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精品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精品教案《有趣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机械世界》第二节《有趣转动》。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旋转现象,解简单机械转动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并发现生活中旋转现象,培养他们观察能力。
2. 让幼儿解简单机械转动原理,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简单机械转动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旋转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棒、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旋转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地球仪为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导幼儿解简单机械转动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纸张、剪刀、胶棒等材料,动手制作一个简单旋转玩具。
4. 分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并讨论生活中旋转现象,分享各自制作旋转玩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有趣转动2. 内容:旋转现象:风车、旋转玩具、陀螺等简单机械转动原理:地球仪自转和公转动手制作:旋转玩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种旋转现象。
(2)制作一个旋转玩具,并与家长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 答案:(1)示例:风车、旋转木马、电风扇等。
(2)根据幼儿实际制作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分享,让幼儿解旋转现象和简单机械转动原理。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转动原理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更多生活中旋转现象,如汽车轮子、自行车踏板等。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旋转现象背后原理,培养他们科学思维。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有趣的转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物体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认识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转动现象及其原理。
重点:让幼儿观察、探索生活中的转动物体,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如风车、陀螺、车轮等)、实验材料(如电池、电线、小灯泡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可以转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风车为例,讲解风车的转动原理,引导幼儿理解转动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创作环节(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以“有趣的转动”为主题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转动》2. 内容:(1)转动现象(2)转动物体(3)转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转动物体,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时钟:时钟的指针会转动,表示时间的流逝。
(2)电风扇:电风扇的叶片转动,带来凉风。
(3)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转动,使自行车前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家中或其他环境中的转动物体,深入了解转动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车、车轮、电风扇等;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或模型,旋转木马玩具,旋转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旋转木马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转动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转动特点。
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幼儿进行补充。
4. 创作环节(15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转动的图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转动》2. 内容: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风车、车轮、电风扇等转动的基本原理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转动世界。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掌握了转动的基本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转动原理方面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转动现象和原理。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中第三节《有趣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探索转动原理,解转动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2. 让幼儿理解转动基本原理;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转动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转动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旋转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转动现象。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对转动现象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车为例,讲解转动原理。
让幼儿解到,风车转动是由于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绕轴旋转。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纸和一个笔。
让幼儿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喜欢转动图案,然后剪下来,用胶水粘在另一张纸上,使其能够转动。
4. 探索转动在生活中应用(10分钟)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转动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例如:地球仪可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陀螺可以保持平衡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转动》2. 板书内容:(1)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2)转动原理: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绕轴旋转;(3)生活中转动应用:地球仪、陀螺、电风扇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转动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但在讲解转动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进。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物理现象,如浮力、重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有趣的转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转动的现象,探索转动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转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进行旋转的运动形式。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表达、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转动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地球仪、风车、陀螺等可转动物品。
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地球仪、风车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转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手指转动笔,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转动的方法。
(2)教师拿出一个陀螺,让幼儿观察陀螺的转动,并引导幼儿探讨陀螺转动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纸,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可以转动的风车。
(2)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并分享转动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1)转动现象:地球仪、风车、陀螺等。
(2)转动方法:手指转动、风力转动、弹力转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能够转动的物体,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其转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的现象,掌握了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和实践,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转动大赛”,让幼儿自己设计转动装置,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转动的现象,探索转动的原因,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转动的基本概念,知道转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转动的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
学具:纸盘、笔、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讲解转动现象(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转动?转动有什么特点?3. 探索转动原因(5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观察教具转动的原因。
4. 生活中的转动(5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用纸盘、笔、剪刀、胶水等制作自己的旋转玩具。
(2)幼儿相互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检验幼儿对转动现象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能转动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转动特点。
(2)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旋转玩具,并讲述制作过程。
2. 答案:(1)物体转动特点:如速度、方向、轴心等。
(2)制作过程: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制作、装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及其原因,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共同体验科学的乐趣。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转动的概念,探索生活中各种转动的现象,认识简单机械中的轮轴原理,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转动的基本概念,掌握轮轴的简单原理,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轮轴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转动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转动现象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轴模型、玩具车、风车、陀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教具中的轮轴模型,引导学生发现轮子的转动现象。
提问:你们还见过生活中的哪些转动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转动的概念,介绍轮轴原理。
通过玩具车、风车等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转动。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学具,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轮轴装置。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轮轴装置的转动,加深对转动原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并尝试用轮轴原理进行解释。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点评,强调转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转动》2. 内容:转动概念轮轴原理生活转动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转动现象,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示例:自行车的轮子转动,因为轮子是轮轴装置,轮子与地面摩擦产生动力,使自行车前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对转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转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班科学有趣的转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转动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如风车、车轮、电风扇等;探索转动基本原理;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理解转动基本原理。
2. 能够观察、描述转动现象,并用自己话解释转动原理。
3.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基本原理,用自己话解释转动现象。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常见转动现象,动手操作体验转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或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棒等),画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共同特点,引出“转动”这一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讲解转动基本原理,如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室内转动现象,如钟表、电风扇等,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话解释所观察到转动现象。
4. 动手操作(15分钟)1)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简单转动玩具。
2)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观察、思考并解释转动原理。
1)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转动玩具,分享制作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风车、车轮、电风扇等转动原理:力大小、方向、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转动现象,如洗衣机、电风扇等,记录下来并用自己话解释转动原理。
2. 答案:示例:洗衣机转动原因是电机产生力使内桶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解转动现象和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转动原理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转动现象,如水车、风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转动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
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
3、榨汁机、瓶水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引出动,再引出转动。
)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
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
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
(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
(三)、提问:
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
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
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
多种原则。
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
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
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