,前四位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合计占54.49%,是孕妇偏颇体质的主要体质类型,王琦教授指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与孕育时父母体弱、年长受孕、早产有关[6],因此,孕妇的体质、年龄、分娩孕龄与子代健康状况有相关性。
对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者,考虑现代年轻人大多存在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如习惯于长时间在空调室内生活、工作、遇热喜饮凉茶、冷飲等解渴消暑饮品;都市生活节奏紧张使年轻人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电子产品便利及网络资讯丰富,使年轻人成为宅男宅女并上网熬夜成习惯等;另阳虚、气虚与女性容易思虑、忧伤、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有关;还有部分女性追求体形苗条、减肥不当、过度节食或偏素食为主等,以上因素均与人体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有关。
对于湿热质者,考虑与广州地区气候特点是以夏季为主的海洋气候,长期维持在较高温度与湿度状态有关。
3.2偏颇体质与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偏颇体质中高危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分别437、249、57例,发生率分别为33.13%、18.88%、4.32%,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孕前、孕期的偏颇体质类型均对优生优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流产、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贫血等并发症及合并症均与偏颇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叶平等[7-8]研究发现,自然流产体质类型分布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占自然流产的70.36%,分别为31.73%、16.19%、11.86%、10.58%。
据研究报道[9-13],阳虚质以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如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等,易患痰饮、妊娠水肿等;气虚质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特征,易患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早产、产后缺乳等;湿热质易患黄疸、疖疮等;偏阴血虚、痰湿质、虚热体质容易引起孕期高血压等;阴血虚引致孕期贫血,顾晓春等[14]研究报道,妊娠期贫血阴血虚体质发生率最高,占21.01%,其次偏虚热体质。
3.3孕期偏颇体质与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期偏颇体质导致的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分别为94、91、61例,发生率分别为7.13%、6.90%、4.62%,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郑燕玲等[15]对孕前中医体质对优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分别为8.06%、6.23%、4.03%,与本调查结果相近。
孕妇体质与胎儿的关系有遗传性[16],有着母安则子安,母弱则子弱,母病则子病的关联性,王琦教授[17]指出:父母体质偏颇-胎儿体弱-成年慢性病,是一条正相关性传递链。
可采取干预改善孕妇体质影响子代的先天禀赋,达到减少“胎生疾病”或成年重大慢性疾病的目的。
针对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市民一直以来对养生特别是中医中药养生的崇尚,她们的依从性会更高,所以在孕期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开展亲代体质中医分型的调查,及早发现偏颇体质结合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提供个体化的中医调护指导,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药膳等方面给与指导,定期追踪督促实施情况发挥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连续性照顾的优势,会更好地提高围生保健质量,将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0-71.[2]程丽丽,孙莲莲,高莹.体质辨证在围生育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39(6):656-659.[3]俞若熙,王琦,王济,等.体质辨识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07-108.[4]叶黎黎.社区孕妇的中医体质辨识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20-121.[5]郑丽维,姚立群,庞书勤.福州市妊娠女性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与分析[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5):56-58.[6]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7]叶平,王欢欢,叶骞.465例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215-2217.[8]周群,严玮.反复自然流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7):488-489.[9]苗苗,崔祥芬,齐嫒嫒,等.中医优生思想的发展及期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3):141-144.[10]刘志宏.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压各参数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7):52-54.[11]石云.痤疮患者焦虑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28(5):87-88.[12]叶茜,吕洁雯,陈建芳.中医体质辨识在孕前优生优育保健模式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22-424.[13]杨海侠,马艳,宋玉敏,等.中医体质调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10):151-152.[14]顾晓春,庄爱文,徐彩飞,等.妊娠期贫血的中医辨体调护[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427-2428.[15]郑燕玲,李桂新,陈冰青,等.广州市越秀区新婚妇女孕前中医体质与优生优育的关系[J].中国社级卫生保健,2015,29(6):45-47.[16]庄爱文,李荣群,张薏,等.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782-783.[17]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国杂志,2006,47(5):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